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2)。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檢索日期:2018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index.aspx?aspxerrorpath=/stat/survey.aspx
方秀鈴(2010)。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利益因素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王文良(2015)。國小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王世民(2011)。高雄市後備指揮部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王薰禾(2004)。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桃園。朱桓顯(2015)。臺南市國小醒獅團對學員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朱紹文(2009)。苗栗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自由時報(2016)。不讓鬚眉 女性官兵已達1.8萬人。檢索日期:2018年4月10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62213
何而淵(2007)。國軍人員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因素關係之研究─以空軍軍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何勇德(2011)。高雄巿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吳秀美(2014)。員工休閒運動現況調查之研究-以臺灣自來水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吳明正(2014)。屏東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吳美珍(2013)。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對休閒運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吳盛文(2012)。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吳龍山(2010)。打造運動島計畫之理想與目標。行政院體委員會國民體育季刊,169,101/4。檢索日期:2018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455&ctNode=242&mp=11
李仲仁(2012)。警察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阻礙之研究以屏北地區警察分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李宏輝(2017)。國軍災害防救工兵部隊執行精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新北市。
李炳昭、張凱翔、陳秋曇(2009)。臺中市國小教育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運動與休憩研究,4 (1),119-137。
沈永健(2005)。軍職人員休閒運動行為、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體育學院,臺北。沈雪柔(2017)。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阻礙和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周玟伶、黃意文、王毓苓(2011)。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民眾休閒參與動機之調查研究。國北教大體育,(5),119-135。
林佑隆(2006)。彰化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業大學,彰化。林忠濱(2007)。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林娟如(2017)。國軍人員休閒參與現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國軍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林泰華(2010)。機關型志願役軍人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林祐鋐(2004)。台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中。林素玲(2007)。台灣高爾夫球友屬性、休閒運動認知、休閒運動需求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新北。林靜宜(2012)。國軍人員休閒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國軍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侯忠宏(2014)。臺南市偏遠山區國中生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姜凱文(2007)。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壓力、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軍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8)。關於本中心。檢索日期:2018年4月13日。取自軍網:http://wwwgs.afrc.mil.tw/
施曉芬(2014)。反彈復甦力、工作壓力及工作適應之關係-以後備指揮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
范文祥(2016)。高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探討-以新北市立丹鳳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馬魁玉(2007)。員工休閒活動參與與工作生活平衡關係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國防法規資料庫(2018a)。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檢索日期:2017年4月24日。取自:http://law.mnd.gov.tw/scp/NewsDetail.asp?no=1A003702601
國防法規資料庫(20187b)。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檢索日期:2017年4月24日。取自:http://law.mnd.gov.tw/scp/NewsDetail.asp?no=1A003702602
國防法規資料庫(2018c)。志願士兵服役條例。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取自:http://law.mnd.gov.tw/scp/NewsDetail.asp?no=1A004702603
國防法規資料庫(2018c)。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施行細則。檢索日期:2018年4月24日。取自:http://law.mnd.gov.tw/scp/NewsDetail.asp?no=1A003714601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2018a)。組織遞嬗。檢索日期:2018年4月5日。取自:http://afrc.mnd.gov.tw/AfrcWeb/Unit.aspx?ID=&MenuID=2&ListID=3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2018b)。任務簡介。檢索日期:2018年4月5日。取自:http://afrc.mnd.gov.tw/AfrcWeb/Content.aspx?ID=&MenuID=46&MP=2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2018c)。施政理念。檢索日期:2018年4月5日。取自:http://afrc.mnd.gov.tw/AfrcWeb/Unit.aspx?ID=&MenuID=50&ListID=18
張月玲(2008)。家庭露營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張玉玲(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張妙瑛、呂香珠、盧俊宏、闕月清、黃月蟬、邱靖華、林明宏、黃憲鐘(2007)。運動健康管理。新北:全國圖書。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11)。心理學概要。臺北:東華書局。
張珮玟(2015)。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十二年國教認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對休閒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張嘉洲(2006)。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效益之研究-以新竹地區 太極氣功十八式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張鎮倫(2004)。三軍總部職業軍官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輔仁大學,臺北。教育部體育署(2010)。關於體委會/施政重點/中程施政計畫。檢索日期:2018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sa.gov.tw/WebData/WebData.aspx?wmid=1159&WDID=35
教育部體育署(2013)。運動i臺灣計畫。檢索日期:2018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231&ctNode=289&mp=11
梁澤芳(2005)。慢速壘球運動員慢壘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
莊香蘭(2003)。休閒教育參與者生活型態、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中正紀念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陳世霖(2006)。高科技產業勞工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陳廷芳(2016)。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縣立內埔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陳函妤(2014)。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行為及休閒運動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管理資訊計算,4(1),317-333。
陳尚彣(2008)。臺灣微軟公司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動機與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陳南琦、張珈瑛、林美玲、李育齊(2016)。大學生休閒態度、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因果模式驗證。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3(1),25-38。
陳姿萍(2005)。職業軍人休閒阻礙因素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憲兵司令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陳家鈞、賀志豪(2014)。精進國軍災害救援效能之研究。黃埔學報,66,209。
陳高彬(2006)。宜蘭縣國中學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曾智雄(2017)。國中生休閒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探討 -以屏北地區原住民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曾智雄(2017)。國中生休閒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探討-以屏北地區原住民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
游贊薰(2016)。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馮意雄(2006)。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黃文斗(2007)。板橋市自強社區居民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黃文宗(2006)。彰化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黃佩鈴(2010)。自行車參與者的休閒參與動機 休閒效益生活品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黃金柱(2009)。運動觀光-基礎觀念、管理行銷、實務運動。師大書苑,臺北。
黃國展(2012)。苗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黃景耀(2009)。東吳大學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黃慧珍(2013)。花蓮地區民宿旅客生活型態、住宿動機與宿舍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詹慧英(2014)。臺北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鄒瑞嬋(2007)。台北市國小羽球運動員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廖介宏(2007)。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動機與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廖燕燕(2006)。臺北市國小扯鈴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趙紀強(2006)。國軍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趙善如(2008)。青少年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因素-以屏東縣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7),179-223
劉芳遠(2001)。社區民眾使用學校運動場地之參與、需求和阻礙因素條查研究-以新竹南寮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潘信安(2016)。南投縣偏遠地區教師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蔡榮忠(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
鄧世昌(2016)。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鄧建中(2000)。綜合高中教師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北。鄧崇英(2004)。南投縣高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臺中。鄭伃晴(2016)。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鄭惠文(2012)。台南市國中生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及憂鬱情緒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黎萬錩(2007)。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蕭家銘(2011)。軍事院校職業軍官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
謝素密(2008)。單親家庭與一般家庭家長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因素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韓志凱(2012)。知覺組織支持、復原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以憲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臺北。
簡曜輝(1992)。落實學校體育貫徹教學正常化。臺灣省學校體育,2(2),封面頁。
嚴詠智(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蘇雨傑(2012)。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鐘堅(2002)。從國軍文化看空軍再造。國防政策評論,3(2),250-263。
英文部分
Berryman-Fink, C. (1985). Male and female managers’ viewers of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raining needs of women in managemen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14, 307-313.
Crawford, D. W.,& Godbey, G.(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Dattilo,J., & Murphy,W.D.(1991).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A systematic approach.State College,PA:Venture
Dattilo,J., & Murphy,W.D.(1991).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A systematic approach.State College,PA:Venture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Deci, E.L. ,Vallerand, R.J. ,Pelletier, L.G. & Ryan,R.M.(1991).Motivation and education: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 325-346
Henderson, K. A., &Bialeschki, M. D.(2005). Leisure and active lifestyles: Research reflections. Leisure Sciences, 27 (5), 355-365.
Hsieh, C. M. (1998). Leisure attitudes,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
Iso-Ahola (1989). Motivation for leisure.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 (Eds.),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pping the past, charting the future.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raus,R.(1990).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m society, 4th.ED.,N.Y. :Harper Collins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urray, C., Nakajima, I. (1999). The leisure motivation of Japanesemanagers: A research note on scale development. Leisure Staties,
Oksenberg, L.;Cannell, C. ,&Kalton, G. (1991) New Strategies for Pretesting Survey Questions.Journal of Official Statistics, 7(3),349-365.
Rossman, R.J(1995). Recreation programming: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 Champain, Ⅲ: Sagamore Publishing Co. Inc.
Tinsley,H.E.A., & Tinsley,D.J.(1986)“A theory of the attribute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Leisure Sciences,8(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