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11: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惠芳
研究生(外文):Hui-fang Chiu
論文名稱:非營利組織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經營兒童閱讀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Managing Children’s Reading Program in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of Fo Guang Shan
指導教授:胡鳳生胡鳳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ong-Seng Hu
口試委員:賴苑玲鄧鈞文
口試日期:2015-06-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政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閱讀推廣兒童閱讀行動圖書館非營利組織雲水書坊
外文關鍵詞:reading promotionchildren’s readingmobile librariesnon-profit organization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究雲水書坊推廣兒童閱讀之理念與其推廣面向,並探討雲水書坊在推廣閱讀時所遭遇的挑戰及對學生和教師的影響,進而展望未來推廣兒童閱讀之方向。
本研究以非營利組織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經營兒童閱讀為研究主題。故以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主要採取訪談法,對個案中負責承辦雲水書坊業務的行政人員、雲水書坊隨車義工、教師及學生等13人進行訪談。
本研究結論如下:
1、藉由自己的親身經驗,成為推動閱讀的起點
2、基金會與義工的支持是推廣閱讀的主要關鍵
3、利用自然環境營造閱讀的樂趣
4、善用行動圖書車激發閱讀的動機
5、透過義工的協助培養閱讀的態度
6、以「生活書香化」為努力目標,持續經營推廣閱讀
根據結論,對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學校和和教育當局提出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pt and dimension of 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in promoting children’s reading. Regarding the reading promotion in 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challenges and effects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explored as well. Based on th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the reference to promote children’s reading in the fu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topic of Fo Guang Shan “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in Promoting Children’s Reading,” the mobile libraries were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is study largely incorporated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case study to obtain empirical data.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13 participants, comprises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 Cloud and Water Mobile Libraries, touring voluntee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view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Personal experience initiates the promotion of reading.
2. The support of foundation and touring volunteers were the crucial factors to promote reading.
3. Desirable reading pleasure originated from natural environment.
4. The good use of bookmobiles stimulated strong reading interest.
5. The guidance of volunteers help children cultivated positive reading attitude.
6. The achievement of literary and scholarly lifestyle was the goal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reading.
The present study concludes with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main finding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五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閱讀的意涵與各國的閱讀活動與政策…13
第二節 各類型圖書館推動閱讀活動之發展31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之概論…………………….…………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60
第三節 研究者自我剖析及研究倫理……………60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65
第一節 從臺灣小學閱讀環境的變化探究雲水書坊的成立及願景…………….…65
第二節 「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經營兒童閱讀之分析…………………….……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結論……………………………………………….…………97
第二節 建議……………………………………………………….…9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02
二、英文部分………………………………………………...………110
一、中文部分:
丁仁傑(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臺北市:聯經。
大前研一(2006)。M型社會。臺北市:商業週刊。
王士峰(2000)。宗教組織與管理。佛光山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特刊,168-174。
王子啟(2000)。影響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者工作士氣之研究-以基金會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天下雜誌(2008)。閱讀動起來:借鏡國際成功經驗;看見孩子微笑閱讀。臺北市:天下。
王允士(2008)。我國宗教非營利組織募款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
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美玉(2009)。世界各國行動圖書館面面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3),
114-120。
王振鵠(1969)。兒童圖書館。臺北市:臺灣。
卞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Rafe Esquith著。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臺北市:高寶。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0)。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2015年3月23日,取自http://www.lac.org.tw/law/10
王國賓(2006)。臺南縣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順民(2001)。當代臺灣地區宗教類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發展。臺北市:洪葉文化。
毛慶禎譯(2003)。公共圖書館服務綱領。臺北市:臺灣。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2)。公共圖書館營運與未來發展。臺北市:葉建良。2014年11月15日,取自http://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_detail.jspx?sysId=C10100743
行政院主計處(2014)。2013年社會指標統計表。2015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6477&ctNode=3263&mp=1
李美月(2003)。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武典(2013)。創意教師,帶動革新。教師天地,185,13-20。
呂春嬌、張賽青(2011)。國立臺中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之策略與實施經驗。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7(2),111-129。
吳美齡(2009)。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發展之研究-以財團法人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家同(2013)。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臺北市:五南。
李婉萍(譯)(2000)。Deborah K. Padgett著。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臺北市:洪葉文化。
呂瑞蓮、林紀慧(2005)。全國國民小學圖書館現況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261-309。
呂瑞蓮、林紀慧(2008)。國民小學圖書資訊教師知能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師大學報,53(2),83-110。
呂嘉紋(2006)。兒童閱讀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一位國小教務主任的省思與實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文生、歐用生(2013)。教學改變知難行也難。新北市教育,7,31-35。
官有垣(2002)。臺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市:洪健全基金會。
周均育(2002)。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行為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洛瀅、洪佩蓮(2012年,7月16日)。提升閱讀力 36雲水書車走偏鄉。人間福報。2015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Prn_newspage.aspx?Unid=%20267833
金靖恩(2014)。從非營利組織到社會企業 不能換湯不換藥:角色、環境、策略與思維,跟著變了嗎? 2014年4月5日,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taxonomy/term/188
星雲(2013)。星雲大師教你一念轉運。臺中市:晨星。
洪閔慧(2008)。閱讀動起來。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貴美(2004)。家長教育參與。臺北市:商鼎文化。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
柯華葳、詹益綾(2013)。書與閱讀。國家圖書館館刊,1,37-50。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 (2008)。PIRLS 2006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 96-MOE -S-008-
002)。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胡慕情(2007)。搶救閱讀求診世界。臺灣立報。2015年1月20日,取自: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16867。
紀麗雲(2013)。PIRLS評比與閱讀教育政策:香港與臺灣國小學童閱讀教育政策之比較。國立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蘭(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裡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洪蘭(2004)。講理就好III:知書達禮。臺北市:遠流。
洪蘭(2006)。良書亦友:講理就好5。臺北市:遠流。
洪蘭(2009a)。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臺北市:信誼。
洪蘭(2009b)。聰明教養、成功學習。臺北市:天下。
洪蘭(2009c)。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天下雜誌。434。2015年1月3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9405
殷允芃(2005)。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市:天下。
紐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孫本初(1994)。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孫志麟(2002)。知識管理在學校組織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99,42-52。
涂翠珊(2007)。頂尖圖書館–芬蘭圖書館處處皆驚豔。書香遠傳,53。2015年3月2日,取自http://www.nlpi.edu.tw/PublishArticle.aspx?KeyID=8e4136a7-c69d-40d4-8b01-52a2d5271cd9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臺北市:木馬。
許世雨(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載於蕭新煌(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智勝。
國立臺中圖書館摘譯(1997)。圖書巡迴車-提供另一扇學習的窗。書評雙月刊,27,78-79。
陶行之(1919)。陶行之教育論著選。北京:人民教育。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1)。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2015年3月2日,取自http://ireading.kh.edu.tw/plan/upload/教育部悅讀101計畫.pdf
教育部(2002)。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2015年3月5日,取自http://www.lac.org.tw/law/documents/01/711281113571.pdf
教育部(2005)。圖書館法。2015年3月5日,取自
https://www.ncl.edu.tw/ct.asp?xItem=23276&CtNode=1340&mp=2
教育部(2008)。2008世界書香日閱讀宣言。2015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lib.ntnu.edu.tw/exhibition/bookday.htm
教育部(2013)。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102~105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2015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6/704792/1ffabd50-bb4f-46b4-ab80-682c939b1042.pdf
陳宏淑(譯)(2006)。Martha Hamilton & MitchWeiss著。教孩子說故事。臺北市:東西。
陳佩君(2007)。圖書館經濟價值之探討-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昭珍、簡馨瑩、林菁、賴苑玲、陳海泓(2010)。圖書教師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陳書梅(2008)。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4-9。
國教司(2007)。臺灣閱讀的下一步。2015年3月5日,取自http://www.openbook.moe.edu.tw/教育部KIDS全國兒童閱讀網頁
陳淑怡(2010)。國小閱讀推廣活動現況與學生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1,65-112。
許慧貞譯(2001)。Aidan Chambers著。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臺北市:天衛。
陳瀅如(2013)。臺中市某國民小學實施閱讀推廣活動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世雄(2000)。志業主義、自願主義、專業主義與管理主義-從宗教慈善到非營利事業。載於鄭志明(主編),宗教與非營利事業-2000年(頁437-489)。嘉義縣: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張必隱(1992)。閱讀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張在山譯(1991)。Kotler, P. and A. R. Andreasen著。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臺北:授學。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3,183-216。
黃美珠(2001)。美國兒童閱讀政策及暑期閱讀運動。文教新潮,69(4),8-11。
曾屏憶(2007)。閱讀能力與國家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純子(2005)。圖畫書在幼兒多元智能發展之行動研究。臺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曾雪娥(1996)。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與教學策略。教師天地,85,21-25。
馮國彩(2001)。強化讀寫訓練:提高學生素質。甘肅教育,5,17-18。
黃琳媜(2009)。國小學童對學校圖書館空間需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語實小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添群(2011)。宗教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之關係-以新埔義民廟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曾淑賢(2009)。公共圖書館管理。臺北市:五南。
曾淑賢(2013)。各國圖書館發展政策及補助計畫之探討(上)。國家圖書館館刊,1,51-74。
黃裕凱(2012)。自主學習與輔仁大學「自主校園」之實踐(1/2)。深耕教學與電子報,29。2014年11月21日,取自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49&Itemid=346
張貴琳、黃秀霜、鄒慧英(2009)。從國際比較觀點探討臺灣學生 PISA 2006 閱讀素養表現特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26。
張德齡、林琮盛(2014)。教孩子,別人搶不走的優勢。臺北市:遠見。
張瓊元(2003)。國際性學生閱讀能力評量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張瓊方(2011)。從21世紀關鍵能力淺談未來學校。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43(1)。2015年2月13日,取自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4271&lid=489
張鑑如、劉惠美(2011)。親子共讀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報,43,315-336。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馮燕(1993)。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臺北市:三民。
馮燕(2009)。導論: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009年。臺北市:巨流。
彭蕙仙(2010)。閱讀是一輩子的事:發現20位愛書人的閱讀能量,重溫文字最初始的感動。臺北市:天下。
楊淑娟(2007)。新加坡:服務全世界。天下雜誌,364,208-216。
楊繡勳(2012)。臺灣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國際化策略探討:以慈濟基金會為
例。南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廖朝明(2011)。「當閱讀力碰到國家競爭力」高峰論壇紀要。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46,18-22。
圖書教師輔導團(2012)。102年國民中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教育訓練。2015年3月1日,取自https://sites.google.om/site/teacherlibrariantw/zui-xin-xiao-xi
歐用生(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數位時代(2002)。芬蘭向全世界輸出夢想。2015年2月15日,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7022
滕雨方(2002)。非營利組織義工教育訓練之研究-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劉奕宏(2009)。臺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治理活動與模式之研究-以五個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劉俊明(2001)。以系統思考分析領導對組織啟動變革影響之探索性研究-以北高戶政革新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須群、胡新國(2009)。宗教背景非政府組織初探。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21-124。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賴苑玲(1998)。資訊網路時代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社會科教育研究,3,121-140。
賴苑玲(2000)。讓我們來參與閱讀活動。社教雜誌,269,1-3。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賴苑玲(2014)。中小學圖書館。載於國家圖書館(主編),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圖書館年鑑(頁151-176)。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簡馨瑩、曾文慧(2005)。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策略的書。臺北市:幼獅文化。
羅素貞(2011)。臺北市立圖書館弱勢兒童閱讀服務。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8(3),53-64。
饒梅芳(2005)。臺灣地區鄉鎮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顧瑜君(譯)(2001)。Harry F. Wolcott著。質性研究寫作。臺北市:五南。
二、西文部分:
Barker, R. & Escarpit, R. (Ed). (1973) .The book hunger( ED091004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Copulsky, J. R. & Wolf , M. J. (1990).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ositioning for the futur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1(4), 16-20.1-24.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 Fort Worth :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Chambers, A. (1991). The reading enivronment: How adults help children enjoy books. U.K.: Thimbel Press.
Cheunwattana, A. & Meksawat, P. (2002).Small is beautiful: the Library Train for homeless children. Library Management, 23 (1/2), 88-92.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alistic inqui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Mellon, C. A. (1992). It’s the best thing in the world!:Rural children talk about reading. School Library Journal, 38, 39-40.
Neill, S. D. (1992). Why books?.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 12, 19-28.
Weiss, R. (1994).Learning from strangers: The art and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美玉(2009)。世界各國行動圖書館面面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3),
2. 呂瑞蓮、林紀慧(2005)。全國國民小學圖書館現況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261-309。
3. 呂春嬌、張賽青(2011)。國立臺中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之策略與實施經驗。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7(2),111-129。
4. 羅素貞(2011)。臺北市立圖書館弱勢兒童閱讀服務。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8(3),53-64。
5. 楊淑娟(2007)。新加坡:服務全世界。天下雜誌,364,208-216。
6.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7. 吳武典(2013)。創意教師,帶動革新。教師天地,185,13-20。
8. 曾淑賢(2013)。各國圖書館發展政策及補助計畫之探討(上)。國家圖書館館刊,1,51-74。
9. 張貴琳、黃秀霜、鄒慧英(2009)。從國際比較觀點探討臺灣學生 PISA 2006 閱讀素養表現特徵。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26。
10. 曾雪娥(1996)。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與教學策略。教師天地,85,21-25。
11. 黃美珠(2001)。美國兒童閱讀政策及暑期閱讀運動。文教新潮,69(4),8-11。
12.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3,183-216。
13. 陳書梅(2008)。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4-9。
14. 涂翠珊(2007)。頂尖圖書館–芬蘭圖書館處處皆驚豔。書香遠傳,53。2015年3月2日,取自http://www.nlpi.edu.tw/PublishArticle.aspx?KeyID=8e4136a7-c69d-40d4-8b01-52a2d5271cd9
15. 孫志麟(2002)。知識管理在學校組織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99,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