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7 05: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根龍
研究生(外文):Ken-Lung Liao
論文名稱:遊戲學習情境中思考風格對問題解決的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Thinking Style on Problem Solving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指導教授:孫春在孫春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en-Tsai S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思考風格問題解決電腦遊戲
外文關鍵詞:Thinking StyleComputer GameProblem Solv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5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本研究藉電腦遊戲(國科會87年兒童資訊月計畫「機械反斗城」遊戲),探討國中生的思考風格對問題解決模式的影響。本研究是在遊戲中探討思考風格對國中生之問題解決模式表現差異,並分析性別對問題解決模式所造成的男女差異。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思考風格的功能型變項(行政、立法及司法),應變項為問題解決模式的歷程向度(瞭解問題、探索分析、策略選擇、尋找答案及省思擴展),並從共通性、持久性及延續性來加以探討。

本研究結果證實:
1.遊戲後三種思考風格,正向成長均達顯著差異。
2.各思考風格的成長,女生優於男生。性別與行政風格變化有顯著關聯。
3.不同思考風格之問題解決模式具有差異性。
例如:
A.立法風格類型的問題解決會依自己想法任意選擇;
B.行政型依一定的循序漸進方式,不容易覺察自己想法,對過關的堅持高;C.司法型則偏向比較分析何者有利解題;注重邏輯。

受試者會透過遊戲去訓練及培養相關思考風格的能力,然後應用發揮於問題解決上,可能有助於過關表現。

本研究提出五個建議:
1.在平常教學之中採取問題解決教學活動。
2.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3.強調問題解決的過程是重要的,答案不是學習的重點。
4.增加問題解決提示的教學活動設計。
5.適時鼓勵受試者,有助於解決受試者的過關解題困境。

關鍵字: 思考風格, 問題解決, 電腦遊戲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inking style to ju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roblem solving models, via the game playing of “Fight City of Machinery Instead” in the Children’s Information Monthly Plan 1998, sponsore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1. There is significant deviation and positive growth in post-game thinking styles.
2. Amongst the growth of thinking styles, female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male ones. Also there is a clear linkage between sex and executive style.
3. Problem solving models differ from various thinking styles. For example:
(1). Problem solving of the legislative type students will follow their own thoughs an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s.
(2). Executive type students often play according a progressive way and subconsciously high insistency to advance.
(3). Judicial type students are logic-oriented and solve problem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game students were trained and accumulate the relevant capability in thinking, then apply in problem solving in order to advance.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in five areas:
1. Include problem solving activity in routine teaching.
2.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how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3. The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is the key over just looking for the answer.
4. Increase the design of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activities.
5. Prompt encouragement to students will help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advance.
Keyword: Thinking Style, Problem Solving, Computer Game
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2)。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佩琪(民93),國中生以思考風格組隊進行電腦簡報合作-學習、情意與互動之成效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組碩士論文。
王岱伊(民90)。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生(民93)。以遊戲為基礎的合作學習對解決問題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專班碩士論文。
佐藤允一著,黃惇勝譯(民80)。問題解決方法與應用—問題掌握及擬定對策的方法。台北市: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吳鐵雄(民87)。電腦軟體遊戲帶來的影響。第三波,66 期,頁64-71。
呂素雯(民91)。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周榮、周倩(民8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
柳銘巖(民93)。以遊戲軟體為環境探討國小學生思考風格對問題解決歷程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組碩士論文。
季永明(民92)。資訊科技融入問題解決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及態度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邱皓政(民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洪榮昭(民88)。試析科技創作力。國際科技教育整合思考研討會論文集。
洪榮昭、劉明洲(民88)。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師苑。
高 豫(民85)。迎接電腦遊戲時代,新新人類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85 年元月號,4-8。
張春興(民9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民8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0)。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市:教育部。
莊効璟(民93)。線上遊戲軟體的關卡級數設定與定價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芳(民83)。學生因素與題目因素對國小高年級兒童乘除法應用問題解題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鑫(民85)。如何思考與解決問題。台北市:方智出版社。
陳龍安(民83)。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龍安等著(民89)。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楊鎮豪(民87)。個人遊戲軟體受試者購買涉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董家莒(民89)。「問題解決」為基礎之電腦輔助教學成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詹秀美(民79)。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秀美、吳武典(民80a)。問題解決測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詹秀美、吳武典(民80b)。問題解決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鄭凱育(民89)。電腦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二維空間概念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勃.史坦伯格(Sternberg, Robert J.)著,薛絢譯(民88)。活用你的思考 風格 (Thinking Styles)。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英文部分
Bruner,J.B. Goodnow,J.J. and Austin G.A.(1977). A Study of Thinking. N.Y. John Wiley.
D'Zurilla, Nezu (1999). Problem-Solving Therapy, 2nd Edition, , N. Y.,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Foshay, R., Kirkley, J. (1998).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http://www.plato.com/pdf/04_principles.pdf
Gagne, R. M.(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rdner, H.(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 M.(1983). The computer as scientist. Discover,476,84-88.
Guilford, J.P.(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Y.: Mcgraw Hill.
Hayes, J.(1978).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nking and creating. Homewood, IL:Dorsey Press.
Jonassen, D. H.(1991). Evaluting Constructivistic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 28-33.
Joseph J. Schwab: Science, curriculum, and liberal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yer, E. R.(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on.
New York:Freeman.
Newell, A. and Simon, H.(1972). Human Problem Solv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iaget Joy Guilford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Translated by Helen, N.Y. Basic Book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