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專書
1.中國繪畫理論
․李可染:《李可染畫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5 年10 月)。
․邵彥:《中國繪畫欣賞》(台北市,五南,2002年8月) 。
․周積寅:《中國繪畫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1月) 。
․俞昆:《中國畫論類編》(正華書局,1975年3月) 。
․張光賓:《讀書說話:台北故宮行走二十年》(台北市,麗山寓盧,2008年10月) 。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出版,1991年6月第二版) 。
․道濟著:《石濤畫語錄》(台北,連貫出版社,1973 年) 。
․潘天壽:《潘天壽談藝錄》(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2.美學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5年) 。
․朗吉努斯:《美學三論︰論崇高 論詩學 論詩藝》(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7月。)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 。
3.其他
․LIDNA NOCHLIN 著;刁筱華譯:《寫實主義》(台北,遠流,1998)。
․王俊盛:《心域墨痕》﹙台中,王俊盛,2003年6月﹚。
․朱光潛:《藝文心理學》(台南,大廈出版社,2001年4月二版) 。
․公共電視台編著;徐蘊康撰稿:《以藝術之名: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市,博雅書屋,2009年4月) 。
․安海姆;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1976年) 。
․史作檉:《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
․托爾斯泰:《藝術論》(台北,遠流,1996初版六刷)。
․伍霖生:《傅抱石畫論》(台北市,藝術家,1991)。
․朵琳・瑪西、約翰・艾倫、史提夫・派爾;王志弘譯:《城市世界》(台北市,學群, 2009年4月) 。
․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出版,1993年11月) 。
․伊凡.克里瑪;景黎明,景凱旋譯:《布拉格精神》(台北,時報出版,2003年01月) 。
․朱佩儀,謝東山:《台灣寫實主義美術》(台北:點藏藝術家庭,2006)。
․林吉峰:〈趙無極回顧展〉,《美術館導覽》(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3)。
․林俊良:《基礎設計》(藝風堂出版,台北,2005)。
․洪月卿:《城市歸零—電影中的台北呈現》(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
․約翰・艾倫、朵琳・瑪西、麥可・普瑞克;王志弘譯:《騷動的城市》(台北市,學群,2009年4月) 。
․陳秉璋,陳信木:《藝術社會學》﹙台北市,巨流,2003年9月﹚。
․朝倉直巳;呂清夫譯:《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 北星出版,1993年7月) 。
․華特‧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林志明 譯:《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年12月) 。
․鄭瑞澤:《社會心理學》(台北,中國行為學社,1987年八月) 。
․蔣勳:《孤獨六講》﹙台北,聯合文學,2007年08月﹚。
(二) 、套書及圖錄
1.套書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部主編:《觀念史大辭典‧文學與藝術卷》(台北,幼獅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劉曦林:〈蔣兆和〉,《中國巨匠美術週刊》第十九期(台北,錦繡,1995年1月)〈蔣兆和〉。
2.圖錄
․李翀《唐宋人物精選》(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1月) 。
․林佩樺:《李奇茂教授繪畫的世界》(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館理處,2005年)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林玉山教授創作展》(台北市,史博館,2000年) 。
(三)、期刊
․陳國傑,李芷葳,蕭文杰:〈論中國寫意繪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繪畫之異同〉刊於《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報》第2期(嘉義,南華大學)。․蕭瓊瑞:〈略論馬白水的水彩教學與彩墨創作〉,刊於《藝術認證》第29期(台北,高雄市立美術館,2009年12月),非常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