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07: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昱憲
研究生(外文):Tseng, Yu-Hsien
論文名稱:松鶴社區自主防災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Investigation of Autonomous Disaster Prevention in Songhe Community
指導教授:林政毅林政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eng-I
口試委員:楊元吉陳君璽林政毅
口試委員(外文):YANG,YUAN-CHICHEN,CHUN-HSILIN,CHENG-I
口試日期:2017-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吳鳳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消防研究所
學門: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警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自主防災天然災害人為災害
外文關鍵詞:Autonomous Disaster PreventionNatural DisasterMan-made disast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臺灣位處西太平洋地區颱風地主要路徑及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區域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是地震、洪水、山崩、土石流等災害頻發的地區。臺灣同時暴露於三種以上天然災害侵襲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的人口約73% 左右,而同時暴露於兩種以上天然災害侵襲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的人口高達99% 左右,因此列為全球高風險災害地區。再加上近年來由於工業化、都市化、科技化的進展,使得各類型的重大人為災害也陸續發生成為台灣民眾及政府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問題。  
從過去的災害經驗來看,大規模災害確實對人類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與損失。然而有些重大災害頻發的地區,每次災害造成的傷亡或損失都可以維持在有限程度的範圍內;反之,有些地區發生之災害規模並非巨大,但其人口死傷、財物損失卻十分驚人。調查其原因得知取決於受災地區的民眾與政府如何因應災害的發生,乃成為影響災害損失十分關鍵的因素。
在此乃以臺中市和平區台8線29公里處的松鶴社區進行災害防救之探討,藉由既有自主防災社區的防災編組中,加入消防搶救設備及緊急救護的部份,進而讓社區民眾親自參與災害與防救災及消防搶救設備及緊急救護相關知識與技術的學習,讓民眾獲得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方面等知識,提昇社區「抗災、避災、減災」自主防災能量,以利於災害發生之際除能快速進行疏散避難以降低災害傷亡,達到「自救、互救」自主防災的目標,並藉由全民防災觀念之建立與落實,減輕災害對人民生活之衝擊為目的。



Abstract
Taiwan located on the main path of typhoon in west Pacific Ocean and is on the boundary of Eurasian Plate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which is central pacific seismic zone. Due to the location, earthquake, flood, landslides and earth flow are all pretty common in Taiwan. There are 73% of popularity are exposed in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natural disas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centage is high to 99% if the condition is exposed in two kinds of different natural disas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aiwan was listed as global risk-prone area. Due to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massive man-made disaster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It became the issue that people in Taiwan must take serious about.
From the experience before, large-scale disasters sure caused massive lost and damage. There are some places are same as Taiwan, they got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 but every time they can keep the damage within a limited range.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some places can’t react well when the disaster happens. The population casualties and lost of property will be massive but the disaster scale isn’t really that serious. After analyzing, the main difference is how people and government react while the disaster happens. This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This is the discuss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progressing in Song He Community located at 29kilometer, Tai 8-line, He-Ping District, Taichung City. The grass root of the community is the main subject to develop voluntary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group, we added rescue and fire fighting facilities and first aid. Let the public personally be part of the system and learned disaster prevention related knowledge. We will focus on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fire, disaster rescue and first aid.
With learning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rescue, it can inspire people to hav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It can also raise the precaution of “Defense, Refuge, and Eliminate”. People can evacuate quickly to cut down the number of injuries and deaths. By doing so, we can reach the goal of self and mutual aid. Our purpose i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people by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he concep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目錄
摘要 Ⅰ
Abstract III
致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流程與方法 5
1.4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資料蒐集與分析 8
2.1 社區簡介 8
2.2 相關研究文獻 10
2.3 土石流災害防治 13
第三章 現行社區災害防救 16
3.1 震災防救 16
3.1.1 地震預測 16
3.1.2 地震防範 17
3.1.3 地震應變 21
3.1.4 地震復原與重建 23
3.2 水災防救 25
3.2.1 水災疏散避難警戒值 25
3.2.2 水災整備 29
3.2.3 水災自保與復健 31
3.3 土石流災害防救 34
3.3.1 土石流警戒值 34
3.3.2 土石流警戒值之調整與更新 36
3.3.3 土石流防災應變與避難措施 39
3.4 火災防救 44
3.4.1 預防火災 44
3.4.2 消防器材與使用方法 51
3.5 陸上交通運輸災害防救 54
第四章 自主防災社區分析與探討 56
4.1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 56
4.2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 60
4.3 自主防災社區分析探討 63
4.3.1 醫療單位 63
4.3.2 消防單位 66
第五章 結論 68
5 結論 68
參考文獻 7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丁振章,「大甲溪松鶴地區土石流災害之復建與管理」,水利土木科技資訊季刊,44 期,民國 97年6月。
2.王景平、林銘郎、鄭富書、游明芳、周坤賢,「松鶴地區土石流災害歷史之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卷第2期,民國 94年。
3.陳亮全、林李耀、陳永明等,「第六章 氣候變遷與災害衝擊」,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民國 100年。
4.陳松村,「FLO-2D模式應用於土石流災害模擬之研究-以松鶴為例」,碩士論文,土木工程系所,國立中興大學,民國95年。
5.吳銚堂,「土石流潛勢溪流區公路改線決策模式建立之研究-以台8線松鶴段為例」,碩士論文,水土保持系所,國立中興大學,民國95年。
6.林建宏,「山坡地防災社區組織建構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97年12 月。
7.孫志鴻,「社區災害管理資訊系統之應用與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 95-2625-Z-002-024,民國96年。
8.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網站:http://246.swcb.gov.tw/index.html,民國104年11月。
9.行政院,「災害防救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100264191號,民國 101年11月28日。
10.維基百科,地震預測,網站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B0%E9%9C
%87%E9%A0%90%E6%B8%AC,民國104年11月。
11.陳亮全等,「生活防災」,教育部,民國98年3月再版。
12.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網站:http://fhy.wra.gov.tw/Pub_Web_2011/,民國104年11月。
13.行政院農委會http://www.coa.gov.tw/show_index.php,民國104年11月。
14.內政部消防署全球資訊網,網站:http://www.nfa.gov.tw/main/index.aspx,民國104年11月。
15.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taichung.gov.tw/,民國104年11月。
16.Google地圖,網站:https://www.google.com.tw/maps/,民國104年11月。
17.唐于絢,「到院前救護」,高醫醫訊月刊,民國92年9月
18.行政院衛生署,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衛署醫字第 0970214520號,民國97年7月29日。
19.梁嫣純,康健雜誌117期,網站:https://www.m.commonhealth.com.tw/
20.陳弘毅「火災學」民國85年2版
21.內政部,「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內政部台內消字第1020821188號令修正,民國102年5月1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