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書 中文: 《大清會典事例》,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76。 《大清歷朝實錄》,台北:台銀經研室,1957-1961。 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經濟史研究組編,《蒙古族經濟發展史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經濟史研究組,1987。 內蒙古社科院歷史所蒙古族通史編寫組編,《蒙古族通史》(上、中、下),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丘樹屏編著,《中國大地新貌》,台北:三友圖書公司,1991。 田山茂,《清代蒙古社會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札奇斯欽,《北亞游牧民族與中原農業民族間的和平戰爭與貿易之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73。 呂一燃,《中國北部邊疆史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1。 邢亦塵編,《清季蒙古實錄》,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蒙古史研究所, 1981。 佐口透著、凌頌純譯,《18-19世紀新疆社會史研究》(上、下),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若松寬著 馬大正等編譯,《清代蒙古的歷史與宗教》,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物拉底迷爾卓夫著 張興唐、烏占坤譯,《蒙古社會制度史》,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 周清澍主編,《內蒙古歷史地理》,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 范允安,《中國地理精要》,台北:五南國書出版公司,1995。 後藤十三雄著、布林譯、伊德爾校,《蒙古游牧社會》,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經濟史研究會,1992。 《烏里雅蘇臺志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茲拉特金著、陳大維譯,《蒙古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北京:時代出版社,1952。 郝維民主編,《蒙古族近代簡史》,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0。 張穆,《蒙古游牧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蒙藏委員會,1961) 張羽新,《清代前期西部邊政史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 陳文主編,《草原畜牧業經濟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 陳崇祖,《外蒙近世史》,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陳樺,《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印景文淵閣四庫全書,卷45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楊選第、金峰校注,《理藩院則例》,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 趙雲田,《清代蒙古政教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9。 趙翼,《簷曝雜記》(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2。 衛拉特蒙古簡史編寫組,《衛拉特蒙古簡史》(上、下),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薛宗正主編《中國新疆古代社會生活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盧明輝、劉衍坤,《旅蒙商:17世紀至20世紀中原與蒙古地區的貿易關係》,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5。 盧明輝主編,《清代北部邊疆民族經濟發展史》,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盧明輝,《清代蒙古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旅蒙商大盛魁》,內蒙古文史資料,第十二輯,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準格爾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內蒙古近代簡史》,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0。 英文: BARFIELD, Thomas J. 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 Oxford, Mass: Basil Blackwell. 1989. BARFIELD, Thomas J. The Nomadic Alternative. NJ: Prentice Hall. 1993. BAWDEN, C. R.. The Modern History of Mongolia. London & NY: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1989. GILMOUR, James. Among The Mongols. Cambridge, England: Chadwyck-Healey. 1997. HEDLEY, John. On Tramp Among The Mongols. Taipei, Taiwan: Cheng Wen Publishing. [1971?] (Reprinted from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 Herald, Shanghai. 1906). JAGCHID, Sechin and Paul HYER. Mongolia’s Culture and Socie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79. KHAZANOV, Anatoly M. Nomads and The Outside World.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4. Second edition. KHODARKOVSKY, Micheal. Where Two Worlds Met: The Russian State and The Kalmyk Nomads 1600 - 1771.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KRADER, Lawrenc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Mongol-Turkic Pastoral Nomads. The Hague, Netherlands: Mouton & Co. 1963. LAN, Mei-hua. The Mongol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of 1911: A Pan-Mongolian Endeav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6. LATTIMORE, Owen.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Hong Kong,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LATTIMORE, Owen. The Desert Road to Turkesta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29. LATTIMORE, Owen. Mongol Journeys. NY: AMS Press. 1975 (reprint of NY: Doubleday, Doran and Co., Inc. 1941). LATTIMORE, Owen. The Mongols of Manchuria. New York: Howard Fertig. 1969. LATTIMORE, Owen. Nomads and Commissars: Mongolia Revisit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etitions of Grievances Submitted by The People (18th -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ranslated by S. Rasidondug in collaboration with Veronika Veit. Wiesbaden, Germany: Otto Harrassowitz. 1975. POKOTILOV, D. History of The Eastern Mongol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from 1368 to 1631. Tr. by Rudolf Loewenthal. Arlington, Virgini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76 (reprint of Chengtu, China: The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Research Institute,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1947). POZDNEEV, Aleksei Matveevich. Mongolia and The Mongols.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1971. ROCKHILL, William Woodville. The Land of The Lamas : Notes of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Mongolia, and Tibet. Taiwan. 1972 (first ed. 1891). ROSSABI, Morris. China and Inner Asia: From 1368 to The Present Day. NY: Pica Press. 1975. SANJDORJ, M. Manchu Chinese Colonial Rule in Northern Mongolia. Tr. by Urgunge Onon. NY: St. Martin’s Press. 1980. 期刊論文 王龍耿,〈評鄂爾多斯地區歷史上農業的興衰──論以牧為主方針的必然性〉,《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呼和浩特:中國蒙古史學會,1979,頁605-610。 田志和,〈關於蒙古封建王公制度向民國延續問題〉,《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頁354-361。 白翠琴,〈明代大同馬市與蒙漢關係芻議〉,《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頁175-188。 白翠琴,〈從經濟交流看瓦剌與中原地區的關係〉,《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呼和浩特:中國蒙古史學會,1979,頁405-418。 那木雲,〈關於11-13世紀蒙古族社會的性質〉,《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呼和浩特:中國蒙古史學會,1979,頁93-101。 邢亦塵,〈清代蒙古游牧經濟淺議〉,《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頁336-346。 呂士朋,〈清代的理藩院:兼論清代對蒙藏回諸族的統治〉,《束海大學歷史學報》1,1977年4月,頁61-98。 金峰,〈清代內蒙古五路驛站〉,《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333-355(原載《內蒙古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1期)。 金峰,〈清代外蒙古北路驛站〉,《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356-408(原載《內蒙古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3-4期)。 金峰,〈清代新疆西路台站〉,《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409-450(原載《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1-2期)。 金啟孮,〈清朝前期衛拉特蒙古和中原的互市〉,《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25-55。(原載《內蒙古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4年2期) 李彥譯,<蒙古的放牧畜牧業>,《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4年1期,頁52-53。 高文德,〈蒙古奴隸制初探〉,《中國蒙古史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刊》,呼和浩特:中國蒙古史學會,1979,頁75-92。 袁森坡,〈清初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兩條交通線〉,《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頁281-290。 華立,〈清代的滿蒙聯姻〉,《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頁291-307。 清水裕美子,<蒙古草原的生活世界>,《蒙藏之友》,63期(民87年12月),頁30-34。 黃時鑒,〈清代內蒙古社會經濟史概述〉,《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181-222。(原載《蒙古史文稿》,1978年2期)。 黃時鑒,〈清代包頭地區土地問題上的租與典〉,《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281-299。(原載《內蒙古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1期)。 趙雲田,〈清朝統治蒙古經濟政策的幾個問題〉,《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頁325-335。 蔡家藝,〈十八世紀中葉準噶爾同中原地區的貿易往來略述〉,《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頁243-254。 蔡家藝,〈清代前期準噶爾與內地的貿易關係〉,《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255-280;《中亞學刊》1,1984,頁253-283。 韓儒林,〈清代蒙古驛站〉,《韓儒林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頁570-616。 錫林迪布著、余大鈞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蒙古社會濟狀況>,《蒙古史研究參考資料》9輯,1978年4月。 藍美華,<蘇俄早期對蒙政策初探(1917-1924)>,1999年5月29日於台北舉行的《蒙古民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學術會議》上發表的論文。 寶日吉根,〈清初科爾沁部與滿洲的關係〉,《蒙古史論文選集5》,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頁1-24。(原載《民族研究》1980年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