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 牛田一雄、高井勉、木暮大輔,資料採礦利用Clementine使用手冊,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2. 王秋萍,類神經網路於美國SPDRs價格與趨勢預測模式之應用,國立台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2008)。3. 江吉雄,遺傳演算法於股市選股與擇時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2)。4. 朱記民、吳志宏等,類神經網路在可變風量空調舒適度控制之應用,電機月刊第十卷第十期(2000)。
5. 游清松,臺中海關簡史,財政部台中關稅局。
6. 李永翔,運用資料探勘技術分析熱帶海水表面溫度,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博士論文(2012)。
7. 宋元明,海關查緝「不法經濟活動」相關問題之研究—以查緝走私為主,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4)。8. 呂金龍,整合基因演算法與類神經網路於製程品質分類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2)。9. 吳坤德、林頂立等,類神經網路於鉛酸電池殘電量偵測之應用,電機月刊第十七卷第七期(2007)。
10. 吳聲浩,以類神經網路建立梭織胚布幅寬收縮之預測模式,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6)。11. 林韋帆,A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紅血球凝集素之基因與抗原分析並與H3N2病毒之比較,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12. 林萍珍,遺傳演算法在使用者導向的投資組合選擇之應用,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8)。13. 林佩蓉,蔬菜批發價格漲跌幅預測之研究─線性與非線性模式之比較,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2)。14. 俞慧華,改良式類神經網路模式於信用卡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2)。15. 徐瑞明,海峽兩岸犯罪防制策略之研究-貨櫃走私個案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2)。16. 陳怡睿 、 謝舜傑、 陳景文、 倪柏寧,基因演算法自動演化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山崩災害之評估,中華水土保持學報41卷1期(2009)。17. 陳俊宇,兩車碰撞事故鑑定之基因探勘規則模式,私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7)。18. 陳李成,以資料探勘模組建立之心血管異常預測系統,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8)。
19. 黃宋龍,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貿易便捷化策略之研究-以海關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2)。
20. 張振魁,以類神經網路提高股票單日交易策略之獲利,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0)。21. 張斐章、張麗秋(2005),類神經網路,東華書局。
22. 葉怡成,Super PCNeuron 5.0使用手冊,儒林圖書公司(2006)。
23. 葉怡成,Super PCNeuron 5.0類神經網路建構軟體參考手冊,儒林圖書公司(2006)。
24. 葉怡成,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儒林圖書(2009)。
25. 葉雅極,關稅驗估理論與實務,(2005)。
26. 楊孟龍,類神經網路於股價波段預測及選股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9)。
27. 趙繼祖,海關實務,(2005)。
28. 廖述賢、溫志皓,資料採礦與商業智慧,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9)。
29. 錢玉兒,基因演算法在排休之應用,國立臺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2009)。30. 關務年報,(2011)。
31. 盧炳勳、曹登發,類神經網路理論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
32. 盧振茂,我國海岸走私行為之經濟分析與管理策略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4)。33. 蘇木春、張孝德,機器學習 : 類神經網路、模糊系統以及基因演算法則,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34. 蘇妍如,應用決策樹於學習障礙鑑定之評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英文文獻】
35. Azadeh, A., Ghaderi, S. F., Tarverdian, S., &; Saberi, M.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genetic algorithm to predict electric alenergy consump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186, 1731-1741 (2007).
36. D. Mantzaris, G. Anastassopoulos, A. Adamopoulos “Genetic algorithm pruning of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 in medical disease estimation Neural Networks”, 24, 831-835(2011).
37. Holland, J. H., “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Ann Arbor, (1975).
38. Hornik, K., Stinchcombe, M., &; White, H.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s are universal approximators.” Neural Networks, 2 (5),359–366 (1989).
39. Henrik Hoglund,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with neural network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39, pp.9564-9570,(2012).
40. Jae Kwon Bae , Jinhwa Kim,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 case on design of digital camera”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Vol. 38, No. 4, 2011, 9274-9280 (2011).
41. Montgomery, et al. “A novel approach for traffic accidents sanitary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vol. 40, pp.323-336,(2013).
42. Tzu-Chiang Liu, Rong-Kwei Li and Meng-Chi Chen, “Development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lead frame dimensions in an etching proces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ol.27, No.11-12, 1211-1216 (2006).
43. Werbos, P. I., “Beyond regression:new tools for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behavior scienc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1974).
【網路文獻】
44. 財政部關務署網頁,http://web.customs.gov.tw/ct.asp?xItem=21537&;CtNode=13106
45. 貨物通關自動化報關手冊,http://web.customs.gov.tw/ct.asp?xItem=20617&;CtNode=6681
46. 財政部關務署台中關網頁,http://taichung.customs.gov.tw/mp.asp?mp=7
47. 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網頁,http://www.tradevan.com.tw/web/guest/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