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書籍
1.一丁等,《中國風水與建築選址》(臺北:藝術家出版,1999)
2.丁元黃,《台灣雪心賦實證》(嘉義:天地鏡文教工作室,2008)。
3.丁元黃,《堪天輿地道禪機(上)(中)(下),2008》(嘉義:天地鏡文教)。
4.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1985)。
5.《大正藏》,各冊。
6.艾定增,《風水鉤沈-中國建築人類學發源》(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1998)。
7.亢亮、亢羽,《風水與城市》(天津:百花文藝出版,2001)。
8.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一)》(台北:地景出版,1995)。
9.王銘銘、潘忠黨,《象徵與社會・中國民間文化的探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10.王武烈,《建寺文化的迷思與覺醒》(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3)。
11.王樹英,《印度文化與民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2.孔日昌,《堪輿學》(台南:大孚書局,2005)。
13.清 紀曉嵐主編,《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4.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
15.平川彰著,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臺北:商周出版,2002)。
16.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正聞出版社,2009)。
17.林品石註釋,《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2011)。
18.林崇安,《佛教的宇宙觀;佛學與科學論文集》(臺北:佛光文化,1998)。
19.宋 蔡元定,《發微論》(合肥:黃山書社,2007)。
20.張解民主編,《中國堪輿辭典》(台北︰捷幼出版社1994)。
21.張益瑞,《風水學的奧秘》(台北︰台灣新生報出版部,1997)。
22.張益瑞,《鬼谷子心法在台灣─陽宅風水學講座》(南投︰易鑰出版社,2003)。
23.混元禪師,《唯心聖教總壇簡介/仙佛寺/八卦聖城/各分寺》(新北市:唯心
聖教功德基金會, 2014)。
24.張紹勳,《研究方法:精華本》(台中市:蒼海出局出版2004)。
25.張馭寰,《圖解中國佛教建築》(香港:三聯書局,2014)。
26.張覺明,《風水與佛寺》(台中:瑞城書局,2005)。
27.程建軍,《中國古代建築與周易哲學》(台北:淑馨出版,1997)。
28.姚衛群,《佛教入門──歷史與教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
29.陳居淵,〈論焦循的易學與堪輿學〉(《周易研究期刊》,2006)。
30.陳天助,《葬經青烏經白話註解》(台北:育林出版社,1993)。
31.楊文衡,《易學與生態環境》(台北:大展出版社出版,2005)。
32.淨空法師,《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臺北:佳芳企業社,2009)。
33.星雲法師,《佛教與世學》(臺北:佛光文化事業,1999)。
34.韓可宗,《景觀風水理論基礎》(台北:地景出版1995)。
35.瑪莉、塔克、鄧肯、威廉斯編,林朝成、黃國清、謝美霜譯,
36佛教與生態學》(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37.南海主人,《堪輿學原理》(台北:集文書局,2004)。
38.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
39.耿鉦洲呈稿,《郭璞葬經・水龍經》(台北︰九鼎出版社,2012)。
40.漢 青鳥子,《青鳥先生葬經》(台北:藝文出版,1965)。
41.漢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
42.漢寶德,《風水與環境》(台北:小異出版社,2006)。
43.崔昌祚著,韓梅譯,《地之理與人之道─韓國的風水思想》(臺北:大塊文化,2005)。
44.鐘茂基,《擇日學講義》(台北,武陵出版,2009)。
45.徑山藏本,萬曆方冊本,《明版嘉興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10)。
46.劉永升等編,《全本黃帝內經》(北京:華文,2010)。
47.劉沛林,《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1999)。
48.蔡明翰,《風水指南》(臺北:易群文化出版社,2004)。
49.將門文物編輯部,《辭海》(台北︰將門文物出版,1992)。
50.謝明瑞,《博山篇‧風水術注評》(北京:新潮社,2002)。
51.晉 郭璞撰,元 吳澄刪定,《葬書》(台北:《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
1992)。
52.清 熊起磻,《堪輿洩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
53.秦玉霜,〈好風水好運到〉(台北:《道家會訊》,2011)。
54.郭芬鈴,《古今陽宅》(台北︰瑞成出版社,1996)。
55.蔡明翰,《風水指南》(臺北:易群文化,2004)。
56.蕭登福,《道教與佛教》(臺北:東大圖書,1995)。
57.釋聖嚴,《佛國之旅》(臺北:東初出版社,1990)。
58.釋聖嚴,《西藏佛教史》(臺北:法鼓文化,1997)。
59.釋聖嚴等著,《佛教建築的傳統與創新:法鼓山佛教建築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法鼓文化,2007)。
60.釋聖嚴法師,《學佛群疑》(臺北:法鼓文化,2005)。
61.釋敬定,《法筵》(高雄:九華出版社,2002)。
62.釋慧嚴法師,《從人間性看淨土思想》(高雄:春暉出版社,2002)。
63.屈大成,《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2003)。
64.宗喀巴著,法尊譯,《密宗道次第廣論》(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1996)。
65.全佛編輯部主編,《佛教的真言咒語》(臺北:全佛文化事業,2000年)。
66.全佛編輯部主編,《西藏著名的寺院與佛塔》(臺北:全佛文化事業,2001)。
67.佛光山編輯委員會,《佛光山印度朝聖專輯》(高雄:佛光出版社1980)。
68.宋 蔡牧堂,《發微論・地理天機會元》(台中:瑞成書局,2000年)。
69.王玉德,《中華堪輿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70.湛如,《淨法與佛塔--印度早期佛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
71.韓雨墨,《地氣--新世紀能源革命》(臺北:雨墨文化出版,1994)。
72.韋其瑗,《我的師父是大喇嘛仁波切》(臺北:圓明出版社,1996)。
(二)學位論文
1.李佳諭,《台灣佛教喪葬禮儀流變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3)。2.胡肇台,《中國風水在建築選指定向之應用》(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3.謝其安《八宅法對宅運指向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4.林美蘭,《日式枯山水在佛寺園林應用之研究:以台灣嘉義彌陀禪寺為例》(彰化: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5.劉進榮,《清水紫雲巖與地方發展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6.鐵顏顏,《論遼代墓葬與堪輿術》(吉林:長春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7. 陳星艷,《風水理論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中的借鑒研究》(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6)
(三)期刊論文
1.黃有志:〈傳統風水的當代詮釋〉,《高雄師大學報第十期》(高雄:高雄師範大學,1999)
2.楊曉陽,《中國風水與環境藝術》(西北︰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學院期刊,2010)。
(四)網路資源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n_no=5596&source=9&level1=18&level2=96&level3=0&curpage=0&sample=0&radiobutton=0&querytarget=0&limit=1&pagenum=0&rowcou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