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8 18: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裕閔
研究生(外文):YU MIN CHIOU
論文名稱:慢性精神障礙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評鑑制度之適用性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iting accreditation used for evaluating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that serve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指導教授:葉玲玲葉玲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長期照護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護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精障者評鑑社會福利
外文關鍵詞: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accreditationsocial welfa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於1995年將精障者納入殘障福利法保障後,衛生署明訂養護型精障者為社會福利機構服務對象。為提昇機構服務品質、保障精障者權益,機構應依法參加主管機關辦理之機構評鑑。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專收精障者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評鑑制度的適切性。

本研究採深度訪談與文件分析作為研究方法。深度訪談對象包含2007年10月內政部網站所登錄收容精障者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以及受訪機構介紹3所收容精障者超過服務量半數之機構為研究對象共計19所,最後選出13所於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進行深度訪談。文件分析則以內政部於2008年5月出版之「第6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報告」中之機構評鑑報告為文件分析對象,評鑑報告中的機構選取條件與深度訪談相同,共14篇文件進行分析。透過兩者的比較分析,進而探討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評鑑對收容以精障者為主機構的適切性,期待研究結果可以作為相關政策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現行一元化評鑑制度因無法納入各類障礙者需求而適用性不足,對醫療支持、復健服務未予足夠重視,故不符精障者需求。而托育養護費設有收費上限以及社會捐款不足,機構收入無法支撐其達到評鑑標準。而營運成本中佔最大宗之人事成本,現行法規卻無法考核機構人力資源使用適切性。各小康計畫執行單位也因補助費用低於托育養護費用,而評鑑指標卻與辦理托育養護單位相同而造成機構營運困境。

本研究建議評鑑制度宜視精障者需求設計,以深入評核機構服務品質。在財務部份,透過政策引導社會大眾捐款支持機構,減輕機構經營壓力,並增加人員聘用彈性,使人事成本適當運用。對小康計畫執行機構給予合理補助,使服務對象獲良好服務品質。
Since Taiwan includ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as subjects protected by laws for the disabled in 1995, Department of Health has assigned the disabled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as objects serviced by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law, institution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accreditations conducted by the authorities, for facilitat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upplied by the institution, and ensuring the rights of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accreditation used to evaluate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that only serve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This study employed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objects of indepth interview comprised totally 19 chronic mentally patients’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ose listed on the website of Ministry of Interior during Oct of 2007, as well as three institutions that, introduced by the interviewed institutions, accepted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as its major customers, and ultimately 13 institutions were selected to be indepth interviewed during Dec of 2007 to Feb of 2008. On the other hand, the objects of document analysis were the institutions reported in “the sixth national evaluations for social welfare” issued by Ministry of Interior during May of 2008. Criteria for selecting institutions of document analysi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finally total 14 articl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comparing research results via the two method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accreditation used to evaluate chronic mental clients’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was further explored. We hope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be considered by the authoritie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e current simplex accreditation system is insufficient in adaptability for it cannot match multiple demands of all the disabled. This system fail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because neither medical support nor rehabilitation service is paid ample attention. The upper limit of service fees for residential care and the deficiency of public donation make institutions incapable to reach the criteria of the accreditations. As for employee salary, the prime cost of an institution, the current accreditation system is unable to measure the efficacy of manpower arrangement. Besides, institutions executing ‘fortunate programs’ tend to encounter financial straits due to receive lower allowance than service cost for residential care but face the same index of accreditation as those used for evaluating institutions performing residential care services.

This study proposed accreditation system could b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clients with chronic mental illness, in order to deep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are. As for financial affairs, proposi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threefold. Firstly, policies could be formulated for promoting public donation to help alleviate running pressure of institutions. Secondly, elasticity of manpower employment could be improved to enhanc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mployee salary. And finally, institutions carrying out fortunate programs could be provided with appropriate amount of allowanc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supplied to the residents.
致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 IV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慢性精神障礙的定義 5
壹、從法令觀點探討慢性精神障礙 5
貳、從精神醫學觀點探討慢性精神障礙 6
一、精神疾病之定義 6
二、慢性精神病診斷類型 8
三、慢性精神病之病程 9
第二節 台灣衛生醫療體系對精障者之照護 11
壹、衛生醫療體系照顧精障者之緣起 11
貳、全民健保給付精障者之服務 12
參、全民健保未給付精障者之服務 13
第三節 台灣社會福利體系提供精障者之照顧 16
壹、社會福利體系照顧精障者之緣起 16
貳、社會福利體系提供精礙者之服務 18
參、精神醫療與社會福利體系提供精障者之轉銜服務 19
第四節 台灣社會福利身心障礙機構 20
壹、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 20
一、服務性質 20
二、服務對象 22
三、服務內容 23
貳、收容精障者機構 25
一、住宿型機構 25
二、日間型機構 25
三、仁愛之家小康計畫 26
第五節 身心障礙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評鑑制度 28
壹、機構評鑑制度說明 28
一、機構評鑑定義 28
二、機構評鑑目的 28
三、機構評鑑過程 29
四、機構評鑑方法 30
貳、台灣第一至第六次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評鑑 31
參、台灣第七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 32
第六節 英國收容慢性精神障礙社會福利機構評鑑制度 38
壹、英國住宿機構評鑑緣起 38
貳、英國住宿機構評鑑 39
一、視察評鑑 39
二、視察報告與結果說明 40
三、機構申覆與後續處理 42
參、英國住宿機構評鑑指標內容 42
一、機構的資訊 43
二、服務使用者的需求與選擇 43
三、服務使用者生活方式 44
四、服務使用者與健康照顧支持 45
五、關懷、抱怨事件與保護 45
六、機構環境 46
七、機構人員 47
八、機構經營與管理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質性研究方法 49
壹、深度訪談法 49
貳、文件分析法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壹、深度訪談研究對象 52
貳、文件分析之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資料分析 53
壹、深入訪談之內容分析 53
貳、評鑑報告文件分析 55
參、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56
肆、受訪者基本資料 59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61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5
第一節 深度訪談研究結果 65
壹、深度訪談分析架構說明 65
貳、受訪者對服務對象的看法 66
參、受訪者對服務內容的看法 73
一、會所模式 73
二、住宿型生活照顧 74
三、生活重建機構 76
四、生活照顧機構與生活重建機構之差異 77
五、較適合精障者之機構型態 78
肆、受訪者的評鑑經驗 80
一、評鑑委員之組成 80
二、評鑑制度整體優點 84
三、評鑑制度整體缺點 86
四、對評鑑結果看法 89
伍、受訪者對第七次評鑑指標看法 98
一、會所模式 98
二、住宿型生活照顧機構 102
第二節 文件分析研究結果 147
壹、關於組織管理 147
一、優點 147
二、缺點 148
貳、關於建築物及設施設備 150
一、優點 150
二、缺點 151
參、關於專業服務 153
一、優點 153
二、缺點 155
肆、關於權益維護 161
一、優點 161
二、缺點 162
伍、改進及創新措施 165
陸、其他類別之建議 165
第五章 討論 167
第一節 研究限制 167
第二節 評鑑制度仍不符第五與第六類慢性精神障礙者特性 168
壹、關於評鑑制度設計 168
一、評鑑制度仍不符第五與第六類慢性精神障礙者特性 169
二、評鑑制度有關精神醫療與復健相關指標不足 171
三、評鑑制度無法具體評核機構在生活照顧服務績效 172
貳、關於評鑑委員背景 174
一、第六次評鑑評鑑委員背景 174
二、第七次評鑑評鑑委員背景 175
參、關於評鑑指標內容 176
一、機構可執行,但需微幅修正指標 176
二、機構難以執行指標 180
三、建議增列內容 184
第三節 關於機構財務 188
壹、機構財源不足支撐評鑑要求 188
一、機構收入有限 188
二、高評鑑標準恐造成支出超過收入 189
貳、評鑑制度無法考核機構人力資源使用適切性 190
第四節 小康計畫與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費補助 191
壹、小康計畫補助費用低於托育養護費用 191
ㄧ、小康計畫造成機構營運困難 191
二、小康計畫因特殊身份無法轉換為托育養護費補助對象 192
貳、小康計畫執行單位評鑑標準與辦理托育養護單位相同 19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4
第一節 結論 194
第二節 建議 196
壹、評鑑制度設計 196
貳、指標制定委員遴選 196
參、評鑑指標內容 197
一、組織管理 197
二、建築物及設施設備 198
三、專業服務 198
四、權益保障 199
五、改進及創新措施 199
肆、機構財務問題 199
伍、小康計畫 199
陸、其他建議 200
第七章 參考文獻 201
第一節 中文文獻 201
第二節 英文文獻 204
附件一 訪談大綱…………………………………………………………………………205
附件二 精神病患病情分類評估標準表…………………………………………………208
附件三 精神病患照顧體系權責劃分表…………………………………………………209

表目錄
2-1身心障礙類型範圍一覽表………………………………………………………………16
2-2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應受評鑑機構性質分類統計表…………………20
2-3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應受評鑑機構服務專業別分類統計表…………22
2-4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歷次評鑑項目一覽…………………………………………………31
3-1受評機構基本資料………………………………………………………………………57
3-2受訪者基本資料…………………………………………………………………………59
4-1受評機構於組織管理之優點一覽表…………………………………………………147
4-2受評機構於組織管理之缺點一覽表…………………………………………………149
4-3受評機構於建築物及設施設備之優點一覽表………………………………………150
4-4受評機構於建築物及設施設備之缺點一覽表………………………………………151
4-5受評機構於專業服務之優點一覽表…………………………………………………153
4-6受評機構於專業服務之缺點一覽表…………………………………………………158
4-7受評機構於權益維護之優點一覽表…………………………………………………162
4-8受評機構於權益維護之缺點一覽表…………………………………………………163
4-9評鑑委員於其他類別之建議一覽表…………………………………………………165
5-1第5次、第6次與生活照顧相關評鑑指標……………………………………………173
大寮精神護理之家網站:收費標準、服務對象、服務目標。2008/10/15取自http://ksph.kcg.gov.tw/6/03.htm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地觀察。台北市:幼獅。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7/11。2007/10/28取自:http://sowf.moi.gov.tw/05/news/news-960716.htm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身心障礙等級,2006/9/8。2007/10/28取自 http://sowf.moi.gov.tw/05/b2/%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7%AD%89%E7%B4%9A.htm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2007年社政年報。2008/7/28取自http://sowf.moi.gov.tw/17/96/index.htm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實地訪評日程表9704修訂版,2008/5/5。2008/5/6。http://sowf.moi.gov.tw/05/new05.htm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辦法,2008/1/30。2008/8/9取自http://sowf.moi.gov.tw/05/b1/law-970130-2.htm
內政部(2007)。第七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說明會。中區說明手冊。
內政部(2008)。第7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實施計畫。
內政部(2008)。第6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報告。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網站:台灣民眾的宗教捐款。陳家倫。2007/9/16。2008/11/21取自
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E5%8F%B0%E7%81%A3%E6%B0%91%E7%9C%BE%E7%9A%84%E5%AE%97%E6%95%99%E6%8D%90%E6%AC%BE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設施及人員配置標準。2008/8/3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50048
任麗華(2000)。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接受政府補助經費之執行績效評估。內政部委託研究。
行政院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網站:行政院衛生署所屬醫院精神疾病養護床收治作業要點,2004/9/22。2008/8/3取自
http://www.cto.doh.gov.tw/rules/09.doc?PHPSESSID=1183a074d3306ed50443778e9eada1cf
白倩如(2003)。精障者患社會職業能力、工作環境中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 。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衛生署署立玉里醫院網站:溪口護理之家簡介。2008/10/15。http://www.ttyl.doh.gov.tw/main_sec.php?index=public_se&page_name=detail&pageNo_p=1&iid=46&title=本科介紹&pid=76&sid=03&bsid=discipline&pname=本科介紹
行政院衛生署(2008)。精神病患照顧體系分類評估與轉銜機制研討會會議資料。2008/8/15。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menu=1&menu_id=26&webdata_id=870
宋維村述 曾瑞真等記(1988)。青少年精神醫學。台北市:天馬。
私立台南仁愛之家網站:歷史沿革。2008/7/31取自 http://www.thop.org.tw/modules/tinyd0/index.php?id=1
佑光護理之家、喬光護理之家網站:收費標準、服務對象、服務目標。2008/10/15取自http://www.iougan.org.tw/qg02.htm
李榮東(2002)。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站:個別化服務計畫的理念與其問題。2009/1/8取自http://disable.yam.org.tw/resource/edu/edu/edu05.htm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林憲(1983)。臨床精神醫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千惠(2003)。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
胡海國、葉英堃。「出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兩年社區追蹤」,中華民國神經精神醫學會會刊,12卷2期。1988,71-84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台北市:巨流。
胡海國編輯。(陳彥丞,2003)台灣精神障礙者照護發展研討會彙編。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
施教裕(1998)。「台灣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基準之研究」,內政部研究報告。
徐靜、曾文星(1994)。最新精神醫學。台北市:水牛。
迦南精神護理之家網站:收費標準、服務對象、服務目標。2008/10/15取自http://jiananpys.myweb.hinet.net/
席汝緝(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網站:醫院評鑑,2008/11/8。2008/11/17取自http://www.tjcha.org.tw/Identify.asp?CatID=2
國立教育資料館網站:殘障福利法,1980/6/2。2008/7/31取自http://192.192.169.101/longlife/newsite/source/help/help06_2.htm
黃嬡齡、林知遠、蔡篤堅。「長期照護政策與精神醫療的接軌」,社區長期照護季刊,2期。2005,3-19頁。
黃源協(2002)。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供給內容調查。內政部委託研究。
莊明敏(1995)。精神病患醫療服務體系之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彭淑華、張英陣(2001)。「台灣地區兒童福利機構評鑑基準之研究」,內政部兒童局補助。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台北市:心理。
機構F提供資料。2008/1/19。

美國「醫療照護機構聯合評鑑委員會(JCAHO)」網站。評鑑資料。2008/9/8。http://www.jointcommission.org
英國「國家照顧標準委員會」(National Care Standards Commission, NCSC)。國家照顧標準委員會簡介。2008/8/20。(http://www.carestandards.org.uk)
英國社會照顧視察署(Commission for Social Care Inspection)。「更好的照顧(better caring)」網站。國家最低標準。2008/8/20。(http://www.bettercaring.co.uk)
Carol A.Tamminga, Robert W. Buchanan and James M. Gold. The role of negative symptoms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outcome. International Clinincal Psychopharmacology. 13(3):21-26, 1998.
Michael Gelder,Richard Mayou,John Geddes原著 精神醫學(2002) 陳俊欽等譯。台北市:藝軒。
Reilly S. Challis D. Burns A. Hughes J. The use of assessment scales in Old Age Psychiatry Services i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Aging & Mental Health. 8(3):249-55, 2004 May.
Shield T. Campbell S. Rogers A. Worrall A. Chew-Graham C. Gask L. Quality indicators for primary car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Quality & Safety in Health Care. 12(2):100-6, 2003 Apr.
Thomas R. Guskey著 專業發展評鑑(2002)陳嘉彌等合譯。臺北市:五南。
William R. Breakey編著 現代社區精神醫療(2001) 郭峰志主譯。台北市:心理。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