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4 18:3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易修
研究生(外文):
Yi-Hsi Li
論文名稱:
中國新疆反恐作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China’s Counter-Terrorism Measures in Xinjiang
指導教授:
林泰和
指導教授(外文):
Tai-Ho Lin
口試委員:
蔡育岱
、
劉華宗
口試委員(外文):
Yu-tai Tsai
、
Hua-Zong Liu
口試日期:
105年5月6日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6
中文關鍵詞:
反恐
、
分裂勢力
、
人權
、
民族問題
、
維吾爾少數民族
外文關鍵詞:
terrorism
、
separatist forces
、
human rights
、
ethnic issues
、
the Uighur minor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517
評分:
下載:18
書目收藏:0
以中國來說,新疆的穩定勢必關係到全中國的穩定。而對崛起中的中國,中國提出了新的國家安全觀「互信、 互利、 平等、 合作」,為求得中國內部的穩定,更以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國際合作、加強與大國之間的互動與周邊關係、以及參與國際間反恐等行動之外交手段作爲實踐新安全觀的途徑。
中國對反恐怖主義在其立場上,所做出的努力是絕對有目共睹,包括實施維穩、推動反恐立法及利用上合組織推動反恐演練等,甚至動員其內部所有可動用的反恐工具,來對抗所謂的三股勢力擴張,除了表達其一貫堅決反恐的態度,在政策及行動作為上,更是有領先其他大國之姿態。但如此看來,中國的積極進取不外乎是要在各國之間的反恐鬥爭中,得到其對抗境內的分裂勢力之便利;更可見中國的野心其實是利用「反恐」這把利刃,企圖藉以躲避人權考量來解決新疆的民族分裂問題。
本文主要在研究中國處理新疆維吾爾的反恐問題上的爭議及現實,以及其對待新疆少數民族的不公平,期望能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中國反恐真正的目的。
In China, Xinjiang's stability will inevitab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of China. With the rise of China, China proposed a new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China's internal stability, but also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jor power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as well as ways to practic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of actions such as counter-terrorism.
China on counter-terrorism efforts in its position made is absolutely obvious to all,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promote the use of anti-terrorist legisl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CO anti-terror drill, and even mobilize its internal use of all anti-terrorism tools available to fight the so-called the three forces expansion, in addition to its usual expression of resolute attitude against terrorism, as in the policies and actions on, but there is a gesture ahead of other major powers. But It seems that China is nothing more than to be proactive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between countries to obtain confrontation in which separatist forces of convenience; more visible Chinese ambitions in fact is the use of "terrorism" that a sharp blade, thereby attempt avoid human rights consider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thnic separatism in Xinjia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pute and anti-terrorism deal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a's Xinjiang Uygur on, as well as its unfair treat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it is desirable to allow every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l China anti-terrorism purpose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4
第二章 新疆歷史與環境27
第一節 新疆歷史與地理27
第二節 新疆治理與建設29
第三節 維吾爾人的新疆35
第四節 小結38
第三章 新疆恐怖主義之概況 41
第一節 伊斯蘭教的宗教影響 41
第二節 蓋達組織(基地)與伊斯蘭國之影響42
第三節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47
第四節 「75事件後」之影響58
第五節 小結 65
第四章 中國反恐之策略與運用 67
第一節 中國反恐策略 67
第二節 軍事力量之運用 71
第三節 反恐怖法之運用 86
第四節 國際合作之運用 97
第五節 小結101
第五章 結論103
參考文獻 107
圖目錄
圖 1:研究流程圖 24
圖 2:中國新疆暴力事件發生頻率曲線圖63
表目錄
表 1:中國新疆「75」事件後攻擊事件彙整表60
表 2:中國有關武警部隊的主要法律規定75
書籍
Earl Babbie著,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1994年)。
Vasily Bartold著,張錫彤、張廣達譯,蒙古人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
于闐,明月天山(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王力雄,我的西域你的東土(臺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07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王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1930年代至1940年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5年)。
包雅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制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八)(湖南:岳麓書社,2009年)。
田衛疆,絲綢之路與東察合台汗國史研究(北京: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145-152。
吉承勳,透析中國和平崛起之和平戰略(臺北:上奇時代出版社,2012年)。
朱柔若,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7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朱培民、王寶英,中國共產黨治理新疆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年)。
江明修,研究方法論(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7月)。
汪毓瑋,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尚衍斌,西域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1-14。
林泰和,恐怖主義研究:概念與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5年)。
林淑馨,寫論文其實不難(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俞力工,反恐戰略與文明衝突(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社,2008年)。
胡聯合,全球反恐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
馬品彥,簡明新疆宗教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
張可讓,理性的聲音(北京: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
張安福,清代以來新疆屯墾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年)。
張金平,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策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許利平,當代東南亞伊斯蘭發展與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喬金鷗,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11年)。
楊正鳴,民國時期的恐怖活動與反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趙秉志、杜邈,中國反恐法治問題(北京:中國人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
劉學銚,新疆暴恐活動真相(臺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4年)。
厲聲,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3年)。
蔡今中,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成功發表祕笈(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戴佩麗,突厥語民族的原始信仰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
鐘民和,一個真實的新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專書篇章
Dannis Piszkiewicz著,方淑惠譯,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3年),頁43-68。
Owen Lattimore著,唐曉峰譯,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頁104-140。
林亞剛、何榮功,「我國反恐怖法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收錄於趙秉志主編,中國反恐立法專論(北京:中國人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1版),頁94-100。
林泰和,「「東伊運」的戰略文化:文本、歷史、迷思」,收錄於周繼祥、蔡育岱、左正東主編,中國大陸與非傳統安全(臺北:翰蘆圖書出版社,2014年),頁14-30。
林泰和,「台灣恐怖主義的三波浪潮?」,收錄於劉靜芬主編,林泰和等著,台灣與非傳統安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第1版),頁119-135。
期刊論文
王力雄,「七號文件製造的民族敵對」,黃花崗雜誌,第3期(2009年8月),頁105-106。
王亞寧,「論我國邊境安全戰略應遵循的原則」,社會科學論壇,第2期(2010年1月),頁159-163。
王崑義,「伊斯蘭國崛起與西方之反擊」,全球政治評論,第48期(2014年10月),頁1-6。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2期(2003 年5-6月),頁137-184。
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2009年9月),頁85-97。
巨克毅,「國際恐怖主義蓋達組織的意思型態與策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頁1-18。
何清漣,「新疆為漢衝突的禍根為何」,黃花崗雜誌,第3期(2009年8月),頁100-103。
吳啟訥,「新疆現代史研究述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7期(2010年3月),頁149-184。
李銘義,「反恐議題與主權維護-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29-37。
汪毓瑋,「中國大陸強化反恐作為之探討」,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第21期(2014年5月),頁53-90。
沈旭暉,「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的生態」,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4-13。
侍建宇,「中國的反恐論述與新疆的治理」,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14-20。
侍建宇、傅仁坤,「烏魯木齊七五事件與當代中國治理新疆成效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卷第4期(2010年10月),頁149-190。
孟鴻,「從屯墾戍邊到新疆建設兵團」,中國邊政,第176期(2009年9月),頁17-35。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研究-結構、策略、工具、資金」,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19-149。
林泰和,「伊斯蘭國與東南亞和恐怖主義的連結」,戰略安全研析,第115期(2013年11月),頁38-45。
林泰和,「後「9.11」時期中共新疆反恐政策評析」,中共研究,第50卷第3期(2016年5 月),頁42-58。
林泰和,「蓋達組織的戰略文化:本文、歷史、迷思、信仰」中東因素」,問題與研究,第55卷(2016年56月),頁1-27。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7年3月),頁1-28。
邱延正,「談中國周邊安全問題」,戰略安全研析,第54期(2009年10月),頁26-29。
施子中,「中國反恐情勢與未來發展」,收錄於汪毓瑋主編,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頁75-85。
紀碩鳴,「新疆問題需要新思維和大轉變:專訪作家王力雄」,黃花崗雜誌,第3期(2009年8月),頁103-105。
馬麗蓉,「涉疆報恐事件中」中東因素」與國際反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第1期(2015年1月),頁23-37。
康四維,「中蘇分裂下的東突議題」,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4期(2012年4月),頁30-48。
康四維,「東突問題探源-新疆「三區革命」研究」,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42-59。
康四維,「東突議題國際化研究」,東亞研究,第43卷第2期(2012年7月),頁111。
張文燦,「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評析」,新疆大學學報,第33卷第4期(2005年7月),頁63-66。
張琪閔,中國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之作為與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538期(2014年12月),頁84-101。
張錦華、陳菀欣,「從人權報導觀點分析五地10報新疆衝突報導框架」,新聞學研究,第125期(2015年10月),頁1-47。
探索與展望編輯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組織、職掌與功能,探索與展望,第2卷第12期(2004年12月),頁105-114。
許志嘉,「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調整」,問題與研究,第 42卷第3期(2003 年5、6月),頁79-99。
郭崇武,「中共《人民武裝警察法》簡析」,探索與展望,第8卷第2期,頁98-110。
黃一哲,「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第24卷第3期(2009年6月),頁6-20。
黃秋龍,「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軍事行動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7月),頁129-165。
楊開煌,「從75事件反思民族政策」,海峽評論,第225期(2009年9月),頁48-51。
董慧明,「中國大陸反恐怖主義法草案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3卷第4期(2014年4月),頁26-32。
趙竹成,「中國的民族分離主義-新疆案例的分析」,國際關係學報,第32期(2011年7月),頁13-50。
劉水,「中國反恐法助長員警濫權」,動向雜誌,第365期(2016年1月),頁47-48。
劉秋苓,「從維穩到維權:對近期中國大陸反恐防暴行動之觀察」,憲兵半年刊,第81期(2015年12月),頁66-78。
劉凱榮,「從中國大陸社會政經變化論中共武警部隊之發展」,憲兵半年刊,第78期(2014年6月),頁26-42。
潘志平,「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研究綜述」,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45期(2010年10月),頁92-102。
潘進章,「論共軍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陸軍雙月刊,第504期(2009年4月),頁59-74。
蔡育岱,「蓋達組織與賓拉登年代恐怖活動之概況回顧」,全球政治評論,第35期(2011年7月),頁13-18。
蔡裕明,「反恐與維穩:新疆恐怖攻擊事件與近來中共反恐作為之研究」,戰略與評估,第5卷第3期(2014年10月),頁69-96。
蔡裕明,「伊斯蘭國 (IS) 勢力擴張與國際反恐問題」,新台灣國策智庫,第32期(2013年11月),頁38-45。
盧文豪,「伊斯蘭國的崛起與美國作為之探討」,國防雜誌,第30卷第1期(2015年1月),頁1-21。
研討會論文
李若菊,「中國反恐的國際視角分析」,第八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2012年10月18日,頁119-123。
周永生,「中國與日本當前主要國際反恐政策比較研究」,第七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2011年10月31日,頁1-15。
林泰和,「從《查理週刊》恐怖攻擊事件看習近平的反恐政策」,2015年中國大陸研究暨「習近平主政兩週年下的中國大陸」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大學,2015年3月13日─14日,頁11。
傅仁坤,「中亞反恐情勢與發展-以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舉措為例」,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2006年12月28日,頁13-33。
網站
“China passes controversial counter-terrorism law,”Reuters, December 30 2015,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14,”U.S. Department of State,2015 年6 月20日,http://www.state.gov/j/ct/rls/crt/2014/index.htm.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Did You Know? 10 Facts About East Turkistan,”October 21 2014,
http://www.memrijttm.org/al-qaeda-in-the-indian-subcontinents-aqiss-new-english-language-magazine-publishes-10-facts-about-east-turkistan-focusing-on-chinas-persecution-of-uighur-muslims.html. 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security-idUSKBN0UA072 2015122 8.Last Accessed on April 22 2016。
朱文章,「製造恐怖的反恐法」,台灣新社會智庫,2016年3月,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政策報告/兩岸國際/7040-對中國《反恐法》的觀察。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李佳翰 ,「蓋達組織」,Digitimes中文網,2011年5月,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0&Cat=20&Cat1=&id=231205。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林泰和,「伊斯蘭國西方製造」,蘋果日報即時論壇網站,2015年3月,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311/572193/。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施正鋒,「由新疆七五事件周年看中國少數民族權利之可能發展」,台灣法律網,2010年7月,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2044,&job_id=162098&article_category_id=2047&article _id=89326。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夏榕,「美加日德與歐盟大使關注中國反恐和網絡安全等新法」,聯合早報網,2016年1月,http://trad.cn.rfi.fr/中國/20160301-美加日德與歐盟大使關注中國反恐和網絡安全等新法。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桑普,「最大恐怖組織的反恐法」,民報,2016年1月http://www.peoplenews.tw/news/db4ed981-8cce-4177-abf5-777642e8a1fc。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董立文,「中國反恐問題的迷霧」,網址:http://140.119.184.164/view/15 2.php。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趙楚,「巴黎襲擊與中國對合作反恐的新認知」,BBC新聞網,2015年11月,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1/151119_china_paris_attack_military。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潘睿凡,「中國新反恐主義法能起效嗎?」,博訊新聞網,2016年1月,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6/01/201601010413.shtml#.VvkBSPl96hc。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蔡裕明,「中國大陸近期因應恐怖攻擊之政策佈局簡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年12月,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13771&ctNode=5602&mp=1。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鄭崇生,「陸新疆反恐 美報告:助長極端暴力」,中央通訊社,2015 年6 月20日,http://www.Can.com.tw/news/aopl/201506200055-1.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韓詠紅,「韓方明:中國反恐法的三個難題待解」,聯合早報網,2016年1月,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60101-565939。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關健斌,「警惕恐怖主義全球化趨勢」,新華通訊社半月談網站,2004年09月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8/277980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報紙
林泰和,「全國恐攻潮台灣沒僥倖空間」,中國時報,2016年7月4日,版A11。
林泰和,「奧蘭多恐攻是美國大選轉捩點」,蘋果日報,2016年6月16日,版A12。
林泰和,「對抗恐攻莫淪為極權統治」,中國時報,2016年7月16日,版A11。
賈宇,「全球恐襲進新階段,中國反恐壓力增加」,香港文匯報,2015年12月28日,版A6。
劉凝哲,「中國首部反恐法出台」,香港文匯報,2015年12月28日,版A2。
官方文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白皮書,新疆的發展與進步(2009年9月)新疆的歷史與發展(2003年5月)(北京: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3年4月。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1」,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2年2月。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2」,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2年1月。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4-任務趨向多樣化的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5年3月。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6-擴大的人民解放軍的活動範圍與其戰略」,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2015年3月。
國家宗教事務三司,新疆宗教工作基礎知識幹部讀本(北京:國家宗教事務三司,2013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鑑-2014年」,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9月。
楊開煌,「中共治疆、治藏三大會議分析」,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年10月, 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511161016341.pdf。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7月27日。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美國反恐規範與人權保障—兼論美國愛國者法案與憲法基本權之衝突
2.
冷戰後世界秩序重建的新思維:恐怖主義之觀點
3.
論國家緊急權與國家安全─以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反恐作為為例
4.
2000-2007美國布希政府對印尼外交政策:同盟的關係?
5.
析論美國「小布希政府時期」反恐措施對人權保障的影響
1.
王崑義,「伊斯蘭國崛起與西方之反擊」,全球政治評論,第48期(2014年10月),頁1-6。
2.
王維芳,「從七五新疆事件談東突運動」,中國邊政,第179期(2009年9月),頁85-97。
3.
巨克毅,「國際恐怖主義蓋達組織的意思型態與策略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頁1-18。
4.
李銘義,「反恐議題與主權維護-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29-37。
5.
沈旭暉,「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的生態」,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4-13。
6.
侍建宇,「中國的反恐論述與新疆的治理」,二十一世紀評論雙月刊,第117期(2010年2月),頁14-20。
7.
侍建宇、傅仁坤,「烏魯木齊七五事件與當代中國治理新疆成效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卷第4期(2010年10月),頁149-190。
8.
孟鴻,「從屯墾戍邊到新疆建設兵團」,中國邊政,第176期(2009年9月),頁17-35。
9.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研究-結構、策略、工具、資金」,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19-149。
10.
林泰和,「伊斯蘭國與東南亞和恐怖主義的連結」,戰略安全研析,第115期(2013年11月),頁38-45。
11.
林泰和,「後「9.11」時期中共新疆反恐政策評析」,中共研究,第50卷第3期(2016年5 月),頁42-58。
12.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7年3月),頁1-28。
13.
康四維,「中蘇分裂下的東突議題」,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4期(2012年4月),頁30-48。
14.
康四維,「東突問題探源-新疆「三區革命」研究」,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42-59。
15.
康四維,「東突議題國際化研究」,東亞研究,第43卷第2期(2012年7月),頁111。
1.
美京中華會館研究(1951-2000)
2.
分離主義轉化為恐怖主義之研究:以中國新疆與西藏比較為例
3.
弱勢民族的悲慘世界−中國大陸新疆近期暴力恐怖犯罪事件研析
4.
美國九一一事件後中國的反恐戰略-從東突厥反恐作為探討
5.
退黨對村里長選舉的影響:政黨—選民連結的效應(2010-2018)
6.
習近平時期中國新疆維穩政策之研究(2012-2018年)
7.
中共人民武裝警察擔任維穩任務之研究 ─以新疆地區騷暴亂事件為例(2009-2013)
8.
美國反恐戰略下中國的反恐戰略(2001〜2014)
9.
中共反恐政策研析-以疆獨問題為例(2010-2016)
10.
中國政府在新疆的發展策略研究──一個地緣經濟的觀點
11.
中共反恐維穩武裝力量運用機制之研究
12.
國際恐怖主義與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反恐機制之研究
13.
新疆維族抗爭的政治機會: 國內條件與國際勢力的互動
14.
車臣、新疆與菲南之分離意識與恐怖主義活動─文明衝突在伊斯蘭文明斷層線之再檢視
15.
臺灣海漂廢棄物管理之研究─以馬祖列島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