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10: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戴承濬
論文名稱:公共工程終止、解除承攬契約 損害賠償請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ermination of Public Engineering,Cancellation of Agreement for Work and Plea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指導教授:蕭新祿蕭新祿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蕭新祿古瓊忠蘇錦江
口試日期:2016-07-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公共工程契約終止損害賠償履約爭議
外文關鍵詞:Contract terminationRelease the subcontracting contractCompensation for da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公共工程契約相較於其他類別之契約自始即有其獨特性,較之於買賣或不動產交易契約其特殊性即被突顯出來,而這些現象所呈現於契約中有金額高、履約期限長、風險性高、給付內容不確定等特色,而履約過程中倘有定作人或承攬人因種種不確定之因素,造成無法履約之情形,就契約而論當有一方無法履約時,即產生「違約責任」歸屬的問題。公共工程本就具有高度複雜性與高度風險性、及其專業性,在整體履約過程中可能產生種種主客觀的因素,致使工程無法持續進行下去。往往在整體計劃當中,因土地使用或徵收、工程規劃、工程設計、工程技術、居民抗爭阻礙、政府政策變更等等問題,當有此類情形發生時在何種時間點上究應採「契約終止」或「解除承攬契約」兩者間又有何不同?當此二種權力的行使發生時,即產生定作人與承攬人間「契約約定」甚或者非契約約定之「損害賠償」責任的問題,而此二種權利的行使,往往會有不同的法理依據及效果產生,又該如何請求損害賠償是為定作人及承攬人所之不詳? 進而需透過法律行為來解決紛爭,隨之而來的便是相關「損害賠償」之請求問題。
當有損害賠償情事發生時,即涉及契約之約定雙方履約過程中權利義務之主張與執行,而當「損害賠償」權利行為發生時,基本上就產生損害賠償之定義? 損害賠償之主張? 損害賠償之範圍…等課題,本文針對該如何進行損害賠償進行研究。
Public engineering contract, as compared to other types of contracts, had its uniqueness in the very beginning, therefore, its uniqueness was highlighted as compared to sales or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contract, and all these phenomena displayed in the contract include high value, long period of contract fulfillment, high risk and uncertain giving contents; meanwhile, during the contract fulfillment process, contract fulfillment failure might occur due to lots of uncertain factors from the customer or subcontractor. When any one party cannot fulfill the contract, the issue of attribution of “contract violation responsibility” might be generated.
Public engineering itself had it high complication, high risk and high profession, therefore, during the contract fulfilment process, it might generate all kind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o lead to failure of continuity of the engineering. Usually, in the overall project, there might be issues such as land usage or acquisi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ident’s protest and hindrance and government’s policy change, therefore, when such issues occurred, what was important were whether “contract termination” or “release the subcontracting contract” should be adopted and at what time point? And what w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of them? When the fulfilment of these two rights occurred, the issues of responsibility of “agreed” or even “non-agreed”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between the customer and subcontractor were then generated, meanwhile, the fulfilment of these two rights usually will have different legal theory and effect, therefore, how to request for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was usually unknown to the customer and subcontractor? Consequently, legal action was usually needed to solve the dispute, and what came after was usually the request issues of related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When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occurred, it will then involve the claim and implementation of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both parties of the contract during the contract fulfilment process, When the behavior of the right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occurred, basically it will generate the definition of “damage for compensation”, the claim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an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how to conduct compensation for damag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公共工程契約締結 8
第一節 公共工程契約之意義 8
第二節 公共工程契約之類型 10
第三節 公共工程契約之性質與特性 13
第四節 公共工程契約之成立 14
第五節 公共工程契約當事人之權利義務 19
第三章 公共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 26
第一節 契約終止與解除之基本理論 26
第二節 法定終止與解除權事由 32
第三節 契約當事人合意終止 51
第四節 公共工程契約終止之效力 62
第五節 公共工程契約解除 69
第四章 公共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損害賠償 72
第一節 損害賠償之定義 72
第二節 損害賠償之主張 73
第三節 損害賠償之範圍 75
第四節 損害賠償之計算 80
第五章 研究結論 83
參考文獻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工程爭議問題與實務(二),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出版 2000年12月,初版。
2.王伯儉,工程契約法律實務,元照出版,2008年10月,二版。
3.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三民書局,2006年5月,初版十刷。
4.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五),2009年12月,初版。
5. 王澤鑑,民法債編總論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2010年9月,七版。
6. 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元照出版,2004年12月,初版。
7. 古嘉諄、陳希佳、顏玉明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究(二),元照出版,2006年2月,初版。
8. 古嘉諄、陳希佳、陳秋華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究(三),元照出版,2007年7月,初版。
9. 古嘉諄、吳詩敏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四),元照出版,2008年9月,初版。
10. 古嘉諄、吳詩敏、孫丁君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五)-營建工程契約條款之比較分析,元照出版,2009年11月,初版。
11. 李家慶,工程法律與索賠實務,中華民國仲裁協會,2004年9月,一版。
12. 李家慶主編,工程與法律的對話,三民書局,2010年1月,初版。
13.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自版,2008年8月,新訂一版。
14.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元照出版,2008年8月,初版二刷。
15.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冊),三民書局,2010年5月,修訂版。
16. 陳猷龍,民法債編總論,五南出版社,2011年10月,五版。
17. 黃立,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初版。
18. 黃鈺華、蔡佩芳、李世棋,政府採購法解讀 : 逐條釋義,元照出版,2008年4月,三版。
19. 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五),元照出版,2007年12月,初版。
20. 蔡志揚,建築結構安全與國家管制義務,元照出版,2007年9月,初版。年2月,增訂二版。
21. 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實務第三版,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9月,第三版。
22. 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元照出版,2000年7月,初版二刷。

二、期刊論文
1. 孔繁琦,論工程契約之重大變更,仲裁,第88期,頁99-108,2009年6月。
2. 王文宇,契約定性、漏洞填補與任意規定:以一則工程契約終止的判決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2期,頁131-186,2009年6月。
3. 古嘉諄,工程法:第一講 工程契約之生、老、病、死」,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頁75-84,2008年1月。
4. 古嘉諄,「工程法第二講:工程契約之『老』與相關爭議」,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頁67-77,2008年3月。
5. 余文恭,論工程契約定作人之指示—兼論FIDIC 紅皮書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第55卷第11期,頁10-17,2004年11月。
6. 余文恭,我國建設工程監造法律制度概論,法令月刊,第56卷第8期,頁40-52,2005年9月。
7. 余文恭,論工程契約之性質及其義務群,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頁19-32,2006年2月。
8. 李得璋,公共工程實施統包制度之檢討與展望,土木水利,第29卷第3期,頁99-101,2002年11月。
9. 姚志明,公共營建工程契約之成立-以營建工程之招標、決標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頁213-232,2010年6月。
10. 姚志明,承攬契約合意終止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10期,頁18-20,2011年12月
12. 黃世孟、陳坤成,營建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之探討(上),現代營建,第219期,頁45-54,1998年3月。
13. 黃世孟、陳坤成,營建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之探討(下) ,現代營建,第220期,頁53-63,1998年4月。

三、學位論文
1. 余文恭,兩岸工程施工契約之比較研究-以竣工義務及協力行為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中國大陸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8月。
2. 李智強,論繼續性契約及其權益之保障,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7 月。
3. 林孜俞,公共工程契約之訂定與業主之義務,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7 月。
4. 林辰熹,工程採購契約之承攬報酬及危險負擔移轉問題探討,東吳大學法律
系法律專業碩士班論文,2006 年 2 月。
5. 洪幼珍,工程契約債權消滅時效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6 月。
6. 陳雅亭,公共工程契約解除與終止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逤士論文,2013年1約
7.劉芮圻,工程契約定作人義務之研究,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6 月。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 孔繁琦,論工程契約之重大變更,仲裁,第88期,頁99-108,2009年6月。
2. 2. 王文宇,契約定性、漏洞填補與任意規定:以一則工程契約終止的判決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2期,頁131-186,2009年6月。
3. 3. 古嘉諄,工程法:第一講 工程契約之生、老、病、死」,月旦法學教室,第63期,頁75-84,2008年1月。
4. 4. 古嘉諄,「工程法第二講:工程契約之『老』與相關爭議」,月旦法學教室,第65期,頁67-77,2008年3月。
5. 5. 余文恭,論工程契約定作人之指示—兼論FIDIC 紅皮書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第55卷第11期,頁10-17,2004年11月。
6. 6. 余文恭,我國建設工程監造法律制度概論,法令月刊,第56卷第8期,頁40-52,2005年9月。
7. 7. 余文恭,論工程契約之性質及其義務群,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頁19-32,2006年2月。
8. 8. 李得璋,公共工程實施統包制度之檢討與展望,土木水利,第29卷第3期,頁99-101,2002年11月。
9. 9. 姚志明,公共營建工程契約之成立-以營建工程之招標、決標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頁213-232,2010年6月。
10. 10. 姚志明,承攬契約合意終止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10期,頁18-20,2011年12月
11. 12. 黃世孟、陳坤成,營建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之探討(上),現代營建,第219期,頁45-54,1998年3月。
12. 13. 黃世孟、陳坤成,營建工程契約終止與解除之探討(下) ,現代營建,第220期,頁53-63,199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