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11: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銘森
研究生(外文):Ming-Sen Hsu
論文名稱:論著作權的正當行使-從著作權賞金獵人出發
論文名稱(外文):Fair Practice of Copyright-Reaching from Copyright Hunter
指導教授:林廷機林廷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 J.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公平交易法第45條著作權法警告信著作權賞金獵人
外文關鍵詞:Warning LetterFair Trade Act Article 45Copyright LawCopyright Hunt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智慧財產權在臺灣普遍受到重視,其原因乃由於過去一般人對著作權的漠視,讓政府在美國301特別條款經濟制裁的壓力、著作權團體的遊說和政府為加入國際組等因素,政府更以經濟發展為由,在沒有讓人民有機會得以充分了解下,已將國家不應輕易發動的刑罰權在著作權法中出現來保護所謂的「著作權產業」,且其刑罰的法定刑,更高於一般侵害個人法益的刑度,而其造成的影響在近幾年已慢慢浮現,無論是影印書籍或期刊、雜誌、或坐在電腦前以電子郵件轉寄一則訊息、或在部落格分享一段影片或一張照片、或是使用小吃店供人自由點唱的卡拉OK等,都已成為被權利人自己或其所雇用的著作權賞金獵人行使著作權的對象,也因有刑罰權和告訴乃論的利器,讓著作權賞金獵人可以逸代勞的方式,向未經授權的利用人要求高額的和解金,且不和解就提告。著作權賞金獵人,是臺灣特有的現象,這樣的著作權行使方式已讓民眾在驚嚇中學習到什麼是著作權法。
著作權賞金獵人的權利行使,不僅進行拍照蒐證,還會隨著寄送之警告信函附上和解書,要求受警告人儘速洽談賠償事宜,否則即依著作權法規定訴追其刑事與民事責任,通常定為新台幣5萬元至20萬元之間,與委託律師進行一個審級的訴訟代理費用相當,被警告人衡量委託律師進行訴訟費用,且不見得有足夠的勝算,只好忍痛賠償。甚至大部分案件在正式訴訟前就已和解了事,更助長了著作權賞金獵人行使其權利之動機,也讓我們看到著作權法發展,外觀看似進步,但是實際上確是難以周全。
因此,本文將從著作權賞金獵人的權利行使出發,由著作權制度及責任探討,再由美、日兩國的著作權法制及權利行使和臺灣著作權法制和著作權賞金獵人的權利行使作比較,輔以實際案例分析,使之清楚了解著作權法制和權利行使的相關性,以及檢討公平交易法相關規定和警告函處理原則之適用,最後試著釐清著作權、合理使用與權利濫用之界限,並期能對目前著作權制度,作出有實際助益的建議。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s widely valued in Taiwan recently. This is because that the legal protection for copyright has been enhanced by criminal charges and some people got penalties due to their ignorance of the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The reason for our government to amend the law is the concern to avoid a punishment of Special Clause 301, American economic sanctionses, canvass of the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he admiss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pefully. In the name of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riminal charges of copyright are higher than other proprietary interest under our criminal law. The influences of criminal charges by copyright law have appeared in our daily life. For example, copings, sending e-mail, sharing videos or photos on your blogs or singing a song at somewhere Karaoka etc. you are exposed to criminal charges by copyright hunters or its obligee. They always send you warning letters first, and then they will claim for penalty for you if you don’t agree their proposal of compensation. The compensation is required due to a compromise between you and copyright hunter. Otherwise, you will be accused as a suspect in criminal process. Normal civilians are shocked by the above mentioned situations. What’s going on now? People are asking. Then the people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to recognize that they had made a mistake on copyright law. But they could not understand that why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shall represent for those private interest.
The hunters are not only to take pictures to gathering evidences, but also send warning letters to someone suspected for infringing copyright. After that, they will threaten the suspects to make a settlement for compens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otherwise they will bring the lawsuits promptly,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to asking criminal penalty along with civil tort claim. Most lawsuit targets a settlement amount ranging from NT$50,000 to NT$200,000. The suspects have little choices—even if an individual has a defense, it is generally more expensive to hire a lawyer to fight than to simply pay the settlement. Be careful, ignoring the lawsuit can also be more expensive than settling. Comparing the risk, they will have the only choice “settlement”. Most cases have been compromised before the lawsuit already. That further encourages copyright obligees to exercise their copyright. As above mentioned, we have seen practice of the Copyright in the name of our law and by due process, but there is still a feeling for something wrong in our mind.
However the copyright hunter campaign is still working. I will discuss this kind of copyright practice here. I will also go throuth the system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pyright owner and pay attention to right practice specially, and then I will compare Copyright Act of Taiwan with American copyright law and Japanese copyright law. We will find out problems through the cases and understand what‘s happenning in our legal system and in copy right practice in Taiwan specially. I also want to check the Fair Trade Act and the Principles for Warning Letters published by Antitrust Committee. It is easy for us to set a guideline between fair use and misuse for copyright practice. At last, the conclusion could make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actual copyright system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問題徵點提出及用語釐清 4
第一項 問題徵點提出 4
第二項 用語釐清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著作權制度及責任探討 9
第一節 著作權法的演進 9
第二節 著作權法的保護機制 10
第三節 著作權仲介團體的著作權責任 12
第三章 著作權賞金獵人之法律特性及態樣 13
第一節 著作權賞金獵人之法律特性 13
第二節 美、日兩國著作權利行使與臺灣著作權賞金獵人介紹 15
第一項 美國 15
第一款 美國著作權法制概況 15
第二款 美國著作權權利行使態樣 17
第二項 日本 19
第一款 日本著作權法制概況 19
第二款 日本著作權權利行使態樣 20
第三項 臺灣 22
第一款 臺灣著作權法制概況 22
第二款 臺灣著作權行使 25
第三款 案例分析 25
第四款 案例綜合檢討 38
第三節 臺灣司法實務 VS 著作權賞金獵人 41
第一項 著作權刑事責任之立法 41
第二項 司法實務見解整理 44
第三項 著作權賞金獵人案件態樣分析 49
第四章 合理使用對著作權賞金獵人行為限制 52
第一節 著作權行使限制-合理使用 53
第二節 合理使用存在必要性 54
第三節 法定著作權行使的限制 56
第一項 國家機關運作目的 56
第二項 教育目的 57
第三項 學術研究目的 57
第四項 保存文化提升藝文目的 58
第五項 資訊自由交流目的 59
第六項 公共利益文化交流目的 59
第七項 著作商品流通目的 60
第八項 個人或家庭非營利使用 60
第九項 程式著作之特別規定 61
第十項 權利限制之必要性 61
第四節 合理使用抗辯時機 61
第五節 合理使用的判斷準則 62
第一項 利用之目的及性質 63
第二項 著作之性質 64
第三項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64
第四項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65
第五項 整體綜合衡量原則 66
第六節 案例分析 67
第七節 合理使用範圍之迷思 76
第五章 著作權賞金獵人於公平交易法之檢討 79
第一節 著作權法與公平交易法之關係 79
第二節 公平交易法上判斷行使權利正當行為之判斷標準 80
第三節 著作權之權利濫用與公平交易法 81
第四節 著作權賞金獵人於警告函處理原則之適用 82
第一項 著作權之不確定性高 82
第二項 公平交易委員會對著作權保護客體認定困難 84
第三項 公平交易委員會對著作權行使正當性監督困難 85
第四項 警告函處理原則變相鼓勵訴訟 86
第五節 著作權利濫用在著作權法中規定之可行性 87
第六章 著作權賞金獵人權利行使的原罪 90
第一節 著作權保護誰? 90
第二節 著作權刑罰檢討 92
第三節 著作權賞金獵人的法律經濟學 9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犯罪與刑罰:國家刑罰正當性的兩個基本問題 96
第二節 著作權刑罰的限縮 97
第三節 著作權利回歸市場機制 97
第四節 著作權賞金獵人對著作權利行使的啟示 98
參考文獻 101
一.中文部分(依筆畫數排序)
(一)書籍
John Gantz、Jack B. Rochester,周曉琪譯,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初版。
Lawrence Lessig著,劉靜怡譯,誰綁架了文化創意,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3月初版。
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公益信託春風煦日學術基金,2007年6月。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三民書局,2006年二月10版。
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
行政院公平易委員會,認識公平交易法,行政院公平易委員會,2007年11月增訂第11版。
李永然、 謝顯榮,智財權小六法新編,永然出版社,2005年初版。
汪渡村,公平交易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4版1刷。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探索科技法律未知的境界,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張靜,著作權法評析,水牛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
章忠信,著作權大哉問,書泉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1刷。
章忠信,著作權法的第一堂課,書泉出版社,2007年4月2版2刷。
章忠信,著作權博識500問,書泉出版社,2004年4月2版1刷。
黃銘傑,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法之交會-相生相剋之間,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4月第2版第1刷。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歷年著作權法規彙編專輯,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2005年版。
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三民書局,1994年2月。
劉孔中,智慧財產權運用與競爭秩序,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年2版。
賴文智、王文君,數位位作權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再版。
賴源河,公平交易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3月3版1刷。
謝銘洋,科技發展之智慧財產權議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51),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5月2版2刷。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制度與實務,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85),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初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84),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4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謝銘洋,數位內容之著作權基本問題及侵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8年3月初版第1刷。
謝銘洋、馮震宇、陳家駿、陳逸南、蔡明誠,著作權法解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2版1刷。
蘇永欽,跨越自法與管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月初刷1刷。
(二)研究期刊
中華經濟研究院,美國、歐聯、日本及澳洲因應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1996 年WCT 及WPPT二條約有關著作權法制之修正發展,經濟部委託研究,2000年10月。
王文宇、鄭中人,從經濟觀點談智慧財產權的定位與保障方式,月旦法學雜誌,147期,2007年7月。
林廷機,日本智慧財產權主管機關之反仿冒組織、政策及執行機制暨新型態網路侵權問題之蒐集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年12月。
林廷機、葉德輝,國際間對於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限之趨勢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年6月。
陳櫻琴,公平會獨立性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7 卷 l 期,1999年1月。
黃怡騰,著作權之合理使用案例介紹,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1年。
黃銘傑,日本著作權法現況與相關修正之研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年8月。
謝杞森,智慧財產法院審理公平交易法涉及智慧財產權所生行政訴訟之界限,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交易季刊,第17卷第2期,2009年4月。
謝銘洋、張懿云,著作權法與公平交易法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2年11月。
(三)論文
朱稚芬,論著作權法與公共領域之衝突與調和機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6年。
余賢東,商標合理使用-兼論商標不專用制度與商標權濫用,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咏芬,論著作權法中之接觸權,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郭睿誠,數位浮水印之應用-鳥類攝影家案例分析,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碩士論文,2007年。
楊益昌,還原工程之適法性研究,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蔡惠如,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8月。
嚴裕欽,著作財產權之限制:以美國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為中心,政法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四)期刊
王兆鵬,成大案搜索之適法性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2001年2月。
王明禮,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之經濟分析- 以數位權利管理科技的影響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4卷2期,2007年。
吳尚昆,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與個人使用,書苑季刊,第49期,2001年7月。
林廷機、葉德輝,大專院校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現況與問題,智慧財產權月刊,116期,2008年8月。
葉德輝,美國民間團體對智慧財產權法制的影響,智慧財產權月刊,102期,2007年6月。
蔡明誠,網路時代著作權法律問題,軍法專刊,55卷第4期,2009年8月。
蔡明誠,數位時代著作權侵權對產業衝繫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9期,2007年3月。
(五)判決函釋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民國81年7月15日公研釋第026號解釋。
行政院法務部,民國80年12月13日法(80)參字第188666號函釋。
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4285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0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0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6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刑智上易字第45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2號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44號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45號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45號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著訴字第5號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更(一)字第6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04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104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1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4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29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易字第30號刑事判決書。
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刑智上訴字第3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92年上訴字第4113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智上字第20號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上訴字第3921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上訴字第3921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上訴字第186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年度上訴字第1541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5年度智上字第6號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8年度上訴字第1686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1年度上易字第765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最高法院20年上字第893號判例。
臺灣最高法院40年度台上字第86號判決。
臺灣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例。
臺灣最高法院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
臺灣最高法院81年台上字第3063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最高法院86年度台非字第208 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5號民事判決書。
臺灣最高法院94年度臺上字第7127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最高法院裁判書81年度台上字第3063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智慧財產權法院98年度民著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94年度智字第13號民事判決書。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5年度訴字第492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第964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97年度偵字第27794號檢察官起訴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訴字第346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6年度訴字第346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7年度易字第2207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7年度訴字第1799號刑事判決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91年度偵字第14564號檢察官起訴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91年度偵字第24722號檢察官起訴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96年度偵字第26245號檢察官起訴書。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91年度易字第326號刑事判決書。
(六)網路資料
司法院裁判書查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FJUDQRY01_1.aspx。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頁,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網頁,http://www.ftc.gov.tw/internet/main/index.aspx。
行政院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頁,http://www.tipo.gov.tw/ch/index.aspx。
法源法律網,http://fyjud.lawbank.com.tw/index4.aspx?login=0。
智慧財產權警察大隊網頁,http://www.tipo.gov.tw/iprp/ch/index.aspx。
著作權筆記網頁,http://www.copyrightnote.org/。
寬信聯合事務所網頁,http://www.sunnylaw.com.tw/thesis14.html。


二.英文部分(依字母先後順序)
(一)書籍
Jessica Litman, Digital Copyright, The Bargaining Table(2001).
L. Ray. Patterson, & Stanley. W. Lindberg, The Nature of Copyright-A Law of User''s Right(1991).
Leon Seltzer, Exemptions and Fair use in Copyright Law: The Exclusive Rights Tensions in the 1976 Copyright Act (1978).
Marshall Leaffer, Understanding Copyright Law(1989).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Pearson Addison Wesley, 4TH ed.(2004).
(二)期刊
Alan Latman, Fair use of Copyrighted Works, Study No. 14, in Copyright Law Revision, Studies Prepare for The Subcomm. on Patents, Trademark, and Copyrights of The Comm. on The Judiciary, United States Senate. 86th Cong., 1st and 2d Sessions. (1960 and 1961).
Clark, John B., Copyright Law And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Do The Penalties Fit The Crime?, 32 New Eng. J. on Crim. & Civ. Confinement 373 (2006)
David Nimmer, A RIFF ON FAIR USE IN THE 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148 U. Pa. L. Rev. (2000)。
F. Willem Grosheide, Copyright Law from a User''s Perspective: Access Rights for Users, Eur. Intell. Prop. Rev. (2001).
Manesh, Mohsen, The Immorality Of Theft, The Amorality Of Infringement, 2006 Stan. Tech. L. Rev. 5 (2006)
Pierre N. Leval, Toward a Fair Use Standard,103 Harv. L. Rev. 1105 (1990)
Salil K. Mehra, Copy and Comics in Japan:Does Law Explain Why All the Comic My Kid Watches Are Japanese Imports? Ruters Law Review 55, 2002。
SIXTH Annual BSA-IDC Global Software PIRACY STUDY, 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 2009/5/12.
Travis J.Denneson, The Definitional Imbalance between Copyright and the Frist Amendment, 30 Wm. Mitchell L. Rev. 895, (2004)
Yu, Peter K., P2P And The Future Of Private Copying, 76. U. Colo. L. Rev. 653 (2005)
(三)案例資料
Campbell v. Acuff-Rose Music, 510 U.S. 569 (1994)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v. Nation Enterprises, 471 U.S. 539(U.S.N.Y.,1985).
Kelly v. Arriba Soft Corp., 336 F.3d 811(2002).
Recording Industry Ass''n of America v. Diamond Multimedia Sys., Inc., 180 F.3d 1072(9th Cir. 1999).
Son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464 U.S. 417(1984)。
(四)網路資料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http://www.eff.org/wp/riaa-v-people-years-later。
FINDLAW:http://www.findlaw.com/
US Copyright Office:http://www.copyright.gov/
WIPO:http://www.wipo.org/
WTO:http://www.wto.or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