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新興證券市場主要特色之一是投資者可獲取較高的證券投資報酬 率. 對新興市場投資人而言, 投資者若運用不同的國際平均數- 變異數理 論實證模型來從事證券投資, 是否含有Frankel and Engel(1984) 所謂投 資者本風險態度考量而導致Uppal(1992) 所謂資產偏差現象? 而此是值得 探究的主題, 由於以往學者未曾做過在新興市場資產偏差研究, 故引發本 文研究之動機.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美國與亞洲新興證券市場的國際投 資組合為主體, 來探討因不同實證模型是否造成當地資產偏差現象? 另探 討風險趨避態度高低是否對國際證券投資具有影響性效果? 研究對象包括 美國與亞洲新興市場中臺灣. 香港. 韓國與新加坡等五個國家, 研究時間 範圍是1990年1月至1996年6 月止. 本研究以Glassman and Riddick(1996)國際平均數- 變異數理論模型為實證模型, 以圖形與迴歸 分析方法來比較驗證一般模型與三個簡化實證模型間關係. 主要研究結論 如下: 在相同風險態度下, 實證結果顯示此三個實證簡化模型會異於 一般實證模型, 具有資產偏差現象. 若以預期報酬平均數, 其中以PPP 簡 化實證模型會具有誇大資產偏差現象. 無二階簡化實證模型則無定論, 名 目化簡化實證模型則無誇大資產偏差效果. 此論點與Glassman and Riddick(1996)結論一致. 在不同風險趨避程度下, 實證結果顯示除名 目化實證簡化模型投資權數不變外, 運用不同實證簡化模型, 大致上與一 般實證模型不同, 對部份國家則預期會減少投資, 另對其它國家則預期會 增加投資, 產生不一致現象, 造資成資金移轉, 故風險趨避態度對投資組 合權數具有影響性效果. 此論點與Upall(1992) 與Frankel and Engel(1984) 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