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1 09: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庭宏
研究生(外文):Ting-Hung Lin
論文名稱: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布農族巒社群的遷徙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migration of the Bunun’s Taki banuaz of the Hualien County’s Zhuoxi Township’s Zhuoxi Village.
指導教授:高德義高德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e-Yi G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巒社群拉庫拉庫溪集團移住社會文化山地政策
外文關鍵詞:Taki banuazlakulaku streamaborigine’s collective movementsocioculturalmountain poli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4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主要是研究布農族巒社群的遷徙,研究區域設定在卓溪村,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和深度訪談。從日治時代以前,布農族就會因為要尋找獵場和耕地而進行遷徙,本文的研究對象巒社群最早居住在南投的Asang banuan(巒大社),後來人口越來越多,居住空間漸感狹隘,和上述提到的為了要獲取足夠的食物,所以在十八世紀初往東遷徙到拉庫拉庫溪南、北岸定居,截至目前都是屬於布農族的自然遷徙。本文的研究發現如下:
  卓溪村巒社群各氏族的原居地,大部份皆是位於拉庫拉庫溪北岸。到了日治時期,為了要教化原住民,而實施「集團移住」政策,卓溪村布農族的移住在1933-1934年間進行,日人移住布農族至今卓溪村初期,最早的聚落共有五個,分別是:Panita、Takisha、Masisan、Sinkan、Tenhapa,後因一場洪水沖毀了Panita,故日人在今卓溪鄉公所區域規劃新聚落,並將Masisan、Sinkan、Takisha的居民都遷過去而形成新Panita,數年後又發生一場洪水沖毀Panita,日人就將居民搬遷到今卓溪上部落,仍稱Panita,另一部人遷到Sinkan,由上述可知巒社群到卓溪村後共歷經三次遷徙,而移住後也對巒社群的社會文化造成不少影響。
  到了民國時期,政府實施的山地政策讓原住民部落產生不少改變,其中「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實施是造成這時期卓溪村居民遷徙的主要原因,卓溪村居民因為保留地的劃分而覺得耕作和狩獵的空間不足,所以部份的人從Batakan(卓溪上部落)遷到Sitavulaku(卓溪下部落),另一少部分的人遷到卓溪國小附近,當地人稱為「學校」部落,再加上Sinkan(中正部落),至此卓溪村已有四個部落,卓溪村巒社群的遷徙也告一段落了。

This research was about the migration of the Bunun’s Taki banuaz,the research area was set in the Zhuoxi Village,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Before the Jpanese colonization era,the Bunun migrated for hunting and the lough,the Taki banuaz lived first in the Asang banuan of Nantou,then the population were growing too fast to the living space became narrow,the population problem also caused the lake of food,so the Taki banuaz migrated eastward for the living space and food,and they arrived the lakulaku stream.So far,these processes were belong to the natural migration,the research result as following:
  The Zhuoxi Village’s Taki banuaz clans lived in the lakulaku stream originally,then in the Jpanese colonization era,the Jpanese carried out the“aborigine’s collective movement”in order to the aborigine’s education.The collective movement of the Zhuoxi Village’s Taki banuaz were carried out in 1933-1934,when they arrived the Zhuoxi Village,they built five tribes,the tribes were Panita, Takisha, Masisan, Sinkan, Tenhapa,then it’s not a long time that the flood washed away Panita,so the Japanese planned for a new residence in the Zhuoxi Township hall area,and the Masisan, Sinkan, Takisha’s residents were migrated to the new Panita.Several years later,the flood washed away Panita again,so the Japanese migrated the residents to the Zhuoxi upward tribe,still called it Panita,another people were migrated to the Sinkan.From the above,the Taki banuaz had three times migration since they arrived the Zhuoxi Village,and the migration had many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to the Taki banuaz.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the mountain policy were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and it produced a lot of changes to the indigenous tribe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indigenous reserve land”policy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inhabitant’s migration,because the division of the reserve land,the Zhuoxi Village’s residents felt inadequate to the farming and hunting space,so some people migrated to the Sitavulaku (the Zhuoxi downward tribe) from the Batakan (the Zhuoxi upward tribe),another few people migrated to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Zhuoxi Elementary School,and the tribe was called the “school tribe”,we superadd the Sinkan originally,so far,the Zhuoxi Village had four tribes,the migration of the Zhuoxi Village’s Taki banuaz had come to an end.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第四節 研究限制……………………………………………………………………11
第五節 研究流程……………………………………………………………………12
第六節 研究區域……………………………………………………………………13

第二章 布農族早期的遷徙……………………………………………………17
第一節 人口遷徙與布農族的簡介…………………………………………………17
第二節 社群的發展與遷移…………………………………………………………26
第三節 布農族早期的遷移與擴散…………………………………………………28
第四節 小結…………………………………………………………………………35

第三章 日治時期的集團移住政策…………………………………………37
第一節 日本理蕃政策簡述…………………………………………………………38
第二節 集團移住政策下的遷移……………………………………………………43
第三節 移住後對布農族社會的影響………………………………………………50
第四節 小結…………………………………………………………………………54

第四章 民國時期的移住政策及部落的變遷……………………………55
第一節 原住民族政策簡史…………………………………………………………55
第二節 移住政策與遷徙……………………………………………………………58
第三節 布農族部落的轉變…………………………………………………………63
第四節 小結…………………………………………………………………………67

第五章 卓溪村巒社群的遷徙………………………………………………69
第一節 卓溪村巒社群早期的遷徙…………………………………………………70
第二節 拉庫拉庫溪流域內日本人勢力之消長歷程………………………………73
第三節 「集團移住」與卓溪村的形成……………………………………………78
第四節 民國時期部落的轉變與未來展望…………………………………………86

第六章 結論………………………………………………………………………93

參考文獻…………………………………………………………………………97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12
圖1-2:卓溪村位置圖………………………………………………………………13
圖 2-1:布農族各社群傳統居地分布圖……………………………………………30
圖 2-2:早期布農族遷徙示意圖……………………………………………………34
圖5-1:拉庫拉庫溪流域圖…………………………………………………………77
圖5-2:日治時代卓溪村聚落遷移與形成示意圖…………………………………82
圖5-3:民國時代卓溪村聚落圖……………………………………………………87

表目錄
表1-1:報導人資料一覽表…………………………………………………………9
表2-1:布農族親族組織的名稱……………………………………………………20
表 2-2:布農族的傳統祭儀…………………………………………………………23
表3-1:南投地區前期之布農族集團移住示例……………………………………44
表3-2:南投地區後期之布農族集團移住示例……………………………………45
表3-3:花蓮地區布農族之集團移住示例…………………………………………46
表3-4:台東地區布農族之集團移住示例…………………………………………47
表3-5:高雄地區布農族之集團移住示例…………………………………………48
表3-6:布農族集團移住前、後期的比較…………………………………………48
表4-1:1953-1957年間布農族移住情形……………………………………………58
表4-2:布農族現有聚落位置表……………………………………………………60
表 4-3:日本與民國時代部落土地政策之比較……………………………………65
表 5-1:卓溪村巒社群早期的遷徙…………………………………………………72


一、期刊
陳獻明
 1997 〈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沿革之探討〉《人與地》,第157期。
近藤正己
 1988 〈霧社事件後的「理蕃」政策〉,臺北:《當代》,第三十期。
陳香
 1955 〈花蓮山地人民生活改進實況〉《花蓮文獻》第三期,花蓮文獻會。
黃師樵
 1966 〈本省山地人民生活改進成果〉《臺灣文獻》第十七卷第一期。
陳國鈞
 1957 〈花蓮縣卓溪鄉的布農族〉《中國地方自治》第八卷第九期。
長野義虎
 1936 〈生蕃地探險談〉,臺北:《台灣山岳》,第八期。

二、專書
葉家寧
 2002 《台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海樹兒.犮刺拉菲
 2006 《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黃應貴
 1992 《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應貴
 2001 《台東縣史布農族篇》,臺東縣政府。
劉寧顏、許木柱
 1995 《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丘其謙
 1966 《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達西烏拉灣.畢馬
 1992 《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臺北:吳氏出版。
猶卡兒
 1998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族宣教史》,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道委員會。
劉其偉
 1995 《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益滔
 1996 《光復前台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台灣經濟史十集,台銀經濟研究室。
張慧端
 1996 《「台灣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台灣省原住民行政局委託研究。
顏愛靜
 1998 《台灣地區原住民各族群土地制度變遷之研究-總論篇》,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臺灣省文獻會
 1965 《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冑志.第一冊》,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臺灣省文獻會
 1972 《臺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歷代治理篇.第四冊》,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謝繼昌、王長華
 2002 《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高雄:岡山文化中心分館。
葉至誠
 2000 《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
潘淑滿
 2003 《質性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
宇野利玄
 2002 〈臺灣的蕃人教育〉《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臺北:國史館。
阿威赫拔哈 口述、許介鱗 編著、林道生 譯
 2000 《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臺北:臺原出版。
高萬金
 2001 〈霧社事件的發生過程〉《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臺北:前衛出版。
高德明
 2001 〈非人的境遇─賽德克看霧社事件〉《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臺北:前衛出版。
小島麗逸
 2002 〈日本帝國主義山地支配─到霧社蜂起事件為止〉《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南投:國史館。
荊子馨 著、鄭力軒 譯
 2006 《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
鄧相揚
 2001 〈Gaya與霧社事件〉《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臺北:前衛出版。
藤井志津枝
 1997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出版。
黃俊銘、林一宏、顏亮平、楊金燕
 2001 《拉庫拉庫溪流域日治時期遺址原地保存之可行性研究與初步規劃》,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一宏
 2005 《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廖正宏
 1985 《人口遷移》,臺北:三民出版。
何撒娜
 2004 《布農族》,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
張松
 1953 《台灣山地行政要論》,臺北:正中書局。
孫得雄
 1966 〈臺灣山地之人口〉《臺灣之山地經濟》,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崔書琴
 1979 《三民主義新論》,臺北:商務印書館。
森丑之助 著、楊南郡 譯
 2000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臺北:遠流圖書公司。
鳥居龍藏 著、楊南郡 譯
 1996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臺北:遠流圖書公司。
楊南郡、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2010 《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書局、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佐山融吉 著、余萬居 譯
 1985 《蕃族調查報告書武崙族前篇》,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新高郡役所 編、林啓三 譯
 1933 《新高郡轄內概況》。

三、論文
余明德
 2000 《布農族崙天部落史》,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冠榮
 2007 《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亮平
 2000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應貴
 1983 《東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臺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pp.371-420。
黃應貴
 1983 《臺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pp.3-46。
邱韻芳
 1996 《部落長老教會與本土化─柬光布農人的信仰與認同》,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世榮
 1997 《歷史上台灣原住民土地流失之政治經濟分析》,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土地經濟學會,pp.2-1∼2-22。
林澤富
 1998 《日治時期南投地區的集團移住》,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黃俊銘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敏惠
 1997 《日治時期台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政策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顏國昌
 2003 《日本統治下布農族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史料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8 《高砂族調查書》第五卷,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2 《理蕃誌稿》第三卷,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花蓮港廳
 1909〜1943 《花蓮港廳報》。

五、網路資料
九年一貫藝術人文輔助教材平台〈布農族概述網頁〉
http://teach9.dmtip.gov.tw/tip/index.php?gid=4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布農族早期的遷移與擴散〉http://www.dmtip.gov.tw/Aborigines/Article.aspx?CategoryID=1&ClassID=1&TypeID=1&SubTypeID=0&RaceID=3
卓溪布農族祭典數位典藏網頁
http://salizan.blogspot.tw/p/blog-page.html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網頁
http://www.zhuo-xi.gov.tw/bin/home.php
Map of Taiwan台灣全圖網頁
http://www.taiwanfun.com/travel/maps/taiwan.htm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全球資訊網
http://www.zhuo-xi.gov.tw/files/11-1052-2237.php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