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4 12: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祥旭
研究生(外文):WANG,HSIANG-HSU
論文名稱:電路板收放板設備模組化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Modular applica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load/Load equipment
指導教授:丁鏞
指導教授(外文):yung-T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5
中文關鍵詞:模組化設計產品開發Kamrani方法
外文關鍵詞:Modular DesignProduct DevelopmentKamrani’s meth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是探討如何將電路板(PCB)設備的機構予以適當地模組化。從現有PCB設備之產品中找出相同的功能機構模組,並依客戶經常訂製之各種可能之設備需求予以剖析並與現有之機構模組進行配對。而配對成功之機構模組具共用性,如此僅需針對非共用性及客戶的特殊需求開發,而有助於產品之開發且降低成本。亦即可以縮短設備的開發時間,滿足客戶端不同而多樣的產品需求,而此模組化方式特別適合少量多樣的產品開發。
本研究主要是參考Kamrani所提出的方法,模組系統架構是由各自獨立的模組單元組成,根據各種產品差異來訂定各模組單元,並導入實例研究,探討產品機構模組化設計在產品開發及銷售的過程中,所實行的方法和驗證。經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產品的行銷、設計開發、模組化的共用性、產品的多樣化等方面,皆有明顯的改善。


How to modularize the mechanism of PCB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already built PCB equipment, an attempt is to search for the mechanism modules of common use. In reference to the various requirement of the PCB equipment from the majority of customers, matching with the assigned module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atched modular mechanisms, the unmatched mechanism is the only effort needs further design. Thus, it is instrumental and cost-effective to satisfy miscellaneous demands of the customers. In other words, reduction of development time period and convenience for rare but manifold equipment needs is achieved. Such a modular design is in particular suitable for special design of customer order.
Using the Kamrani’s method, the modular system is constructed with a number of independent modularity units. Each modularity unit is defined with apparent difference from other modularity unit.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of PCB equipment, modularity units are built based on the varieties of equipment featur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modular desig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sale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it verifies with good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 sales, design process, common-in-use module, and manifold products, etc. The research works out the practical result showing out the improvements in.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 謝
目 錄
圖目錄
圖2.1 汽車煞車系統模組化設計
圖2.2 模組種類
圖2.3 域結構範本
圖2.4 域結構範本的有序對表示
圖3.1 模組化流程
圖3.2 現有模組資料展開
圖4.1 產品設備外觀
圖4.2 放板機動作流程圖
圖4.3 現有模組資料庫
圖4.4 產品傳統行銷流程
圖4.5 產品模組化設計行銷流程

表目錄
表2.1 文獻整理回顧
表3.1 客戶設備功能需求表
表3.2 客戶需求表
表3.3 客戶設備需求與現有模組符合程度分類
表3.4 客戶設備需求與現有模組展開
表4.1 客戶設備功能需求表
表4.2 客戶需求表
表4.3 客戶設備需求與現有模組符合程度分類
表4.4 客戶設備需求與現有模組展開
表4.5 產品模組分類說明
表4.6 模組化設計對業務及研發的效益
表4.7 產品模組化設計開發時間比較表
表4.8 產品的多樣性整理
表4.9 模組化設計的成效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2 論文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模組化的定義
2.2 模組化的設計
2.3 模組的類型
2.4 模組化的優點
2.5 產品設計
2.5.1 功能、原理、行為、結構關係
2.5.2 產品概念設計模型
2.6 設計易製化
2.7 文獻整理回顧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PCB設備業環境描述
3.2 研究理論架構
3.3 產品模組化執行模式
3.3.1 建立模組資料庫
3.3.2 了解客戶需求
3.3.3 客戶需求與模組配對
第四章 實例探討
4.1 研究對象
4.2 建立現有模組資料庫
4.3 客戶設備需求分析
4.3.1 客戶設備功能需求
4.3.2 客戶設備功能需求與現有模組配對
4.4 產品架構說明
4.5 產品設備模組化的效益
4.5.1 產品行銷方面
4.5.2 產品開發時間
4.5.3 產品多樣性
4.6 本章結論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5.1 結論
5.2 未來展望



[1] 林定皓,”印刷電路板簡介-入門篇”, 全華圖書2007。
[2] 呂廣英,”簡介模組化設計與應用”, 機械月刊117 期, pp. 121~125, 1985。
[3] Erixon, G., “Modular Function Deployment- A Method for Product Modularization”, Stockholm: KTH, 1998.
[4] O''Grady, ”The Age of Modularity, ” Adams and Steele Publisher, 1999.
[5] Sanchez R. and Mahoney, J. T., ”Modularity, Flexibility, and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7, pp. 353~370, 1996.
[6] 徐仁雄, ”模組化設計之組裝界面幾何研究”,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7] Chakravatry A. K. and N. Balakrishnan, ”Achieving product variety through optimal choice of module variations”, pp.587~598, 2001.
[8] Kamrani A. K., ”Product Design for Modularity”,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9] Pahl, G. and W. Betiz, “Engineering Design-A Systematic Approach”, 2nd ed., Spring-Verlag, London, pp. 434~453, 1996.
[10] Huang, C. C., “Overview of Modular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public of China, Part A: Plrysical and Engineering, 24 (3), pp.149~165, 2000.
[11] 李健, ”基於功能的產品裝配設計理論和方法研究”,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2001.
[12] 祖耀、肖人彬、劉勇, ”具有反覆運算特徵的複雜機械產品概念設計模型” , 機械工程學報, 42(12), pp.197~205, 2006.
[13] 鄒慧君、梁慶華、郭為忠,”功能- 運動行為- 結構的概念設計模型及運動行為的多層表示”, 機械設計2000 (8), 中圖書全文數據庫.
[14] 宋慧軍、林志航,”產品概念設計方案生成模型”, 電腦集成製造系統- CIMS”, 8(5), pp.342~346, 2002.
[15] 鄧家、韓曉建、曾硝, ”產品概念設計- 理論、方法與技術”,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pp.104- 105, 2002.
[16] 龔京忠、 李國喜、 邱靜, ”基於FBS 的產品概念模組設計研究”, 電腦集成製造系統- CIMS, 12(12), pp.1921~1927, 2006.
[17] 宋慧軍、林志航, ”基於改進Freeman-Newell模型的機械產品概念設計過程研究” , 機械工程學報, 38(10), pp.54~58, 2002.
[18] 潘雙夏、高飛、馮培恩, ”批量客戶化生產模式下的模組劃分方法研究”, 機械工程學報, 39(7), pp.1~6, 2003.
[19] 宋慧軍、 林志航, ”多色集合及其在概念設計產品模型形式化描述中的應用”,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 pp.68- 72, 2003.
[20] 鍾元,”面向製造和裝配的產品設計指南” ,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2011.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