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19: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美香
研究生(外文):LEE, MEI-HSIANG
論文名稱:國小特教班地震演練現況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Status of Earthquake Drills of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馬國宸馬國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 KUO-CHEN
口試委員:莊睦雄洪志評
口試委員(外文):CHUANG, MO-HSIUNGHONG, CHIH-PING
口試日期:2018-06-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5
中文關鍵詞:特教班特教班學生地震演練避難疏散能力
外文關鍵詞: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students of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earthquake drillsevacuation abil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全球環境與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天然災害發生日漸頻繁且災情加劇,身心障礙者通常為災害下的多數受害者。第三次聯合國世界減災大會(3WCDRR)呼籲聯合國系統各機構,學術界,私營部門,民間社會,以及身心障礙者,將身心障礙者問題納入到新的全球減災框架之內。
我國為世界上有感地震發生頻繁地區之ㄧ。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3,000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約1,000次,是其他災害次數之冠,因此地震防災為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的必訂項目之一。集中式特教班的學生障礙類別及身心特質各異,避難能力不同,其地震防災演練的特殊需求,校方能知悉並有因應對策為健全校園防災的一環。
本研究透過訪談和問卷,以四個國小特教班為案例探討,了解特教班參與地震演練的現況。本研究將特教班學生的避難疏散能力分為四類,探討四個避難疏散能力類別的學生,在地震防災的物理環境議題、協助人力議題、以及地震防災教育訓練的議題上應有所區別,並探討特教班教師應具備的防災知能,以做為未來規劃特教班地震防災的整備和應變的參考。
本研究發現:(一)物理環境議題方面,特教班的教學空間應該在「就地避難、疏散、集結」三個階段,考量學生的避難疏散能力做差異性的規劃。(二)在協助人力議題方面,協助人力分為內部和外部支援人力,協助者應該瞭解學生的避難疏散能力的特殊性,依照其能力而有不同的協助方式和人力安排。 (三)地震防災教育訓練議題方面,各類別學生的地震防災教育目標的設定應該有所不同。地震演練的安排在時間、地點、器材、人力協助等方面應有周全的考量。(四)特教班教師和特教助理員應具備地震防災知識以及了解地震發生時正確的應變作為,力求在避難疏散過程中兼顧學生和自身的安全。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and the situation has intetnsifie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elong to disadvantaged ethnic groups and are usually the majority of victims under disasters. Third UN World Conference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3WCDRR) calls for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academia, the private sector, civil society,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integrate the issue of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disabled into the new global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eduction.
Taiwan is one of the regines in the world where earthquakes occur very fr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Central Weather Bureau, an average of 23,000 earthquakes occur in Taiwan each year, including about 1,000 sensational earthquakes. Therefore, earthquake prevention is the essential projects for campu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programs. The school should learn the different evacuation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their special needs in earthquake disaster drills and respond to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ampus disaster prevention.
In this study,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four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were discussed as exampl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participating in earthquake drills. This study classifies the evacuation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special classes into four categories and discusses the topic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manpower arrangement issues, and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education in earthquake prevention. This study i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reparing and response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for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finds that: (1) In term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teaching space for 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should be plann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tudents’ evacuation abilities. (2)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ort manpow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evacuation capabilities and based on them to give different ways of assisting. Manpower should be arr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bilities. (3)The set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goals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should be different. The arrangements for earthquake drills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ime, place, equipment, and manpower assistance. (4)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assistants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understand the correct response to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striv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afety of students and themselves in the evacuation process.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地震災害 7
第二節 特教班概況 17
第三節 身心障礙災害防救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特教班學生避難疏散能力及協助人力分析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7
第一節 地震演練現況 57
第二節 特教班地震防災物理環境探討 69
第三節 特教班地震防災支援人力及協助方式的探討 78
第四節 特教班教師及學生地震防災教育相關 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107
附錄二 108
附錄三 113


中央氣象局(2011)。地震百問。取自
http://scweb.cwb.gov.tw/NewsContent.aspx?ItemId=10&CId=55&loc=tw(瀏覽日期:2017.11.11)
大紀元2017年09月20日訊(2017)。墨西哥強震震垮小學,至少21童喪命【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20/n9649830.htm。(瀏覽日期:2017.10.3)
文部科學省(2013)。学校防災のための参考資料「生きる力」をはぐくむ防災教育の 展開。
王文科(1998)。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田 力(2009)。由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引發的思考。四川地震,第一
期,2009年3月。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
包昇平(2004)。都市防災避難據點適宜性評估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何長駿(2006)。特殊教育校園防災規劃與教職員防災認知調查之研究。弘光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旉昕、矢守克也(2017)。防災教育之反思—沒有標準答案的防災遊戲「十字路口」。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77-96頁)。台北:五南。
李岳霖(2016)。避難教育對智能障礙者於災害逃生之探討。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邱大昕(2011)。誰是身心障礙者—從身心障礙鑑定的演變看「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ICF)的實施。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5卷(2期),187-213。
林美和(1992)。智能不足研究:學習問題與行為輔導。台北:師大書苑。
林寶貴(2016)。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五版)。台北:心理。
林藍萍、徐尚為、林金定(2016)。身障機構緊急救護與災難應變原則—文獻分析,身心障礙研究,14卷(1期),1-16。
施美玲(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馬士元(2001)。整合性災害防救體系架構之探討。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陳榮華(1992)。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陳永芳、王价巨、馬士元(2017)。演習演練的規劃。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137-160頁)。台北:五南。
陳亮全(2017)。碩專班災害學與災害管理專題(1)。桃園:銘傳大學。課堂講義。(2017年2月)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郭明進(2011)。特教學生實施防災教育之研究--以國立嘉義啟智學校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賢龢(2015)。災害應變演習到底在演些什麼?【鳴人堂】取自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63/1311955。(瀏覽日期:2017.8.30)
張賢龢(2017)。緊急應變理論。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163-178頁)。台北:五南
張賢龢、王价巨(2017)。災害管理內涵與重要觀念。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3-20頁)。台北:五南。
張尚文、蔡綽芳、邱晨瑋、雷明遠(2014)。行動不便者於建築火災之避難規定研究。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90期,153~164。
張尚文、莊英吉、邱晨瑋、陳政洞(2013)。避難弱者避難路徑無障礙空間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PG 10201-0549)。臺北:內政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1)。認識身心障礙。取自 http://w3.naer.edu.tw/longlife/newsite/tree.html(瀏覽日期2017.5.13)。
教育部(2006)。95年度「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幼教及特殊教育學校災害防救計畫擬定與試行演練計畫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地震避難疏散考程序」。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年7月12日)
教育部(201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2014年4月10日)
教育部(2015a)。防災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5b)。教育統計簡訊《第20號》,2015年1月7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brief/%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4%BB%A5%E4%B8%8B%E5%AD%B8%E6%A0%A1%E7%89%B9%E6%AE%8A%E6%95%99%E8%82%B2%E6%A6%82%E6%B3%81.pdf(瀏覽日期2017.07.13)。
教育部 (2015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總綱。教育部優質特教發展網路系統暨教教學支援平台。取自http://sencir.spc.ntnu.edu.tw/site。(瀏覽日期2017.07.25)。
教育部(2017)。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取自https://www.set.edu.tw (瀏覽日期2017.05.13)。
黃世建、蕭輔沛、邱聰智(2010)。台灣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補強技術介紹。公共工程電子報,第27期。取自https://www.pcc.gov.tw/epaper/9910/cement.htm。(瀏覽日期2017.08.14)。
新北市教育局(2017)。新北市校園防災避難疏散QA參考手冊。新北市:新北市教育局。
詹雅婷(2004)。舊建築防火逃生避難改善辦法之案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維基百科(2017)。921大地震。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921%E5%A4%A7%E5%9C%B0%E9%9C%87(瀏覽日期106.7.14)。
蘇光偉、呂牧蓁、施慧中(2008)。特殊學校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編修暨考評獎勵機制之試行及檢討。蘇光偉(主持人),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台北:教育部。
鄭世楠、葉永田(2004)。台灣百年來的大地震。科學發展雜誌,373期,69-75。
蕭小菁、羅鈞令(2007)。腦性麻痺幼兒母親的日常職能活動與生活品質之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5卷(1期),1-11。
羅惠嫻、翁樸文、沈文成(2014)。台灣校舍的耐震處方簽。科學發展雜誌,498 期,24-27。
Soichiro Tanaka(2012). Issues in the support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of severely disabled children in affected areas. Brain & Development , 35, p209-213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Division for Soc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2015). DSPD Forum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5 March 2015, 取自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spd/2015/03/13/dspd-forum-on-disaster-risk-reduction-for-persons-with-disabilities-15-march-2015/(瀏覽日期106.8.14)。
Iezzioni Lisa I.(2009). Public Health Goal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Looking Ahead to 2020. 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 2(3), 111-115.
Office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Jamaica.(2 008),取自http://www.odpem.org.jm/DisastersDoHappen/TypesofHazardsDisasters/Earthquakes/ProtectYourselfFromanEarthquake/EarthquakeSafetyfortheDisabledtheElderly/tabid/263/Default.aspx(瀏覽日期106.9.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