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04: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雅婷
研究生(外文):Chou, Ya-Ting
論文名稱:兩岸產業互賴之政治經濟分析-以半導體產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of Cross-Strait industrial Interdependence - A Case Study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指導教授:趙文志趙文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o, Wen-Chih
口試委員:張心怡蔡育岱趙文志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Hsin-YiTsai, Yu-TaiChao, Wen-Chih
口試日期:2015-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兩岸產業政策相互依賴兩岸半導體產業IC產業鏈上中下游廠商
外文關鍵詞:Cross-strait industrial policyInterdependenceOn both sides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IC industry chainThe downstream manufactur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從二十一世紀以來,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雙方社會運作模式,已經比二十世紀以前較為民主。兩岸在簽署ECFA以前,基於政治、歷史、文化因素影響,在雙方政府明訂的政策上有所限制,但於經貿方面卻早已具有相互依賴的關係;於簽署ECFA之後,雙方貿易更具有制度化的保障,整體進出口數據也有提升。無論是臺灣政府亦或是中國大陸政府,皆積極透過強化政策制定以發展半導體產業。近幾年,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貿易行為有著更密切的互賴,中國大陸幾乎已成為臺灣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家,許多臺灣的工廠也紛紛遷移至中國大陸設廠,並透過上游、中游、下游廠商讓臺灣和中國大陸形成更加緊密的連結。

然而,本研究從「兩岸經貿產業內貿易的互動」作切入點,以臺灣具備高科技優勢的半導體產業成為本研究「企業互賴」的選擇,並循序漸進的從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技術引進至臺灣,接續又透過臺灣前往中國大陸設廠,讓兩岸半導體產業鏈連結因而有相互依賴之關係。本研究針對兩岸半導體產業內貿易的上游IC設計產業、中游IC製造產業以及下游的IC封裝產業和測試產業作出SWOT分析,並依據所分析的結果顯示兩岸半導體產業「相互依賴」是源於上游、中游與下游各自產業鏈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以及相互依賴占據兩岸的關鍵角色。

The mechanism of the society in both Taiwan and China has become more democratic in the 21th century. Although the decretal limit on policies existed based o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as has been constructed on economic and trade issues prior to the two sides cross the straits signed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a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After ECFA has been signed, the bilateral trade has gotten more institutionalized protection and more overall import as well as export. Both the two governments, Taiwan and China, developed the industry of semiconductor actively by strengthening the related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s been more interdepend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country of Taiwan, 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 to set up new factories for many Taiwanese companies. With the connection among the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in the supply chain, the manufacturers have developed closer links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industry and trade interaction” as an entry point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corporate interdependence. Since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s one of the well-developed fields in Taiwan and is one of the popular industries that the companies chose to set up their factories in China to make close connections cross the strait, we choose the industry as our main targe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trade of semiconductor in the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supply chain by the SWOT analysis, a popular method to discuss a company or project by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reats. The factors of the phenomenon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Taiwan and China are also confirm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第五節 研究流程架構 20
第六節 章節安排 24

第二章 兩岸經貿產業經濟互賴關係 25
第一節 兩岸相互依賴的密切性 25
第二節 ECFA前兩岸政府各時期之政策 32
第三節 ECFA影響兩岸進出口的規模 39
第四節 兩岸半導體產業競合 45
第五節 本章小結 52

第三章 兩岸半導體產業內貿易 55
第一節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概況 55
第二節 臺灣半導體的產業鏈 63
第三節 中國大陸半導體的產業鏈 70
第四節 兩岸半導體個案公司連結 79
第五節 本章小結 86

第四章 兩岸半導體產業比較分析 89
第一節 兩岸IC產業結構差異 89
第二節 兩岸半導體IC設計產業分析 95
第三節 兩岸半導體IC製造產業分析 101
第四節 兩岸半導體IC封裝測試產業分析 10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13

第五章 結論 117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研究發現 117
第二節 研究展望與研究建議 125

參考書目 127

附錄一 1993年至2015年兩岸半導體產業交流新聞 139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Addison, Craig著,金碧譯,矽屏障-臺灣最堅實的國防(臺北:商智文化,2001年)。
Kotler, Philip、Roberto, Ned、Lee, Nancy,俞玫妏譯,社會行銷(臺北:五南出版社,2012年)。
Yin, Robert K.著,尚榮安譯,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2001年)。
王正芬,臺灣資訊電子產業版圖(臺北:財訊出版社,2000年)。
共黨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共「一國兩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朱延智,高科技產業分析(臺北: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三版)。
朱延智,產業分析(臺北: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二版)。
李雅明,IC如何創新(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李雅明,從半導體看世界(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拓墣產業研究所,後ECFA時代兩岸ICT產業競合趨勢(臺北:拓墣科技,2010年)。
林昱君,臺灣對外與對大陸的產業內貿易比較研究(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年)。
翁健哲、邱明慧、陳宏毅,臺灣類比半導體發展趨勢(臺北: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年)。
高長,大陸政策與兩岸經貿(臺北:五南,2012年)。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臺北:五南,2009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2000年)。
張順教,高科技產業與策略分析(臺北:華泰文化,2014年,二版)。
陳正平,龍捲風暴-矽谷的高科技行銷策略(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童振源、曹小衡,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2013年)。
菊地正典,蔡澄崇譯,半導體:手機、電腦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來認識推展現代社會的中堅分子(臺北:瑞昇,2013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三版(臺北: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蔡明介,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臺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二版)。
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鄭伯壎、蔡舒恆,矽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傳奇(臺北:華泰文化,2007年)。

(二)專書篇章
吳啟禎,「兩岸經貿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衝擊機制與對策研究」,吳啟禎、呂曜志、邱俊榮、郭建中、楊昌霖、臺灣智庫財經組,建構新國民富有論-財經與經濟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臺北:臺灣智庫,2012年),頁84-116。
初國華,「兩岸ECFA的政治爭議-軟硬議題的分析觀點與途徑」,收錄於廖坤榮主編,ECFA與兩岸和平發展機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頁57-81。
林祖嘉、譚瑾瑜,「ECFA與兩岸投資」,收錄於朱敬一主編,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9年),頁131-156。
陳萍,「後ECFA時代的重頭戲-深化海峽兩岸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收錄於廖坤榮主編,ECFA與兩岸和平發展機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頁113-132。
盧智芳,「半導體業前進大陸-高風險或大商機?」,李明軒、陳雅慧、盧智芳,WTO與兩岸競合(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頁191-214。
魏艾,「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魏艾、王信賢、江雪秋、李茂、徐東海、馬浩然、張弘遠、舒中興,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臺北:楊智文化,2003年),頁17-38。

(三)期刊
何培基、樊飛雄,「我國IC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育達研究叢刊,第5、6期合刊(2003年11月),頁53-68。
吳重禮、嚴淑芬,「我國大陸經貿政策的分析:論兩岸經貿互動對於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2期(2001年3月),頁135-166。
呂錫民,「工業部門節能技術與潛力分析: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冷凍空調和能源科技,第79期(2013年2月),頁56-66。
林挺生,「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化:與ECFA有關爭議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5期第45卷(2014年1月),頁65-86。
林琮盛、耿曙,「從『安全』與『利益』的兩難中解套:再思兩岸關係中的市場力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239-281。
林繼文、羅致政,「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0卷第1期(1998年3月),頁33-77。
馬毓駿,「兩岸產業合作之現況與突破」,經濟前瞻,第149期(2013年9月),頁80-82。
高長,「兩岸經貿的競爭與合作」,臺灣綜合展望,第6期(2002年11月1日),頁77-88。
曹淑琳,「兩岸半導體產業消長因素探究:兼論臺灣廠商因應之道」,語文與國際研究,第11期(2014年6月),頁131-151。
楊仕樂,「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107-142。
廖振盛,「臺灣半導體產業研發活動、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之研究」,運籌與管理學刊,第10卷第2期(2011年12月),頁17-30。
臺灣經濟研究院,「2014年兩岸經貿情勢回顧與2015年展望」,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261期(2015年1月),頁3-1-3-7。
蕭全政,「兩種社會科學典範」,政治科學論叢,第5期(1994年4月),頁59-85。
戴萬平,「金融風暴後東南亞國家的互賴合作:複合互賴的觀點」,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第2卷第3期(2005年7月),頁27-69。

(四)學位論文
吳夢痕,大陸半導體封測產業新進入者競爭優勢策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有慶,臺灣IC設計業競爭策略之探討:由兩岸半導體業發展談起,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1月。
林琮盛,90年代以後臺灣市場保護與開放的抉擇:以要素稟賦對政治聯盟的影響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小萍,ECFA簽訂後對臺灣就業市場之衝擊與挑戰-以雲林縣的毛巾產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蕭文昌,從平衡計分卡看新創企業之發展策略-以太陽能電池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6年。

(五)研究會論文
呂佳勳、陳美惠,「臺海兩岸政策與友善關係-從安全利益與經濟利益角度出發」,第十五決策分析研討會,2012年1月,頁1-10。
林祖嘉,「臺灣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依存度之研究」,大選後兩岸經貿事務研討會,2004年,頁1-17。
范周,「兩岸文創產業競合發展的路徑思考」,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13年10月26日,頁1-8。
孫兆麟,「持續推進ECFA後續協商,積極推動經濟領域合作」,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013年10月26日,頁1-7。
高長,「WTO與兩岸經貿發展的競合」,2002年「加入WTO後兩岸經貿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論文,國際暨兩岸交流處,2002年12月16日至25日,頁107-117。
郭大文,「臺灣在東亞三大區域主義影響下發展兩岸合作架構之研究」,中國與亞太事務第一屆研討會,中國與亞太研究中心,2011年3月10日,頁1-26。

(六)研究計劃報告
王舒嬿、江直融、李岳樺、何世湧、張怡雯、陳玲君、陳玲蓉、彭茂榮、熊治民、練惠玉、譚小金,「2014半導體產業年鑑」,經濟部技術部(2014年7月),計劃編號:ITRIEK-103-T101。
王興毅、溫啟宏、陳梧桐,「跨世紀我國半導體產業經營探索」,經濟部技術處(1999年7月),計劃編號:ITRIES-0267-S205。
高安邦、黃智聰、郭永興、王信賢、張弘遠、康琪珮,「中國大陸對外投資對兩岸產業競爭與發展之影響」,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05年4月-2005年12月),計劃系統編號:PG9504-0999。
張超群、陳子昂、李冠樺、曾雅羚,「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劃-兩岸鏈結與最大效益」,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2009年1月-2012年12月),計劃編號:101-EC-17-A-06-06-0705。
彭國柱、簡志勝、董鍾明、蔡金坤、李佩縈,「由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看兩岸晶圓代工的競合」,經濟部技術部(2006年7月),計劃編號:ITRIEK-0453-S510。
劉大年、王健全、陳信宏、李志強、朱淑娥、藍俊哲、陳麗雯,「世界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對我國經貿之影響」,經濟部研發處(2000年12月),計劃編號:8912-2-451-0204446-5。

(七)報紙
吳宜聰,「ECFA機會之窗 切莫關上」,聯合報,2015年5月13日,版A15。
林宸誼,「ECFA架構下閩自貿區擴大對台開放今與粵津兩區同步掛牌 推動服貿開放、貨貿自由化 招手我先進製造業進駐」,經濟日報,2015年4月21日,版A09。
洪春暉,「『產業觀測』兩岸半導體業展開新競合」,工商時報,2014年3月12日,版D04。
徐睦鈞、嚴珮華,「紅流襲台 半導體搶才【系列報導】決戰物聯網+5G 專家學者:要早備軟實力 面對紅流搶才 布局未來產業 從人力供需對症下藥…」,聯合晚報,2014年10月21日,版B03。
高長、石代維,「兩岸優勢互補…加強產業政策協調」,經濟日報,2015年5月7日,版A11。
經濟日報,「IC產業論壇 3日登場」,經濟日報,2010年2月1日,版C01。
經濟日報,「大陸商務部對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摘要)」,經濟日報,2009年10月20日,版A9。
劉俐珊,「兩岸半導體業 恐現『死亡交叉』我放緩 陸直追 5年前臺灣還是大陸2.62倍 今年將萎縮一半 產值差距漸縮小」,聯合報,2015年4月21日,版AA01。
謝佳雯,「閃電併購 人財一口吞」,經濟日報,2014年8月16日,版A03。

(八)網站
Digitimes科技,「透過國際與兩岸合作 十三五規劃期間大陸以強化IC產業鏈垂直整合為目標」,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12月18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rpt/rpt_show.asp?cnlid=3&v=20141218-522&n=1&wpidx=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Research Digitimes,「打造品牌IDM十三五規劃期間大陸將成為全球IC企業收購大戶」,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12月19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rpt/rpt_show.asp?cnlid=3&v=20141219-524&n=1&wpidx=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5日。
Research Digitimes,「打造品牌IDM十三五規劃期間大陸將成為全球IC企業收購大戶」,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12月19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rpt/rpt_show.asp?cnlid=3&v=20141219-524&n=1&wpidx=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5日。
SK Hynix,「全球佈局」,SK Hynix,http://www.skhynix.com/ta/company/global1.jsp。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SMIC,「公司簡介」,SMIC,http://smics.com/trd/about/about.php。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TSMC,「企業核心價值與經營理念」,TSMC,http://www.tsmc.com.tw/chinese/aboutTSMC/values.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TSMC,「晶圓廠區」,TSMC,http://www.tsmc.com.tw/chinese/dedicatedFoundry/manufacturing/locations.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人民日報,「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環球網,2011年3月17日,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1-03/156736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6日。
中央社,「成長率佳 醫療半導體市場看好」,聯合新聞網,2015年3月21日,http://udn.com/news/story/6/779972-%E6%88%90%E9%95%B7%E7%8E%87%E4%BD%B3--%E9%86%AB%E7%99%82%E5%8D%8A%E5%B0%8E%E9%AB%94%E5%B8%82%E5%A0%B4%E7%9C%8B%E5%A5%BD。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21日。
中央通訊社,「亞投行一分鐘看懂 美國日本怎麼說」,中央通訊社,2015年3月18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3185008-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海峽關係研究中心,「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3年10月16日至17日,http://www.npf.org.tw/post/5/12873。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2日。
中國通訊社,「臺商投資大陸(第四波)浪潮醞釀初成」,中國評論新聞網,2005年6月,http://hk.crntt.com/doc/1000/0/8/5/100008587.html?coluid=3&kindid=14&docid=100008587&mdate=0911123624。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我國將出台政策法規鼓勵半導體產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06年9月6日,http://www.gov.cn/banshi/2006-09/06/content_379244.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今日代誌,「紅色供應鏈崛起 法人:台積電對岸設廠別太…」,今日代誌網,2015年5月24日,http://www.new0.net/%E7%B4%85%E8%89%B2%E4%BE%9B%E6%87%89%E9%8F%88%E5%B4%9B%E8%B5%B7%E3%80%80%E6%B3%95%E4%BA%BA%EF%BC%9A%E5%8F%B0%E7%A9%8D%E9%9B%BB%E5%B0%8D%E5%B2%B8%E8%A8%AD%E5%BB%A0%E5%88%A5%E5%A4%AA...-54458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北京日報,「中國正在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10月,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023541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19日。
半導體科技,「戒急用忍鬆綁,半導體業西進路坦蕩」,半導體科技,2001年8月28日,http://ssttpro.acesuppliers.com/semiconductor_news/hi_tech_enews_NewsId_75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自由時報,「中企靠人治 需時間歷練」,自由時報,2015年6月4日,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88637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自由時報,「中國砸7200億扶植半導體 衝擊臺灣2線廠」,自由時報,2014年6月25日,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790596。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自由時報,「傳赴中國建12吋晶圓廠 台積電:構想階段」,自由時報,2014年12月22日,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118701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1年11月7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176&ctNode=6621&mp=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戒急用忍政策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3月1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944&ctNode=5645&mp=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配套機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3月22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4478&ctNode=5649&mp=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關係」,行政院,2015年3月11日,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A88B8E342A02AD0A&s=1147EAE977DA379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6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低階半導體封測及小尺寸面板赴大陸投資之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4月27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3960&ctNode=6451&mp=105。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開放晶圓廠赴大陸投資相關政策說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3月29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2451&ctNode=6229&mp=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9日。
李淑蓮,「中國大陸IC進口量大,臺灣廠商機會多」,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6日,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publish-130.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11日。
材料世界網,「兩岸半導體生產設備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材料世界網,2014年10月5日,http://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1716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5月25日。
林祖嘉,「兩岸經貿發展對臺灣產業調整的影響」,國家政策論壇,2003年7月,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3/theme-15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13日。
科技新報,「和三星別苗頭?SK 海力士擬擴充系統半導體產能」,科技新報,2015年4月7日,http://technews.tw/2015/04/07/samsung-sk-hynix-semiconductor/。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科技新報,「聯電中國12吋晶圓廠搶先先台積電」,科技新報,2015年4月7日,http://technews.tw/2015/04/07/tsmc-umc-in-cn/。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香港台貿中心,「中國大陸-外包業務正夯 高階代工有望」,經貿透視雙週刊,2008年6月4日,http://www.trademag.org.tw/content02.asp?id=481670&type=1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20日。
馬維揚,「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分析」,新竹科學工業園區,2014年10月1日,http://www.sipa.gov.tw/news.jsp?serno=20141001000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7月17日。
國家實驗研究院,「2017年中國大陸IC需求70%來自國外」,國家實驗研究院,2013年7月29日,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837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0日。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積電於高階製程獨大局面正被打破」,國家實驗研究院,2015年4月27日,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1036。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0日。
連于慧,「力驚傳於合肥設立12吋廠震撼兩岸半導體業」,Digitimes中文網,2015年4月15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420956_7S9L4XVQ4X14FT7WDEUA1&ct=1#ixzz3XKYaNpW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連于慧,「台積電:大陸半導體廠無主場優勢,國際競爭力方為關鍵」,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9月10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393428_EI538BP73HHFE07UWR3HK&query=%A8%E2%A9%A4%A5b%BE%C9%C5%E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5日。
連于慧,「台積電:兩岸半導體都缺創新,但更需更互信」,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9月5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393225_EKN31H8Y1GOQKG6B90FQ3&query=%A8%E2%A9%A4%A5b%BE%C9%C5%E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5日。
陳欣瑜,「產業分析:半導體製造業發展趨勢」,臺灣趨勢研究,2012年2月,http://www.twtrend.com/share_cont.php?id=32。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8日。
華夏經緯網,「奮起直追 中國本土IC製造業十年艱辛路」,華夏經緯網,2011年5月18日,http://big5.huaxia.com/tslj/flsj/zz/2011/05/241835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黃天麟,「台積電與鴻海」,自由時報,2010年12月14日,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45191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新華網,「『十二五』謀變: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新華網,2011年3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lh/2011-03/09/c_12116736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20日。
新華網,「十一五規劃綱要」,新華網,2006年1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1/16/content_4057926.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6日。
楊書菲,「中國大陸產業結構轉型對兩岸貿易關係的影響」,全球臺商網,2013年6月3日,http://www.twbusinessnet.com/epaperArticle.do?id=230752256。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25日。
經濟部國貿局,「有關報載ECFA簽或不簽之說明」,經濟部國貿局,2009年6月5日,http://www.ecfa.org.tw/ShowNews.aspx?id=35&year=all&pid=1&cid=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5日。
趙文志,「臺灣反對兩岸經貿整合的政治分析」,中國評論新聞網,2014年11月5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search/allDetail.jsp?id=103457230&sw=%E8%B5%B5%E6%96%87%E5%BF%9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劉新圓,「兩岸文創交流的回顧與展望」,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5年4月15日,http://www.npf.org.tw/print?sid=1494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30日。
蔡佑駿,「警訊!臺灣已經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北美智權報編輯部,2014年3月21日,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15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2月18日。
閻光濤、中央日報,「兩岸/蔡宏明:大陸須以包容性思維對待臺灣」,Sina新浪新聞網,2014年11月,http://m.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127/1355526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2月10日。
蘇彙棻,「大陸IC設計產業崛起 南韓半導體進入撞牆期」,Digitimes中文網,2014年10月8日,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Cat=40&id=0000396543_Z454LWM45FBP502X66SCV&query=%A5b%BE%C9%C5%E9%B3%5D%ADp。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15日。
蘋果日報,「陸扶植半導體 中芯獲投資127億」,蘋果日報,2015年2月13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13/55924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9日。
蘋果日報財經,「紅色供應鏈崛起 半導體上游優勢流失」,蘋果日報,2015年5月27日,http://m.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0527/36572615/。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6月8日。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Clyde, Prestowitz, Powernomics: Economics and 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D.C: Madison Books, 1991).
Keohane, Robert O., Nye,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New York: Addison-Wesley and Longman, 2001).

(二)期刊
Keng, Shu, and Schubert, Gunter, “Agents of Taiwan-China Unification? The Political Roles of Taiwanese Business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Cross-Strait Integration,” Asian Survey, Vol. 50, No. 2 (2010/March/April), pp.287-310.
Sutter, Karen M., “Business Dynamism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 Implications for Cross-Strait Relations,” Asian Survey, Vol. 42, No. 3 (2002/May/June), pp.522-540.

(三)網站
Clarke, Peter, “Taiwan now the world's leading chip marker,” EETimes, January 2012, http://www.eetimes.com/document.asp?doc_id=1260959. Last Accessed on June 10, 201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培基、樊飛雄,「我國IC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育達研究叢刊,第5、6期合刊(2003年11月),頁53-68。
2. 何培基、樊飛雄,「我國IC半導體產業發展之研究」,育達研究叢刊,第5、6期合刊(2003年11月),頁53-68。
3. 吳重禮、嚴淑芬,「我國大陸經貿政策的分析:論兩岸經貿互動對於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2期(2001年3月),頁135-166。
4. 吳重禮、嚴淑芬,「我國大陸經貿政策的分析:論兩岸經貿互動對於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2期(2001年3月),頁135-166。
5. 林挺生,「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化:與ECFA有關爭議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5期第45卷(2014年1月),頁65-86。
6. 林挺生,「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化:與ECFA有關爭議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5期第45卷(2014年1月),頁65-86。
7. 林琮盛、耿曙,「從『安全』與『利益』的兩難中解套:再思兩岸關係中的市場力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239-281。
8. 林琮盛、耿曙,「從『安全』與『利益』的兩難中解套:再思兩岸關係中的市場力量」,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239-281。
9. 林繼文、羅致政,「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0卷第1期(1998年3月),頁33-77。
10. 林繼文、羅致政,「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0卷第1期(1998年3月),頁33-77。
11. 馬毓駿,「兩岸產業合作之現況與突破」,經濟前瞻,第149期(2013年9月),頁80-82。
12. 馬毓駿,「兩岸產業合作之現況與突破」,經濟前瞻,第149期(2013年9月),頁80-82。
13. 曹淑琳,「兩岸半導體產業消長因素探究:兼論臺灣廠商因應之道」,語文與國際研究,第11期(2014年6月),頁131-151。
14. 曹淑琳,「兩岸半導體產業消長因素探究:兼論臺灣廠商因應之道」,語文與國際研究,第11期(2014年6月),頁131-151。
15. 楊仕樂,「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1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