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American Fire Sprinklers Association, Website Information, 1998.
[2]Beyler C. L., “The interaction of fire and sprinklers,” Department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977.
[3]Brock ,Pat D.,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Fire Protection Publications, pp. 229-230, 1993.
[4]Bryan J, L., “Automatic sprinkler and standpipe systems,” NFPA, pp.325-326, 1997.
[5]Bryan, John L., Automatic Sprinkler and Standpipe Systems, 4th Edition,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2002.
[6]CD廠AHD系列撒水頭:http://www.cdfp.com.tw,2010.
[7]Fire Dynamics Simulator (Version 4) User’s Guid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IR 6784, pp7-17, 2006.
[8]Hankins J., “Sprinkler systems an approach to active fire resistant” U.S. Department of Commence, NBS, 1980, pp.197-200.
[9]Keigher, Donald J.,“Water Sprinkler Experience in High-Rise Buildings ”,Fire Journal,Vol.62,No. 6.
[10]McCaffery, B.J.; Quintiere, J.G.; and Harkleroad, M.F. 1981. Estimating Room Temperatures and the Likeihood of Flashover Using Fire Test Data Correlation. Fire Technology. 17(2): 98-119.
[11]Morgan. H.P.,“Smoke Control Methods in Enclosed Shopping Complexes of One or More Storeys: A Design Summary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Report,1979.
[12]Nash P. and Rasbash D. J., “The use of water to extinguish fire. The institution of fire engineers annual report,” 1955.
[13]NFPA,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 NFPA 13 1999 Edition, NFPA, 1999, p. 82.
[14]NFPA,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 NFPA 13, pp. 82-85, 2005.
[15]Peacock, R. D., Reneke, P.A., Bulowaski, R. W. and Babrauskas, V.,“Defining flashover for fire hazard calculation,”Fire Safety Journal,Vol. 32, 1999,pp. 331.
[16]Puchovsky, M.T.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s Handbook Seventh Edition,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Quincy, MA, 1997, pp.6-136.
[17]內政部訂定,“密閉式撒水頭認可基準”,台灣:台內消字第9086333號,2001年。
[18]方志峰,高科技廠防火散熱設計以無塵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台北,2010。[19]方鈞業,大賣場防火對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新竹,2005。[20]方瑞文,多功能原料藥廠化學品暫存區自動撒水設備性能化設計之探討,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2008,台南。[21]田蒙潔、趙清德,自動撒水系統,台北:詹氏書局,2009。
[22]何岫璁,美國國家防火規範之設計要點-自動撒水系統,電機月刊,第226期,2009,第124-132。[23]吳玉祥,消防工程,台北:五南圖書,2006。
[24]吳玉祥、高士峯,贏戰水系統消防安全設備設計,台北:五南文化事業考用出版社,2004。
[25]李勝傑、黃伯全、林元祥,以電腦模擬探討自動撒水設備在騎樓機車火災之防護效果與可行性評估,中央警察大學災害防救學報第十一卷,2010,第71-94頁。
[26]李慶彥,煙流行為於博物館火災避難逃生決策支援模式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台北,2007。
[27]沈義哲,高科技廠房自動撒水設備設置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2006,台北。[28]林正平、高任瑋、楊雅婷,「高科技廠房防火避難安全設計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合作交流活動學術研討會,2004。
[29]林誠興、王士承 、虞嘉駿,細水霧滅火系統對閃燃現象之影響研究,警學叢刊,第四十一卷第二期,2010,第81-99頁。
[30]邱民昇, 全尺寸辦公空間火場消防撒水系統滅火性能分析,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2006,台南。[31]邱晨瑋,高科技廠無塵式防火工程性能式設計,台北:鼎茂圖書,2009。
[32]洪煒倫、林元祥、黃伯全,設計火災應用之初探,中央警察大學災害防救學報,第八期,2007,第49-72頁。[33]張尚文,撒水對機車燃燒影響實驗,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2009,台北。
[34]陳弘毅,火災學,台北:鼎茂圖書,2006。
[35]陳佑任,醫療院所自動灑水設備性能化設計之探討,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2005,台南。[36]陳明辰,貨架倉儲撒水設備性能化設計分析,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2007,台南。[37]陳建忠,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8。
[38]陳建忠、蘇鴻奇,火載量型與延燒特性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2007。
[39]陳柏宏,商業型建築火災荷重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四屆建築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台北,2002,第F-10-1頁。
[40]陳榮進,新型捷運車站性能式煙控與避難系統設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山,機械工程研究所,高雄,2000。[41]曾俊達,木框架燃燒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台南,2008。
[42]量販店訪測服務報告,產業節約能源技術服務(經濟部能源研究發展基金九十四年度計畫),2005。
[43]黃世忠,以火災熱釋放率分析消防用水量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2001,台北。[44]黃再枝,滅火系統(水系統),台北:大龍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45]黃育慶,以地板縱火燃燒試驗改善火場調查模擬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台北,2010。
[46]黃奕豪,三維火災風險分析技術之開發及其在公共場所事故模擬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班,雲林,2009。[47]溫志超,建築物火場模擬及消防安全設備之效益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班,2008,雲林。
[48]董賢聲,水系統效應對性能式煙控設計之模式研究與實驗驗證,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雲林,2005。
[49]劉智宏,台灣綜合商品零售業之經營現況與趨勢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高雄,2003。[50]歐陽誠,可動與固定火載量於房間火災歷程之作用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博士班,台南,2008。[51]蔡匡忠,性能設計與設計火源檢證研究-火載量與閃燃時間評估在性能法規上之應用研究,內政部建研所,2005。
[52]謝致慧(2008),賣場規劃與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53]簡文賢、沈子勝,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性能設計暨審查標準作業程序之研究,內政部消防署委託研究,2002。
[54]蘇家彥,隧道火災於自動撒水系統動作後之避難環境分析,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桃園,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