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2011)。地震百問。取自
http://scweb.cwb.gov.tw/NewsContent.aspx?ItemId=10&CId=55&loc=tw(瀏覽日期:2017.11.11)
大紀元2017年09月20日訊(2017)。墨西哥強震震垮小學,至少21童喪命【大紀元】。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20/n9649830.htm。(瀏覽日期:2017.10.3)
文部科學省(2013)。学校防災のための参考資料「生きる力」をはぐくむ防災教育の 展開。
王文科(1998)。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田 力(2009)。由四川省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引發的思考。四川地震,第一
期,2009年3月。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
包昇平(2004)。都市防災避難據點適宜性評估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何長駿(2006)。特殊教育校園防災規劃與教職員防災認知調查之研究。弘光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旉昕、矢守克也(2017)。防災教育之反思—沒有標準答案的防災遊戲「十字路口」。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77-96頁)。台北:五南。
李岳霖(2016)。避難教育對智能障礙者於災害逃生之探討。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邱大昕(2011)。誰是身心障礙者—從身心障礙鑑定的演變看「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ICF)的實施。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5卷(2期),187-213。
林美和(1992)。智能不足研究:學習問題與行為輔導。台北:師大書苑。
林寶貴(2016)。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五版)。台北:心理。
林藍萍、徐尚為、林金定(2016)。身障機構緊急救護與災難應變原則—文獻分析,身心障礙研究,14卷(1期),1-16。
施美玲(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馬士元(2001)。整合性災害防救體系架構之探討。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陳榮華(1992)。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陳永芳、王价巨、馬士元(2017)。演習演練的規劃。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137-160頁)。台北:五南。
陳亮全(2017)。碩專班災害學與災害管理專題(1)。桃園:銘傳大學。課堂講義。(2017年2月)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郭明進(2011)。特教學生實施防災教育之研究--以國立嘉義啟智學校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賢龢(2015)。災害應變演習到底在演些什麼?【鳴人堂】取自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63/1311955。(瀏覽日期:2017.8.30)
張賢龢(2017)。緊急應變理論。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163-178頁)。台北:五南
張賢龢、王价巨(2017)。災害管理內涵與重要觀念。載於王价巨(主編),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3-20頁)。台北:五南。
張尚文、蔡綽芳、邱晨瑋、雷明遠(2014)。行動不便者於建築火災之避難規定研究。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90期,153~164。
張尚文、莊英吉、邱晨瑋、陳政洞(2013)。避難弱者避難路徑無障礙空間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PG 10201-0549)。臺北:內政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1)。認識身心障礙。取自 http://w3.naer.edu.tw/longlife/newsite/tree.html(瀏覽日期2017.5.13)。
教育部(2006)。95年度「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幼教及特殊教育學校災害防救計畫擬定與試行演練計畫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地震避難疏散考程序」。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年7月12日)
教育部(201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2014年4月10日)
教育部(2015a)。防災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5b)。教育統計簡訊《第20號》,2015年1月7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brief/%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4%BB%A5%E4%B8%8B%E5%AD%B8%E6%A0%A1%E7%89%B9%E6%AE%8A%E6%95%99%E8%82%B2%E6%A6%82%E6%B3%81.pdf(瀏覽日期2017.07.13)。
教育部 (2015c)。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總綱。教育部優質特教發展網路系統暨教教學支援平台。取自http://sencir.spc.ntnu.edu.tw/site。(瀏覽日期2017.07.25)。
教育部(2017)。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取自https://www.set.edu.tw (瀏覽日期2017.05.13)。
黃世建、蕭輔沛、邱聰智(2010)。台灣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補強技術介紹。公共工程電子報,第27期。取自https://www.pcc.gov.tw/epaper/9910/cement.htm。(瀏覽日期2017.08.14)。
新北市教育局(2017)。新北市校園防災避難疏散QA參考手冊。新北市:新北市教育局。
詹雅婷(2004)。舊建築防火逃生避難改善辦法之案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維基百科(2017)。921大地震。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921%E5%A4%A7%E5%9C%B0%E9%9C%87(瀏覽日期106.7.14)。
蘇光偉、呂牧蓁、施慧中(2008)。特殊學校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編修暨考評獎勵機制之試行及檢討。蘇光偉(主持人),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台北:教育部。
鄭世楠、葉永田(2004)。台灣百年來的大地震。科學發展雜誌,373期,69-75。
蕭小菁、羅鈞令(2007)。腦性麻痺幼兒母親的日常職能活動與生活品質之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5卷(1期),1-11。
羅惠嫻、翁樸文、沈文成(2014)。台灣校舍的耐震處方簽。科學發展雜誌,498 期,24-27。
Soichiro Tanaka(2012). Issues in the support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of severely disabled children in affected areas. Brain & Development , 35, p209-213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Division for Soc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2015). DSPD Forum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5 March 2015, 取自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spd/2015/03/13/dspd-forum-on-disaster-risk-reduction-for-persons-with-disabilities-15-march-2015/(瀏覽日期106.8.14)。
Iezzioni Lisa I.(2009). Public Health Goal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Looking Ahead to 2020. 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 2(3), 111-115.
Office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Jamaica.(2 008),取自http://www.odpem.org.jm/DisastersDoHappen/TypesofHazardsDisasters/Earthquakes/ProtectYourselfFromanEarthquake/EarthquakeSafetyfortheDisabledtheElderly/tabid/263/Default.aspx(瀏覽日期10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