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世榕-a,1997。第三部門美國亞洲協會與台灣。高雄:財團法人亞洲綜合研究院。
王振軒,2003。非政府組織概論。台中:必中出版社。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1997《社區營造政策綱領階段成果報告書》。
江運貴 1996 《客家與台灣》(徐漢彬譯)。台北:常民文化。
江明修主編,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文化。
李山,2000。「非政府組織在西雅圖抗議些什麼--圍繞世貿談判爭端的利益和理念」,海峽評論,第一○九期,頁35-36 。 吳易蓮,,2000,《地方產業之觀光化與社區營造-以鶯歌陶瓷產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洪佳慧 1998《傳統聚落保存之研究-以北埔客家聚落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成(1998)〈社區總體營造之省思〉《社教資料雜誌》241:8-11。 林振春 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 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其南、陳瑞樺 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5-13 陳其南 2002〈社區總體營造應轉型〉,中時電子報 3.20。
陳板 1998《六家庄風土志》。台北:唐山出版社。
陳板 2000《風空主義:金面山社區營造》。台北:唐山出版社。
曾金玉2000《台灣客家運動之研究(1987-200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喻肇青、曾漢珍 1996《桃園縣三坑仔地方文化暨社區總體營造先期研究計畫》。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曾梓峰 1998 〈專業組織在「社區總體營造」中角色之探討-「大溪經驗」為例〉,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曾漢珍、譚以德 2002〈地方發展脈落下文化藝術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兩岸陶瓷產業發展為例〉。頁415-451,宣讀於「兩岸經營管理與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台灣電子商務學會主辦,2002年6月5日。
游仁君 2000《北埔傳統聚落觀光發展與空間行為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馮天蔚 1999《融入社區的實踐─桃園龍潭三坑子聚落社區營造之經驗》。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黃武忠 1995 〈如何建立社區文化以提昇社區生活品質〉。《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第三分組引言報告》。台北市:內政部編印。
黃世輝 2001《社區自主營造》。台北:建築情報。
鄭玉惠(2000)集體行動與地域性的再建構--以美濃反水庫運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還月 1999 《台灣客家風土志》。台北:常民文化。
蕭新煌、黃世明 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英文部分
Caffyn, A. & Lutz, J. 1999 “Developing the heritage tourism product in multi-ethnic c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20:213-221.
Joppe, M. 1996”Sustainable community tourism development revisited” Tourism Management: 17(7)475-479.
Kozeny, G. 2000 ”Community sprits, community ‘glue’” Communities 107:49-51.
Krausse, G.H. 1995 ”Tourism and waterfront renewal: Assessing residential perception in Newport, Rhode Island, US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26(3):179-203.
Lim, William S. 1999 “Change to change in Asian cities.” Ekistics; Athens 66:394-396.
Murdoch, J. & Abram,S. 1998 “Defining the limit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4(1):41-50.
Murtagh, B. 1998 “Community, Conflict and Rural Planning in Northern Ireland.”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4(2):221-231.
Nalbandian, J. & Oliver, J. May 1999 “City and county management as community building” PM. Public Management.81(5):20-22.
Nalbandian, J. & Oliver, J. May/Jun 1999 “Facilitating community, enabling democracy: New roles for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59(3):187-197.
Solomon, Thomas. 2000 “Dueling landscapes: Singing places and identities in Highland ” Ethnomusicology 44(2);257-280.
Solomon, Thomas. 1999 “Facilitating community, enabling democracy: New roles for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9(3):187-197.
Ting-Toomey, S, Yee-Jung, K.K., etc 2000 “Ethnic/cultural identity salience and conflict styles in four US ethnic grou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4: 47-81.
Yeoh, B. S A. & Huang, Shirlena 1996”The conservation-redevelopment dilemma in Singapore: The case of the Kampong Glam historic district. ”Cities 13(6):411-422.
網路資料
客家文化園區。資料來源: http://192.192.35.25/up/kc-park/kc-intro.htm(2002.4.16)
宮崎清 2001〈江戶庶民生活學習之地域資源活用方式─「宜住宜遊」之社區再造〉《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年會》。資料來源:http://www.cesroc.org.tw/2001/year/word/(2002/04/04)
陳板 1999 〈六堆,就是客家文化園區:從社區營造的角度思索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資料來源: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today/hakka-young/99/04/hy990413.html(2002/04/04)
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應轉型〉,中時電子報,2002.3.20。資料來源:http://ctnews.yam.com/news/200204/04/252221.html(2002/04/04)
陳郁秀 2001〈迎接社區總體營造新紀元--創造文化生活新故鄉〉《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年會》http://www.cesroc.org.tw/2001/year/word/
黃世輝 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年會》http://www.cesroc.org.tw/2001/year/word/(2002/04/04)
黃瑞茂 2001 〈從福林社區參與經驗探討「地區計劃」擬定所面對的社會議題〉《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年會》http://www.cesroc.org.tw/2001/year/word/(2002/04/04)
喻肇青 〈台灣社區景觀與意識的對話〉。資料來源:http://www.ours.org.tw/speech/a4.htm#t1(2002.4.16)
簡茂宏〈社區總體營造與學校教育〉。資料來源:http://www.ccjh.cyc.edu.tw/off01/works/(20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