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佐野 淳,〈金鷹拳學習記〉《武術-中國武術の專門誌》,季刊/秋號(東京,1992),86-90。
2.小佐野 淳,《台灣振興社傳統武藝─金鷹拳》,日本東京: 株式會社新紀元社,2007。
3.王于寧、呂崇銘,〈彰化縣秀水鄉蘇厝協元堂金獅陣之田野調 查〉《台灣文獻》,(台北,2004.6):343-371。
4.王文雄,《台灣民間獅陣國術表演內容與形式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彰化:瑞和堂出版社,1996。
5.朱震武,〈中華武術的理論探源〉《中國武術與傳統文化》,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6.吳騰達,《台灣民間陣頭技藝》,臺灣:東華書局,1997。
7.呂志忠,〈內門地區宋江陣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8.李金龍,〈儒家文化與中國武術之倫理思想〉《中國武術與傳統文化》,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9.周樑楷,〈大家來寫村史-彰化縣民領導歷史意識的自覺活動〉《大家來寫村史》,彰化:彰化縣文化局編,2005。
10.林四謀,《振興社五爪金鷹拳譜》,雲林:廣興里振興宮,2003。
11.林美容,〈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68(臺北,1990):41-104。
12.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揚文化,2006。
13.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出版社,1996。
14.國立彰化大學地理學系編籑,《彰化南瑤宮志》,彰化:彰化市公所,1997。
15.張嘉文,《當代辭海》,台北:智洋出版社,1989。
16.梁玉芳,〈振興社彰化團金鷹拳的源流及發展〉《身體文化學報》,(臺北,2005.10):423-437。17.莊嘉仁,〈台灣民間傳統習武組織之研究初探-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一個被遺忘的武術原鄉:大甲:2001年臺中縣大甲媽祖文化節成果專輯》,(臺中縣,2002.12):158-183。
18.莊嘉仁,〈清代台灣民間習武組織-西螺振興社之源流及發展初探〉《國術研究》,2/2(臺北,1993.),15-30。19.郭應哲,〈台灣中部地區客家武藝文化〉《武訊-武藝會訊》,6(台中: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7-12。
20.郭應哲,〈振興社〉,《一個被遺忘的武術原鄉:大甲:2001年臺中縣大甲媽祖文化節成果專輯》,(臺中縣,2002.12):38-43。
21.郭應哲,〈陳炎順-振興社彰化團總教練〉《本土武藝代表名師示範觀摩暨講習會講習手冊》,(桃園縣,2002.12):5-10。
22.陳郁秀,〈疼惜傳統藝術〉,載於王怡芳主編《傳統藝術在台灣》,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41-104。
23,程世寶,〈台灣武術〉《台灣太極拳網路雜誌》 http://gungfu.myweb.hinet.net/taichi001.htm
24,黃文博,《台灣藝陣傳奇續卷》,台北:台原出版社,1991。
25.楊天厚,〈金門城隍信仰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26.廖 丑,〈西螺七崁的武功〉《西螺七崁開拓史》,雲林縣西螺鎮:前衛出版社,1998。
27.廖清海,〈西螺七崁武術的起源與衰落之考察〉《體育學報》,(臺北,2005.04):131-141。28.廖清海,〈西螺七崁武術的起源與衰落之考察〉《體育學報》,38/1(臺北,2005.),131-141。29.彰化縣社區總體營造網 http://community.bocach.gov.tw/
30.劉國良編,《振興社金鷹拳手稿》,未出版,1989。
31.蔡相輝,〈南瑤宮笨港進香考釋〉《空大人文學報》,(台北,2008.12):69-112。
32.鄭培凱,《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6。
33.蘇志鴻,〈民俗藝能與文藝〉《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199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