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20: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麥靜芬
研究生(外文):MAI, CHING FEN
論文名稱: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爭議處理機制之研究-以自來水設施之興建及營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of the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指導教授:傅恆德傅恆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u, Hung-der
口試委員:歐信宏林淑馨
口試委員(外文):OU,SHIN-HONGSu-Sin Lin
口試日期:2013-12-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爭議處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海水淡化廠
外文關鍵詞:BOTDispute settlement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2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引進民間資金投入新興水資源之開發,為未來水資源開發及管理之趨勢,而對於以促進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之公共建設,攸關民眾生活至鉅,具有強烈之公益性,且促參模式之公共建設一般具有期程長、規模大、介面複雜、風險高之特性,因而常發生不同類型之爭議,若此促參模式爭議無法有效解決,將影響公共服務之提供。因而如何建立一套適性、適法且具效率之爭議解決機制,實為值得關注之課題。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及個案研究之方式,針對學理及實務探討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方式興辦之海水淡化廠、高級淨水場所發生於甄審階段及履約階段之爭議原因、類型、爭議處理模式及產生後續效應,分析及了解其問題所在。
研究發現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涵蓋甄審階段及履約階段之爭議類型及原因不盡相同,不同處理機制可能有不同的成效。一般促參投資契約中有關爭議處理條款,多設協商、協調委員會之協調或仲裁等訴訟外替代爭議解決機制,運作結果亦具部分紛爭解決功效。惟主辦機關常因考慮避免圖利之嫌及對仲裁制度之不信任,又履約爭議處理過程中可能發生協調委員會之協調徒具形式、排除仲裁條款、仲裁前置程序冗長繁雜,而傾向以訴訟解決爭議等情形,倘爭議拖延甚久無法有效解決,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及受行政、立法、審計單位關切調查等效應。
本研究就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爭議處理機制,建議於法規面增列由主管機關促參申訴會調解及「先調後仲」之規定,另於投資契約內增修爭議處理條款,以縮短雙方協商期程之作法、協調委員會決議不應有強制仲裁效果、仲裁或訴訟前不須協調或調解等前置程序等,以期提高爭議處理之公平及效率,以供未來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或其他公共建設案件爭議處理機制設計之參考。

The introduction of private capital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water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re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However,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s usually equipped with significant relevance to people’s lives and public interest, together with the features of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large scale, complicated interface, and high risk, which often lead to various disputes. If these disputes cannot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 will certainly be affected.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 subject of concern to establish a proper, legal,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resolving these disputes. In this study the causes, types, settlement models, and subsequent effects of disputes during the selection stage and contract fulfillment stage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and advanced water purification plant built as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ased on private particip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comparison approaches in order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real problems.
Due to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causes of disputes at selection stage and contract fulfillment stag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 based on private participation found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settlement mechanisms may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The dispute settlement terms in general contracts of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mechanisms of negotiation and coordination committee as the alternative to litigation, and the results do show partial effectiveness of dispute resolution. However, the organizer may also prefer solving these disputes by litigation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1) to avoid the suspicion of profiting, 2) distrust toward arbitration system, 3) the coordination by coordination committee becomes nothing more than formality, 4) exclusion of arbitration terms, and 5) long and complicated preliminary procedure of arbitration. If the disputes cannot be resolved after a lengthy period, it may also lead to severe impact on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concerns by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ve, and audit authorities.
In this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diation by private participation complaint committee of competent authority and the provision of “mediation before arbitration” to be added to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 based on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addition, the dispute settlement terms should also be added to the investment contract to shorten the bilateral negotiation period, the resolution of coordination committee shall not have the effect of compulsory arbitration, and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preliminary procedure of coordination or mediation before arbitration or litigation. All these suggestions are for enhancing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dispute settlement and as the reference for water facilities based on private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sign of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for other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Keywords: dispute settlement,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OT,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問題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第五節 研究流程
第六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相關文獻及機制探討
第一節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概念與建置
第二節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爭議之產生
第三節 國外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爭議處理機制
第四節 我國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爭議處理機制
第五節 促參法履約爭議處理機制之修正草案

第三章 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興建及營運之背景與現況
第一節 我國自來水事業經營概說
第二節 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興建及營運之背景
第三節 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興建及營運現況

第四章 民間參與自來水設施興建及營運爭議案件
第一節 爭議案件概述
第二節 投資契約內履約爭議處理機制分析
第三節 履約階段爭議處理模式探討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爭議處理機制相關問題探討
第一節 甄審階段爭議處理相關問題
第二節 履約階段爭議處理相關問題
第三節 主管機關修法方向之探討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一 促參投資契約爭議處理參考條款
附錄 二 促參履約爭議協調委員會組織參考章程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古嘉諄等人(2008)。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 。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古嘉諄等人(2009a)。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五) 。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古嘉諄等人(2009b)。促參法Q&A。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惠宗(2007)。行政法要義(第三版)。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吳庚(200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淑馨(2003)。鐵路電信郵政三事業民營化國外經驗與台灣現況。臺北市:鼎茂圖書出版公司。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高雄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鍾沂(2005)。行政學(初版五刷)。臺北市:三民書局。
胡仲英(1999)。BOT理論與實務。臺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劉憶如、王文宇、黃玉霖合著(2000)。BOT三贏策略。臺北市:商鼎財經叢書。

二、期刊論文
李家慶、梅芳琪(2008)。我國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調解之發展現況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159),54-67。
李念祖、李劍非(2012)。強制仲裁制度的憲法原理與我國政府採購法第八五條之一第二項之合憲性—從美國憲法案例談起。法學新論,39,13-49。
辛其亮(2012)。仲裁制度的優劣點與公平性、效率性之研究。營造天下,156,16-19。
林淑馨(201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迷思與現實:日本公立醫院PFI之啟示。公共行政學報,(39),1-35。
林連山、王國樑、盧瑞興(2006)。台灣及離島地區海水淡化廠現階段推動策略探討。工程,79(3),118-130。
吳志豪(2007a)。淺介美國ADR制度之意義與模式—以美國加州為例(上)。司法周刊,(1324),2-3。
吳志豪(2007b)。淺介美國ADR制度之意義與模式—以美國加州為例(下)。司法周刊,(1325),2。
吳小燕、許登科、洪國欽(2006)。促參案件之爭議與仲裁。仲裁季刊,77,36-48。
吳光明(2008)。論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之「先調後仲」機制。法學叢刊,53(3),35-63。
馬惠美(2006)。從ETC爭議省思BOT制度(下)兼論台北巨蛋BOT 案甄審公平性問題,營建知訊,(281),65-70。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許瑩珍、駱忠誠(2008)。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先調後仲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28(2),28-36。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陳欽奇(2000)。開放民間興建及營建海(鹹)水淡化廠與配套的價格管制措施。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7(4),97-117。
陳耀祥(2011)。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甄審階段之法律關係與救濟。世新法學,4(2),203-234。
陳錦芳(2009)。設立工程專業法庭真能快速解決工程爭議嗎?。營造天下,144,10-12。
潘欣榮(2012)。BOT、有償BTO還是BT-從民間參與台南永康污水下水道與馬祖南竿海水淡化廠案談起,兼論有償BTO及BT建設下主辦機關建設費用給付與編列義務(上)。全國律師,16(5),92-101。
潘欣榮(2012)。BOT、有償BTO還是BT-從民間參與台南永康污水下水道與馬祖南竿海水淡化廠案談起,兼論有償BTO及BT建設下主辦機關建設費用給付與編列義務(下)。全國律師,16(6),71-90。
楊崇森(2011)。美國仲裁制度之新發展與全美仲裁協會之運作。仲裁季刊,(94),58-68。
顏玉明(2010)。往前再邁一步!由他山之石談有效解決工程爭議的下一步。工程,83(1),58-68。
顏玉明(2005)。從FIDIC國際工程標準契約條款談工程索賠管理。營建天下,(110),6-10。
謝定亞(2007)。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營造天下,(136),6-18。
蘇南(2011)。BOT投資契約工程爭議與仲裁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5),155-209。

三、研究計畫
王子安(2006)。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議題改進之研究-加強促參案件履約管理機制委託專業服務案研究報告(研究報告0950274)。研究單位: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臺北市,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王寶玲(2012)。促參履約爭議協調委員會運作機制之研析專案服務案結案報告。研究單位:理律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研究報告1010333),未出版。
李錦地(2006)。自來水法通盤檢討之研究2/2。研究單位: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經濟部水利署(編號:MOEAWRA0950112),未出版。
吳再益(2013)。未來台灣各地區產業發展所需水源供應之可靠性分析。研究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01年度委託辦理計畫(編號:(102)035.602),未出版。
郭斯傑(2006)。促參案件履約階段執行經驗調查與建議。臺北市,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四、學位論文
林志光(2007)。不同誘因機制下對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影響-以澎湖西嶼海水淡化廠為例,私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秋明(2001)。自來水事業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楨典(2008)。海水淡化廠之投資效益分析-以澎湖馬公海淡廠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許靜宜(2010)。我國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陳韻石(2009)。我國政府採購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郭英璋(2011)。從公私協力模式探討自來水公共服務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莊耀敦(2006)。台灣地區自來水事業經營型態之探討—公共性與企業性。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柏弘(2010)。促進民間參與基礎建設案件爭議處理模式選擇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穆岳鈞(2003)。台灣地區自來水業民營化研究-英國經驗分析。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鍾政頡(2011)。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解決機制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五、官方文件資料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13)。台灣自來水事業統計手冊,(31),7-13。未出版,臺中市。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7)。民間參與增建馬公5,500噸海水淡化廠興建及營運案投資契約。未出版,臺中市。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5)。民間參與澎湖西嶼海水淡化廠興建及營運案投資契約。未出版,臺中市。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2004)。民間參與鳳山淨水場淨水設施改善及營運案興建營運契約。未出版,臺中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9)。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白皮書。未出版,臺北市。

六、網路電子化資料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2009)。仲裁判斷聲請人勝訴比例之案件數百分比統計圖(89~97年),仲裁報季刊,(11),3,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www.arbitration.org.tw/content/arbnews/no11/zc11-03.pdf。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66期院會紀錄,2013年11月24日,取自:http://lci.ly.gov.tw/LyLCEW/lcivCommQry.action#pageName_searchResult=3。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民間參與增建馬公5,500噸海水淡化廠興建及營運案招商網站,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magong.water.gov.tw/download.htm。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民間參與澎湖西嶼海水淡化廠興建及營運案招商網站,最後瀏覽日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siyu.water.gov.tw/download.htm。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法學資料檢索系統,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最後瀏覽日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促參籌備處(2010)。促參案件推動策略-建構促參服務平台,共創三贏, 2013年11月24日,取自: http://ppp.mof.gov.tw/PPP.Website/Refers/Refer/MainView.aspx?id=7。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2),2012年12月15日函頒之「促參投資契約爭議處理參考條文」及「促參履約爭議協調委員會組織參考章程」,2013年11月24日,取自:http://ppp.pcc.gov.tw/PPP.Website/AboutMe/Display.aspx?id=646。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2009)。經濟部所屬事業民營化專題報導,2013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sec.gov.tw/。

貳、外文部分
MDB HARMONISED。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 Engineers,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3, from https://archive.org/details/FIDICRedBook。
Stone,Katherine V.W。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Encyclopedia of Legal History,Reseach Paper, No.04-30, 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3, from http://ssrn.com/abstract=631346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 Engineers。Dispute resolution question,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3, from http://fidic.org/node/913。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tate Courts。Mission & History, Retrieved November 24, 2013, from http://www.ncsc.org/About-us/Mission-and-history.aspx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耀祥(2011)。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中甄審階段之法律關係與救濟。世新法學,4(2),203-234。
2. 陳欽奇(2000)。開放民間興建及營建海(鹹)水淡化廠與配套的價格管制措施。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7(4),97-117。
3. 蘇南(2011)。BOT投資契約工程爭議與仲裁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5),155-209。
4. 謝定亞(2007)。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營造天下,(136),6-18。
5. 顏玉明(2010)。往前再邁一步!由他山之石談有效解決工程爭議的下一步。工程,83(1),58-68。
6. 楊崇森(2011)。美國仲裁制度之新發展與全美仲裁協會之運作。仲裁季刊,(94),58-68。
7. 潘欣榮(2012)。BOT、有償BTO還是BT-從民間參與台南永康污水下水道與馬祖南竿海水淡化廠案談起,兼論有償BTO及BT建設下主辦機關建設費用給付與編列義務(下)。全國律師,16(6),71-90。
8. 潘欣榮(2012)。BOT、有償BTO還是BT-從民間參與台南永康污水下水道與馬祖南竿海水淡化廠案談起,兼論有償BTO及BT建設下主辦機關建設費用給付與編列義務(上)。全國律師,16(5),92-101。
9. 陳錦芳(2009)。設立工程專業法庭真能快速解決工程爭議嗎?。營造天下,144,10-12。
10.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11. 許瑩珍、駱忠誠(2008)。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先調後仲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28(2),28-36。
12.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13. 吳光明(2008)。論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之「先調後仲」機制。法學叢刊,53(3),35-63。
14. 吳小燕、許登科、洪國欽(2006)。促參案件之爭議與仲裁。仲裁季刊,77,36-48。
15. 吳志豪(2007b)。淺介美國ADR制度之意義與模式—以美國加州為例(下)。司法周刊,(1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