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02: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孟哲
研究生(外文):Meng-Je He
論文名稱:新店古蹟「瑠公圳引水石硿」名稱爭議與現況維護之課題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ssues of Name Dispute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 site “Flood Conduit Station, Liougong Aqueduct” In Xindian District
指導教授:王惠君王惠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ey-Jiun WANG
口試委員:王惠君
口試委員(外文):Huey-Jiun WANG
口試日期:2015-07-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新店古蹟?公圳引水石硿大坪林圳大坪林五庄
外文關鍵詞:XindianHeritageThe Water Intake of Liu-Kong CanalDapinglin CanalDapinglin Five gran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7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位於新店碧潭的古蹟「?公圳引水石硿」,於清朝年間乃屬新店地區農田主要之灌溉圳道,影響當年農業經濟的發展,歷史價值極為重要。其自清乾隆時期完建至今,崩坍毀損、所剩無幾,於2002 年風災後再度塌陷而顯其之貴重,當年經地方政府暨民代共商決議列為縣定古蹟「?公圳引水石硿」,然而迄今十載有餘,雖定之古蹟而未積極維護,風化及龜裂已逐漸顯露,且近年地方人士因考究史料而對其名稱有之異議。其名稱爭議與古蹟保護兩者間共存的問題隨之而來,故此,筆者為釐清其爭議與現況之維護做為學術探討,為本研究之主題。

沿歷史文獻以及筆者整理相關水圳路圖表後,並綜述分析比對,釐清其歷史淵源。對「引水石硿」鑿穿脈絡的了解,來探討因古蹟名稱引發的爭議。經調查後發現,古蹟「?公圳引水石硿」開鑿及鑿穿皆為不同人等,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後世都更應重視的是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為探究古蹟現況維護,筆者向管理單位申請進入其古蹟內數次,做初步龜裂狀況的了解,並藉由相關人士及當地居民訪談,探討其現階段政府部門處理的現況。經調查後發現,廟宇結構矗立於古蹟之上,政府與其相關單位因所屬歸咎難以釐清,修繕經費來源遲而未果,導致現今古蹟修繕無法進行,並由訪談中得知,相關人士、廟方暨居民皆擔心古蹟會因突如其來的天災導致崩塌,為此冀盼政府能盡快解決修繕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之危難。
The historical sites “Flood Conduit Station, Liougong Aqueduct” where located in Xindia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which was built in Qing dynasty, and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which use to irrigate water for agriculture.

It has suffered from landslide and collapse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authority concern were eventually make it a municipal Historic site after its collapse on the 2002 typhoon disaster, but still, the lack of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make the historical site deal with the serious weathering and cracking these years.

In recent years, there still a controversy on the argument of its title naming, since the problem and the argument can be trace from the coexistence of the issues between naming idea and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idea. Therefore the author is hereby to clarify its dispute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aintenance as academic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 the water ditch charts wit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not only Liougong but different people dug the “Flood Conduit Station, Liougong Aqueduct” after the research and people need to know the truth of the history.

However, the author applied for entering the site several times from management to survey the cracking situation. Through the interviews from relevant people and local residents,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way how govern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Due to the temple stands upon the history sites,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 could not attribut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epair expense that leads to the history sites irreparable. From the content of interview, the relevant people, temple’s holder and the residents all worry about the collapse of history sit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 and hope the government could solve the repair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void the unnecessary danger.
摘 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內容架構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研究內容 5
1.2.3 研究架構 6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7
1.3.1 歷史文獻 7
1.3.2 調查研究類報告書 9
第二章 新店地區水圳開鑿前的歷史脈絡 11
第一節 新店早期的生活型態與人口 11
2.1.1 早期的生活與耕作 11
2.1.2 新店的出現 14
2.1.3 新店的原住民 17
第二節 新店成為開鑿「?公圳引水石硿」的重要因素 22
2.2.1 自然環境的優勢 22
2.2.2 豐沛的水資源 23
第三節 小結 31
第三章 新店地區水圳開鑿的影響與發展 33
第一節 郭錫?尋水鑿圳的歷程 33
3.1.1 尋找水源的歷程 33
3.1.2 開鑿「?公圳引水石硿」段所面臨的困難 36
第二節 郭錫?與蕭妙興 39
3.2.1 大坪林五庄訂協議鑿通石硿 39
3.2.2 官庄成立後保護漢人開墾 45
第三節 時代變遷下「?公圳引水石硿」的興衰 48
3.3.1 公共埤圳的整合 48
3.3.2 工業來臨與水圳沒落 52
第四節 小結 55
第四章 「?公圳引水石硿」名稱之爭議 59
第一節 「?公圳引水石硿」列定古蹟之原委 59
4.1.1 納莉風災後古蹟的指定 59
4.1.2 「?公圳引水石硿」古蹟命名之爭議 65
第二節 以水圳圖探討「?公圳」與「大坪林圳」之關係 68
4.2.1 由文獻紀載說明 68
4.2.2 水圳圳路圖表說明 71
第三節 小結 92
第五章 「?公圳引水石硿」現勘維護及訪談 93
第一節 「?公圳引水石硿」現況勘查及維護處理 93
5.1.1 「?公圳引水石硿」現況勘查 93
5.1.2 「?公圳引水石硿」政府的維護處理 98
第二節 相關人士及附近居民訪談 103
5.2.1 相關人士訪談 103
5.2.2 附近居民訪談 105
第三節 小結 112
第六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3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117
參考書目 118
附錄A:訪談紀錄 121
附錄B:政府公文 139
【相關書籍】
[1]山田伸吾 1899 《臺北縣下農家經濟調查書》第三篇〈水利〉。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2]郁永河 1959 《裨海紀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92 《台北古今圖說集》。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4]台北市?公農田水利會會史編纂小組編輯 1993 《臺北市?公農田水利會會史》。台北市:臺北市?公農田水利會。
[5]台北市?公農田水利會會史編纂小組編輯 1993 《台北市?公農田水利會史畫集》。台北市:臺北市?公農田水利會。
[6]王毓財 尹章義 1994 《新店市誌》。新北市:新店市誌編纂委員會。
[7]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 1997 《農田水利會圳路史》。臺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
[8]蔡丁財 2000 《戀戀碧潭情:尋找新店?公圳開拓史跡》。新北市:新店市公所。
[9]許文富 2001 《?公水圳的溫故與知新》。台北市:郭錫?先生文教基金會。
[10]臺北縣政府文化局策劃執行 2003 《臺北縣文化護照》。台北縣:台北縣文化局。
[11]周宗賢 2005 《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台北縣:台北縣文化局。
[12]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2005 《諸羅縣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3]王健旺 2006 《台灣的土地公》。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 應用史學研究所 2006 《新店市志》。臺北縣新店市:新店市公所。
[15]夏聖禮 2006 《店仔腳頂的歲月-新店十四張文化資產調查與研究》。新北市:台北縣文史學會。
[16]夏聖禮 2009 《新店溪水天上來:?公圳新店段與大坪林圳空間歷史書寫》。新北市:街頭巷尾文史工作室。
[17]陳鴻圖 2009 《台灣水利史》。臺北市:五南。
【評估計劃書】
[18]大境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編著 2002 《?公圳水岸資源調查並促成塑造水岸人行空間方案研訂》。新北市:臺北縣政府。
[19]徐裕健 2008 《臺北縣縣定古蹟?公圳引水石硿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新北市:臺北縣文化局。
[20]徐裕健 2008 《臺北縣?公圳文化景觀文化資產調查與保存方式調查研究計畫》。新北市:臺北縣文化局。
[21]亞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辦理 2011 《臺北縣運輸系統改善規劃. 99年度:新店市?公圳周邊交通系統改善規劃》。新北市:新北市交通局。
[22]漢明景觀有限公司[編]  2013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公圳環境共生改造計畫」技術服務委託案結案報告》。台北市: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相關論文】
[23]沈宜榛 2001 《都市水圳環境改造與活化之研究 : 以?公圳大安支線臺大段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24]莊媛婷 2001 《都市內農業灌溉渠道發展歷程之調查及其再利用之研究 : 以新店市?公圳》。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建築與都市理論組。
[25]羅淑娥 2008 《都市歷史水圳空間再現之研究 : 以光華區段?公圳再現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26]陸俊翰 2010 《臺北?公圳發展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
[27]林健一 2011 《都市發展衝擊下的文化地景 : 以新店?公圳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建築與都市理論組。
[28]陳仕昱 2011 《都市水圳再造之規劃準則探討 : 以?公圳大坪林段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29]潘佳昀 2012 《生態.印象:臺大校園?公圳水源池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西畫創作組。
[30]黃貞婉 2013 《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新店本土教材之研究:以大坪林圳與?公圳為中心》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31]李承遠 2013 《再見?公圳 : 記憶場域的空間再現》。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