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0 02: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曉平
研究生(外文):Hsiao Ping Chen
論文名稱: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內涵與評量試題分析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Indicator and Establish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bout and Item Structure
指導教授:溫嘉榮溫嘉榮引用關係葉道明葉道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德懷術
外文關鍵詞:Information literacyKnowledgeindicatorDelphi techniqu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探討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現況;(2)建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參照標準;(3)根據本研究結果之知識指標參照標準,分析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檢測之試題;(4)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供教育行政及教學單位做為提昇教師資訊素養之參考,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蒐集國內外教師資訊素養指標相關文獻,企圖瞭解各國資訊素養指標定訂情形,並決定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吳莉欽「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探討研究」為主要依據(2002),輔以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黃淑蘭(2003)「國中小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指標建構及初探模式驗證研究」,接著邀集九位專家學者,分別舉行二次專家座談會,建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用以製作「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參照標準問卷」;然後邀集二十六位教育學者作為本研究Delphi小組成員,透過三次Delphi調查問卷的往返,確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主指標以及次指標,建構出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參照標準;最後,根據指標參照標準,請專家們由高雄市教師資訊素養檢測題庫中,分析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題目,以作為教育單位評估教師資訊素養之依據。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三次Delphi問卷的往返,建構出兩個主指標、五個次指標、以及十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參照標準,所有指標皆考量實際層面及時代性的需求,並力求能涵蓋九年一貫教育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教育行政及教學上之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言。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via Delphi technique to gather research samples for comment consensu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indicators. There can generalize two aspects from these collect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indicators, they are (1)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 (2) teachers use information tool to solve problems. Another side, us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just inquire about samples’ opinions, and can not explore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And furt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contain such many wide items, that we first analysis the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via literature review.
After all, by compare with researches and experiences between foreign and internal, and deliberate the theory of teachers’ classificatio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knowledge indicators were drew.
This study contains three times Delphi investigations, and revises these indicators in each questionnaire. There are 25 experts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Delphi team, the members included professors ,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Each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 in half structure questionnaire for gather their options. After retrieve, the study give data process of statistics and quality analysis. Then express the data result on the next questionnaire, and enable more accurate comment consensus.
The expected outcomes of this study were: teachers will be able to use the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 that they have learned to enrich their current school curriculum. Finally, the study provides other researcher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spects to build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education syste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4
壹、指標 4
貳、Delphi 5
參、資訊素養 5
肆、知識 6
伍、資訊素養知識向度指標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壹、研究工具的限制 7
貳、研究對象的限制 7
叁、研究效度的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 10
壹、台灣中小學推動資訊教育的政策 10
貳、我國資訊教育政策 13
第二節 資訊素養的意義 14
第三節 指標的定義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專家座談 21
第二節 DELPHI調查問卷 22
壹、Delphi研究方法 23
貳、研究流程 25
參、研究工具 29
肆、實施程序 31
伍、資料處理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9
第一節 探討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現況 39
壹、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向度的整體分析 39
貳、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向度的指標參照標準分析 40
第二節 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參照標準 42
壹、第一回合得懷術調查問卷結果與修正 43
貳、第二回合問卷調查結果與修正 49
參、第三回合問卷調查結果與修正 54
第三節 資訊素養知識指標研究結果 57
第四節 試題分析 58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討論 59
壹、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向度指標參照標準之建構 59
貳、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之現況分析 63
第二節 結論 63
壹、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向度指標之建構 63
貳、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向度之現況 64
第三節 建議 65
壹、行政與教學上的建議 65
貳、未來研究上的建議 67
參考書目 69
中文部分 69
英文部分 72
附錄 73
附錄一 吳莉欽「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 73
附錄二黃淑蘭「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指標」 78
附錄三 第一次德懷術研究說明函 79
附錄四 第一次德懷術調查問卷 80
附錄五 第二次德懷術研究說明函 82
附錄六 第二次德懷術調查問卷 83
附錄七 第三次德懷術研究說明函 87
附錄八 第三次德懷術調查問卷 88
附錄九 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識指標試題分析 91
中文部分
王曉璿(1998)。從NII 對社會的影響----談現代教師的基本電腦素養。菁莪季刊,10(2),10-15。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函,北字教資字第九○二四三六七七○○號。
台北市教育局(1998)。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出版者。
呂錘卿(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初探。台中師院學報,10,63-84。
呂仁禮(2001)。國小教師電腦基本能力需求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4。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3-27。
吳莉欽(2002)。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之探討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正己、陳美靜(1998)。職前教師電腦基本能力的培育。台灣教育,572,20-27。
吳正己、邱貴發(1996)。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13-18。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e 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吳美美(1999)。從擴散原理論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2 年9 月11 日,取自http://web.ntntc.edu.tw/edu608/3.html
李雪莉(2000)。老師不能退縮。天下雜誌,特刊29,92-93。
李傳彰、高薰芳(1997)。教學科技與教師的資訊能力再造。視聽教育,39(3),7-14。
李德竹(2001)。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育方針與評量指標。圖書與資訊學刊,37, 1-26。
李昆翰、許育健、徐愛婷、陳怡君(2001)。國民教育階段的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參考綱要。論文發表於逢甲大學主辦之「2001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台中市。
林玉珮(2000)。全球網上決戰,台灣在那裡。天下雜誌,特刊29,46-51。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邱貴發(1992)。電腦素養教學的主要課題—尋找持久性的電腦素養知識與技能。台灣教育,495,36-41。
侯志欽 (1992)。教學設計的哲學省思'由客觀到建構主義。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第 17 輯,頁 221 - 230 。
倪惠玉(1995)。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教育局(1998)。高雄市資訊教育白皮書。高雄:出版者。
海闊天空網站,http://www.lcenter.com.tw/
黃淑蘭(2003)。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基本素養之指標建構及初探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譯)(民75)。認知領域目標分類。高雄市:復文。譯自
Bloom, B. S.(Ed.).(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Handbook Ⅰ:Cognitive Domain.
黃雅君(2000)。台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能及其相關設備利用情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富順(1993)。我國成人識字教育之研究摘要。載於成人基本教育研究專集(頁1)。台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黃淑卿(2002)。國民中學行政組織再造。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欣舜(2001)。在職教師進修『網路多媒體教學應用』課程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玉玲(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美紀(1996)。中小學教師電腦能力芻議。資訊與教育,52,23-25。
陳麗如(2001)。NETS.S 對中小學學生資訊基本能力發展的啟示。資訊與教育,85,29-44。
陳美靜(1998)。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鈿富(1996)。台灣地區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3),18-40。
張一蕃(1998)。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國家政策雙週刊,175,9-10。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2 年8 月23 日,取自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index1.shtml。
教育部(2002)。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出版者。
教育部(2002)。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2003 年5 月12 日,取自http://210.59.94.145/tad/class.php。
梁恆正(2000)。推動教師資訊素養的三大課題。梁恆正教授個人網站。http://web.icon.ntnu.edu.tw/~liang/literacy.htm
游家政(1996)。得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溫嘉榮、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娟(1998)。我國公共圖書館技術服務館員資訊素養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組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佑民、高熏芳(民1999)。國民小學實施電腦教學之觀察與省思。視聽教育,41(1),1-10。
羅英豪(2000)。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ouazza, A.(1986).Information user studies. In Allen Kent(Ed.),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ew York: Marcel Dekker.
Deming, W. E.(1993).The New Economics-For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2th ed.)
ERIC(1970a). [Norms]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70b). [Trend Analysis]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
ERIC(1976). [Social Indicators]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80). [Influences]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66). [Ability]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66). [Criteria]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66). [Standards]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ERIC.(1979). [Competency ]Available from Processing and Research Facility Web site, Retrieved March 10,2002, from http://www.ericfacility.net/extra/pub/thessearch.cfm.
Line, Maurice(1974).Draft definition. Aslib Proceedings,26, 87.
Rouse, W. B. & Rouse, S. H.(1984).Huma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 1-30.
Wilson, T. D.(1981).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37(1), 3-1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