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2 06: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心玲
研究生(外文):WANG,SHIN-LING
論文名稱:應用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手機線上(Online)遊戲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北部大專院校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orth of Taiwan to Play Smartphone Online Games-An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指導教授:陳曉瑩 博士
口試委員:陳曉瑩 博士紀登元 博士曾世賢 博士
口試日期:2017-05-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
中文關鍵詞:應用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探討
外文關鍵詞:An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已經相當普及,相關手機線上遊戲市場也逐漸純熟。近年來,開發線上遊戲廠商愈來愈重視消費者手機使用模式,因此本研究運用延伸性整合科技接受模式進行探討手機線上遊戲行為意圖與努力期望、績效期望、社會影響、促進條件、娛樂動機、價格價值與習慣之影響。
本研究以北部大專院校做為研究對象,收集435份有效問卷,並且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FA)進行收斂效度及區別效度驗證量表,並進一步再以結構方程模式(SEM)進行整體模型及路徑分析量測。
研究結果顯示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因素、促成條件、享樂動機、價格價值、習慣皆會讓消費者對手機線上遊戲行為意圖呈現正向顯著關係。此外,本研究也提供相關管理意涵及建議給開發手機線上遊戲相關產業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Owing to new advances in technology,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more available to all. The smartphone online games are also rapidly towards becoming a mature market. It results customers who play smartphone online games get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online gaming industry. This study employs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amo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effort expectancy,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hedonic motivation, price value and habit.
Four hundred and thirty-fiv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 validity and scale of validation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validation factor analysis (CFA). Furthe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Model and road tes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ffort expectancy, performance expectancy, social influence, facilitating conditions, hedonic motivation, price value and habit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individuals’ behavior attentions about smartphone online games. Further,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provides to relevant industry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謝辭 2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手機線上遊戲概述 5
第二節 延伸性整合科技接受模型(UTAUT2) 6
第三節 手機線上遊戲與UTAUT2兩者關聯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8
第一節 研究模型與假設 8
第二節 研究工具 9




第四章 資料分析 14
第一節 樣本描述 14
第二節 敘述性統計 16
第三節 信度分析 19
第四節 效度分析 23
第五節 SEM 模型概述 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4
第一節 管理意涵與建議 34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36

參考文獻 37

附錄一 39
研究問卷 39


一、中文文獻部分
王本正、許富榕(2016)。以延伸型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醫療App於協助照護任務之接受度。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83-494.
邱瀅萍(2015)。 [LINE] 者不拒: 行動遊戲內購意圖探討以 LINE 品牌遊戲為
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怡安(2003)。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松輝(2000)。手機線上(Online)遊戲之消費者使用意願影響因素研究。輔
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慶峰(2001)。從心流(flow)理論探討線上遊戲參與者之網路使用行為。南華
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巧真、陳筠惠(2014)。應用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線上購買意願-以雙
媒介之觀點。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12(2), 143-168。
張武成(2002)。線上遊戲軟體設計因素與使用者滿意度關聯之研究。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廖梨里(2013)。整合沉浸理論與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探討影響青少年手機使用之
因素。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雲
林縣。
鄧欣庭(2011)。探討影響消費者對平板電腦使用意願因素之研究-結合科技接受
模型、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及美感理論。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簡宏宜(2014)。探討虛擬社群互動對手機遊戲持續使用意願之影響。虎尾科技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學位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羅盛楨(2014)。以延伸性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接受近距離無線通訊行動裝
置功能之研究。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二、英文文獻部分
Smith J. B. and Barclay D. W. (1997).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 and Trus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ling Partner Relationships, 61(1), 3-21.
Varshney, U.,Vetter, R.,Kalakota, R.(2000).Mobile commerce: a new frontier.IEEE Computer,33(10),32-38.
Venkatesh, V.,Davis, F.D.(2000).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Management Science,45(2),186-204.
Venkatesh, V.,Morris, M.G.,Davis, G.B.,Davis, F.D.(2003).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MIS Quarterly,27(3),425-478.

Venkatesh, V.,Thong, J.Y.L.,Xu, X.(2012).Consumer acceptance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tend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MIS Quarterly,36(1),157-17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