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世榮、張士峰譯(2009)行銷學。臺北:華泰。P. Kolter (2006) 原著,第14版。
中央社,2014.11.15,北監獄政貪汙弊案。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92558/,瀏覽日期:2014年12月19日
王明輝、郭玲玲與凌文輇(2007)組織中的工作倫理研究概況。心理科學進展學報,,第15卷第6期,頁956-961。
邱文松(2002)企業倫理課程對商學院學生道德考量、職業道德認知與倫理價值觀之影響。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邱幼媚(2006)基層員警對警察形象組成構面認知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吳國清(1999)我國公務倫理之探索與其實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4: 55-104。法務部(2013)法務統計資料專區網站:廉政民意調查。網址: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35128&CtNode=11604&mp=001,瀏覽日期:2015年3月19日。
法務部(2012)法務統計資料專區網站。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32345235fe,瀏覽日期: 2014年12月22日。
法務部廉政署(2013)法務統計資料專區網站。網址:http://www.aac.moj.gov.tw/ct.asp?xItem=335848&ctNode=30788&mp=289,瀏覽日期:2015年3月19日。
周世珍(2001)公務人員保障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林茂榮、楊士隆(1993)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孟維德(2008)衛生貪瀆違法態樣研析。政風年報,2008:111-119。
林鍾沂(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施嘉文(2010)公務警察人員貪污犯罪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文化。
莊文忠、陳俊明、胡龍騰、余致力(2007)公民的廉政認知與民主治理:組織、成員與制度的實證分析。「全球化時代的公民與國家」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
梅可望(2001)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張志榮(2001)基層民主與社會發展。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陳敦源(2003)面對民眾參與:二十一世紀公共管理者的必修課。鮮活管理電子報, No.29。
國際透明組織(2006)全球貪腐趨勢指數。臺北:國際蓋洛普。
陳瑞麟、趙美齡譯(2003)組織行為。台北:學富文化。
陳德禹(2000)現代行政倫理體系初探。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四輯。台北:銓敘部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水願、陳佳德(2001)從「激勵管理」談端正風紀。警學叢刊,32(2):45-70。黃景明(2009)監獄管理人員角色衝突及其對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碩士論文。黃富源(2006)我國監禁狀況及其趨勢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7期,頁227-258。
黃慧玲(2009)國內公務人員風紀問題研究-以94年至97年警政署風紀宣導手冊為例。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明輝(2007)職務犯罪預防機制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灣透明組織協會(2009)臺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報告。臺北:臺灣透明組織協會。
臺灣透明組織協會(2010)臺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報告。臺北:臺灣透明組織協會。
臺灣透明組織協會(2011)臺灣地區廉政指標民意調查報告。臺北:臺灣透明組織協會。
蕭武桐(2002)公務倫理。台北:智勝。
錢英華(2005)警察機關派出所主管的家長式領導行為與員警風紀的關係—探討個體理
想性的干擾作用。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蕭新煌(2004)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民主轉型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65-84。聯合報,2009.04.17,北所爆集體貪瀆檢調大搜網址。
http://city.udn.com/54532/3390837?tpno=-1&cate_no=0,瀏覽日期:2014年12月16日
繆全吉等(1990)人事行政。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acemoglu, D. and T. Verdier ( 2000 )﹐The Choice between Market and Corrup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1): 194-221.Against Corruption,
Babbie, E.(2003)Social Research Method. NY: Prentice-Hall.
Bull, A. & C. Newell(2003)Crime and Everyday Life. 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Choi, M.(2007)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NY: Viking.
Eisenhardt, G.(2007)Case Study Method. NY: Prentice-Hall.
Farringgton, H. G.(1992)Three Studies of Measures of Need Satisfaction in Organization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89-505.
Ford, K. & Herren, J.(1993)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merica, Wadsworth Inc Belmont.
Goffman, E. (1961) Stigma.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ldstein, D.(1974)Psychological Review.84:191 - 215. German:Stanford University.
Gong, J. (2006)Uptimeing human resources: A case for preventive health and str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rn, 5-25.
Morris, H. F.(1991)Copying with Stress At Work Welling borough: Thorsons Publishers Limited.
Mullin, S.(1988)Conduct Unbecom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lice Deviance and Control, London: Tavistock Publications.
Peak,M(1997)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strain theory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 Criminology 30.
Pillay,L.(2004)Criminological Theories: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CA: Los Camics Press.
Punyaratabandhu, F.(2007)Behavioral Norms, Moral Norms, and Attachment: Problems of Deviance and Conformity. Social Problems:July, Vol. 19, No. 1, P 101–113.
Rosenbloom, F.(1993)Policing America Methods, Issues, Challenges.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pp, 501-523.
Seashore, K. & A. Tabor(1975)Corruption-Its Nature, Cause and Function. Hong Kong:Avebury.
Seligson, K.(2002)Stress research. NY: John Wiley & Sons Ltd.
Sims, K. & S. Szilagyi(1976)Commission Report on Public Corruption, 1976, Patterns of Public Corruption, 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TI, K.(2000)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World Bank,(2000)Principles of Criminology. NY: World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