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13: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介希
研究生(外文):WU JIE SNI
論文名稱:多品牌虛擬企業架構-以設計公司為主體的創新產品開發模式與商業運作架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ructure of virtual business for multi-brand: The system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from the view of design compann
指導教授:官政能官政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實踐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多品牌虛擬企業創新開發商業模式核心能力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6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中文摘要
由於台灣的工商產業結構長期以生產導向為主體,致使設計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台灣的設計產業,配合以生產導向的產業結構,對於設計執行技術與執行速度,均有達到國際水準的發展,但在設計資訊分析、設計策略建立及設計程序管理方面卻相對缺乏,而因為這些缺乏的能力,導致設計公司無發將設計經驗累積為完整的設計知識,並轉化為核心能力。目前台灣的產業已面臨轉型的壓力,設計公司在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下,亦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藉由重新建構設計公司與產業的合作商業模式,由根本面尋求設計公司發展與經營的新方向。
本研究中藉由文獻探討,重新檢討企業與設計公司的合作關係,並探索新合作關係建立的可行性。以及就企業管理學門中對於核心能力的相關研究,以驗證創新設計作為企業核心能力的可行性。並研究關於品牌的相關論述,藉以釐清品牌與設計間之關係。另一方面藉由案例探討,整理在不同的競爭與限制條件下,產品開發與設計程序的建立依據及互動情形與開發結果,以證明設計因所處之地位不同對於企業在於開發互動關係與開發結果所發生的影響,以證實設計對於開發程序的重要性,及設計發展受限於產業類別的情形。根據上述的研究,提出另一種以設計為核心的開發運作架構與商業運作模式–「多品牌虛擬企業」,作為設計公司經營與發展可能方向。
研究之結論歸納要點:一、企業應重新檢視內部能力,並以之為基礎發展獨特的核心能力。並就以核心能力形成的策略,與設計公司配合,發展合適的產品開發模式。二、設計公司應加強資訊分析與產品企劃的能力,以累積完整的產品開發知識,充實以創新為主的核心能力。並構思新的經營與商業架構,拓展設計公司業務範圍,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三、設計公司尋求以設計為主要附加價值來源的產業與之合作,以提高設計所發揮的價值,並擺脫受限於科技產業的約束。四、就品牌發展的特性,重構設計公司與品牌的關係,發展以品牌管理為基礎的產品開發模式,提出產品開發企劃與工商產業合作,將品牌作為設計公司與工商產業合作發展的橋樑。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一. 緒論......................... 2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2
1.2 研究目的......................6
1.3 研究方法......................6
1.4 研究範圍......................7
1.5 研究架構......................8
二. 設計公司與企業發展的新關係.............. 9
2.1 設計與企業關係...................9
2.2 外包作業與企業..................17
2.3 虛擬化企業與設計公司核心能力...........23
2.4 單一品牌與多品牌.................31
2.5 綜合歸納.....................37
三. 案例探討.......................39
3.1 A案-非對襯式傳送數據機開發............40
3.2 B案-纜線數據機..................45
3.3 C案-隨身手寫電腦.................49
3.4 D案-線上遊戲專用鍵盤.............. 57
3.5 綜合分析.....................66
四. IKEA產品開發及全球運作模式............. 69
4.1 IKEA沿革簡介...................70
4.2 IKEA組織架構...................72
4.3 IKEA產品開發模式.................74
4.4 檢討分析.....................76
五. 多品牌虛擬企業模式及四種產品分析方式.........78
5.1 多品牌虛擬企業組織架構..............79
5.2 模擬案例操作...................80
六. 結論與建議......................88
6.1 研究發現與結論..................89
6.2 後續研究建議...................90
參考文獻.........................90
作者簡介.........................94
一﹒中文部分
1. 水口健次,1990,人力培訓專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P35。
2. 何信坤 & Justin Deway Francke,《設計》,V﹒102
3. 李碧涵,2001,《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與社會經濟分析》。
4. 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5. 施振榮著,2000,《io聯網組織–知識經濟的經營之道》,台北,天下文化。
6. 張登凱,2003,“新宏碁如何轉型–把ACER拼成CARE”,《數位時代》,V72,P50。
7. 廖志德,品牌策略闖天下,2004,《能力》,V﹒575。
8. AI Ries & Laura Ries 著,劉麗真譯,2000,《網路品牌法則》,台北,臉譜出版社。
9. Bernadette Tiernan 著,楊幼蘭譯,2002,《多通路整合行銷》,台北,藍鯨出版社。
10. Charles L﹒Gay & James Essinger,賴玉嬌譯,2001,《企業外包模式:如何利用外部資源提昇競爭力》,台北,商周出版。
11. Charles L﹒Gay&James Essinger著,賴玉嬌譯,2001,《企業外包模式:如何利用外部資源提昇競爭力》,台北,商周出版。
12. Don Tapscott、Alex Lowy、David Ticoll 編著,樂為良、陳曉開、梁美雅譯,1999,《新經濟–數位世紀的新遊戲規則》,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股份有限公司。
13. David Bovet、Joseph Martha、Kirk Kramer 著,陳琇玲譯,2001,《價值網》,台北,商周出版社。
14. Michael Dell 著,謝琦蓉譯,1999,《DELL的秘密》,台北,大塊文化。
15. John Chris Jones著,張建成譯,1994,《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
16. John Mariotti著,陳佩秀譯,2001,《Smart MBA自修手冊2 品牌》,台北,遠流出版社。
17. Lynn B﹒Upshaw著,吳玟琪譯,2000,《建立品牌識別》,台北,台視文化。
18. Peter F. Drucker著,傅振焜譯,1994,《後資本主義社會》,台北,時報出版。
19. Prahalad﹐C﹒K﹒and Hamel﹐G﹒著,顧叔馨譯,1995,《競爭大未來》,台北,智庫文化。
20. Robert Blaich & Janet Blaich 著,楊敏英譯,2003,《產品設計與企業策略–競爭優勢環節的管理》,六和出版社。
21. Rachel Cooper &Mike Press著,游萬來、宋同正譯,《設計進程》1998,台北,六和出版社。
22. Tom Kelly 著,徐峰志譯,2002,《IDEA物語》,台北,大塊文化。
二、英文部分
1. Bertil ToreKull,1998,《Historien on IKEA﹙Leading by Design:The IKEA Story﹚》,Bengt Nordin Agency﹒
2. Bob de Wit & Ron Meyer,2001,《Strategy》,London,Thomson Learning﹒
3. Hancock, Philip and Melissa Tyler,2001,《Work, Postmodernism and Organization: a Critical Introduction》,London, SAGE ﹒
4. Hemel﹐G﹒﹐Prahalad﹐C﹒K﹒﹐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reaking Strategeies For Seizing Control of Your Industry and Creating the Markets of Tomorrow﹐Har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1994﹒
5. Prahalad﹐C﹒K﹒﹐and He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8﹐No﹒3﹐1990﹒
6. James Murray,2004,《DesignManagement@Pratt》,V1,﹙www.pratt.edu/ad/dm/index.html﹚
三、網頁部分
1. www.ikea.com.tw/chi/about/facts/figure.html
2. www.thekey.com
3. www.outsourcing.com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