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加藤秀俊著/彭德中譯(1989)。餘暇社會學,台北:遠流。
2.文化統計,1994,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Kotler, P. & Scheff, J. /高登第譯 (1997,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行銷策略,台北:遠流,
4.W. Lawrence Neuman/朱柔若譯(1997,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5.古永嘉(2003)。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6.楊國樞等(1988)。社會學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第十一版。
7.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中市:五南出版。
8.Bernd H. Schmitt著/王育英、梁曉鶯譯(1999,2000)。體驗行銷,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9.黃國禎(2000)。數字、詮釋表演藝術生態觀察。呂懿德編:中華民國八十八年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10.J. Rifking著/黃彥憲譯(2001)。付費體驗的時代:超資本主義新紀元,使用權取代所有權,台北:遠流。
11.施顏祥(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2.Pine II and Gilmore著/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13.劉美琪(2004)。行銷傳播概論。臺北市:雙葉書廊。
14.Wolf, Michael J. /汪睿祥譯﹙2000,2003﹚。無所不在-娛樂經濟大未來,臺北縣:中國生產力。
15.楊政學(2005)。企業研究方法,臺北縣五股鄉:普林斯頓國際。
16.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修訂版)。台中:滄海書局。
17.梁在平(1970)。中國樂器大綱,台北:中華國樂社。
18.張幼雯(1989)。台灣熱門廟會民俗,台北:戶外生活圖書。
19.Maslow, A. H. & Fromm, E./孫大川編譯(1990)。人的潛能與價值,台北:結構群。
20.楊世瑩(2006)。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蔡潔娃(2002)。不可不知的新教育—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主張。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5(3),頁98-102。
22.陳郁秀(2004)。陳郁秀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生活大眾。典藏今藝術,138,頁148。
23.耿建興、夏學理(1998)。表演藝術之媒體行銷研究,空大行政學報,NO.8 P307-337。24.鄭智偉(2003)。文化創意產業管理模式應用研究初探-以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5.郭品妤(2004)。地方文化產業行銷機制之研究─以消費者心理向度探討,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6.薛玉龍(2004)。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付費會員之消費行為模式與付費制度建議,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7.陳佳慧(2003)。消費者觀賞表演藝術活動付費意願因素評估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28.黃尹嬿(2005)。品牌行銷中產品風格傳遞設計價值之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9.劉潔妃(2004)。書店的體驗行銷策略研究:以Page One書店、誠品敦南店、金石堂「我的文學書房」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30.黃聖傑(2004)。體驗行銷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王尉晉(2000)。運動理念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didas「街頭籃球運動」與Nike「高中籃球聯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2.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33.黃士魁(2000)。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34.洪勝鴻(2004)。體驗行銷及關係行銷對顧客價值及顧客滿意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35.劉裕春(2003),體驗行銷與關係結合方式對網路忠誠度之影響,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36.陳盈蕙(2004)。文化創意產業體驗式行銷之探討-以表演藝術產業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7.陳簾予(2004)。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輔仁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楊睿晴(2005)。「心」經濟起飛-以體驗觀點探討地方文化產業活動行銷之效益,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9.李金峰(2005)。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傳統表演藝術觀眾行為-以舞台歌仔戲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0.李怡璇(2005)。文化主題商品體驗行銷效果之研究-以幾米主題商品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1.黃聖傑(2005)。體驗行銷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2.徐薇媜(2006)。遊客對於客家文化產業體驗行銷之實證研究—以新竹北埔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43.潘建雄(2006)。美濃鎮文化創意產業與體驗活動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Hirschman, Elizabeth C. and Holbrook, Morris B.(1982),”Hedonic consrmption: emerging concepts, methods, and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46,No.3, 92-102.
45.Nicholas Garhham (1987). ”Concept of Culture : Public Policy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Studies, vol.1,NO.1, pp.25.
46.Kotler P.(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47.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3).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Orlando, Florida: Dryden Press.
48.Schiffman, L. G. and Kanuk L. L.(1991).Consumer Behavior,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49.William O. Bearden, Jesse E. Teel (1983).“Selected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t Repor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20, No. 1, 21-28.
50.Hua-Cheng Chang, Hsin-His Lai, Yu-Ming Chang(2007).“A measurement scale for evaluat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a passenger car form aimed at young consumers,”International Jourm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Vol.37,21-30.
51.鄭瑤婷(2004)。文化產業週邊商品的開發與行銷。2006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art-mall.com.tw/artmall/talk/htm/talk931102.htm
52.行政院主計處http://pda.dgbas.gov.tw/ct.asp?xItem=481&ctNode=3263
53.文建會文化統計http://event.cca.gov.tw/artsquery/093.htm
54.內政部民政司http://www.moi.gov.tw/dca/
55.十鼓擊樂團官方網站http://www.ten-hsieh.com.tw/chinese/main.htm
56.十鼓文化村官方網站http://www.ten-hsieh.com.tw/cultrue/m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