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etty Weiler,2002,Foundations and Key Elements of Sustainable Ecotourism,《2002中美澳三國環境解說與生態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pp.44-55。
2.Michael Quinn Patton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公司,臺北縣新店巿。
3.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麗文文化公司
4.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2001,安全永續的國土發展與災區重建-九二一震災週年紀念研討會實錄,建築情報李刊雜誌社。
5.王鴻楷召集,1999,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全面勘災報告-社會經濟震害調查,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6.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臺北巿。
7.何明修,2001,溝通行動理論與市民社會,社會理論學報第四卷第一期 pp.147-1768.李丁讚,2003,公共領域的組成與型態,未出版
9.李金銓,1981,大眾傳播理論,三民書局,臺北市。
10.來去南投╱咦!那坨是…葉班長家與燕窩20年的交情:http://www.ettoday.com/2003/03/09/743-1422866.htm
11.來去南投╱魚池大雁村 陶片拼貼訴說小城故事:http://www.ettoday.com/2003/03/09/743-1422799.htm
12.來去南投╱魚池大雁村 觀光從土埆厝重生:http://www.ettoday.com/2003/03/09/743-1422827.htm
13.來去南投╱魚池大雁村的寶貝 日月潭畔的御用紅茶:http://www.ettoday.com/2003/03/09/743-1422774.htm
14.周齊譜,2001,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機制研究-以夢想社區文教基金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5.林建元,2000,21世紀議題:社區自發性環境管理機制總計畫計畫書,未出版
16.林福岳,1998,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起,新聞學研究第五十六集 pp.155-17317.社區深度之旅-社區之美:http://www.re-search.com.tw/community-9.html#1
18.哈伯瑪斯著、曹衛東等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聯經,臺北巿。
19.姚玫芳,2003,都市計畫工業區培力機制與地方經濟發展之研究-以頂崁工業區與社后工業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威廉姆•奧斯維特著、沈應生譯,1996,哈貝馬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哈爾濱市。
21.洪嘉穗,2002,社區自主環境管理機制之研究-以湖本生態村願景實踐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系碩士論文。22.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圖書公司,高雄市。
23.夏鑄九,1994,(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六期 pp. 21-52
24.夏鑄九,1994,公共空間,藝術家出版社,臺北巿。
25.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圖書公司。
26.張世儫,1994,環境設計與課題,藝術家出版社,臺北巿。
27.張笠雲主編、朱元鴻,2000,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癈的類概念,遠流出版,臺北巿。
28.張維安,1995,文化與經濟-韋伯社會學研究-韋伯議題與東亞經濟的另一面向:民間文化與經濟活動,巨流圖書公司,臺北巿。
29.張錦華,1995,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正中書局,臺北巿。
30.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心靈工坊,臺北巿。
31.莊孟榮,2000,探討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形塑過程與居民參與機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系碩士論文32.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文化事業。
33.陳信甫,1998,重建「街道-社區」新港大興路參與式設計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4.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介紹:http://portal.921erc.gov.tw/news/default.asp?mode=show&cuid=C0VIN0J3VT2Y&category=news&creator=M0VIL0639KZ8
35.普塞原著、廖仁義譯,1989,哈柏瑪斯,桂冠圖書公司,臺北巿。
36.曾慶豹,1999,哈伯瑪斯,揚智文化,臺北巿。
37.朝群景觀設計有限公司,2000,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澀水、山楂腳社區及五城村五城社區農村聚落重建調查規劃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38.雲林科技大學工設所及文資所,2000,澀水田野調查報告第二輯,未出版。
39.雲林科技大學及大葉大學工設所,2000年,澀水田野調查報告第一輯,未出版。
40.黃世輝,2000,文化產業需要另一種思維──社區重建與文化產業發展,勁草社區協力報,No.3,pp.7-9。
41.黃世輝、加藤純一郎、牛井淵展子等編,1996,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
42.黃世輝、宮崎清,1996,從產品設計到社區設計-談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與方法,台灣手工業,第60期,pp04-29。
43.黃世輝、張世昆,2002,參與式的災後社區重建─以大雁澀水社區為例,中日研討會。
44.黃世輝、許華珊,2001,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重建區創業-魚池鄉澀水社區文化產業的開展與課題,建築情報,臺北巿。
45.溝尾良隆,1998,活用地方資源之地區振興與社區營造,中日社區總體營造與鄉土文化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pp.01-23。
46.詹姆士•傑雷德著、張譽騰等譯,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47.蔡溪賢,1996,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第124期,pp.21-26
48.魅力新故鄉電子報0004:http://www.homeland.org.tw/foundation/htm/eye/0004/index.htm
49.魅力新故鄉電子報0008:http://www.homeland.org.tw/foundation/htm/eye/0008/index.htm
50.澀水重建工作站,2002,社區總體營造心點心創意計畫魚池鄉森林社區連線發展計畫期末報告書,謝英俊建築事務所,魚池鄉公所。
51.薛益忠,2000,地方產業之觀光化與社區營造-以鶯歌陶瓷產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2.謝慶達譯,1998,夥伴 鄰里-公司合作模式的社區復甦實例,創興出版社。
53.韓榮姿,1998,社區發展政策中民眾參與情形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54.魏郁祥,1999,新興社區「社區意識」建構之過程-龍潭百年大鎮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55.顧忠華,1999,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實踐-溝通行動理論與系統理論,允晨文化,臺北巿
56.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pp. 14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