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一章 現代方法論(methodology)的思想起源::三大哲學思潮 第一節 邏輯實證學派(Logical Positivism) 第二節 概念分析學派(Conceptual Analysis) 第三節 現象學學派(Phenomenological School) 第二章 胡賽爾(Emund Husserl)建構知識論的方法:現象學(Phenomenology) 第一節 胡賽爾現象學的方法論 第二節 意識的意向性(intentionlity)理論和意識對象的構成理論 第三節 自我與他我的概念 第四節 超驗互為主體性(transcendental intersubjectivity)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 第三章 現象學在社會科學上的演變:舒茲(Alfed Schutz)的現象學社會科學(Phenomenological Social Sciences) 第一節 自我意識內意義經驗的構成 第二節 互為主體間的瞭解(Verstehen)理論 第三節 常識思維所構成的社會多重現實(muLtiple realities)與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第四節 探討社會科學的方法論(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第四章 社會研究方法學的新天新地:「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發展史和其理論概念 第二節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間方法論上的差異 第三節 質性研究對社會科學領域的貢獻和未來發展 總結 參考文獻 工具書 中文書目 英文書目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