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ridge Scour”, Bruce W. Meville and Stephen E. Coleman Water Resources Publications,LLC,2000
(2) FHWA(1988) , Hydraulic Engineering Circular No. 18
(3) FHWA(1986) Inspection of Fracture Critical Bridge Menbers
(4) FHWA(1988) Scour at Bridges,a technical advisory
(5) 周憲德、吳沛倫、王新貴、張藝馨『裸露圓柱橋基之局部沖刷分析』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學刊第十四卷第4期(1994)
(6) 林呈,”河川橋粱之橋墩(台)沖刷保護工法之研究”
(7) 陳清泉、蔡益超:重要聯外橋梁之安全檢測及評估宣導示範計畫,交通部科技顧問室研究報告,(1996)
(8) 林呈、蔡榮俊、謝正倫、張荻薇、葉昭雄:跨越土石流危險溪流橋梁之因應對策探討—以新中橫公路十八重溪橋、陳有蘭溪橋、筆石溪橋為例,災害緊急應變管理系統產學研討會論文集(2001)
(9) 張文鎰『圓形橋墩局部沖刷之模擬與試驗驗證』,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顏清連教授指導(1993)(10) 吳沛倫『不均勻橋墩及群樁基礎之局部沖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周憲德教授指導(2000)(11) 林高玄『基礎裸露橋梁之耐洪能力評估』,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蔡益超教授指導(2004)(12) 河川橋梁沖刷並補強之安全評估計畫第一年期末報告,交通部公路總局,民國九十三年四月(2004)。
(13) 陳正興、張森源、胡邵敏、周功台、鍾毓東,『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基礎設計規範(含解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八十七年六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