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12: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得輝
研究生(外文):LU TE HUI
論文名稱:少年小說中啟蒙與成長的心靈捕手-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Mind Catchers of Initiation and growth in Youth novels-Winning Chiuko Modern Children’s Literature
指導教授:張子樟張子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ANG ZI Z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少年小說啟蒙與成長心靈捕手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外文關鍵詞:young adult novelsinitiation and growthMind catcherChiuko Modern Children’s Litera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8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摘 要
每個青少年都有他獨特的成長時空,不同的生活遭遇形成不同的成長故事。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的主題,以青少年為主角;以生活為背景,寫出青少年在這段啟蒙之旅,蛻變與成長的歷程。這些得獎作品有如一面鏡子,青少年站在不同的鏡子前,彷彿看到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酸甜苦澀,產生心靈相契的貼切感,並從中汲取他人的經驗,學習如何整合自我。
本論文研究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介紹國內重要少年小說獎項,以及對得獎作品永恆的主題-「啟蒙與成長」做說明,並闡述青少年成長的煩惱與研究的目的、範圍。第二章從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中歸納及分析青少年成長啟蒙三部曲-衝突、逃避與認同。第三章心靈捕手,探討青少年面臨成長瓶頸時,經心靈捕手-家人、老師、朋友、長者等的協助,解決問題。第四章衝破難關、邁向新階段,探討青少年面對困境,對自己、對未來,有一份新的認知與頓悟。第五章結論則對研究的文本與少年小說扮演心靈捕手的角色,做歸納與陳述。
青少年時期產生的種種煩惱,經由少年小說的協助,可以獲得抒解。少年小說扮演著心靈捕手的角色,它反應青少年成長的問題,也讓青少年從中獲得啟蒙之鑰。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除具有主題明確、提供資訊外,又多了一份教育的意涵,它陪伴青少年度過這段青澀、多愁的日子。

【關鍵字】少年小說、啟蒙與成長、心靈捕手、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Abstract
Different encounters in life make different stories because of everyone’s unique living surrounding. The topics of Chiuko Modern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 made the youth as the leading roles to describe the initiated trip of their changes and growth process. These works are like mirrors when the young stand in front just like to experienced the every moment and feeling in their life. They feel so close as to these works and learn to adapt themselves from others’ steps.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study. First, in addition to introducing the important rewards of youth novels in Taiwan and the eternal topic “Initiation and Growth”, there are also some statements about youth’s trouble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Second, concluding and analyzing those three parts of the youth’s growth and initiation - conflict, escape and identity. Third, as the mind catchers -family, teachers, friends, and the elders, they help the youth to solve problems that they have met. Fourth, probing how the youth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they’ve met to proceed a high level that they have a new identity and to acknowledge about themselvesself and the future. The last chapter, the paper concludes this study a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s of these mind catchers.
The troubles of the youth could be released by the assistance of these novels. And the characters of mind catchers reflect the problems the youth met, and also are the keys to being initiated. These Winning Chiuko Modern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besides having clear topics and providing some information, they also have their educational meaning , they keep the youth company through the suffering and sentimental day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啟蒙與成長-少年小說永恆的主題 1
第二節 少年的煩惱 5
第三節 啟蒙與成長的寶藏 10
第二章 啟蒙三部曲-衝突、逃避、認同 14
第一節 揭開啟蒙儀式…………………………………………………………16
第二節 衝突之始 18
第二節 逃避自我 34
第三節 認同自我 44
第三章 心靈捕手 49
第一節 不離不棄的家人 51
第二節 指引方向的老師 54
第三節 相互扶持的的朋友 56
第四節 循循善誘的長者 61
第四章 衝破難關、邁向新階段 63
第一節 尋回真實的自我 65
第二節 解開愛情的習題 70
第三節 重返溫暖的家園 72
第五章 結論 74
第一節 反應成長的問題 76
第二節 刻畫寫實的青少年角色 77
第三節 少年小說的架橋 79
參考文獻 87
一、研究文本(以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87
二、專書書目(以筆畫順序排列) 88
三、譯著書目…………………………………………………………………..89
四、參考網站(以筆畫順序排列) 89
附錄 90
附錄一:「洪健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得獎作品 90
附錄二:「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得獎前三名 93
附錄三:文本大意 95
附錄四:文本主角啟蒙與成長的問題 99
參考文獻
一、研究文本(以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木子。《小子阿辛》。臺北市:九歌。1997年。
王文華。《年少青春記事》。臺北市:九歌。2004年。
林音因。《藍天使》。臺北市:九歌。2001年。
柯惠玲。《珊瑚男孩》。臺北市:九歌。2005年。
莫劍蘭。《兩本日記》。臺北市:九歌。1996年。
陳沛慈。《寒冬中的報歲蘭》。臺北市:九歌。2003年。
陳素宜。《天才不老媽》。臺北市:九歌。1995年。
陳素宜。《第三種選擇》。臺北市:九歌。1997年。
黃秋芳。《魔法雙眼皮》。臺北市:九歌。2003年。
蒙永麗。《成長的日子》。臺北市:九歌。2001年。
趙映雪。《奔向閃亮的日子》。臺北市:九歌。1995年。
趙映雪。《Love 人生球場,愛與掛零》。臺北市:九歌。1997年。
鄭如晴。《少年鼓王》。臺北市:九歌。2002年7月。
二、專書書目(以筆畫順序排列)
王煥琛、柯華葳。《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心理。1999年。
行政院青輔會。《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臺北市: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5年。
林文寶主編。《少兒文學天地寬-台灣少年小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九歌。2002年。
林崇德主編。《國中生心理學》。臺北市:五南。1995年。
孫小英。《少年的煩惱》。臺北市:幼獅。1995年。
馬景賢主編。《認識少年小說》。臺北市:天衛。1996年。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它》。馬公市: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啓蒙與成長的探索》。臺北市:天衛。1999年。
張子樟主編。《沖天炮vs.彈子王》。臺北市:幼獅。2002年。
張老師主編。《少年不憂鬱-新新人類的成長之路》。臺北市:張老師。1996年。
張春興。《現代心裡學》。臺北市:東華。1992年。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臺北市:富春文化。1998年。
傅林統。《少年小說初探》。臺北縣:富春。1994年。
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作者》。臺北市:五南。2005年。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市:天下。2003年。
三、譯著書目
Gerald Corey原著。余振民等譯。《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事務》(Theort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6E)。臺北市:雙葉書廊。2004年。
李利安•H•史密斯(Lillian Helena Smith,)著。傅林統譯。《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The unreluctant years:a critical approach to children's
literature)。臺北市:富春。1999年。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 臺北市:志文。2002年。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與導讀》(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臺北市:書林。2003年。
四、參考網站(以筆畫順序排列)
原靜敏文字整理。〈2004閱讀少年小說關懷成長座談會〉。http://ms2.pcps.tpc.edu.tw/~child/1107.htm。2006年2月。
陳思先。〈青少年政策白皮書之分析〉。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4/EC-B-094-003.htm。2006年1月。
〈第十四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徵文辦法〉。http://www.chinko.com.tw。2005年11月。
〈認同性、青少年及其危機〉。http://aedotw.myweb.hinet.net/00/Goodpsy.htm。2006年2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