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4 17: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蔣玉華
論文名稱:追溯「質性研究」的源頭:胡賽爾現象學在社會科學應用上的演變
論文名稱(外文):Tracing the Sour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changes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s
指導教授:武金正武金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8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質性研究胡賽爾現象學社會科學
外文關鍵詞:Qualitative ResearchEdmund Husserl''s PhenomenologySocial Scienc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一章 現代方法論(methodology)的思想起源::三大哲學思潮
第一節 邏輯實證學派(Logical Positivism)
第二節 概念分析學派(Conceptual Analysis)
第三節 現象學學派(Phenomenological School)
第二章 胡賽爾(Emund Husserl)建構知識論的方法:現象學(Phenomenology)
第一節 胡賽爾現象學的方法論
第二節 意識的意向性(intentionlity)理論和意識對象的構成理論
第三節 自我與他我的概念
第四節 超驗互為主體性(transcendental intersubjectivity)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
第三章 現象學在社會科學上的演變:舒茲(Alfed Schutz)的現象學社會科學(Phenomenological Social Sciences)
第一節 自我意識內意義經驗的構成
第二節 互為主體間的瞭解(Verstehen)理論
第三節 常識思維所構成的社會多重現實(muLtiple realities)與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第四節 探討社會科學的方法論(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第四章 社會研究方法學的新天新地:「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發展史和其理論概念
第二節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間方法論上的差異
第三節 質性研究對社會科學領域的貢獻和未來發展
總結
參考文獻
工具書
中文書目
英文書目
期刊、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