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巫麗雪繪圖,何韋毅文字(2011)。《來去大甲媽祖遶境:跟著媽祖,愛呷、愛跟、愛玩一路知透透!》。臺北:臉譜出版。
2.姚瑞中著(2003)。《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臺北:遠流出版。
3.洪瑩發等著(2009)。《臺灣瘋媽祖—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新北市:博揚文化。
4.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2010)。《海神媽祖:林智信迎媽祖木刻水印版畫全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5.黃旭編(2011)。《流動的女神:臺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6.游本寬 (1995)。《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 臺北:遠流出版。
7.楊裕富(2006)。《設計的文化基礎》。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8.蔣勳(1995)。《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與芻論》。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9.劉豐繪圖,曹銘宗文字(2009)。《台灣宗教之美 迎媽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蕭永盛(2004)。《畫意.集錦.郎靜山》。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11.Ann Ferebee 著,吳玉成、趙夢琳譯 (2002)。《現代設計史:自維多利亞時期至今的設計風格》。臺北:胡氏圖書。
12.David Bordwell 著, 游惠貞譯 (1995)。《開創的電影語言》。 臺北:遠流出版。
13.Giannetti Louis D著, 焦雄屏譯 (2005)。《認識電影》。 臺北:遠流出版。
14.Russell Sparkman 著,藺德、陳光大、林鳳英譯 (1995)。《Collage with Photoshop》。臺北:龍溪國際圖書。(日本AXXI、日本GRAPHICSHA)
二、論文期刊
1.王錦華(2012)。<漂浮與越界 李安>。《壹周刊》,第599期,頁94~97。
2.白宏堯(2010)。<媽祖的修煉與神蹟之研究>。《2010年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
3.何佳昌 (2000)。《從電腦蒙太奇解讀九O年代藝術轉向的意義》。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4.林茂賢(2006)。<大甲媽祖進香團陣頭研究>。《2006年大甲媽祖進香團人文之旅》,頁1。5.洪瑩發、張智傑(2010)。<從進香到遶境:戰後大甲媽祖進香路線的變遷>。《2010年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8-79。
6.陳葆真(2003)。<人文畫的延伸—郎靜山的攝影藝術>。《故宮文物月刊》,第20卷,第10期,頁88-92。7.黃建宏 (2004)。<敝性蒙太奇>。《電影欣賞》,第119期,頁08~20。8.溫祐昇(2009)。《以蒙太奇技法為表現形式之手繪動畫的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9.楊正寬(2005)。<大甲媽祖文化觀光價值與應用之研究>。《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頁1-3-2。
三、網路資料
1.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上網日期:2013/01/20。 http://web.pu.edu.tw/~folktw/
2.林智信網站。上網日期:2013/01/17。 http://www.chihsin.idv.tw/
3.洪惟仁—語言文化工作者網站。上網日期:2012/06/12。http://www.uijin.idv.tw/
4.高雄市立美術館網站。上網日期:2013/3/12。http://elearning.kmfa.gov.tw/kmfa2001/index.htm
5.曹銘宗部落格。上網日期:2013/01/18。 http://tw.myblog.yahoo.com/tsao0215
6.傑利.尤斯曼網站。上網日期:2013/3/08。http://www.uelsmann.net/
7.新攝影網站。上網日期:2013/2/28。http://www.nphoto.net/
8.維基百科網站。上網日期:2013/3/08。http://zh.wikipedia.org/wiki/郎靜山
9.臺中大甲鎮瀾宮網站。上網日期:2012/11/15。http://www.dajamazu.org.tw/
10.嘉義新港奉天宮網站。上網日期:2012/12/20。http://www.hsinkangmazu.org.tw/
11.precursorscollage。上網日期:2013/3/12。http://precursorscollage.wordpress.com/pagina-de-laie/the-great-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