參考書目
一、馮琦著作
〔明〕‧馮琦:《宗伯集》卷五十七,北京出版社《四庫禁毀書叢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馮琦:《馮用韞先生北海集》四十六卷。
〔明〕‧馮琦:《馮用韞先生書牘》四卷,見《清代禁書知見錄外編》,清乾隆
三年程崟刻本。《山東文獻書目》著錄謂「明末刻本,作《宗伯馮先生尺
牘》」。
〔明〕‧馮琦:《經濟類編》一百卷,(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四月版)。
〔明〕‧馮琦編,《海岱會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1983。)
二、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
〔梁〕‧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陳〕‧姚思廉,《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漢〕‧董仲舒《春秋繁錄‧立元神第十九》卷六。《四部備要》(臺北:中華
書局)據抱經堂本校刊,第五十冊。
〔唐〕‧許嵩撰、張忱石點校,《建康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
〔唐〕‧劉知幾,《史通》黃壽成點校,卷六,(瀋陽:遼東教育出版社,1997)。
〔唐〕‧房玄齡,《晉書》卷五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74)。
〔宋〕‧王欽若《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60)。
〔宋〕‧李昉等《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
〔明〕‧馮裕《馮氏氏錄‧馮氏先隴表》
〔明〕‧馮榮燮,《臨朐馮氏族譜》京畿道楊州郡榛八夜里三一五番地,東文社
發行所。
〔明〕‧張廷玉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明〕‧劉應時等修,明‧馮惟訥等纂,明‧杜思等訂正,《青州府志》卷14。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65《馮氏家傳》,明萬曆三十九年刻本。
〔明〕‧余繼登《淡然軒集‧志銘》卷六,《明行人司行人贈承德郎兵部主事芹
泉馮公暨蔣太安人墓誌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集230。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116《祭馮參政》明萬曆三十九年刻本。
〔明〕‧馮惟敏著,謝伯陽編纂,《馮惟敏全集》。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荊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
北:臺灣商務,1967)。
〔明〕‧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華書局,1977年。
〔明〕‧《明代論著叢刊》,第三輯,《焦氏澹園集》。台灣傳文公司影印。
〔明〕‧于慎行,《谷山筆麈》卷八,(中華書局1984年)。
〔明〕‧王錫爵,《王文肅公全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
1997)。
〔明〕‧王家屏,《王文端公尺牘》,卷一,萬曆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刻本。
〔明〕‧姜紹書,《韵石齋筆談》卷上,《四庫全書》872冊。
〔明〕‧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四十,禮部二,正士習。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
〔明〕呂坤:《 實 政 錄 》〈 禁 約 風 俗 〉(《 呂 坤 全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 2008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3)。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清〕‧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清〕‧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國書局1985年版)
〔清〕‧張承燮修,清‧法偉堂等纂,《益都縣圖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33),(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清〕‧朱彝尊《静志居詩話》卷十五。
〔清〕‧錢伯城《袁宏道集校箋》《策》之《第一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
〔清〕‧姚延福、鄧嘉輯、蔣師轍修纂,《臨朐縣志》卷十四。
〔清〕‧王士禎撰,《帶經堂詩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
〔清〕‧《黃虞冀‧千頃堂書目》,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
目》(稿本),(濟南:齊魯書社,1996)。
〔清〕‧姚延福,《光緒臨朐縣志.人物》卷十四,據光緒十年本影印。
〔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36,(北京:中華書局,1965)
〔清〕‧《浙江通志》(《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52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清〕‧繆荃孫、吳昌綬、董康撰,吳格整理點校:《嘉業堂藏書志‧卷四‧集
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
〔清〕‧徐光啟,《徐光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清〕‧陳仁錫輯《八編類纂》,(商務印書館《清代禁燬書目四種》及吳氏小
殘卷齋所藏傳抄本《軍機處十次奏進全燬書》)。
三、專書
孫尚揚:《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孫尚揚:《基督教與明末儒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劉俊餘等編:《利瑪竇全集》第一冊,(臺北: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雲先‧克魯寧(Vincent Cronin)著,思果譯:《西泰子來華記》(The Wise Man
from the West)。(香港:香港公教真理會,1964)
張錯:《東西文化比較研究──利瑪竇入華及其他》(香港:城市大學,2002)
裴化行:〔法〕《利瑪竇神父傳》上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蕭若瑟:《天主教傳行中國考》卷三《徐光啟奉教》(臺灣:輔仁大學出版2003)
利瑪竇、金尼閣:《利瑪竇中國札記》何高濟等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利瑪竇:《天主實義》《利瑪竇中文注譯集》,朱維錚編(香港:城市大學,2001)
利瑪竇:《利瑪竇書信集》(下)羅漁譯,《利瑪竇全集》(臺灣:光啟出版社)。
潘榮勝,《明清進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月)。
梁娟娟,《明清馮氏家族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
曹立會:《臨朐進士傳略》。(齊魯書社,2002年)。
錢伯城《袁宏道集校箋》《馮琢庵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柴德賡,《史學舉要》,(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7,5月)。
王紹曾主編:《山東文獻書目》(濟南:齊魯書社出版1993年12月)。
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
葛榮晉:《中國實學概論》<實學文化與宋代思潮>(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2)。
張舜徽,《中國史學名著題解》,(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
王樹民,《史部要籍題解》,(北京:中華書局,1981)。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編纂,《辭源》大陸版,(台北:商務印書館)。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歸納法》,(台北:洙泗出版社1991年10月)
饒宗頤初纂、 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三、期刊論文
郭紹林,歐陽詢《與藝文類聚》,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2月。
張春申:《神學論集》第五十六期,1983〈利瑪竇與教會本位化〉張春輝,<類書的範圍與發展>(文獻,1987第一期)。
郜明,<中國人傳統思維方式與類書編纂>,《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六期
董文武,《從<晉紀總論>看<文選>的史學價值》,中州學刊,2001年5月第三期。
陳登:《湖南大學學報》十五卷第三期,2001年9月〈佛教與基督教的儒學化比較〉
陳雪雲,《明清官府的藏書與利用》,(河南圖書館學刊,2003年第十二期)。
丁原基:《馮琦及其經濟類編》《應用語文學報》第五號,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印行,民國92年(2003)6月。李雪濤:《普門學報》第21期,2004年5月中〈傳教士眼中的中國佛教(上)〉金其楨:《江南大學學報》第三卷第四期,2004年8月中〈略論東林學派的實學思想體系〉
李聖華:《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春之卷中〈利瑪竇與京師攻禪事件─兼及《天主實義》的修定補充問題〉
朱昌榮:《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集刊》第六集〈晚明社會變遷與思想領域幾個重大問題的檢討〉2010年版
胡超:《寧波大學學報》第24卷2,2011年3月中〈中西文化天使利瑪竇與跨文化適應〉
張中鵬、湯開建:《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5月岀版〈徐光啟與利瑪竇之交游及影響〉
陳文源:《澳門歷史研究》第三冊〈明代士宦祝世祿與利瑪竇交遊述略〉陳戎女:〈耶儒之間的文化轉換─利瑪竇《天主實義》分析〉
牛建強:《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論文集》(一)〈明代後期世風的異變與社會〉
張宗鑫:《西南大學學報》第38卷2期〈晚明中西生死觀的碰撞──以利瑪竇為研究中心〉
康志傑:《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十一期中〈利瑪竇對四書的解讀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