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6 19: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秉倫
研究生(外文):Chiang Ping-Lun
論文名稱:國小資優學生心智習性與閱讀動機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Habits of Mind and Reading Motivations of Elementary Gifted Students
指導教授:陳長益陳長益引用關係
口試日期:2015-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資優生心智習性閱讀動機
外文關鍵詞:Gifted studentthe Habtis of MindReading Moti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地區國小資優生之心智習性與閱讀動機,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新北市的國小高年級資優生為對象進行立意取樣。研究工具為「兒童閱讀動機量表」以及自編之「國小學生心智習性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臺北地區國小資優生心智習性強度屬「中高程度」。分向度除「語言
精準」為中等程度為,其餘都屬「中高程度」。
二、臺北地區國小資優生內在、外在閱讀動機強度都屬「高度」等級。
內在閱讀動機高於外在閱讀動機。分向度以「閱讀好奇」最高,僅
有「為成績而讀」一項屬「低度」等級。
三、不同區域國小資優學生在心智習性的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四、六年級國小資優學生在心智習性的表現上優於五年級學生。
五、女性國小資優學生在「同理與傾聽」、「力求精確」、「語言精準」、「感官察覺」和「幽默感」的心智習性強度高於男生。
六、台北市國小資優學生在閱讀動機分向度「閱讀投注」表現較優。
七、五年級國小資優學生在閱讀動機分向度「為順從而讀」強度高於六
年級。
八、女性國小資優學生「內在閱讀動機」高於男性,其中「閱讀好奇」、
「閱讀投注」、「為抒發情緒而讀」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者及教師做為未來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關鍵詞:資優生、心智習性、閱讀動機

This research aims at the habits of mind and reading motivation of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subjects were from 9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by purposive sampling.The materials includ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for the Habits of Mind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and “The Elementary Reading Motivation Inventory”.
We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and analyzed collected data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t-test.
Summarie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habits of mind of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rea are at the higher-medium level.
2.The motivation of the gift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rea are at higher level.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this research offers suggestions for gifted teachers community as reference and future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心智習性…………………………………………………… 7
第二節 閱讀動機…………………………………………………… 33
第三節 心智習性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國小資優生心智習性與閱讀動機之現況分析…………… 71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國小資優生心智習性之差異分析…………… 78
第三節 背景變項在國小資優生閱讀動機之差異分析……………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0

參考文獻 …………………………………………………………… 103
中文部分…………………………………………………………… 103
西文部分…………………………………………………………… 109

附錄 ………………………………………………………………… 112
附錄一 國內思考特質相關研究一覽表………………………… 112
附錄二 國內閱讀動機相關研究一覽表………………………… 117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修正意見彙整表…………………… 121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28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33

一、中文部分
方子華(2003):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玉琪(2012):國小資優學生思考風格與多元智能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資優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國泰(2013):臺中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朱瑜華(2002):中部地區國小資優學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沛青(2005):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優異學生和普通學生過度激動特質與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明隆(2013):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
南。
吳金隆、涂金堂(2009):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修訂版)。臺北:五南。
吳思瑀(2008):國小資優學生學習風格與表達風格之關係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殊教育學系資賦優異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宋曜廷、劉佩雲、簡馨瑩(2003)。閱讀動機量表的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0(1),47-72。
李弘善(譯)(2001a):發現和探索心智習性(原作者:Costa, A. L., &; Kallick, P.)。臺北:遠流出版。(原著出版年:2000)
李弘善(譯)(2001b):評量和記錄心智習性(原作者:Costa, A. L., &; Kallick, P.)。臺北:遠流出版。(原著出版年:2000)
李俐婉(2007):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柏璋(2012):國小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資優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素足(1998):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素足(1998):臺中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惠芬(2012):國小四、五年級學童知覺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和閱讀理解之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雅桂(2015):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為媒介對澎湖縣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妘蓁 (2013):資優生同理心、過度激動特質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妙華(2002):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友伴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建平(1995):國小學童的閱讀動機、理解策略與閱讀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6,267-294。
林淑芬(2012):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淑芬(2013):國小高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蓉敏 (2004):書談閱讀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慧娟(2007):國小二年級幼童家庭語文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麗琳(1994):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邱郁芳(2008):國小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資優行為特質及自
我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
洪蘭(2006):良書亦友。臺北:遠流。
洪蘭譯(1999):J. S. Robert &; I. L. Todd(1995)。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臺北市:遠流。
涂金堂(2012):故事構圖策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張玉佩、潘裕豐(2008):國小美術資優生與普通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資優教育研究,8(1),67-85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馨仁(2000):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馨仁(2010):過度激動特質對於資優生與普通生學習表現、創造力及心理適應之預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5):年度特教統計。取自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許麗鈞(2010):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能力及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郭翠秀(2007):閱讀教學與國民小學學童閱讀動機及行為的關係—以2005年PIRLS資料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郭靜姿(2000):談資優學生的特殊適應問題與輔導。資優教育刊,75,01-06頁
陳世麟(2009):屏東縣國小學童知覺學校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長益(2011):潛能開發-談資優生適異性教學。教師天地,171,21-26。
陳若男(2010):國小資優生自我引導學習與鷹架支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潔(2006):國小資優生思考風格與學習風格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秋霞(2010):臺北市國小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韋伶(2013):交互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和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惠真(2006):國小學童親子共讀.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麗秋、黃秀霜、陳惠萍(2009):書談閱讀教學對國小國語科低成就學童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2 (3),153-186。
雷夫.艾思奎斯著(2008):全美最好的老師(李弘善譯)。臺北市:寶瓶文化。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劉麗卿(2013):苗栗縣國小高年級新住民子女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潘和(2000):IRA 推動閱讀有一套。中國時報,開卷。
蔡美蓉(2004):學校和家庭閱讀環境與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慧鈴(2006):國小學童知覺教師閱讀教學行為與其閱讀動機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鄭仲龍(2013):新住民子女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對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神岡國小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鄭仲龍(2013):新住民子女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對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神岡國小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賴菀玲(2000):以資訊素養為基礎之國民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之設計與實驗研究。台北:五南。
魏夙俞(2010):不同學習風格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科學探究情境中的 學習表現與感受。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魏伶茵(2013):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蘇文宏(2010):台南地區國小高年級資優生的過度激動特質、憂鬱傾向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二、西文部分
Baker, L., &; Wigfield, A. (1999).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and their relations to reading activit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4, 452-477.
Baker, L., &; Wigfield, A. (1999).Dimens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and their relations to reading activit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4, 452-477.
Bryman, A., &; Cramer, D. (1997).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 London: Routledge.
Costa, A. (1991). The search for intelligent life. In A. Costa (Ed.), Developing minds: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thinking (Rev. ed., Vol. 1, pp. 100-106).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sta, A., &; Kallick, B. (1995). Assessment i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hifting the paradig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Dyer, J. (1997). Humor as process. In A. Costa &; R. Liebmann (Eds.), Envisioning process as content: Toward a renaissance curriculum (pp. 211-229).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Ennis, R. H. (1987). 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 In J. B. Baron &; R. S. Sternberg (Eds.), Teaching thinking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pp. 9-26). New York: W. H. Freeman.
Facione, P. A., Sanchez, C. A., Facione, N. C., &; Gainen, J. (1995). The disposition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44(1), 1-25.
Fan, X., &; Thompson, B. (2001). Confidence intervals about scor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please: An EPM guidelines editorial.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061(004), 0517-0531.
Gambrell, L. B. (1996). 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0(1), 14-25.
Gay, L. R.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Guthrie, J. T., &; Wigfield, A. (2000).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in reading. In M. L. Kamil, P. B., Mosenthal, P. D. Pearson, &; R. Barr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ume Ⅲ (pp.403-422),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arzano, R. J. (1992). A differen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CD.
Metsala, J. L. (1996). How children’s motivations relate to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instruc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49(8), 60-62.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erkins, D., Jay, E., &; Tishman, S. (1993). New Conceptions of Thinking: From Ontology to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93(28), 67-86.
Perkins, D. N. (1995). Outsmarting IQ: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learnab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erkins, D. (1991). What creative thinking is. In A. Costa (Ed.), Developing minds: A resource book for teaching thinking (Rev. ed., Vol. 1, pp.85-88). Alexandria, VA: Doubleday/ Currency.
Petri, H. L. (1986). Motiv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enzulli, J. S. (1997). The multiple menu model: A successful marriage for integrating content and process. NaSSP Bulletin, 81(587), 51-58.
Schunk, D. H., &; Zimmerman, B. J.(1997). Development self-efficacious readers and writers: The role of social and self-regulatory process. In J. T. Guthrie &; A. Wigfield (Eds.), Reading engagement: Motivating readers through integrated instruction (pp. 34-50).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Simon, H. A. (1957). Models of man: Social and rational. New York: Wiley.
Sternberg, R., &; Wagner, R. (1982). Understanding intelligence: What’s in it for education? Paper submitted to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Wigfield, A. (1997). Reading motivation: A domain-specific approach to motiv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 59-68.
Wigfield, A., &; Guthrie, J. T. (1997).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f their rea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9, 420-43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