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6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7 19: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于瑛
研究生(外文):Tseng Yu-Ying
論文名稱:女子棒球攻擊能力與比賽勝負之相關研究-以2012年第五屆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ffensive Ability and The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of Women’s Baseball-A Case Study of 2012 5th Women’s Baseball World Cup
指導教授:林華韋林華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Hua-Wei
口試委員:楊賢銘葉志仙
口試委員(外文):Yang, Shien-MingYeh, Chih-Shien
口試日期:2015-07-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系所名稱:競技運動學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7
中文關鍵詞: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得點圈打擊率
外文關鍵詞:batting averageon-base percentageslugging percentagebatting average with runners in scoring posi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5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女子棒球運動在國際棒球總會的大力推展下,近年來已在國際間蓬勃發展,各國實力也持續提升,然本國參賽五屆以來的成績卻始終無法更上一層樓。近期在這個強攻猛打的作戰策略下,打擊率對比賽結果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為期將來表現上能有所進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女子棒球比賽中各項攻擊能力(包括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和得點圈打擊率)與比賽勝負關係之分析。研究方法以2012年第五屆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以8個國家在預賽共28場比賽的攻守紀錄表與國際棒球總會所提供的攻守數據作雙重確認,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與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比較各項攻擊能力與比賽勝負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
一、打擊率與比賽勝負達顯著相關。打擊率高,比賽勝率較高;打擊率低,比賽勝率較低。
二、上壘率與比賽勝負達顯著相關。上壘率的提昇有助於攻勢的串連,延續得分機會,同時增加獲勝機率。
三、長打率與比賽勝負達顯著相關。能在適切的時機擊出長打,即能增加比賽獲勝的機率。
四、得點圈打擊率與比賽勝負達顯著差異。得分圈打擊率提高,比賽勝率會跟著提高。
Women’s baseball is flourishing growing by great developm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aseball federation.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have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their capabili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team Chinese Taipei couldn’t be better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tactic of baseball nowadays emphasizes on batting, thus the batting average for the match result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For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our capa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ffensive ability (including batting average, on-base percentage, slugging percentage and batting average with runners in scoring position) and the result of the matches. The scorecard and IBAF’s data of 28 preliminary games with 8 countries of Fifth Women’s baseball world cup in 2012 was adopted in the researc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SPSS statistics software to d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ffensive ability and the result of the matche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 as below:
1.The batting average and the match result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 relativity. The higher batting average the higher winning rate, the lower batting average the lower winning rate.
2.The on-base percentage and the match result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 relativity. Promoting the on-base percentage contributed to the offensive and scoring continuity,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winning rate.
3.The slugging percentage and the match result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 relativity. Having an extra-base hit at a proper timing could increase the winning rate.
4.Batting average with runners in scoring position and the
match result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 relativity. The higher the batting average with runners in scoring position, the higher winning rate.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Ⅲ
謝 誌 ................................................................. Ⅴ
目 錄 ................................................................. Ⅶ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 9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棒球攻擊之文獻.......................................... 11
第二節 打擊數據相關研究之文獻............................. 17
第三節 文獻總結...................................................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流程................................................... 22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2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26
第一節 各隊打擊率與比賽勝負之關係....................... 26
第二節 各隊上壘率與比賽勝負之關係....................... 29
第三節 各隊長打率與比賽勝負之關係....................... 33
第四節 各隊得分圈打擊率與比賽勝負之關係.............. 3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39
第一節 結論.......................................................... 39
第二節 建議.......................................................... 40
參考文獻 ................................................................. 42
一、 中文部份............................................................ 42
二、 外文部分............................................................ 46
三、 網路部份............................................................ 47

一、中文部分
王廣、王兵(2010)。壘球。中國吉林省: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琦正(2007)。2006年世界盃棒球經典賽複、決賽隊伍攻擊戰術之運用。臺中市:漢明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士豪、曾慶裕、鄭三權(2011)。女子壘球中心打者之攻擊指數-以98年全國運動會為例。100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02~208。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6)。棒球教練指南─少棒訓練。臺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12)。中華民國棒球基本訓練教材。臺北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編印。
吳祥木(1998)。強力棒球論。臺南市:臺灣省體雜誌社。
汪世忠、蕭世豪(2007)。我國女子棒球運動發展的分析與建議。大專體育,88,63-68。
李秋靜(2010)。奧運會女子壘球賽打擊綠之分析-以2004及2008年奧運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邱企彬(2012)。2001~2010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打擊率之研究(位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國輝(1979)。棒球運動之戰略研究。臺中:霧峰出版社。
林華韋(1991)。從運動學的觀點研究一流棒球選手的揮棒動作。臺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下集)。臺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行。
林華韋(2004)。2004年雅典奧運棒球運動項目得牌隊伍與中華隊攻擊戰術之研究。臺中市:漢明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秀卿(2011)中華職棒選手攻擊表現、勝率及得分之關係。100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90~195。
林文彬、鄭元湘(2000)。長打率在現代棒球中扮演的角色。德明學報,16期,315~324。
俞聖律(2013年3月14日)。日大膽盜壘抓陳鴻文出手慢。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ports/20130314/34886277/。
姚瑞博(2009)。影響我國職棒比賽勝負因素分析-以中華職棒大聯盟2008年球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樹淵(1979)。人體運動力學。臺北:協進圖書公司。
陳國華(1980)。棒球打擊技術與理論之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印行。
陳威成(2008)。中華成棒隊打擊能力之研究-以2006年第十六屆洲際盃棒球錦標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臺中市。
游至樞(1977)。棒球戰術之研究。臺中:書恆
曾慶裕(1999)。棒球投手訓練法。臺北:科正。
曾文誠(2004)。臺灣棒球王。臺北市:我識出版社。
曾韋翔、張振崗(2007)。美國職棒和中華職棒球隊得失分與投打數據之相關研究。全國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口頭發表,臺北市。
楊賢銘(1996)。棒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技術報告書。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楊賢銘(1998)。棒球-訓練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中小學少棒聯盟籌備委員會。
楊賢銘(2006)。2004年雅典奧運會棒球參賽隊伍教練決策之研究。臺中市:漢明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楊賢銘、林華韋(1998)。棒球比賽攻擊成績紀錄分析研究-以富邦公牛棒球隊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3,532-543。
楊利華(1979)。棒球理論與實務。高雄鳳山:汎歐出版社。
楊清瓏(1993)。棒球打擊技術之分析與研究。臺北:中華少年棒球聯盟。
楊清瓏(1997)。棒球【攻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新北市。
葉志仙(1995)。中、美職棒運動比賽成績紀錄分析研究。臺北市: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日好(1997)。棒球戰術-教你看棒球。臺北:祺齡出版社。
葉美秀、賴來汶、林正常(2004)。壘球新規則對攻擊成績的影響:從九十與九一年女甲聯賽記錄分析,體育學報,36,217-226。
葉益銘、楊朝行、陳寶源(2008)。我國甲組成棒球隊攻擊能力與比賽勝率相關之研究,高應科大體育學刊,7,267-277。
鄒桂禎(1995)。棒球不同站法打擊動作的動力學分析。國立體育學論叢,5,(1),189-197。
劉志華(2011)。中華職棒各球隊打擊順序之攻擊指數比較。100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196~201。
盧至剛(2004)。以運動軌跡為主之棒球戰術資料庫(為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簡曜暉(1981)。棒球強打的重量訓練。體育世界,第8期,53~56。
顏偉哲、卓凝香(2014)。9局下落後8分 甲子園「神逆轉」贏球。天下雜誌部落格。取自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213/article/1346
顏秀姿、陳鳳盈、賴聖蓉(2006)。2004年雅典奧運女子壘球賽打擊能力與比賽勝負分析。輔大體育學刊,第五期,257~262。
藍偉倫(2013)。棒球打擊表現與反應、動作時間之關係探討。兩岸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101-104。
蘇明莉、林志隆、童明治(2010)。不同統計方式對壘球打擊數據與比賽勝率及得分之相關分析。99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473~478。

二、外文部分
Scully, G. W. (1974). Performance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 915-930.
Sokol, J. S. (2003). A robust heuristic for batting order optimization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 Heuristics, 9(4), 353-370.
Shawna(2011)。【先鋒2011鳳凰盃之大家交朋友】。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豐田泰光(1995)。棒球攻擊篇。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三、網路部份
California Women’s Baseball League,加州女子棒球聯合會http://www.cwbl.net/HistoryTimeline.html
International Baseball Federation,國際棒球總會http://www.ibaf.org/en/world-ranking.aspx?type=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棒球攻擊戰術-以第26屆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
2. 以功率生物力學參數分析比較台灣職業棒球投手、台灣大專棒球隊投手與台灣高中棒球投手之投擲動作
3. 女性主義觀點探討女性參與棒球運動─以第二屆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為例
4. 職業棒球運動應用粉絲專頁與網路行銷之研究-以心棒球俱樂部為例
5. 邁向成功棒球團隊的思維―以桃園縣龜山國小棒球隊為例
6. 全國高中棒球競賽媒體效益分析:以104學年度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與高中棒球聯賽為例
7. 女子棒球選手運動參與歷程與社會支持之探析
8. 中華職棒球迷對於桃園國際棒球場之服務品質與球隊認同、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Lamigo桃猿隊為例
9. 棒球
10. 中華棒球代表隊組訓模式之研究:以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為例
11. 臺灣投手郭俊麟配球模式之研究--以2014年第一屆世界盃21U棒球錦標賽為例
12. 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台東馬蘭棒球隊為例(1965-1977)
13. 由基本體能、視覺能力及揮棒速度探討棒球打擊狀況之優劣由基本體能、視覺能力及揮棒速度探討棒球打擊狀況之優劣由基本體能、視覺能力及揮棒速度探討棒球打擊狀況之優劣
14. 地方公立棒球場以OT模式經營之研究- 以「桃園青埔國際棒球場」及「台南市立棒球場」為例
15. 臺灣棒球運動政策社群關係之探究─以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制定過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