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0 07:4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林純慧
研究生(外文):
Chun-Hui Lin
論文名稱:
民族素材運用於當代音樂創作實例—台灣賽夏族矮靈祭音樂《矮靈之舞》/林純慧個人作品發表畢業音樂會
論文名稱(外文):
Ethnic Materials in Modern Music: The Dance of Daai-Suite for Double Bass and Piano/Joy- Chun-Hui Lin Personal Composition Recital
指導教授:
呂鈺秀
指導教授(外文):
Yu-Shiou Li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3
中文關鍵詞:
矮靈祭
、
現代音樂
、
民族素材
外文關鍵詞:
Daai
、
Modern Music
、
Ethnic Material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685
評分:
下載:188
書目收藏:7
文化的傳承在於人們從事各種形式的創作及展演活動,經過時間的考驗與淘汰之後,不管是透過口傳、紙本、或是數位影音技術,從這些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資產,可以窺見傳承下來的文化,並且再透過各樣的方式,使文化繼續延續。
每一個群體均會發展出自身的文化,顯者從國家、民族,微者至社會、家族甚至個人,不同的地理環境、時代背景也會產生出不同特色的文化。台灣,作為一個島嶼,由於歷史因素較複雜,在地理位置上、政治立場上常被視為樞紐,近年來由於廣受歐美與日、韓文化的影響,在這些外來的影響下,使得源於台灣的藝術較少為本地民眾所瞭解、認識。
在台灣,運用原住民音樂素材創作的現代音樂並不多,在創作《矮靈之舞》之前,陸續對一些賽夏族音樂素材接觸了解,作品完成後,更對於台灣及歐美現代音樂當中,同樣以原住民素材創作的音樂感到興趣,進而開始了解近十五年來,以原住民素材創作的現代音樂發表狀況,以及中外現代音樂作曲家相關的創作理念,融合民族素材於創作中的精神;因著這些作曲家的影響,產生了自身對於音樂創作的觀點,期望透過現代音樂創作,將現代音樂與自身民族文化結合。
悅-林純慧個人作品發表畢業音樂會
曲目
1.幸福在哪裡-雙小提琴練習曲
2.矮靈之舞組曲-為低音提琴及鋼琴
3. For ‘‘R’’
4. 口哨歌-為小提琴獨奏及室內管絃樂團
5. 悅-電腦音樂
6. 為女高音及室內樂團的詩三首
Inheritance of culture relies on various forms of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no matter if through oral descent, via scores, or digital media technique. Flow of time functions as both test and elimination, and through the precious cultural inheritances left, we are able to gain sight of the ancient culture carried over generations, and enable it to continue on.
Every group, from country, race, to society, at the family and individual level, generate their own culture.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s and different eras generate culture with different styles.
Taiwan, as an island, plays a definite ge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role in the region. However, a wide influence from cultures of the west, from China, Japan and Korea, impact Taiwan profoundly. Art which actually originated from Taiwan is rarely know.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qualities and approaches for good contemporary music. Besides contemporary techniques, numerous composers have sought their roots in mus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applied in their own compositions such as Béla Bartók (1881-1945). Culture needs to be passed onto the next generation. I believed that it is the inevitable responsibility of Taiwan composers to study music of the island. As a composer, I realized myself that music needs to be rooted in the soil of a culture, and to grow continuously to create contemporary music which originates in Taiwan.
Nevertheless, the complexity and depth is beyond the task of merely applying melody to certain local music. My concern is to further include the meaning of music materials and the issue of cultural continuation a given composition. Therefore, I expect myself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land by creating contemporary music that makes distinct my own culture and takes ethnic materials as a genuine theme.
Joy- Chun-Hui Lin Personal Composition Recital
1.Where is the Happiness- Etudes for Violin Duet
2.The Dance of Daai- Suite for Double Bass and Piano
3.For ‘‘R’’
4.The Whistling Song- for Solo Violin and Chamber Orchestra
5.Joy- Computer Music
6.Three Poems for Soprano and Chamber
民族素材運用於當代音樂創作實例
—台灣賽夏族矮靈祭音樂《矮靈之舞》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對象、範圍與方法………………………………………………2
第三節、文獻探討………………………………………………………………3
第二章、台灣原住民音樂的現代創作………………………………………………6
第一節、創作觀點………………………………………………………………6
第二節、台灣現代音樂中的原住民音樂………………………………………9
第三章、賽夏族矮靈祭………………………………………………………………15
第一節、賽夏族矮靈祭…………………………………………………………15
第二節、矮靈祭的音樂特色……………………………………………………16
第四章、《矮靈之舞》創作理念與形式分析…………………………………………17
第一節、〈薊〉…………………………………………………………………18
第二節、〈歡聚之歌〉…………………………………………………………26
第三節、〈緩行〉………………………………………………………………32
第五章、結論…………………………………………………………………………38
參考文獻 ……………………………………………………………………………40
附錄:《矮靈之舞》組曲-為低音提琴及鋼琴
(一)中文
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巴托克論文書信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佐川吉男 (2000)。《匈牙利與巴托克》(李鴛英譯)。全音音樂文摘,133,67。(原作出版年代不詳)。
吳榮順(1999)。《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台北:漢光文化。
呂炳川(1979)。《呂炳川音樂論述集》。台北:時報文化。
呂炳川(1982)。《台灣土著族音樂》。台北:百科文化。
呂鈺秀(1993)。《音樂學實踐—其使用技術淺介》。台中。
呂鈺秀(2002)。〈矮靈祭歌中幾個音樂律動問題探討〉,《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八屆系際學術研討會『音樂的律動』論文集》,頁,57-51。台北:東吳大學音樂系。
呂鈺秀(2003)。《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
李仁癸(1999)。《台灣原住民史。語言篇》。南投:省文獻會。
李亦園(1982)。《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李筱峰、劉峰松(1994)。《台灣歷史閱覽》。台北:自立晚報文化。
林衡立(1956)。〈賽夏族矮靈祭歌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31-107。
林衡道(1952)。〈台灣山胞傳說之研究〉,《文獻專刊》3/1:24-27。
胡台麗(1995)。〈賽夏矮人祭歌舞祭儀的「疊影」現象〉,《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61。
胡台麗、謝俊逢(1993)。〈五峰賽夏族矮人祭的詞與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8:1-77。
胡家瑜(1996)。《賽夏族的物質文化:傳統與變遷》。台北:中國民族學會。
許常惠(1976,1978)。《台灣高山族民謠集》。台中: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許常惠(1987)。《民族音樂論述稿 (三) 》。台北:樂韻。
許常惠(1987)再版。《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台北:樂韻。
許常惠(1991)。《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
許常惠(1998)。〈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編,《台灣民俗技藝之美》,頁11-46。南投:省文化處。
陳宏文(1997)。《馬偕博士在台灣—增訂版》。台北:基督中國主日。
陳奇祿(1992)。〈台灣土著文化的特質〉,《台灣土著文化研究》,頁1-10。
陳郁秀(主編)(1996)。《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
陳郁秀(主編)(1997)。《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台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1996、1999)。《認識台灣》。台北:黎明。
陳運棟、張瑞恭(1994)。《賽夏史話》。桃園:華下書坊。
鳥居龍藏(1996)。《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楊南郡譯註。台北:遠流。
彭志敏(2004)。《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上)、(下)》。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曾智寧(2001)。〈捍衛戰士巴爾托克〉。《樂覽》。第22期。頁23。
森丑之助(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楊南郡譯註。台北:遠流。
潘皇龍(1999)。《現代音樂的焦點》。台北:樂韻。
潘皇龍(1999)。《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台北:樂韻。
鐘子林(1991)。《西方現代音樂概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二)外文
Antokoletz, E. (1997). Béla Bartók : A guide to research (2nd ed.). Nic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Bartók, Béla. (1939). Béla Bartók Letters : Letter to Dorthy Parrish, 8 February 1939.
Brindle, Reginaid Smith. (1987). The New Music- 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
Hansen, S. Perter. (1969). An Introduction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2nd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Haydon, Glen. (1941). Introduction to Musicology.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c.
Lendvai, Ernö (1971). Béla Bartók-An Analysis of His Music. G.B.: Kahn & Averill.
Morgan, R. (1991). Twentieth-Century Music(1st e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Myers, Helen(ed.). (1992). Ethnomusicology: Vol. 1 An Introduction. London: Macmillan.
Nettl, Bruno. (1983).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U. S. A.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Neumeyer, David.(1992). A Guide to Schenkerian Analysis. U. S. A. : Prentice-Hall, Inc.
Rahn, John. (1980). Basic Atonal Theory. U.S.A.:Schirmer.
Randel, D. M. (Ed.). (1986). 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9th ed.)
Salzer, felix. (1962). Structure Hearing: Tonal Coherence in Music.
Salzman, E. (1988). Twentieth-century music.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Seeger, Charles. (1958). 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Music Writing. Musical Quarterly xxxxiv/2:184-195.
Simms, B. R. (1986). Mus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tyle and Structure.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Stolba, K. M.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3rd ed.). Massachusettes: Indiana University.
Stone, Kurt (1980). Music Not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London: Norton.
Storr, Anthony (1992). Music and the Mind.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Wilson, P. (1992). The Music of Béla Bartók.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三)有聲資料
《矮人的叮嚀》(錄音帶)。原舞者,1994。台北:原舞者。局版臺音字第1119號。
《矮人祭之歌》(錄影帶)。胡台麗製作,與李道明共同導演。十六釐米民族誌紀錄片。1988。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無相關論文
無相關期刊
1.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祭歌研究
2.
博物館、儀式與物件:以賽夏族矮靈祭肩旗為例
3.
遊客參與原住民節慶之動機、滿意度及遊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阿美族聯合豐年祭及賽夏族矮靈祭為例
4.
賽夏族民間故事研究
5.
賽夏遇見客家:當代賽夏族宗教神靈觀之探究
6.
賽夏族矮靈祭之研究
7.
誰是「賽夏族」?--賽夏族族群識別與認同界線之研究
8.
族群接觸與族群認同--以賽夏族tanohila:氏族日阿拐派下為例
9.
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世界音樂教材之探討
10.
《歐樂思——史惟亮檔案》中的1966年賽夏族音樂研究
11.
臺灣原住民儀式演出之探討-以賽夏族的巴斯達隘(Pas-ta'ay )祭典為例
12.
《春秋》王魯說研究
13.
賽夏族客家話使用現況研究─以南庄鄉東河村為例
14.
組織公平、心理契約與派外調適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
15.
台灣原住民賽夏族編器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