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主要在檢證我國政治逐漸民主化之後,民眾參與在教育政 策制定過程中的實踐情形。本文之架構分為伍章: 第一章為序論。標 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相關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研究架 構與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 第二章是民眾參與的理論探討。探討甚 麼樣的環境因素使得台灣開始重視民眾參與的政策制定﹖民眾參與透過什 麼機制在運作﹖本章試圖去探討什麼樣的環境因素使得臺灣政治由威權向 民主轉型﹖同時使得國家的決策方式必須考慮民眾參與;理論上的民眾參 與透過什麼樣的形式運作、有哪些功能﹖同時民眾參與存在哪些的限制和 條件﹖本章將對民眾參與的相關理論做一個完整的呈現。 第三章主要 是師資培育政策的個案分析,將處理師範教育制度成立至今的轉變,整個 歷史變化的沿革。社會背景的轉變造成師資培育政策必須要做哪方面的調 整﹖再從結構功能論的觀點來看,整個制定過程中有哪些參與者﹖這些參 與者透過什麼樣的策略影響政策﹖ 第四章是民眾參與的實證分析。將 探討實際個案的運作情形,主要為師資培育政策制定的過程分析。主要從 兩個階段來看民眾參與,教育行政體系與國會機關(立法院)。本章之論 述主要是印證上述所言之民眾參與是否有受到重視,且有其參與管道﹖是 一種理論與實踐的印證。在這些問題的檢證上,本文將從各種檔案文獻資 料,配合訪談資料彼此做一個援引的工作,檢討我國的實際參與情形。 第五章為結論,包括研究發現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