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8 21: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中泰
研究生(外文):Huang Chung-t’ai
論文名稱:中國水墨人物畫衣紋中之「線性藝術」─以任伯年為例與本人創作之關聯
論文名稱(外文):An Examination of the Linear Stroke Technique Used in the Portrayal of Clothing in Chinese Ink-Wash Portraiture, Focusing on the Work of Jen Po-Nie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Author’s Own Work.
指導教授:歐豪年歐豪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u Ho-n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任伯年人物畫衣紋線條
外文關鍵詞:Jen Po-nienportraitureclothing lin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國畫主要是以線性表現為創作手段之造型藝術,中國畫的線條在它的表層涵意中,是作為構象的手段;在其深層的涵意中,是畫家作為生命情感表現的媒介。因此,可以說中國文化中的線性藝術,就是體現著畫家本身。
任伯年繪畫成就之高爍古耀今,其人物畫之表現技法與風格,對後世專事水墨創作者亦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和啟發。
任氏身處在經濟繁榮的上海,廣泛的吸收各大家之所長,終究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其人物畫生動傳神,具有新穎的立意與構思,或工或放,或市井小民或能人高士,均能切中人物的「真、性、情」,表現出筆下人物的萬般風情;任伯年更表現出線條的寫意趣味,將人物肖像畫帶入了文人畫之範疇。
任伯年寫人物畫足堪取法之處甚多,本論文以任伯年寫人之表現技法為研究主題,並以之與個人創作相輔相證,冀能藉汲古之菁而略有所得。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ainting is the use of linear stroke techniques. On the surface, Chinese painting utilizes linear stroke techniqu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images, but on a deeper level, these techniques provide the medium through which the artist can express vibrancy and emotion. Indeed, one might say that the use of linear stroke techniques enables the artist to express himself through his art.

Jen Po-nien’s paintings have enjoyed an enduring fame, and his techniques and styles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Master Jen lived in Shanghai at a time when the city’s prosperity attracted talented artists from around the country. In the midst of this flourishing artistic environment, Master Jen eventually created his own unique style of painting featuring vibrant figures portrayed using innovative techniques. Whether refined and detailed or bold and unrestrained, Master Jen’s brush was able to portray the myriad expressions of commoner and gentry alike in ways that seemed to capture their nature and emotions in a realistic manner. His work also reflected the unique free-style approach of the “xie yi” style, and brought about the emergence of portraiture as a category of “wen ren” or idealist painting.

Even today, there is much we can learn from Master Jen’s work. In keeping with the spirit of studying the past to improve the presen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Jen Po-nien’s techniques for portraying people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uthor’s own style of painting.
中國水墨人物畫衣紋中之「線性藝術」─以任伯年為例與本人創作之關聯

目次

論文中文摘要……………………………………………………………..Ⅰ
論文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圖目次………………………………………………………………………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暨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內容、範圍暨方法…………………………………….2
一、研究內容暨範圍……………………………………………...2
二、研究方法……………………………………………………….3
第二章 中國水墨人物畫中的衣紋線條表現…………………………..5
第一節 中國水墨畫中的線型藝術…………………………………5
第二節 線條中的情趣……………………………………………….7
第三節 人物畫中的衣紋線條表現………………………………...9
一、 工筆人物畫技法的演變……………………………………13
二、 寫意人物畫之衣紋線描表現……………………………...17
第三章 任伯年其人其事………………………………………………...24
第一節 生平事略……………………………………………………24
第二節 任伯年與清末海派………………………………………..33
第三節 任伯年之人物畫之師承淵源…………………………….35
一、二任-雙勾塡彩…………………………………………….35
二、陳洪綬…………………………………………………………39
三、揚州八怪………………………………………………………42
第四節 西洋繪畫的影響…………………………………………..45
第四章 任伯年的繪畫特點與對筆者之啟發………………………….49
第一節 生動的人物………………………………………………...49
一、 任伯年筆下生動的人物……………………………………49
二、 任伯年富有光陰、透視的肖像畫…………………………52
(一)、重視取神…………………………………………………54
(二)、新穎的立意與構思………………………………………55
(三)、開創了肖像畫傳統的表現技法……………………….56
三、 對筆者之啟發……………………………………………….57
第二節 線、面、色的豐富變化……………………………………58
一、 任伯年豐富的用筆用墨用色……………………………...58
二、 對筆者之啟發……………………………………………….60
第三節 靈巧的構圖………………………………………………...63
一、對筆者之啟發……………………………………………….66
第四節 奇偉、誇張、多變的造型………………………………….68
一、任伯年的變形風格…………………………………………..68
二、給予筆者之啟發……………………………………………..70
第五節 豐富的情感………………………………………………...71
一、任伯年畫中的豐富情感………………………………………71
二、對筆者之啟發………………………………………………….72
第六節 任伯年的風俗畫…………………………………………..74
一、何謂風俗畫………………………………………………….74
二、任伯年綜合文野融雅俗…………………………………….74
三、對筆者之啟發………………………………………………..76
第五章 筆者之創作理念………………………………………………...78
第一節 用筆用墨用色……………………………………………..78
一、用筆……………………………………………………………78
二、用墨……………………………………………………………81
三、 用色…………………………………………………………..82
第二節 人物畫創作心得…………………………………………..83
第三節 現代化的變革,以西潤中……………………………….86
一、 現代化的變革……………………………………………….86
二、 以西潤中…………………………………………………….89
第六章 筆者作品解析……………………………………………………93
第一節 抒情的現實主義…………………………………………..93
一、作品一《勝歸圖》………………………………………….96
二、作品二《排灣族少女-1》…………………………………101
三、 作品三《排灣族少女-2》………………………………102
四、 作品四《排灣族少女-3》…………………………………107
五、 作品五《卑南族豐年祭-1》…………………………….109
六、 作品六《卑南族豐年祭-2》…………………………….112
第二節 人物肖像畫……………………………………………….114
一、作品六《歐豪年老師肖像》…………………………………116
二、作品七《孫家勤老師肖像》…………………………………119
三、作品八《外公肖像畫》…………………………………..121
四、作品九《少女肖像畫》…………………………………..123
第三節 寫生………………………………………………………126
一、 作品十《邱世馨寫生像畫》……………………………….128
二、 作品十一《人體寫生畫像》……………………………….130
第四節 歷史故事畫……………………………………………...132
一、 作品十二《鍾馗嫁妹》……………………………………..134
二、 作品十三《鍾馗捉鬼》……………………………………..138
三、 作品十四《五鬼鬧判》…………………………………….140
四、 作品十五《天將》…………………………………………..142
第五節 象徵主義…………………………………………………144
一、 作品十六《沈默》…………………………………………..146
二、 作品十七《綺夢》…………………………………………..148
三、 作品十八《期望》…………………………………………..150
四、 作品十九《墮落》…………………………………………..152
五、 作品二十《綻放》…………………………………………..154
第六章 仕女畫……………………………………………………156
一、 作品二十一《浣紗圖》……………………………………..158
二、 作品二十二《浴憩圖》……………………………………..161
三、 作品二十三《賞秋圖》……………………………………..163
四、 作品二十四《出塞圖》……………………………………..165
第七章 結論……………………………………………………………..167
參考書目
董小明主編。《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叢書:人文關懷─關山月人物畫學術專題展》。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王德年主編。《中國人物畫技法》。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二版第四次印刷。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主編。《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田哲益主編。《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台北:台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蕭玉田。《蕭玉田古詩詞畫意》。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02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周積寅編。《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7年1月第四刷。
江兆申。《文徴明與蘇州畫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年1月初版。
石果編。《石魯畫論》。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劉勃舒主編。《中國畫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劉勃舒主編。《中國畫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2月第一版第一刷。
黃輝編。《中國仕女畫技法》。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1997年8月第六刷。
吳憲生。《水墨人物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2年3月23日初版。
劉奇俊。《中國歷代畫派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3月15日初版。
朱金晨、任耀義。《海上畫壇(中國畫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吳文彬編。《古裝人物畫法》。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年6月30日再版。
吳躍。《中國花鳥、人物畫畫法圖解》。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刷。
郭因。《元明繪畫美學》。台北:金楓出版社。未記年。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11月。
彭連熙編。《中國神話人物百圖》。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04年1月第二版第三刷。
彭先誠。《中國水墨仕女圖》。江西:江西美術社。2000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何恭上。《當代美人畫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4月30日。
馮遠榆。《馮遠榆畫人物》。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戴敦邦。《戴敦邦畫訣譜》。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第一刷。
黃思源主編。《長安十家─劉文西畫集》。河南: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
項維仁。《項維仁中國人物畫集》。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蘇維賢。《蘇維賢古代美人畫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9月。
羅芳。《延續與蛻變 羅芳水墨創作集》。台北市:太平洋文
化基金會出版。2001年第一版第一刷。
王靖實。《任伯年畫集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1997年4月重印)。
李渝。《任伯年》。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78年2月一版一刷。
禹稱、呂子揚。《國畫(材料與技法叢書)》。遼寧:遼寧美術社,1997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1998年3月第2次印刷。
許麗雯。《象徵主義(SYMBOLISME)》。台北縣:從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1日第一版第一刷。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