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王申祐譯,N.evsner著《 現代設計的先驅者-縱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台北市:建築與文化出版社, 1993。
王志宏等譯,E. Said原著,《東方主義(Orientalism)》,台北:立緒, 1978/1999。
王受之,《 世界現代設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7。
交通部觀光局,《2001 年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營運分析報告》,台北:交通部,2002。
呂以寧、林炯行譯 ,Luann Nissen. Ray Faulkner. Sarab Faulkner著,《現代室內設計第六版》,臺北市:六合出版社、Harcour Asia Pteltd合作出版, 2000。
呂清夫,《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1984。
李玉龍,《近代設計史》,台北市:六合出版社,1982。
李玉龍、張建成譯,Felice Hodoges等著,《新設計史》,台北:六合出版社,民國87年。
李清志,《巴哈蓋房子》,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民89。
李乾朗,《台灣近代建築之風格》,台北:室內雜誌,民國81年。
佐口七朗,《 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編譯,1980。
范景中 楊思量 徐一維 譯,E .H Gombrich 著,《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湖南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 2003。
姚村雄,《釀造時代 1895-1970台灣酒類標貼設計》,台北縣:遠足文化, 2002
姚村雄,〈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之發展現象分析〉,《設計本事:日治時期台灣美術設計案內》。台北縣:遠足文化,2005。
林志明譯,J. Baudrillard著《物體系》,(台北:時報,1997)。
翁德明譯,lastair Duncan著,《裝飾派藝術》,台北:遠流出版社,民國81年。
陳世晉、張峻源譯,James N. Baron、David M. Kreps 著,《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總經理必讀》,台北:西書出版社, 2002。
陳秋蓮譯,Arie Van de lemme著,《Art Déco裝飾藝術鑑賞入門》,台北市:果實 ,2005。
夏業良、魯煒 譯,B. Joseph PineⅡ 約瑟夫‧派恩和James H. Gilmore詹姆斯‧吉摩爾合著的《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台灣:經濟新潮社,2003。
莊素玉,《嚴長壽與亞都飯店的創新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2000。
許薔薔、許綺玲譯,(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著,《神話學》(Mythologies),台北:桂冠新知叢書, 1998
許綺玲譯,Waltetr Benjamin著,《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台北市:台灣攝影工作室,1999。
耿濟之,《藝術論》,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
張小虹,〈虛飾中國〉《在百貨公司遇見狼》。台北:聯合文學,2002。
張君玫、黃鵬仁譯,Bocock, Robert著,《消費》,(台北,巨流。1995)。
項曉敏,《零度寫作與人的自由:羅蘭・巴特美學思想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楊裕富,《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1998。
楊裕富,《創意將作》,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2004。
蔡源林譯,E. Said 原著、《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台北:立緒, 1992/2000。
劉其偉編譯,《近代藝術源流》,台北,六合,1996。
劉藍玉、張淑君譯,Thomas e. wartenberg編著,〈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論藝術本質.名家精選/15-art as auratic》,台北:五觀藝術,2004。
盧永毅、羅小未,《 工業設計史》,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1997。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應用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
盧永毅、羅小未,《 工業設計史》,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1997。
傅朝卿,《日治時期(1895-1945) 台灣建築》,台北,大地地理,1999。
嚴長壽,總裁獅子心。台北市:平安文化,1997。
蕭大坤,《現代室內設計史》,台北市:當代雜誌社,2003。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 1936。
(二) 專論
Wichmann 著,林志明譯, 〈歷史與展現:日本美術影響下的西方藝術〉。收錄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編,日本浮世繪特展。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80。
林會成,《桃園縣大溪老街台北縣三峽老街新竹縣老湖口老街接屋立面調查與研究》,文化建設委院會出版,民國78年。
余崇齡,《 光復後台灣室內設計變遷之探討》,中壢:中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祁玲,〈拜訪台北Art Deco裝飾藝術建築〉,《聯合報》,〔台灣〕2005/07/07,頁E2。
林淑心,〈「新藝術」風格的歐洲玻璃藝術〉,《雄獅美術》,第216 期,台北,1989。李清志,〈埃及、飛船、火箭人-飛行世紀的建築與工業形式〉《建築電影院》,(台北:創興出版社,民國82年)。
李仁芳,《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的中文書序,2003/8。
李永熾,〈 世紀末藝術的起源與特質〉,《當代》,第6 期台北,1986/10。
李有成,〈理論旅行與文學史〉,《中外文學》,第三期,1996/ 08。吳光庭,〈 世紀末的歐洲建築:現代建築的先驅〉,《當代》,第7 期:台北,1986/11。
洪姿鶴,〈明式家具與新藝術家具現代形式轉化關聯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3。陳文茜,〈Art Deco 上海 〉,《商業週刊》,第 920 期,台北:商業週刊出版社,2005。
陳其澎,〈萬國博覽會的起源〉,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網址 :http://www.cycu.edu.tw/~idesign/seminar/001-8.html September 6/2005。
陳芳明,〈三0年代台灣作家對現代性的追求與抗拒〉,《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市,麥田出版,2004。
胡寶林, 家具設計的昨日和今日。臺北:現代美術雙月刊:10-22,2001。
姚村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設計在台灣的發展〉,《第三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1986/6,pp.19-25)。
姚村雄,〈台灣日據時期「始政四十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之宣傳計劃及視覺設計研究〉,《台中商專學報》,第二十八期,(台中,台中商專,民國85年6月),頁706-707。
姚村雄,〈日據時代台灣商品包裝設計風格出探〉,《1999跨世紀人文科技國際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原大學,1999。
莊靖如,〈新藝術運動〉,《應用美術一新藝術專輯》,新莊市: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1990。
楊裕富〈建築美學的西洋正統與批判〉,《楊裕富建築與室內設計的 設計資源(一):設計的美學基礎》,台北市,田園城市出版,1995。
蔡綺,〈「新藝術」運動中的幾何化裝飾造形探討〉。《商業設計學報》,第1 期,(1997)。劉心明,〈裝飾藝術平面藝術在台灣的發展〉,《1999 跨世紀人文、科技國際學術交流論文集》,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記研究所,1999。
張繼文,〈東方藝術對西方新藝術運動設計風格的影響探微〉,《屏東師院學報》,屏東,屏東師院,1999。蘇菲.克黑伯思,〈介於獨立藝術(art indépendent)與裝飾藝術(art déco)之間1925-1937 ,美好年代〉,《美好年代》,台北市,時報出版 ,2005。
鍾秀梅,〈世博會---時代風華的展現〉,《誠品好讀》,2005/.7。
楊裕富,〈設計運動的批判:現代主義、後現代與新現代〉,《國立雲林技術學院論文集 》,2000。
編輯部,《ARCH 雅砌》,中文國際版195期,台北:華克文化,2006/0。
編輯部,〈設計的原創性與抄襲座談會紀錄〉,《室內》,第3期 ,1989。
編輯部,〈Fantasy of Art Deco〉,《ARCH 雅砌》,中文國際版196期,台北:華克文化,2006/05。
Bulletin de la vie artistique, 10 juin 1925。Claude Roger Marx, 1925 年沙龍展序文,Christopher Green 的著作《1900-1940 法國藝術》,耶魯大學出版社,2000。
張愛民、張雄鷹,〈裝飾藝術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及價值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網站 http://www.lib.lctu.edu.com 2005/07/11。
(三)、英文部分
Arnason, H. H. ‚A History of Modern Art ‚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86.
D.Britt, Modern Art:Impressionism to Post-Modernism‚London‚Bulfinch Press1989.
Elizabeth Cumming & Wendy Kaplan‚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London‚Thames an Dhudson‚1991)
Edmond Labbé,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et Techniques, rapport général, 巴黎, 冊 1, p.300。
Gura Judith,The Abrams Guide to Period Styles for Interiors, London‚Thames an Dhudson‚1991.
Lee Yu-cheng" Expropriating the Authentic: Cultural Politics in Hanif Kureishi's The Buddha of Suburbia." Eur America Vol. 26, No. 3, 1996/ 09.pp. 1-19 .
Morton, P., National and Colonial: The Musee des Colonies at the Colonial Exposition, Paris, Art Bulletin, Vol. 31, No.2, p. 357. 1931 (1998).
Patricia Bayer﹐ Art Deco Initeriors-Decorationand Designclassics of the1920s and 1930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90.
Pascal Ory, , La Belle Illusion. Culture et politique sous le signe du Front populaire, (1935-1938), Plon, 巴黎, 1994。
Scott Minick﹐Jiao Pinc﹐Chinese graphic Design in the twentiets century﹐London :Thames&Hudson Ltd﹐pp.35-71. 1990.
T. Bennett, The Exhibitionary Complex, R. Greenberg et al (eds) Thinking AboutW. Benjamin, , The Arcades Project Gesmmelte Schrifen , Cambridge:Th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98, 1999.
Waldemar George, L’Art vivant,當代藝術, 1925.
三、網站: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網站: http://www.lib.lctu.edu.com 2005/07/11)
網站: http/www.zgyspp.com 。
網站: http://www.pinkart.com.hk/art﹪20dtco.l.htm
雅虎奇摩知識網 : http://www. cadcam.mold.net.tw / farglory.com
網站: http://www.blogtw.com/go/id/156115 。
網站: http/www.zgyspp.com 。
網站: http://news.sh.soufun.com/2005-12-05/587073.htm。
台北市立美術館網站: http://www.tfam.gov.tw 。
上海和平飯店網站: http://www.shanghaipeacehotel.com。
網站: http/www.bcc.com.tw/news。
網站: http://hk.travel.yahoo.com/supplement/dest/shanghai/spot0026。
網站: http/www.bcc.com.tw/news。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http://www.cycu.edu.tw/~idesign/seminar/001-8.html September
網站: http://www.sljhs.ylc.edu.tw。
網站: http://www.tyccc.gov.tw/fur/ 。
中國建築藝術網站:http://www.aaart.com.cn/cn/estate
亞都麗緻飯店網站:http://www.landistpe.com.tw/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網站: http:// 202.39.225.136/indexc.asp
經濟部統計網站: http://www.moe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