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06: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冠汝
研究生(外文):Kuan-Ju Chen
論文名稱:WJ美髮教育機構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W J Hairdress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指導教授:朱惠琴朱惠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i-Chin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美髮教育機構訓練成效評估Kirkpatrick評估模式
外文關鍵詞:Hairdress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evaluation of training effectsKirkpatrick pattern of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9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人力是企業最大的資產,美髮業是一個注重人才技術的行業,其人才的養成則有賴規劃完善的教育訓練來達成。本研究利用Kirkpatrick 訓練成效評估模式,來探討美髮教育機構學員訓練後之訓練成效,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對訓練成效看法的差異性;以及探討「反應層次-課程滿意度」、「學習層次-個人才能增進程度」及「行為層次-實際工作應用成效」等三層次之間的關係。此外,並透過複迴歸驗證三層次間之影響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WJ美髮教育機構學員為研究對象,共發放580份問卷,有效回收517份,有效回收率89.14%。本研究發現,學員的年齡、教育程度及地區別與課程滿意度有顯著性差異;學員的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子女人數、專業年資、地區別及訓練次數與個人才能增進有顯著性差異,而學員的婚姻狀況、子女人數、專業年資、職稱、地區別及訓練次數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有顯著性差異。其次,課程滿意度對個人才能增進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個人才能增進對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而課程滿意度對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再者,課程設計與講師教學會顯著正向影響專業能力和效率與態度;專業能力和效率與態度會顯著正向影響專業技能和效率與能力,而課程設計與講師教學會顯著正向影響專業技能和效率與能力。
Personnel are the best assets of an enterprise. Hairdressing, an industry that values employees’ techniques, depends on well-planned educational training to cultivate its personnel. By employing Kirkpatrick evaluation patterns of training effect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trainees of hairdress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analyzes the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 backgrounds and each viewpoint on effects. The relationship of “level of response—course satisfaction”, “level of learning— enhancement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and “level of behaviors—actu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are explored in the study. In addition, 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mutual relationships of these three level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is research. Taking the trainees of WJ Hairdressing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s subjects, 580 questionnaires were released and 517 were returned. The valid returning rate is 89.14%. In the resear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urse satisfaction” was found in the trainees’ age, education and. working An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hancement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was found in trainees’ age,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children, seniority, areas, and times of train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u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was also found in trainees’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children, seniority, professional titles, areas, and times of training. Furthermore, “course satisfac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enhancement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enhancement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actu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actu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Moreover, course design and instruc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professional abilities, efficiency, and attitude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efficiency, and attitud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professional skills, efficiency and abilities, while course design and instruc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s on professional skills, efficiency and abilities.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II
目錄………………………………………………………………………………V
表目錄……………………………………………………………………………VI
圖目錄……………………………………………………………………………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個案公司簡介…………………………………………………………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美髮業現況…………………………………………………………… 7
第二節 美髮教育機構………………………………………………………… 10
第三節 訓練…………………………………………………………………… 11
第四節 訓練成效評估………………………………………………………… 14
第五節 相關研究回顧…………………………………………………………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7
第四節 研究之操作性定義…………………………………………………… 39
第五節 問卷設計……………………………………………………………… 41
第六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42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 44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8
第一節 問卷回收狀況………………………………………………………… 48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49
第三節 樣本特性分析………………………………………………………… 50
第四節 各構面問項之敍述分析……………………………………………… 54
第五節 變異數分析…………………………………………………………… 58
第六節 相關分析……………………………………………………………… 76
第七節 複迴歸分析…………………………………………………………… 79
第八節 驗證假說………………………………………………………………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93
參考文獻…………………………………………………………………………94
一、中文部份……………………………………………………………………94
二、英文部份……………………………………………………………………98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00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02

表目錄
表2-1 訓練、教育、發展的比較彙總表…………………………………… 12
表2-2 訓練成效評估模式…………………………………………………… 18
表2-3 年齡在滿意度上或成效上之影響…………………………………… 27
表2-4 教育程度在滿意度上或成效上之影響……………………………… 28
表2-5 年資在滿意度上或成效上之影響…………………………………… 29
表2-6 Kirkpatrick訓練評估模式之實證研究…………………………… 30
表3-1 課程滿意度衡量變項 ………………………………………………… 41
表3-2 個人才能增進衡量變項 ……………………………………………… 42
表3-3 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衡量變項………………………………………… 42
表3-4 預試問卷各構面之信度檢定(n=38)…………………………………… 44
表3-5 α係數所代表之可信程度……………………………………………… 45
表3-6 本研究設定之可信程度 ……………………………………………… 45
表4-1 問卷回收情形…………………………………………………………… 48
表4-2 各變數的構面之信度分析(n=517)…………………………………… 49
表4-3 性別的樣本統計………………………………………………………… 50
表4-4 年齡的樣本統計………………………………………………………… 51
表4-5 教育程度的樣本統計…………………………………………………… 51
表4-6 婚姻狀況的樣本統計…………………………………………………… 51
表4-7 子女人數的樣本統計…………………………………………………… 52
表4-8 專業年資的樣本統計…………………………………………………… 52
表4-9 平均月收入的樣本統計………………………………………………… 52
表4-10 職稱的樣本統計………………………………………………………… 53
表4-11 地區別的樣本統計……………………………………………………… 53
表4-12 訓練次數的樣本統計…………………………………………………… 54
表4-13 課程滿意度各構面的敘述統計………………………………………… 55
表4-14 課程滿意度構面各問項之平均數與標準……………………………… 55
表4-15 個人才能增進各構面的敘述統計……………………………………… 56
表4-16 個人才能增進構面各問項之平均數與標準…………………………… 56
表4-17 實際工作應用成效各構面的敘述統計………………………………… 57
表4-18 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構面各問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7
表4-19 性別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58
表4-20 年齡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59
表4-21 教育程度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59
表4-22 教育程度與課程滿意度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0
表4-23 婚姻狀況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0
表4-24 子女人數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0
表4-25 專業年資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1
表4-26 平均月收入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1
表4-27 職稱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2
表4-28 地區別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2
表4-29 地區別與課程滿意度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3
表4-30 訓練的次數與課程滿意度變異數分析表……………………………. 63
表4-31 性別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4
表4-32 年齡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4
表4-33 年齡與課程滿意度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表…………………… 64
表4-34 教育程度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 65
表4-35 婚姻狀況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5
表4-36 子女人數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6
表4-37 子女人數與個人才能增進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6
表4-38 專業年資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7
表4-39 專業年資與個人才能增進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7
表4-40 平均月收入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 67
表4-41 職稱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 68
表4-42 地區別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表………………………………. 68
表4-43 地區別與個人才能增進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9
表4-44 訓練次數與個人才能增進變異數分析………………………………. 69
表4-45 訓練次數與個人才能增進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69
表4-46 性別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0
表4-47 年齡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0
表4-48 教育程度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1
表4-49 婚姻狀況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2
表4-50 子女人數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2
表4-51 子女數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72
表4-52 專業年資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3
表4-53 專業年資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73
表4-54 平均月收入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4
表4-55 職稱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4
表4-56 職稱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74
表4-57 地區別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 75
表4-58 地區別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75
表4-59 訓練次數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變異數分析表………………………. 76
表4-60 訓練次數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Scheffe事後多重比較表………… 76
表4-61 課程滿意度、個人才能增進及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相關分析……. 77
表4-62 課程滿意度及個人才能增進構面間之相關分析……………………. 77
表4-63 個人才能增進及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構面間之相關性……………….. 78
表4-64 課程滿意度及實際工作應用成效構面間之相關性…………………. 78
表4-65 課程滿意度與個人才能增進構面之複迴歸分析……………………. 80
表4-66 個人才能增進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複迴歸分析 ………………… 81
表4-67 課程滿意度與實際工作應用成效之複迴歸分析…………………… 82
表4-68 反應層次與學習層次對專業技能之複迴歸分析結果………………. 83
表4-69 反應層次與學習層次對效率能力之複迴歸分析結果………………. 84
表4-70 反應層次與學習層次對效率與能力之複迴歸分析結果……………. 85
表4-71 反應層次與學習層次對效率與能力之複迴歸分析結果 ……………… 86
表4-72 本研究經實證分析後其假設驗證結果………………………………… 86

圖目錄
圖1-1 WJ公司組織系統圖……………………………………………………… 3
圖1-2 研究流程………………………………………………………………… 6
圖2-1 美髮教育體系…………………………………………………………… 10
圖2-2 Nadler進修訓練之概念架構 ………………………………………… 13
圖2-3 企業員工訓練的需求與規劃…………………………………………… 17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37
天下雜誌編輯部(1999)。企業家看經濟前景-揮別陰霾謹慎前進,天下雜誌1000 大特刊。台北:天下雜誌,71-78。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1999)。公務人力訓練績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1996)。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8)。職業訓練法令暨解釋彙編。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8)。企業員工訓練的需求與規劃。台北:內政部職業訓練局編印,84。
江琬瑜(1999)。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朱筱麗(2003)。行政院暨所屬中央機關公務人員訓練成效之探討。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銑(1996)。影響台灣連鎖體系經營型態之選擇因素以便利商店、速食店、美髮美容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李誠,周佳慧(2002)。訓練成效評估之探討—以v公司團隊建立課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誠(2002)。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第二版,天下文化出版。
李月卿(2004)。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美髮業某公司設計師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
李大偉(1993)。如何建立企業內教育訓練體系。就業與訓練,11 (5),62-71。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狄家葳(1999)。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跨國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宋明賢(1996)。製造業勞資雙方對企業教育訓練成效之態度比較研究。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士民(1995)。訓練移轉配合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對組織績效影響之實証研究-以通過 ISO 9000 系列品保認証的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林傑斌、劉明德(2002)。SPSS 10.0與統計模式建構。台北:文魁。
林竹楠(2004)。生態解說員參與解說訓練成效認知評估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祉龍(2000)。企業營業人員訓練活動之規劃及其成效評估~以X公司為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吳秉恩(1991)。管理才能發展方案實施與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台北:知城。
吳萬益、林清河(2000)。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
吳盛金(2002)。訓練成效評估與影響移轉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吳俊彥(2006)。促銷評價、品牌知識與品牌忠誠度之關聯性探討-以A廠商美髮商品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宏益(1996)。員工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邱政皓(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洪榮昭(1996)。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台北:師大書苑。
徐女琇(1996)。美容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淑蕙(2001)。台灣北區美容師參與回流教育學習需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駿煒(2000)。高科技產業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個案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貞(1999)。企業訓練績效評估研究-國內外標竿企業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順宇(2004)。多變量分析,七版。台北市:華泰書局。
陳思均(2001)。地方公務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陳明陽(2001)。台電公司核能在職訓練評估之研究-以林口核能訓練中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華(2005)。運用平衡計分卡建構人力彈性化組織績效衡量模式之可行性研究-以美髮服務業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明漢(1992)。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手冊。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黃英忠(1999)。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三民。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七版。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宜純(2003)。美容與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黃佑安(1992)。學習動機取向、自重感及個人變因與教育訓練自評成效之相閞性研究-以企管顧問公司學員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德貞(1999)。訓練模式與其成效之關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肅良(1988)。員工訓練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仁家(2005)。企業訓練與發展。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張添洲(1999)。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台北:五南。
張漢昌(1994)。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與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中國生產力中心所辦之流通業顧問師受訓學員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經濟部(2003)。產業別網際網路資料庫及電子商務計畫成果彙編。
楊婷婷(2002)。飛行員參與飛航訓練評估之研究-以某航空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鈴鮮(1990)。民營機構員工參加教育訓練之動機、滿意度及受訓後自我評估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少基(1977)。管理訓練與評估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惠文(2002)。團隊建立訓練成效之評估。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宜容(2002)。美容從業人員教育訓練與生涯發展。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研究所。
劉世勳、李然堯(1995)。情境式學習在企業員工教育訓練之應用。就業與訓練,13 (4),44-48。
蔡維奇(2002)。訓練前相關資訊、資訊來源、自願參訓及員工個人屬性對訓練動機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鄭光甫、韋端(1995)。抽樣方法-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75-76 。
戴幼農(1983)。訓練成效評估。就業與訓練,1 (4),55-60。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戴幼農(1994)。訓練評核的原則與方法。就業與訓練,12 (4),16-22。
謝清秀;詹慧珊(2006)。建國科大學報:人文類,75。
簡婕譯(1996)。美容院經營管理,Edward Tezak 著。台北:亞太。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羅大涵(1988)。企業辦理員工進修訓練的策略與途徑。就業與訓練,6 (3),89-94。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Gary Dessler(2000)。現代人力資源管理 (方榮譯)。第八版,台北:華泰。

二、英文部份
Alliger, G .M. & Janak E. A. (1989). Kirkpatrick’s Levels of Training Criteria:Thirty Years Later, Personnel Psychology , 42(2), 331-343.
Brinkerhoff, R.O. (1988).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for HRD. Training & Development , 42 (2) , 66-68.
Bushnell, S.D. (1990). Input Process output:A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Vol.44, 41-43.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6):1173-1182.
Galive, J.C.(1983). What trainers can learn from educators about evaluating management training ,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 52-57.
Goldstein, L. L. (1986).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Needs assessment ,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2nd ed.). Monterey, CA: Brooks/Cole.
Gerber B.(1995). Does Training Make a Difference? Prove It , Training , Vol.32 (3), 27-34.
Gerson , J . (1999) .Milady’s standard testbook for professional estheticians. Albany, N.Y./Milady Pub.12.
Kirkpatrick, D.L. (1959a).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Jour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13(11), 3-9.
Kirkpatrick, D.L. (1959b).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Jour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13(12), 21-26.
Kirkpatrick, D.L. (1960).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14 (11), 13-32.
Kirkpatrick, D.L. (1987).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3th ed.), New York:Mc Graw-Hill.
Kirkpatrick, D.L. (1994).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The-Four-Levels, 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Publisher.
Kirkpatrick, D.L. (1996). Evaluation in t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2nd ed.). NY:John Wiley & Sons Press.
Kerlinger, F. N. (1986).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3rd, Chicago: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Miller, V. A. (1978). The history of training in R. L. Craig(E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New York: Macmillan.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ition, New York:Mc Graw-Hill.
Nadler, L. (1983).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lumbus, OH: The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ewstorm, John W. (1978). Catch-22: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evaluation of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22-24.
Phillips J. J. (1996). ROI.:the search for best practice, Training & Development,Vol.50 (2), 42-47.
Phillips J. J. (1996). Was it the training? Training & Development, 28-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