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Bill Mckibben,2011,地球‧地殏 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 曾育慧 譯,高寶國際,台北。
2. Dougal Dixon、John Adams,2006,狂野進化論,林姵君 譯,達觀,台北。
3. Gilles de Bure,2012,當代建築的靈光,吳莉君 譯,原點,台北。
4. James Martin,2007,21世紀關鍵倒數,王柏鴻 譯,時報文化,台北。
5. Lamarck, J.B., 1809, Zoological Philosophy。沐紹良譯,1965,動物哲學, pp559-560,台灣商務印書館。
6. Lakshmi Bhaskaran,當代設計演化論,2008,羅雅萱 譯,原點,台北。
7. Neil A. Campbell,2002,生物學,李家維 譯,偉明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8. Petroski, H., 1994, The evolution of useful things, Vintage Books。丁佩芝、陳明霞譯,利器,時報文化。
9. Rafael Moneo,2008,哈佛大學建築系的八堂課/八位當代建築師作品的焦慮及設計策略,林芳慧 譯,田園城市,台北。
10. Rem Koolhaas,2010,建築的危險 庫哈斯的未來宣言,原點,台北。
11. StephenBayley、TerenceConran,2009,設計全書A-Z,積木文化,台北。
12. Van Nietrop, O. A.; Blankendaal, A. C. M.; and Overbeeke, C.J., 1997, The evolution of the bicycle: A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The Design History Society, Vol.10, No.3, pp.253-267.
13. 日本照明協會,2011,光‧建築─照明大師的空間照明手法,葉韋利 譯,城邦文化,台北。
14. 王明堂,游萬來,2004,從觀察吸塵器演變推論產品演化的初探,設計學報11卷第2期。15.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2010,征服全球的歐美設計團隊21+,台北。
16. 安藤忠雄,2009,建築家,龍國英 譯,商周出版社,台北。
17. 吳翰中、吳琍璇,2010,美學CEO,謬思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18. 李清志,2007,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大塊文化。
19. 黑川雅之、商品學研究會,2006,設計的未來考古學,李朝金 譯,田園城市,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