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4: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淑瑋
研究生(外文):Sen-Wei Chen
論文名稱:人壽保險公司業務員銷售投資型保險商品相關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Issues Related with Selling Investment-oriented Insurance Products by Life-insurance company Sales Representative
指導教授:洪介偉洪介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保險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風險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投資型保險壽險業務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3
  • 點閱點閱:5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壽險業務員在銷售投資型保險商品所面對的相關問題。得到下列結論:

1) 就業務員的認知,銷售投資型保險所必備專業知識為,投資型保險商品售後服務及契約變更、契約內容、消費者購買需求分析、其他金融商品的相關專業知識。
2) 就業務員行銷投資型保險商品認知,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將是保險業務員必備的專業資格,及保單內容有提供保本(保證本金)的設計時,較容易銷售。
3) 就教育訓練而言,有關「自己公司投資型保險商品的說明」、「投資型商品市場狀況」、「投資型商品的銷售技巧」、「投資型商品理財計劃書之操作」等課程,是壽險業務員需求較大的課程。
4) 平均而言,有70%的壽險業務人員看好投資型保險未來的發展,並且不因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育背景、保險年資、職銜而有所差異。
5) 壽險業務員不論性別、保險年資或是否通過投資型業務員測驗,都認為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銀行行員及理財專員。
6) 教育程度愈高、保險年資愈久及30~50歲具有商科學歷背景之壽險業務員較易通過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
7) 業務員的職銜愈高,成交過投資型保險的比例愈高;有成交過投資型保險商品之業務員較看好投資型保單的發展前景以及個人在保險業的發展前途。不論是否有成交過投資型保險之業務員皆認為「客戶對盈虧自負的觀念不成熟」與「售後服務比傳統型商品更多且複雜」是銷售投資型保險的主要門檻。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投資型保險商品之介紹………………………………………….. 7
第二節 投資型保險商品的定義及種類………………………………….. 7
第三節 投資型保險商品之特色………………………………………….. 10
第四節 投資型保險商品發展的歷史沿革……………………………….. 12
第五節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教育訓練課程規範…………………….. 16
第六節 文獻回顧…………………………………………………………..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資料來源………………………………………………………….. 25
第三節 研究變數之操作性定義………………………………………….. 26
第四節 問卷設計………………………………………………………….. 29
第五節 研究方法………………………………………………………….. 31
第四章 實證結果…………………………………………………….. 33
第一節 次數分配統計…………………………………………………….. 33
第二節 各變數在人口統計變數上之比較分析………………………….. 43
第三節 投資型保險之專業知識、行銷認知與訓練需求………………..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6
參考文獻…………………………………………………………………………. 78
附錄………………………………………………………………………………. 8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王康旼譯述(1980),新變額保險入門,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2. 王超馨(2002),大陸投資型保險商品之發展與所面臨之問題,壽險季刊第123期, P.59。
3. 台灣投資型保險商品市場與發展(2002),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專題與座談。
4. 江瑞雄(2002),壽險業經營投資型保險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經營所碩士論文。
5. 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6.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訓練教材(2001),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7. 林雅惠(2003),不懂財經銷售投連遇瓶頸,財務顧問雜誌,第167期。
8.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書局,台北。
9. 張元昌(2002),投資型壽險商品購買行為之研究-消費者風險價值觀實證,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梁正德(200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九十年度會員大會分組討論資料。
11.梁正德(2001),淺談投資型保險商品之資訊揭露與業務員資格之規範,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
12.陳家明譯(2000),變額保險,台北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13.陳彩稚(1996),保險學,初版,三民書局,P.243。
14.陳慎恬(2002),壽險業務員投資型保險商品專業知能認知與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台灣人壽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15.陳聖儀(2002),台灣壽險公司經營投資型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16.麥瑋玲(2001),投資型保險商品經營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1.Ben G. Baldwin and William G. Droms, Life Insurance Investment Advisor, 1988, Chicago: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 P.67.
2.Newberry Chris,Sep 1998, Top ten reason to sell variable life insurance now, Broker World, Prairie Village.
3.Schoell, William F., Joseph P. Guiltinan, and Laura Valvatne(1993), Marketing Essentials—Master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s, Allyn and Bacon, 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 Inc.
4.Richard Levin and David S. Rubin(1998), Statistics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P.567-P.572.



三、網站部份
1.中華民國財政部保險司
http//:www.insurance.gov.tw/
2.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
3.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
4.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iiroc.org.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靜怡,「金融自由化下台灣壽險市場之變遷與展望」,保險專刊,第五十三輯,民國八十七年九月,頁一六一-一八○。
2. 10.汪芳國,「壽險業務員離職率之探討─業務人員來來去去壽險業務高高低低」,現代保險,第六十二期,民國八十三年二月,頁三一。
3. 13.林月雲、邱宏益,「員工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第七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頁六七-八三。
4. 17.莊世杰,楊仁壽,黃俊祥,「受訓動機與訓練評量三個層次之關係研究」,管理評論,第二十一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頁八一-一○二。
5. 18.郭明枝,「新壽險公司之營運與策略」,壽險季刊,第一○一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頁二-二五。
6. 19.陳一如、胡慧珠,「我國壽險業金融綜合經營發展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八卷,第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頁一-二○。
7. 25.曾真真、陳聰賢,「論壽險業外勤教育訓練制度」,壽險季刊,第一一三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頁六九-八二。
8. 34.鄭子銓,「壽險市場開拓策略之探討」,中信通訊,第一八四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頁三二-三九。
9. 35.蕭錫錡,沈健華,「企業訓練遷移基本概念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一三○期,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頁一-六。
10. 2. 王超馨(2002),大陸投資型保險商品之發展與所面臨之問題,壽險季刊第123期, 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