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01: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瀠心
研究生(外文):Chang, Ying-Hsin
論文名稱:金屬擊樂器在中西擊樂作品中之運用─以《解構II》、《戲》、《炫》、《Sketchbook III》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Metal Percussion Instruments use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Percussion Music: In the Cases of Deconstruction II , Drama, Parade, Sketchbook III
指導教授:樊慰慈樊慰慈引用關係王小尹
指導教授(外文):Fan, Wei-TsuWang, Hsiao-Yin
口試委員:吳思珊黃少亭樊慰慈王小尹
口試委員(外文):Wu, Shih-SanHuang, Hsiao-TingFan, Wei-TsuWang, Hsiao-Yin
口試日期:2013-12-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金屬擊樂器中西擊樂作品《解構II》《戲》《炫》《素描簿III》王小尹柯元富郭文景林桂如
外文關鍵詞:metal percussion instrumentChinese and Western percussion musicDeconstruction IIDramaParadeSketchbook IIIWang Hsiao-YinKo Yuan-FuGuo WenjingYinLin Kueiju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打擊樂器種類繁多,色彩多變新奇,中西方樂器得以相互組合產生豐富音色,使得具有當代語彙之打擊樂作品越來越多。此次研究主題以金屬擊樂器在中西擊樂作品之運用來探討,並以四首作品為例,分別為三首當代東方擊樂作品:王小尹與柯元富所改編的《解構II》,郭文景的《戲》(第六樂章)與《炫》,以及一首西方擊樂作品:林桂如《Sketchbook III》。此四首作品分別創作於1995-2013年間,運用傳統素材並打破傳統金屬擊樂器演奏方式及音樂語法。筆者經由了解樂曲之創作背景、樂曲分析,進而探討四首樂曲在中西擊樂作品中之運用,並從中論述筆者的演奏詮釋。
本文共分為八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探討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內容、方法與步驟及文獻探討;第二章為三首運用傳統素材之中國擊樂作品簡介;第三章為西洋擊樂作品之簡介,以上各章節並包含探討各樂曲作曲家背景及曲意解說;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別為四首的樂曲分析與詮釋;第八章為結論。
筆者透過樂曲音色、架構、音樂元素等探討後,從中了解中西方音樂之寫作手法、風格語彙,以及金屬擊樂器在四首作品中呈現的色彩,使演奏者在運用這些色彩表達樂曲的情感時有更好的掌握,繼而冀望從對樂曲的各種詮釋角度,提供對這些作品有興趣的演奏者,及有興趣為擊樂創作的作曲家參考。

Percussion instruments come in a wide variety of timbre. Combinatio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struments also enrich the timbre and result 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rcussion music with contemporary concepts. Aiming to analyze how metal instruments are utilized and interpret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ercussion music, this essay is concentrating on four contemporary works, including three Chinese works: Deconstruction II, arranged by Wang Hsiao-Yin and Ko Yuan-Fu, Drama (Mov. VI) and Parade, both composed by Guo Wenjing , and one West percussion work: Sketchbook III by Lin Kueiju. These works were composed between 1995 and 2013. They make use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and break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skills of traditional metal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s well as the syntax of music. By revealing the background and analyses of these compositions, this essay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ercussion and thereby demonstrate the author’s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Chapter One serves as an orientation, explaining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research boundary and contents, methodology as well as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issue. Chapters Two and Three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ree Chinese percussion compositions and the Western work Sketchbook III respectively, includ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composers and exposition of the works. Chapters Four through Seven are designated 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ur works respectively. Chapter Eight is the conclusion.
By exploring the timbre, structure, and musical elements of these works, the author has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styles and techniques to express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percussion music. Besides, with in-depth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m, the author also learned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 percussion instruments are displayed and manipulated to express the emotions of musical compositions. Interpreting percussion music from a distinct persp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is expected to serve a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performers and composers interested in creating their own percussion music.


摘要......................................................................................i
Abstract...............................................................................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i
譜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3
第四節 文獻探討...............................................................4
第二章 三首運用傳統素材中國擊樂作品之簡介............................7
第一節 《解構II》改編者簡介及創作背景..............................7
第二節 《戲》第六樂章、《炫》作曲家介紹........................11
第三節 《戲》第六樂章、《炫》創作背景及曲意解說...........13
第三章 西洋擊樂作品《Sketchbook III》之簡介........................15
第一節 《Sketchbook III》作曲者背景...............................15
第二節 《Sketchbook III》創作背景及曲意解說..................16
第四章 《解構II》樂曲分析與詮釋............................................18
第一節 記譜及演奏方式之說明...........................................19
第二節 樂段及結構分析....................................................24
第三節 樂曲詮釋..............................................................31
第五章 《戲》第六樂章樂曲分析與詮釋....................................33
第一節 記譜及演奏方式之說明...........................................33
第二節 樂段及結構分析.....................................................37
第三節 樂曲詮釋...............................................................46
第六章 《炫》樂曲分析與詮釋..................................................49
第一節 記譜及演奏方式之說明............................................49
第二節 樂段及結構分析......................................................59
第三節 樂曲詮釋................................................................78
第七章 西洋打擊樂作品之《Sketchbook III》樂曲分析與詮釋.......81
第一節 記譜及演奏方式之說明.............................................81
第二節 樂段及結構分析......................................................83
第三節 樂曲詮釋..............................................................103
第八章 結論..........................................................................107
參考資料..............................................................................110
附錄一.................................................................................114
附錄二.................................................................................118
參考資料
一、中文書目
呂錘寬。《臺灣傳統樂器生態與發展》。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1年。
張又弛、張富岩。《中國器樂作品賞析》。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
樂聲。《中國樂器博物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徐頌仁。《音樂演奏的實務探討》。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2年。
趙渢。《中國樂器》。香港:香港珠海出版,1992年。
彭秀槃。《土家族擠鈸牌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
鄭德淵。《中國樂器學─中國樂器的藝術性與科學理論》。臺北:生韻出版社,1984年。
黎翁大林(Leon Dallin)。《二十世紀作曲法》。康謳譯。臺北:全音樂譜出版,1982年。
孫清吉。《樂學原論》。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1年。
二、音樂辭典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詞典》。初版2刷。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音樂之友社。《新訂標準音樂辭典M-Z》。日本:美樂出版社,1991年。
丹青藝叢編委會。《中國音樂詞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三、期刊
婁文利。〈智力與藝術的極限遊戲─評郭文景打擊樂三重奏《戲》、《炫》〉。《人民音樂》。第5期,2008年5月。頁15-16。
李靜。〈淺析土家族打溜子曲體結構手法〉。《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第4期,2006年。頁67-68。
王以東。〈三副鈸、一台戲,小樂器奏出大天地─從演奏三重奏《戲》說起〉。《中國音樂》。2003年。頁77。
李吉提、童晰〈三重奏《戲》的音樂語言分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第3期,1999年。頁88-92。
阿沫。〈探索、創新永無窮期〉。《樂器》。第1期,2007年1月。頁70-71。
黃傳舜。〈土家族「打溜子」(一)〉。《北市國樂》。第130期,1997年9月。頁9-11。
黃傳舜。〈土家族「打溜子」(二)〉。《北市國樂》。第132期,1997年10月。頁11-12。
黃傳舜。〈土家族打溜子(三)─淺談打溜子演奏〉。《北市國樂》。第133期,1997年12月。頁7-9。
黃傳舜。〈土家族打溜子(五)─打溜子音樂形象表現〉。《北市國樂》。第135期,1998年3月。頁23-24。
黃傳舜。〈土家族「打溜子」(六)─淺論打溜子音樂結構與曲式〉。《北市國樂》。第136期,1998年4月。頁17-19。
四、學位論文
陳錫輝。〈中國銅鈸在當代作品中的應用與其演奏手法探討─以《鴨子拌嘴》與《戲》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月。
洪寬倫。〈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八哥洗澡》、《馬過橋》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8月。
柯瓔芷。〈擊樂作品中音高、音色與節奏的探討─以臺灣當代擊樂作品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音樂學組,博士論文,2010年6月。
皇甫慶玲。〈郭文景《戲─為鐃鈸和嗓音而作》樂曲分析〉。天津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11月。
賴璇。〈打擊樂在中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五、樂譜
王小尹、柯元富改編。《解構II》。改編者提供,未出版,2013年。
郭文景。《三重奏─戲‧炫》。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年。
林桂如。《Sketchbook III》。作曲家提供,未出版,2003年。
Stone George Lawrence. Stick Control for Snare Drummer. Randolph, George B. Stone & Son, Inc. 1985.
六、影音資料
王建華。〈炫〉。《金鼓齊鳴─王建華與他的朋友們打擊樂音樂會》。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2007。
郭文景。〈三重奏《戲》─為三對鐃鈸而作:第六樂章〉。《聽山─郭文景民樂作品專場音樂會》。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2006。
中國民族打擊樂精選集。〈戲─為三對鈸和演奏者的嗓音而作〉。《八槌打擊樂音樂會》。王建華、李聰農、馬裏打擊樂。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2000。
七、網路資料
光明網。田隆信:土家音樂的活靈魂。2013.9.12
http://www.gmw.cn/content/2010-10/03/content_1288400.htm
中國民族新聞網。田隆信:土家音樂的活靈魂。2013.9.12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21/12876298.html
中國‧龍山。田隆信。2012.9.22
http://www.xxls.gov.cn/html/jinrilongshan/longshanyaowen/20080620/2540.html
互動百科。郭文景。2012.9.11
http://www.baike.com/wiki/
華聲在線。田隆信:“錦雞”一唱天下白。2013.6.9
http://zt.voc.com.cn/Topic/article/201304/201304220944199660_2.html
百度百科。田隆信。2012.9.12
http://baike.baidu.com/view/8218920.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