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芸(2000)。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臺北。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王秀惠(2003)。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臺南。王美華(2006)。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高雄。王絲薇(2014)。高雄市國中教師知覺校長衝突管理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石月秀(2016)。台南市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工作投入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中。朱秀貞(2014)。人口少子化對臺中市國小教師超額壓力與工作投入的影響之研究 。僑光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臺中。
朱苑瑜(2001)。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江毓琪(2012)。桃園縣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研究所,臺北。
何淑蘭(2015)。新竹縣國小教師幸福感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所,彰化。
吳正成(2005)。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
吳俐錦(2006)。國民小學教師的生命價值觀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班,高雄。吳國正(2003)。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其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
吳瑞福(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呂秀桂(2008)。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師效能之影響—以教師工作投入為干擾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
呂坤岳(2010)。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嘉義。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李志偉(2008)。國小教師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李佳燕(2011)。國小教師人權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李孟娟(2007)。高屏地區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創新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所,屏東。
李冠宏(2016)。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屏東。李雯佩、高傳正(2007)。一位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1),149-172。李新鄉(1996)。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工作投入及其相關變項之研究。臺北:心理。
李香月 (2008)。國小教師鄉土教學信念與鄉土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所,屏東。
周淑敏(2012)。國中教師組織承諾、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工作投入的中介效果。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班,嘉義。周麗華(2006)。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林正彬(2004)。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在生涯歷程中的轉變分析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
林亨華(2002)。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南。
林宏仁(2003)。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評估之研究:以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屏東。
林詹田(2001)。綜合高中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
林榮俊(2009)。國小教師社會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所,屏東。
林宗賢(2008)。國小教師激勵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
邱永樵(2005)。學校組織文化與工作價值觀對體育教師工作投入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新北。邱奕光(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知覺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高雄。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洪聖偉(2016)。新竹縣國小教師環境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唐寬恩(2014)。國小教師課稅認知、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投入之關係-以雲林縣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雲林。
孫郁荃(2006)。國民中學教師生命價值觀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班,高雄。孫露華(2004)。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所,高雄。
徐玉浩 (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多元文化教學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
袁慧姍(2014)。原住民地區國中教師的組織認同、工作投入與工作幸福感之關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屏東。
涂志豪(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疏離感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涂秀苓(2013)。屏東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屏東。張丸浩(2012)。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統合分析。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臺中。
張怡潔(2010)。國中教師零體罰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
張春居(2003)。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臺中。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雅惠(2016)。臺中市國小教師教師信念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臺中。
張瑞春(1999)。組織變革中組織氣候對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
張碧珊(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梁鳳珠 (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梁靜芳(2010)。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語言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
郭正忠(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
郭生玉(199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郭景松(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教師信念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陳火城(2005 )。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陳正沛(1983)。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陳宇杉(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信念、社會支持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9,187-188。
陳佳綾(2014)。國中代理教師信念、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彰化。
陳郁汝(2002)。行政人員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工作投入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陳家諼(2016)。特教學校教師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所,新竹。
陳梅仙(2011)。彰化縣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新移民子女國文科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高雄。
彭盛楠(2013)。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創新之研究-以彰化縣高級中等職業學校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彰化。
曾沈連魁,張量懿 (2012)。台灣地區大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台大體育學刊,22, 15-23。
曾英傑(2008)。國小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師生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新竹。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
黃慶芳(2006)。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台南縣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黃錦桃(2007)。高雄市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高雄。塗淑君(2007)。教學資訊素養、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理資訊教育研究所,臺北。
楊啟男(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覺知少子化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楊淑勳 (2012)。高中藝術生活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
楊鯉榕(2006)。新舊制國小實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高雄。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所,高雄。
廖家萱(2012)。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職場友誼為調節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
劉依佳(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自我效能 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高雄。
劉倚妏(2016)。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的社會支持、工作投入度及離職傾向之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
劉盛佑(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取向與教育政策執行效能認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劉曜源(2000)。國小美勞科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所,高雄。
蔡燕卿(2015)。屏東縣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教學信念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屏東。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
鄭依青(2008)。雲林縣國小教師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鄭佳惠(2014)。苗栗縣國小教師工作投入、職家衝突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鄭國男(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
鄭惠琴(2008)。教師知覺處室主任僕人領導、工作績效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鄧欣怡(2000)。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
蕭雯靜(2012)。國小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
賴足免 (2008)。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 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臺中。賴秋江(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
閻佩君(2014)。代課代理教師工作投入、教師信念、工作滿足對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戴鳳嬌(2014)。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桃園。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鍾佩蓁(2004)。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羅有程(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嚴春財(1998)。山地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蘇怡珍(2007)。高雄縣市國小中年級教師實施縱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高雄。
蘇益生 (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 e-Learning 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蘇鳳珠(2002)。國民小學教師建構式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南。
Bennett, N. (1976). 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rg, M. (2001). Teachers beliefs. ELT Journal, 55(2), 186-187.
Brousseau, B.A., & Freeman, D. J. (1988). How do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members define desirable teacher beliefs?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3), 267-273.
Brousseau, B.A., Book, C., & Byers, J. L. (1988).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cultures of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6),33-39.
Brown, S. P. (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2), 235-255.
Clark,C. M.(1988).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bout teacher preparation: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think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7(2)5-12.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er’s world: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s of industrial workers. Social Problem, 3, 131-142.
Horak,W.J.(1976).An analysis of science teachers’ belief about teacher classroom behavio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24 424)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s of alien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1), 119-138.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341-349.
Lavonen, J., Jauhiainen, J. Koponen, T.I., & Kurki-Suonio, K. (2004). Effect of a long-term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on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experiments in physic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3), 309-328 .
Liao, P. (2007).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English to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31(1), 43-76.
Lodahl, T. M.,& Kejner, M. (1965) ,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Lu, H., While, A. E.,& Barriball, K. L. (2005).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A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42, 211-227.
Munby, H. (1984).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 teacher’s belief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1, 27-38.
Noe, Hollenbeck, Gerhart & Wright(200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5th ed.) . NY: McGraw-Hill/Irwin.
O’Loughlin, M.(1989).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belief about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ir pedagogy:A constructivist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research agenda for teacher education. (ETR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339679)
Pajares, M. F.(1992).Teachers’ belief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62(3), 307-332.
Paullay, I. M., Alliger, G. M., & Stone- Romero, E. F.(1994) .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224-228.
Pearson, A.T.(1989).The teache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Rouledge.
Prawat, R.S.(1992).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and learning: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0(3),354-395.
Rabinowitz, S.,& Hall, D. T. (1977) .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2), 255-288.
Richardson, V. (1996).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o teach. In J. Sikula, T. J. Buttery, & E. Guyt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2d ed.), 102-119.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Robbins, S. P.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2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Saleh, S. 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 213-224.
Stuart, C., & Thurlow, D. (2000). Making it their own: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1(2), 113-121.
Tabachnick, B. R.,& Zeichner, K. M.(1982). The impact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8 251)
Tabachnick, B. R.,& Zeichner, K. M.(1984).The impact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5(6),28-35.
Tabachnick, B. R.,& Zeichner, K. M.(1985).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Final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6 099)
Vroom,V.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
Wehling, L. J., & Charters, W. W.(1969). Dimens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6(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