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4 17: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儼軒
研究生(外文):He, Yan-Xuan
論文名稱:溶劑取代分解反應-L,苯丙胺酸,L-白胺酸,鄰接羧基參與之立體化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L-phenylalanine and L-leucine neighbouring carboxyl group participation-studies on the configuration in solvolysis
指導教授:莊祚敏
指導教授(外文):Zhuang, Zuo-M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化學研究所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化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2
畢業學年度:8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溶劑取代分離反應鄰接羧基化學應用化學
外文關鍵詞:APPLIED-CHEMISTRYCHEMI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L-苯丙胺酸(L-phenylalanine)6及其胺基被鄰- 硝基苯磺醯氧基
(onitrobenzenesulfonyloxy)取代之衍生物16分別在三氟醋酸下行脫氨基反應
(deamination) 及溶劑取代分解反應(solvolysis),皆經由苯陽離子
(phenonium ion) 轉位,分別生成立體組態相反的2-型及R-型託品酸。進一步探討鄰
接羧基在反應過程的參與能力,以L-白胺酸(L-Leucine)13 及其胺基被甲苯磺醯氧基
(tosyloxy)28或苯磺酸下行冏氨基反應(deamination) 中6 與13產物得到相同立體組
態,即先形成α-內酯環(α-lactone ring) ,親核基再進行攻擊,得到S-型的產物
;然而在溶劑取代分解反應(SOLVOLYSIS)中,16之羧基並不參與反應,得到R-型的產
物,但在28,30的反應結果顯示,與脫氨基反應(deamination) 所走的路徑是相同,
而得到S-型的產物證實當消除苯基參與情況下,溶劑酸性度的大小,親核基之強弱種
脫離基之種類,對產物之組態已不具密切關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