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22: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尚儒
研究生(外文):Lee Shang–Ju
論文名稱:戰後台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4)
論文名稱(外文):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of Taiwan in Postwar(1945-2004)
指導教授:范春源范春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an Chun-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7
中文關鍵詞:台灣桌球運動體育史
外文關鍵詞:Taiwantable tennissports hist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
  • 點閱點閱:16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國際桌壇上,我國桌球好手蔣澎龍、莊智淵表現出色,兩人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三,桌球被列為我國奧運奪牌重點項目,然而坊間卻鮮少有完整介紹我國桌球發展歷史之文獻,基於自身對於保存地方史料的興趣及使命,以喚起大眾對於自身歷史的重視,此為筆者研究之動機。本研究之目的為探究戰後台灣桌球運動發展之脈絡,採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以各時期桌球運動在組織、賽事及國際交流情形為探討範圍。研究時間始於戰後,止於2004雅典奧運舉辦年。本研究發現:

一、台灣桌球運動主要是由地方組織推展,全國組織本位主義濃厚,然而地方自主性強,不受約束,兩者之間存在認知落差。
二、國內重大賽事,早期呈現南北互相抗衡,後期南部選手一枝獨秀,顯見優異選手訓練南北不均,缺乏刺激。
三、國際賽會成績早期優異,自1971年後遭中共排擠出國際體壇,與國際水準落差遽增,後來引入大陸女子選手,方提昇國際成績。

綜合上述,由於民間組織的推動力量,使得桌球運動能夠蓬勃發展,尤其南部縣市對於優異選手的培訓與一貫化的照顧,使得南北的差距愈形擴大。我國在國際賽事成績低落,其因為選手欠缺與世界好手切磋機會,引入國外優異選手,增加參賽機會,方能有助於成績的提昇。
Table tennis was listed as our country Olympic Games to seize the sign key project. However, few people introduced literature of our country pool development history. According to preserve the place historical data and aroused the people to value own historical. The author decides to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stwar Taiwan table tennis development,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researches and analytic literature are adopted, with the scope of research ranging in organization, sports event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situation. The time is from postwar to 2004 Athens Olympic Games.The research discovers:
1.The Taiwan table tennis mainly was promoted by the local organization, but nationwide organization insisted on selfish departmentalism. However, the place independency was strong, so it was not stopped.
2. In country competition, the early time it presented the north and south mutually to contend with, at the later period the south contestants outshined others. Obviously, the south and north players were trained differently.
3. At early tim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grade was outstanding, but Taiwan players suffer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push ou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world since 1971, suddenly the standard dropped. After introducing the mainland female contestants, the grade became better.
Due to local organization's impelling force, it makes table tennis develop vigorously, especially the south has good training, so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disparity becomes to far. Our country is low in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 result, because the contestant is no opportunity to race with the world skilled person. Introducing overseas outstanding contestants, and it increases participation opportunity, can be helpful to grade.
目  次

序  章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與課題………….……….……..….…………………2
第三節 相關文獻探討……………….…………..…………………………2
第四節 研究的意義…………………….…….…………………………6
第五節 研究的方法與步驟…………….……….………..….……………6
第六節 研究的架構與章節………...……………….…………….………9
第七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12
第八節 名詞解釋與用語規定……………….….………………………13

第一章 蛻變的年代(1945~1953)
第一節 時代背景……………….……………..…………………………15
第一項 政經概況………………..….……….………..……….……15
第二項 體育概況………..………………….………………………17
第二節 推展組織……………….……..….………………..…………..19
第一項 政府體育行政組織…………………….……….………..19
第二項 民間體育行政組織…………..………...…….………....20
第三節 國內賽事…………………….……….….……….………………..23
第一項 團體賽…………..……………….………….……………....23
第二項 個人賽……………………………..………..……………....30
第四節 國際交流……………………….………….…….………..……...34
第一項 邀請訪問…………….…………..……….………………...34
第二項 競賽活動…………………….……….……………….……35
第五節 小結…………………………….…….…….………………....…...36

第二章 光輝的年代(1954~1971)
第一節 時代背景…………………….….……....…………………………39
第一項 政經概況………………………..…………..……….……39
第二項 體育概況………………………….………………………41
第二節 推展組織………………….…………………………..…..……...42
第一項 政府體育行政組織…….…..…………….…….………..42
第二項 民間體育行政組織……………….……….….………....43
第三節 國內賽事………………………….….…………….……..……...51
第一項 團體賽…………..…….…….……….………..…………....51
第二項 個人賽………….…….…………….…….………………....60
第四節 國際交流……….……………………..………….…………….....68
第一項 邀請訪問……….…….………………….………………...68
第二項 競賽活動……….…………………….……………….……72
第五節 小結…………………….……………..….………………….……..78

第三章 蟄伏的年代(1972~1982)
第一節 時代背景……………..…………..……..…………………………81
第一項 政經概況………………..….………………..……….……81
第二項 體育概況………………..….………………………………83
第二節 推展組織……………….…………….………………..…………..86
第一項 政府體育行政組織…………….…………..….………..86
第二項 民間體育行政組織……………….…….……………....87
第三節 國內賽事…………….……………………..….…………………..93
第一項 團體賽…….…………….………….……………….……....93
第二項 個人賽………………….…….…….……………….……..101
第四節 國際交流…………..………………………….…………………111
第一項 邀請訪問……………..…………….………………….….111
第二項 競賽活動………..…….……………….……………….…117
第五節 小結………………………………….…….………………....….120

第四章 起飛的年代(1983~2004)
第一節 時代背景…..…….….……….…………..………………………123
第一項 政經概況………………..……………………..……….…123
第二項 體育概況……….…………....……………………………126
第二節 推展組織………………….…..…………..…………..…………129
第一項 政府體育行政組織…….…..……….………….………129
第二項 民間體育行政組織……….…………….…….………..133
第三節 國內賽事…………..………….……..………….………………144
第一項 團體賽……………….…….……………..………………..144
第二項 個人賽…………….………….…………..………………..150
第四節 國際交流………..………….………..………….………………160
第一項 邀請訪問……..………………………….……………….160
第二項 競賽活動…………..………………….……………….…163
第五節 小結……………………………..………….………………....….179

結  章
第一節 結論……………….………………...…..…...……..………..…..183
第二節 今後研究的課題…………….………...…………………..…..186

參考引用文獻……………………………….………..…………….187
附錄一 台灣桌球運動大事年表…….…….…………………….213
附錄二 省、區、全運會桌球錦標賽成績表……………….….228
附錄三 歷屆全國桌球錦標賽成績表……….………………….232
附錄四 歷年中華桌球國手一覽表…………………....…….….236
附錄五 亞洲桌球聯盟時期「亞洲桌球錦標賽」…………….241
附錄六 亞洲桌球聯合時期「亞洲桌球錦標賽.……………….242
附錄七 亞洲運動會桌球賽……………………….……….…….243
附錄八 世界桌球錦標賽…………………….…………….…….244
附錄九 奧林匹克運動會桌球賽……………….………….…….245
附錄十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歷屆理事長、秘書長……….…….246
一、期刊
〈各種運動競賽預定行事曆〉。《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142。
〈各種運動競賽預定行事曆〉《體育與運動》第68期。1990年8月。頁157-158。
〈我國參加1990年亞運會選手培訓概況簡報〉。《體育與運動》第68期。1990年8月。頁8-16。
〈我國參加1990年第11屆亞運會簡報〉。《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22-23。
〈傑出校友簡介〉。《國教之聲》第19卷第1期。1985年10月。頁29。
〈會務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2期。1989年8月。頁16。
〈會務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3期。1989年10月。頁148。
〈會務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4期。1989年12月。頁148。
〈會務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5期。1990年2月。頁147。
〈會務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6期。1990年4月。頁144。
〈體壇動態〉。《體育與運動》第62期。1989年8月。頁89-90。
王友信。〈談世界桌球技術的現勢及趨向〉。《南縣體壇》第2、3、4期合輯。1969年12月。頁5。
王友信。〈談世界桌球技術的現勢與趨勢──兼論我國桌球運動提高水準方案〉。《南縣體壇》第2、3、4期合輯。1969年12月。頁5-6。
王友信。〈談世界桌球技術發展走向──兼論我迎頭趕上途徑〉。《體育與運動》第65期。1990年2月。頁44-49。
田文政。〈運動場地人工照明之研究〉。《體育與運動》第83期。1993年2月。頁53。
朱昌勇。〈台灣近代桌球運動的推手--周麟徵〉。《中華桌球》2003年第1期。2003年2月。頁4。
朱昌勇。〈我國企業贊助甲組桌球隊之現況調查研究〉。《大專體育》第43期。1999年6月。頁52-57。
朱昌勇。〈我國桌球運動員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政大體育》第9期。1996年3月。頁97-12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挑戰2008黃金計劃〉。《國民體育季刊》第34卷第4期。2005年12月。頁4。
吳庚坤。〈桌球運動的發生及發展(一)〉。《體育與運動》第84期。1993年4月。頁104-109。
吳庚坤。〈桌球運動的發生及發展(二)〉。《體育與運動》第85期。1993年6月。頁92-97。
吳德成。〈台灣競技桌球運動發展的戰略研究〉。《2005台灣體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輔仁大學。2005年。頁125-126。
君生。〈男子桌球團體賽──史威靈盃新制度〉。《體育與運動》第62期。1989年8月。頁74-75。
宋維煌。〈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談地方體育史料之建立〉。《中華體育》第8卷第3期。1994年12月。頁15-24。
李仁德。〈我國新舊「國民體育法」比較分析〉。《大專體育》第42期。1999年4月。頁3-10。
李尚儒。〈日治時期臺灣學校桌球運動之發展 (1917~1941)〉。《台東大學體育學報》第3期。台東縣。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1994年12月。頁33-57。
李迪。〈廿載我國體壇野史〉。《體育雜誌》第1卷第1-4期。1968年6-12月。
李榮煥。〈桌球運動的發展與未來展望〉。《中師體育》第1期。1999年6月。頁39-44。
汪清澄。〈左營訓練中心的設施與任務採訪報導〉。《體育與運動》第63期。1989年10月。頁15。
汪清澄。〈亞洲運動會〉。《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39。
汪清澄。〈亞洲運動會的起源與發展〉。《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
林竹茂。〈韓國發掘優秀運動人材策略探析(二)〉。《體育與運動》第98期。1996年7月。頁5-21。
姚漢禱。〈桌球雙打的理論和訓練〉。《台灣省學校體育》第1卷第1期。1991年1月。頁28-41。
施能欽。〈1990年度的首屆世界盃桌球團體和雙打兩項大賽〉。《體育與運動》第71期。1991年2月。頁90-98。
施能欽。〈1990年夏冬季環球大明星世界乒乓巡迴賽戰績繞樑〉。《體育與運動》第72期。1991年4月。頁79-84。
施能欽。〈世界桌球明星1990。1991年七梯次全球巡迴大賽經緯〉。《體育與運動》第78期。1992年4月。頁94-104。
施能欽。〈世界桌球明星1996年歲末巡迴總決賽〉。《體育與運動》第103期。1997年7月。頁31-35。
施能欽。〈世界資深元老桌球大賽經緯〉。《體育與運動》第70期。1990年12月。頁102-110。
施能欽。〈我國歷年桌球國手與成果〉。《體育與運動》第84期。1993年4月。頁138-141。
施能欽。〈亞洲盃桌球錦標賽〉。《體育與運動》第62期。1989年8月。頁123-126。
施能欽。〈首屆環球大明星世界乒乓巡迴賽戰績〉。《體育與運動》第66期。1990年4月。頁86-88。
施能欽。〈海峽兩岸中國大陸中華民國與歐洲勁旅瑞典三桌隊雄獅的全國七榜首及三項排名彙錄〉。《體育與運動》第102期。1997年5月。頁19-22。
施能欽。〈配合奧運及他項參考特公布1992年三期世界桌球員的排名〉。《體育與運動》第80期。1992年8月。頁107-115。
施能欽。〈國際桌球規則及細則重點的修訂〉。《體育與運動》第66期。1990年4月。頁73-79。
施能欽。〈從我國桌球運動發展歷程談「再出發」之道〉。《體育與運動》第64期。1989年12月。頁123-126。
施能欽。〈第26屆夏季奧運各州合格桌球球員的敵情探索〉。《體育與運動》第99期。1996年9月。頁6-13。
施能欽。〈第26屆奧運桌球賽龍虎鬥翔實戰報〉。《體育與運動》第100期。1996年11月。頁17-23。
施能欽。〈第2屆國際奧會會長盃第12屆555世界盃乒乓球錦標賽〉。《體育與運動》第77期。1992年2月。頁79-85。
施能欽。〈第42屆桌球錦標賽勘探〉。《體育與運動》第82期。1992年12月。頁116-126。
施能欽。〈第八屆世界大學乒乓球錦標賽記詳〉。《體育與運動》第73期。1991年6月。頁87-96。
施能欽。〈奧林匹克運動會桌球賽風雲〉。《體育與運動》第81期。1992年10月。頁110-118。
施能欽。〈媲美世界盃的歐洲十二頂尖高手賽〉。《體育與運動》第67期。1990年6月。頁121-126。
施能欽。〈媲美世桌賽的19990年美國桌球公開賽〉。《體育與運動》第68期。1990年8月。頁94-101。
施能欽。〈蟬聯三屆次世界團體冠軍之瑞典桌運的剖析〉。《體育與運動》第88期。1993年12月。頁77-81。
柯遠芬。〈記台灣省首屆運動始末〉。《傳記文學》第35卷第4期。1979年10月。頁97-98。
范春源。〈戰後台灣地區體育史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體育學報》第17輯。1994年8月。頁59-74。
徐元民。〈台灣體育行政綜覽〉。《台北文獻》直字第137期2001年9月。頁82-85。
徐元民。〈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推展全民體育」分組研討重要結論〉。《國民體育》第23卷第3期。1994年。頁217-221。
徐元民。〈臺灣體育行政綜覽〉。《台北文獻》直字第137期。2001年9月。頁83。
徐元民。〈臺灣體育行政綜覽〉。《台北文獻》直字第137期。2001年9月。頁83。
馬鈺龍。〈熬過低潮期揮出一片天──桌壇名將莊智淵的新年新願景〉。《國民體育季刊》第32卷第1期。2003年3月。頁92-95。
張天津。〈談桌球〉。《大專體育》第18期。19956月。頁51-55。
張俊一。〈組織慣性與組織變革個案分析--以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台灣省體育會為例〉。《國教世紀》第213期。2004年12月。頁96。
許樹淵。〈教育部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78年暑期集訓訪視報告〉。《體育與運動》第63期。1989年10月。頁99-101。
陳正光。〈高雄市的桌球現況〉。《高雄體育》第2卷第3期。1983年2月。頁35-36。
陳金盈。〈我國綜合性運動會改革之探討-以全國運動會為例〉。《台灣體育》第105期。2000年3月。頁2-9。
陳金樹。〈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的成立及發展〉。《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概況》。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9年。頁2-6。
陳建利、姜韻秋。〈桌球運動國際發展現勢〉。《復中學報》第2期。2003年5月。頁108-128。
陳珠璋。〈桌球與我〉。《景福醫訊》第11卷第11期。1995。頁31。
陳淑滿、蔡秀芳。〈我國桌球運動發展概況之研究〉。《大專體育》第49期。2000年8月。頁78-82。
陳淑滿、謝明輝。〈桌球規則修訂對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大專體育》第64期。2003年2月。頁103-107。
陳塗山。〈南縣桌球運動之近況與感觸〉。《南縣體壇》第2-4期。1969年12月。頁19-20。
陳耀宏、蔡禎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全國性動態青年活動之歷史變遷〉。《體育學報》第15輯。1993年7月。頁27-46。
湯銘新。〈我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第33卷第2期。2004年6月。頁29-34。
湯銘新。〈我國參加歷屆奧運(夏季)、亞運概況〉。《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第10輯。1985年10月。頁421。
程日利。〈北師體育五十年回顧〉。《北師體育》第4期。1997年6月。頁1-19。
程紹林。〈社會中心教育的新形勢〉。《基礎教育》第1卷第4期。1967年12月。頁4-5。
黃國義。〈第一位大陸傑出體育人士──桌球怪傑「滕毅」訪台〉。《體育與運動》第63期。1989年10月。頁10-14。
黃啟煌。〈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現況與未來〉。《國民體育》第35卷第1期。2006年3月。頁17,21。
黃鎮台。〈二○○二年臺灣經濟展望〉。《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2002年。頁121-146。
黃顯佑。〈大運會強強滾〉。《體育與運動》第119期。1999年6月。頁10-14。
萬維堯。〈亞運前夕話亞運〉。《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94-101。
葉憲清。〈台灣省運會史〉。《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70。
賈亦珍。〈2金2銀1銅,你沒想到吧!驚喜連連的亞洲桌球錦標賽〉。《體育與運動》第116期。2000年7月。頁36-45。
賈亦珍。〈世界第三的蔣澎龍〉。《體育與運動》第119期。2001年1月。頁66-69。
賈亦珍。〈佳音慿傳的千禧桌球〉。《體育與運動》第115期。2000年5月。頁32-39。
賈亦珍。〈遺憾桌球奧運夢〉。《體育與運動》第118期。2000年11月。頁22-29。
廖學勇。〈桌球奇才-鄧亞萍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6卷2期。1996年。頁15-36。
趙喚民。〈左營運動訓練中心三日觀〉。《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79。
劉永和。〈世界桌球運動發展史〉。《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學系(所)刊》第4期。2004年6月。頁73-80。
劉仲華。〈論運動場地設備之色彩設計〉。《亞洲體育季刊》第3卷第4期。1980年10月。頁268。
劉明全。〈桌球球拍與技術相關沿革之探討〉。《台灣體育》第92期。1997年8月。頁39-42。
編輯組。〈人物特寫──陳靜〉。《體育與運動》第102期。1997年5月。頁23。
蔡長啟。〈現代化體育館的構築〉。《國民體育季刊》第9卷第4期。1980年12月。頁12。
蔡特龍。〈台灣省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77。
蔡禎雄。〈我國體育行政組織發展史〉。《國民體育季刊》。第21卷第1期。1992年。頁21
鄭三權。〈淺析大陸桌球運動〉《台灣體育》第85期。1976年6月。頁10-14。
鄭金標。〈三民區桌球委員會舉辦三民盃桌球錦標賽〉。《高雄體育》第2卷第3期。1983年2月。頁43。
薛雲道、李加耀。〈台灣區運動會之變遷與影響初探〉。《中華體育》第12卷第2期。1998年9月。頁36。
謝春玫、沈良宜、吳瓊茵。〈桌球運動的建築與規劃〉。《文化體育》第11期。1992年6月。頁76-80。
謝淑娟。〈中國大陸桌球論壇〉。《政大體育研究》第12期。2000年3月。頁73-82。
謝淑娟。〈商業氣息帶動桌球運動的風氣〉。《政大體育》第9期。1996年3月。頁147-154。
羅開明。〈近三十年來我國體育政策的演進〉。《教育資料集刊》第10輯。1985年10月。頁5-9。
蘇金德。〈台灣區運動會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59。

二、書籍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2003年。
王芝芝譯、唐諾.里齊著。《大家來作口述歷史》。台北市。遠流。1997年。
王建台。〈文獻分析法〉。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編《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教育部。2000年。
王春源。《台灣總體經濟發展(一)》。台北。雙葉。1997年。
江春蓮。〈推展桌球運動卓然有成〉《杏壇芬芳錄》第16輯。台灣省教育廳編。1994年。
竹村豐俊。《創立十周年紀念臺灣體育史》。臺北。臺北體育協會。1933年。
吳文忠。《中國體育發展史》。台北市。三民。1981年。
吳文忠。《體育史》。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94年。
李筱峰。《台灣史100件大事(下)》。台北市。玉山社。2002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市。三民。2001年。
周力強。《8位運動明星的決勝事件簿》。台北縣。新自然主義。2003年。
岳海鵬編著。《乒乓球打法與戰術》。北京市。人民體育。2002年。
林秋敏記錄整理。《徐亨先生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1998年。
林國棟。《全國運動會採區域輪辦之規劃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2004年。
林國棟。《我國體育外交之研究》。台北市。文景。1988年。
林曉鐘譯、伊藤繁雄著。《桌球技巧》。台北市。益群書店。2000年。
胡文雄。〈第五篇 體育〉。《嘉義市志卷六教育志(下)》。嘉義市。嘉義市政府。2003年。
胡文雄。《一心集》。台北。協進。1996年。
夏祖麗、應鳳凰、張至璋。《何凡傳》。台北市。天下遠見。2003年。
徐元民主編。《體育文史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1999年。
徐宗懋。〈台灣體育代表隊揚威上海〉。《20世紀台灣1948》。台北市。大地地理。2002年。
秦宗澤。《桌球的旋轉》。桃園市。勤益印刷所。1984年。
郝更生。〈二屆亞運的辛酸苦辣〉。《郝更生回憶錄》。台北市。傳記文學雜誌社。1969年。
郝更生。〈第六章 三十年來的國民體育〉。《台灣光復三十年》。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1975年。
張博、詹麗來編著。《乒乓球旋轉的技巧》。北京市。人民體育。2002年。
張博。《乒乓球步法的技巧》。台北市。大展。2003年。
張惠欽、蘇坎編著。《乒乓球》。北京市。人民體育。2002年。
張惠欽。《乒乓球的旋轉》。北京市。人民體育。1999年。
莊永明。《台灣記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上)》。台北。時報文化。1989年。
陳水源。《台灣歷史的軌跡》。台中市。晨星。2005年。
陳金盈、原振文譯、Nikolay Gueorguiev著。《奧林匹克運動分析》。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9年。
陳靜口述、黃曼瑩著。《贏別人,也要超越自己》。台北市。圓神。1998年。
陳薇婷。〈江百清──桌球界的賺錢高手〉。《成功的運動員》。台北市。台北市教育局。2002年。。
曾賢亮。《我國體育組織制度的現況及發展策略(初稿)》。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年。
黃天才、黃肇珩。《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台北。聯經。2005年。
黃耀能、張守真、黃金池。《續修高雄市志卷七教育志》學校教育篇─社會教育篇-體育篇。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4年。
葉龍彥。《郝更生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劉先翔。〈內容分析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2002年。
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社會教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潘振球。〈第二章 三十年來的國民教育和中學教育〉。《台灣光復三十年》。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1975年。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師範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
蔡繼玲、吳修文等編著。《乒乓球》。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1999年。
戴偉謙。〈歷史研究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2002年7月。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市。商務。2002年。
龔樹森。《桌球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天下。1976年7月。

三、機構或團體為作者的書籍
〈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劃(核定本)〉。1989年3月18日,行政院台78教字第7052號函。《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規劃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編印。1996年。
《我們努力的八年》。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1年。
《體育司成立一週年工作報告》。教育部體育司編印。1974年。
《體育司成立二週年工作報告》。教育部體育司編印。1975年。
上海圖書館編。《老上海風情錄》(四)體壇回眸卷。上海市。上海文化。1999年。
大會籌備處編印。《台灣省第二屆全省運動大會報告》。1937年。
台東縣政府。《台東縣史》大事篇(下冊)。台東縣。台東縣政府。2001年。
台東縣政府。《台東縣史》文教篇。台東縣。台東縣政府。2001年。
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體專學苑編印。〈運動規則專輯〉。《體專學苑》第2卷第5期。1974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民體育〉。《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志》。台中縣。省政府。1992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體育教育篇(下)。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1988年。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體育教育篇(上)。台中市。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1988年。
台灣省新聞處。《台灣光復二十年》。台中縣。省政府。1965年。
台灣省體育會桌球協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裁判教練講習會》。1995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我國國際暨兩岸體育交流之研究》。1999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我國歷年競技成績評估與預測》。1999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我國體育組織制度的現況及發展策略》。1999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政府與民間投資體育活動經費編配和消費概況之調查研究》。1999年。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運動員選、訓、賽之策略訂定》。1999年。
東北亞體育運動史學會。《第五屆東北亞體育運動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2003年12月19日至23日於台灣吳鳳技術學院舉辦。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體育大辭典》。台北。商務。1992年。
教育部體育司編印。《國民體育專集(第一輯)──六十四年全國體育工作概況與發展計畫》。1975年10月。
教育部體育司編印。《體育司成立一週年工作報告》。1974年。
教育部體育司編印。《體育司成立七週年工作報告》。1980年。
教育部體育司編印。《體育司成立五週年工作報告》。1978年。
編輯小組。〈付出愛心毅力終於揚威國際〉《杏壇芬芳錄》第4輯。台灣省教育廳編。1982年。

四、學術研討會資料
王同茂、蘇瑞陽。〈光復初期的臺灣體育〉。論文發表於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演講廳。2003年12月6日。頁1-20。
李尚儒。〈台東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7-2005)〉。《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4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台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2005年5月。頁1-15。

五、電子網路資料
SportsNT運動神網。http://www.sportsnt.com.tw/index.asp。2005年7月9日17:00。
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總統府生命史〉。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tour/subject7.html。2006.02.19pm09:33。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組織簡介〉。http://cttta.org.tw/organize.htm。2006年7月10日pm2:52。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關於體總~簡介〉。http://www.rocsf.org.tw/about_us/about_us_1_3.asp。2006年8月12日。Am11:00。
司法院大法官。〈大法官解釋〉。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261。2006年3月22日。Pm08:44。
台北科技大學紅樓資訊站。〈台灣桌球之介紹〉。http://bbs.ntut.edu.tw/cgi-bin/bbsanc?path=/groups/GROUP_6/TABLETENNIS/M.946509975.A。2006年7月12日am2:00。
徐老師桌球園地。〈台南市府城桌球協會簡介〉。http://www.ilpp.com.tw/。2005年11月14日19:50。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數位化資料庫查詢。典藏號00303231008051。〈民政處派專員林畏之為改組指導員案〉。《民政處人員任免指派 》http://db1.sinica.edu.tw/%7Etextdb/test/twhist/index.php。2006.02.22am01:05。
經濟部。〈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Indicator/reports/A01.xls。2006年8月28日。pm04:00。

六、學位論文
吳德成。〈桌球〉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教練研究所。1998年。
林忠宏。〈台南市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9-2003)〉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體育科教學碩士班。2004年6月。
林輝煌。〈臺灣(省)縣市體育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2003年7月。
花梅真。〈政府遷台後中央體育行政組織之歷史變遷-民國38~86年〉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1998年。
張富貴。〈台北市桌球訓練中心桌球運動參與者行為特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2年6月。
游鳳芸。〈我國參加2000年奧運桌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2001年6月。
劉進枰。〈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及演變之歷史考察1949-1981〉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1995年6月。頁85。
歐吉書。〈全國性運動單項協會運動志工管理現況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2003年7月。
歐陽金樹。〈中國大陸優勢競技桌球運動佈局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2003年6月。
盧焰章。〈台灣地區大型企業對運動贊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2003年6月。
薛雲道。〈全國運動會之歷史變遷(民國35-90年)〉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2002年5月。
謝仁義。〈戰後台灣社會變遷對全國運動會發展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班。2003年7月。
蘇維杉。〈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過程研究(1945~2003)〉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2004年6月。

七、報紙
〈力戰日本隊女桌力拼後丟銅〉。《聯合報》第23版。1994年10月9日。
〈女子桌球南縣稱后〉。《中央日報》第6版。1973年10月24。日。
〈女將江彩雲被罰停賽一年〉。《聯合報》第2版。1960年9月11日。
〈女單陳寶貝續保銀杯〉。《中央日報》第4版。1956年3月13日。
〈女隊經驗不足只獲第五名〉。《民生報》B2版。2002年10月4日。
〈小霸王大戰三冠王〉。《民生報》第2版。1979年3月3日。
〈小霸王功虧一簣抱了亞軍〉。《民生報》第2版。1990年12月11日。
〈中、日桌球高手五日在台北競技〉。《民生報》第2版。1983年9月3日。
〈中日桌球友誼賽〉。《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7月25日。
〈中美洲國際桌球賽光華隊獲團體冠軍〉《民生報》第3版。1981年12月17日。
〈中美洲國際桌賽我囊括前四名〉。《民生報》第3版。1981年12月19日。
〈中美桌球比賽我軍高奏凱歌〉。《聯合報》第3版。1954年1月9日。
〈中美桌球名將明起義賽三天〉。《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1月5日。
〈中美桌球賽昨結束美國隊獲勝〉。《聯合報》第3版。1954年1月9日。
〈中美桌球賽美選手再告捷〉。《聯合報》第3版。1954年1月8日。
〈中秘桌球賽我隊獲全勝〉。《聯合報》第5版。1971年3月25日。
〈中華代表隊今天開始選拔〉。《民生報》第2版。1984年2月6日。
〈中華男團拍日摘銅牌〉。《民生報》第2版。1998年10月1日。
〈中華兩大敗筆待克服〉。《民生報》B5版。2003年5月25日。
〈中華桌球隊今飛美訪問〉。《聯合報》第8版。1977年10月14日。
〈中華基督徒桌球隊結束訪美〉。《聯合報》第6版。1971年9月16日。
〈中華備戰勤練不懈〉。《民生報》第3版。1992年11月5日。
〈中華隊明赴哥斯達黎加〉。《民生報》第3版。1981年12月4日。
〈中華體協擴大組織〉,《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6月19日。
〈中韓桌球賽後天燃戰火〉。《民生報》第2版。1983年10月28日。
〈六強桌球大賽明天揭幕〉。《民生報》第3版。1980年12月18日。
〈巴瀧華獨得女子三項錦標〉。《中央日報》第5版。1967年5月29日。
〈手執怪拍走天下〉。《民生報》第2版。1979年3月4日。
〈日本六名桌球好手昨來華〉。《民生報》第3版。1980年6月21日。
〈日本桌球剋星〉。《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6月5日。
〈日桌球隊明日抵華光華隊準備迎戰〉。《中央日報》第4版。1968年2月22日。
〈王友信的對頭來了〉。《聯合報》第2版。1952年4月24日。
〈世界杯冠軍日桌球名將明來華友誼比賽技術講習〉。《民生報》。1982年3月3日。第3版。
〈主隊打勝第一仗〉。《民生報》第3版。1988年4月5日。
〈北市陳寶貝姊妹蟬連冠軍〉。《中央日報》第4版。1956年3月12日。
〈台南市以逸待勞〉。《民生報》第11版。1985年10月30日。
〈台南桌球訓練營 體協決補助經費〉。《民生報》第2版。1983年1月25日。。
〈台南國家桌球訓練營面臨重重困難〉。《民生報》第11版。1983年1月8日。
〈台港桌球大會戰〉。《聯合報》第3版。1954年10月14日。
〈台灣乒乓隊昨飛馬尼拉參加國際乒乓賽〉。《聯合報》第2版。1952年8月3日。
〈台灣區女組桌球代表隊〉。《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8月23日。
〈台灣區男組桌球代表隊〉。《中央日報》第3版。1958年8月24日。
〈四強桌球錦標賽昨揭幕〉《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9月19日。
〈尼桌球隊在華度中秋〉。《聯合報》第8版。1973年9月12日。
〈左右為難無心戀戰〉。《聯合報》第6版。1961年10月27日。
〈光華桌球國手啟程訪美〉。《民生報》第2版。1980年11月29日。
〈光華桌球國手訪美傳捷〉。《民生報》第3版。1980年12月3日。
〈光華桌球國手選拔賽〉。《民生報》第3版。1981年3月12日。
〈光華桌球國家代表隊今起選拔賽〉。《中央日報》第2版。1979年3月2日。
〈光華桌球選拔〉。《民生報》第3版。1980年5月8日。
〈全省男女桌球比賽結束〉。《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3月2日。
〈全省個人桌強比賽昨日頒獎閉幕〉。《中央日報》第5版。1967年5月29日。
〈全國個人桌球大賽今起在北體舉行〉。《民生報》第3版。1982年12月10日。
〈全國桌球大賽吳文嘉張秀玉贏得冠軍〉。《民生報》第1版。1982年12月13日。
〈全國桌球個人大賽定廿七日舉行〉。《聯合報》第5版。1971年12月13日。
〈全國桌球賽英雄出少年〉。《民生報》第6版。1978年12月17日。
〈全國桌球賽結束〉。《聯合報》第5版。1968年7月14日。
〈印度亞洲桌球賽我國決定暫不參加〉。《聯合報》第2版。1960年11月25日。
〈各項錦標多易新人〉。《中央日報》第5版。1958年12月1日。
〈各路好手群集新潟今天開打〉。《民生報》。1992年2月27日。第2版。
〈成功桌球隊分批回日本〉。《聯合報》第8版。1977年1月1日。
〈成功桌球隊克北市〉。《聯合報》第8版。1977年12月27日。
〈成功桌球隊昨戰北市隊〉。《民生報》第2版。1978年12月24日。
〈成功桌球隊輸給台北市〉。《聯合報》第5版。1981年12月22日。
〈成功桌球隊輸給台北市〉。《聯合報》第5版。1982年12月21日。
〈自由杯桌球賽新人成績可觀〉。《中央日報》第3版。1966年1月25日。
〈兵不厭詐智奪五連霸〉。《民生報》第4版。1988年10月31日。
〈助我爭取入會居功至偉〉。《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19日。
〈吳文嘉再闖兩關〉。《民生報》第2版。1982年3月15日。
〈吳文嘉多到外面看看〉。《民生報》第7版。1988年9月22日。
〈我女子桌球獲得第三名〉。《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5月28日。
〈我代表隊改正名稱〉。《聯合報》第2版。1957年1月25日。
〈我出席亞洲乒乓賽男女代表選手〉。《中央日報》1953年7月27日。
〈我決七度申請加入國際桌協〉。《聯合報》第6版。1971年3月10日。
〈我來不及參賽〉。《聯合報》第5版。1967年8月11日。
〈我桌球代表隊今乘機赴漢城〉。《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9月23日。
〈我桌球隊昨日告捷〉。《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7月26日。
〈我桌球對自韓凱歸〉。《聯合報》第2版。1960年10月10日。
〈我國男子隊第三女子隊第二〉。《中央日報》第4版。1953年9月14日。
〈我國參加本屆亞運會桌球隊的困擾〉。《中央日報》第3版。1966年12月7日。
〈抗議黃金好選手權北雲兩縣昨賽棄權〉。《聯合報》第6版。1961年10月29日。
〈李國定膺亞洲桌球王〉。《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6月1日。
〈男女桌球國家代表隊選出〉。《民生報》第3版。1983年1月17日。
〈男女桌球雙打我隊均獲銅牌〉。《中央日報》第3版。1966年12月20日。
〈男單打出冷門〉。《中央日報》第4版。1956年3月13日。
〈角逐第38屆世桌大賽〉。《民生報》第2版。1985年3月24日。
〈亞洲四強桌球賽昨閉幕〉《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9月21日。
〈亞洲杯桌球賽我不派隊參加〉。《聯合報》第3版。1986年6月28日。
〈亞洲盃桌球錦標賽我男子組贏得季軍〉。《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9月29日。
〈亞洲桌協竟然排我邀日匪北韓等入會〉。《聯合報》第8版。1972年3月17日。
〈亞洲桌球協會接受我正名要求〉。《中央日報》第4版。1957年1月29日。
〈亞洲桌球協會通過推薦我入國際桌協〉。《聯合報》第6版。1968年3月27日。
〈亞洲桌球錦標賽中日爭奪冠軍〉。《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2月11日。
〈亞洲桌球錦標賽中華男女同列D組〉。《民生報》第4版。1990年11月21日。
〈亞洲桌球錦標賽朴榮基敗荻村〉。《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2月15日。
〈亞洲桌球聯盟同意我國入會〉。《聯合報》第3版。1986年10月11日。
〈亞洲桌球聯盟通過我國入會〉。《聯合報》第3版。1986年4月3日。
〈亞洲桌球賽日男女奪魁〉。《聯合報》第2版。1963年2月12日。
〈亞洲桌球賽日獲三項團體錦標〉。《聯合報》第6版。1968年9月27日。
〈亞洲桌球賽我派兩女將出席〉。《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11月30日。
〈亞洲桌球賽我國不參加〉。《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12月11日。
〈亞洲桌球賽我敗於泰韓〉。《中央日報》第3版。1964年9月27日。
〈亞洲桌球賽我終止參加〉。《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12月9日。
〈亞洲桌球賽亂用名稱我電請糾正〉。《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1月20日。
〈亞洲桌球賽亂用名稱我電請糾正〉。《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1月20日。
〈亞桌賽中華男亞軍〉。《聯合報》第32版。2003年2月25日。
〈亞運代表團抵泰〉。《聯合報》第2版。1966年12月8日。
〈亞運桌球二期選拔〉。《中央日報》第5版。1966年9月1日。
〈亞運桌球史中華最績優〉。《聯合報》第21版。1994年10月14日。
〈亞運桌球隊選手出場陣容排定〉。《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4月24日。
〈亞運桌球隊選手出場陣容排定〉。《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4月24日。
〈東京國際青年桌球賽我選派四位好手參加〉。《民生報》第1版。1981年5月21日。
〈非華僑桌球盟主下月初返國訪問〉。《中央日報》第5版。1958年9月30日。
〈冒名組隊參加桌球比賽〉。《聯合報》第3版。1973年8月5日。
〈南市南桌完成七連霸〉。《民生報》第3版。1990年11月1日。
〈南韓桌球國手下月初開拔來華〉。《民生報》第3版。1984年8月27日。
〈後藤企圖排我納匪〉。《聯合報》第5版。1971年2月5日。
〈突破桌球技術瓶頸〉。《聯合報》第5版。1979年12月25日。
〈紀金水封王邱美蘭稱后〉。《民生報》第2版。1978年12月18日。
〈紀金水陳秋丹混雙第三〉。《民生報》第1版。1992年11月15日。
〈美勝利大遊行主席展開運動〉。《聯合報》第1版。1971年6月10日。
〈茂榜杯桌球邀請賽光華甲獲團體冠軍〉。《聯合報》第5版。1979年12月24日。
〈苗栗南投喜洋洋連闖三關把眉揚〉。《民生報》第3版。1983年10月27日。
〈哥斯達黎加桌球隊抵華訪問〉。《聯合報》第6版。1973年8月24日。
〈旅日桌球名將初嚐敗績〉。《民生報》第2版。1978年12月26日。
〈桌球20名國手選拔產生〉。《民生報》第2版。1984年2月9日。
〈桌球小將郭盛祺〉。《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10月29日。
〈桌球名次決定〉。《中央日報》第6版。1957年10月31日。
〈桌球好手廖炯堯將赴烏拉圭擔任教練〉。《民生報》第2版。1984年1月18日。
〈桌球委會昨日成立〉。《中央日報》第4版。1957年3月29日。
〈桌球易新盟主〉。《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10月31日。
〈桌球初選名單發表〉。《中央日報》第5版。1966年5月22日。
〈桌球首日榮辱互見〉。《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5月26日。
〈桌球國手三人昨天自美凱歸〉。《聯合報》第8版。1975年2月21日。
〈桌球國手排名賽〉。《民生報》第3版。1992年1月6日。
〈桌球國手產生許多小將入選〉。《民生報》第2版。1980年5月19日。
〈桌球國手選拔昨產生十八名〉。《民生報》第2版。1982年4月12日。
〈桌球國手曝光太多〉。《民生報》第23版。1988年3月30日。
〈桌球國家教練林忠雄資格被取消〉。《聯合報》第7版。1988年10月16日。
〈桌球場上3面銅〉。《民生報》第5版。1998年12月16日。
〈桌球隊訪美連續獲勝〉。《民生報》第2版。1980年12月9日。
〈桌球順位賽結束〉。《民生報》第2版。1983年4月18日。
〈桌球新人輩出〉。《民生報》第3版。1978年10月31日。。
〈桌球新秀紛紛出頭〉。《聯合報》第8版。1977年12月20日。
〈桌球會主委總幹事張聘三駱水源堅辭〉。《聯合報》第8版。1972年4月26日。
〈桌球團體比賽我男隊膺銀牌〉。《中央日報》第3版。1966年12月17日。
〈桌球賽事了〉。《中央日報》第4版。1956年10月29日。
〈桌球賽罷〉。《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10月30日。
〈桌球爆出冷門〉。《中央日報》第6版。1966年10月26日。
〈桌球爆出冷門〉。《民生報》第3版。1978年10月29日。
〈桌運向下紮根〉。《中央日報》第3版。1976年11月5日。
〈訓練選手到底要聽誰的話〉。《聯合報》第7版。1988年6月11日。
〈動口不動手府城桌球六連霸〉。《民生報》第4版。1989年9月29日。
〈區運女子桌球上屆冠軍缺席〉。《民生報》第2版。1980年10月26日。。
〈參加七屆亞洲盃桌球賽我隊準備就緒〉。《中央日報》第4版。1964年9月16日。
〈參加亞洲盃桌球賽我積極選代表〉。《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1月17日。
〈參加亞洲桌球賽我代表今赴菲〉。《中央日報》第4版。1963年2月7日。
〈參加亞運桌球賽男國手昨日產生〉。《中央日報》第5版。1966年9月23日。
〈國際桌協否定亞洲桌球聯盟〉。《聯合報》第2版。1972年6月29日。
〈國際桌球協會無理拒我入會申請〉。《聯合報》第3版。1956年2月27日。
〈國際桌球賽昨閉幕〉。《聯合報》第3版。1971年4月14日。
〈國際桌球邀請賽今天下午揭幕〉。《聯合報》第3版。1971年4月11日。
〈基督教聯合會決定將派桌球好手前往美國訪問〉。《聯合報》第2版。1971年7月20日。
〈球類賽方式將改變〉。《聯合報》第8版。1974年6月18日。
〈第二次攻擊威力不再〉。《民生報》第2版。1981年1月4日。
〈莊智淵桌得銀牌〉。《聯合報》第5版。2002年10月10日。
〈許榮展力克紀金龍〉。《聯合報》第5版。1980年9月5日。
〈許榮展等四位桌球好手將赴日參加東京公開賽〉。《民生報》第2版。1982年3月7日。
〈陳寶貝讓賢〉。《中央日報》第3版。1955年10月31日。
〈頂不住韓流中華男桌拿銅〉。《民生報》B2版。2002年10月5日。
〈單兵攻擊一敗塗地〉。《聯合報》第7版。1990年10月1日。
〈無奸黨混入我始願參加〉。《中央日報》第5版。1952年10月30日。
〈華光桌球隊遠征港越返台〉。《聯合報》第3版。1958年10月15日。
〈菲桌球隊雖敗猶榮〉。《聯合報》第3版。1953年8月26日。
〈菲華黃天遼落選事桌球委員會闡述真相〉。《中央日報》第4版。1958年3月13日。
〈菲華僑乒乓隊今日首戰省府〉。《聯合報》第5版。1952年9月25日。
〈菲華僑青年乒乓隊今由馬尼拉來台〉。《聯合報》第2版。1952年8月26日。
〈裁判出錯雙打重打〉。《民生報》第3版。1987年10月28日。
〈新竹縣桌球隊自動退出比賽〉。《中央日報》第6版。1966年10月29日。
〈準備八八奧運桌球賽輕少桌球十六名入選〉。《民生報》第2版。1983年2月21日。
〈經費籌措有困難〉。《聯合報》第6版。1967年8月3日。
〈臺桌球協會昨新舊交接〉。《中央日報》第3版。1953年6月1日。
〈隨便棄權判他球監〉。《聯合報》第7版。1988年10月9日。
〈駱水源心灰意冷〉。《聯合報》第5版。1967年8月11日。
〈韓國女子桌球冠軍隊十八日來華訪問比賽〉。《民生報》第2版。1982年5月14日。
〈體協建議公民營企業速組運動團隊擴展全民體育〉。《民生報》第2版。1983年1月25日。。
〈體協設台南桌球營〉。《民生報》第2版。1983年2月20日。
《民生報》第2版。1980年3月8日。
《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8日。
王公達。〈我乒乓球隊在菲得好評〉。《中央日報》第5版。1952年8月21日。
王公達。〈我乒乓球隊在菲得好評〉。《中央日報》第5版。1952年8月21日。
王友信。〈速度加旋轉才能掌握勝券〉。《民生報》第2版。1988年5月23日。
江彥文。〈別再折騰亞運國手〉。《民生報》第4版。1990年6月23日。
江陵燕。〈桌隊訪美相當成功〉。《聯合報》第6版。1971年9月16日。
何凡。〈「牙膏乒乓」將獲澄清〉。《聯合報》第12版。1976年2月12日。
何凡。〈世桌雜記〉。《民生報》第2版。1985年4月2日。
何凡。〈看桌球夜戰〉。《聯合報》第6版。1954年4月21日。
何凡。〈展望台灣桌球〉。《聯合報》第6版。1954年8月6日。
何凡。〈桌球漫話〉。《聯合報》第6版。1957年3月25日。
何凡。〈桌球麗質勿自棄〉。《聯合報》第8版。1981年9月2日。
何凡。〈掌握桌球高潮〉。《聯合報》第8版。1979年12月26日。
何凡。〈揚起桌球高潮〉。《聯合報》第8版。1979年7月25日。
何長發。〈桌球排陣XYZ袖裡乾坤ABC〉。《民生報》。1980年11月26日。第2版。
呂美娟。〈成功桌球隊熱愛中華〉。《民生報》第2版。1980年12月20日。
呂美娟。〈成功桌球隊熱愛中華〉。《民生報》第2版。1980年12月20日。
呂美娟。〈林正雄獲全勝而歸〉。《聯合報》第8版。1977年1月1日。
呂美娟。〈眾女將圍攻怪拍〉。《民生報》第2版。1979年3月4日。
呂美娟。〈新的桌球王誕生〉。《民生報》第2版。1978年12月18日。
呂美娟。〈與桌球名將過招顯出弱點 我桌球選手仍需苦練〉。《民生報》。1982年3月6日。第2版。
李隆一。〈四屆亞洲桌球賽記〉。《聯合報》第6版。1957年2月9日。
李漢中。〈大陸世界桌球冠軍選手台灣巡迴邀請賽〉。《聯合報》第19版。1992年6月18日。
岫青。〈如何朝世界級水準邁進--與日本教練看光華桌球國手選拔賽談話紀錄〉。《民生報》第3版。1980年6月11日。
岫青。〈如何朝世界級水準邁進--與日本教練看光華桌球國手選拔賽談話紀錄〉。《民生報》第3版。1980年6月11日。
林祖嘉。〈全球性通貨緊縮值得重視〉。《中央日報》第11版。2003年1月21日。
林將。〈「近程攻守型」是最佳戰術--王友信談卅年來國內桌球技術的演變〉。《民生報》第2版。1979年3月4日。
林將。〈「近程攻守型」是最佳戰術--王友信談卅年來國內桌球技術的演變〉。《民生報》第2版。1979年3月4日。
林將。〈持怪拍的娃娃兵震驚國內的桌壇〉。《民生報》第6版。1978年12月17日。
林將。〈看成功桌球隊回國的比賽談桌球戰術的演進〉。《民生報》第3版。1978年12月27日。
社評。〈桌球發展必須急起直追〉。《民生報》第5版。1989年4月6日。
邱勤庭。〈蔣澎龍蟬連三冠王〉。《民生報》第2版。1996年12月1日。
施克敏。〈掌兵符、持節旄、天壤之別--彭孟緝使泰兩月〉。《聯合報》。1966年12月24日。第9版。
施能欽。〈中韓積極推展桌球運動交流〉。《民生報》第2版。1982年10月3日。
施能欽。〈卅屆全國桌球個人錦標賽的大勢〉。《民生報》第2版。1983年12月8日。
施能欽。〈世界冠軍的剋星:李國定〉。《民生報》第3版。1979年1月5日。
施能欽。〈世界冠軍的剋星:周麟徵〉。《民生報》第3版。1979年1月5日。
施能欽。〈世界桌球名將的戰術與技術〉。《民生報》。1979年3月25日。第3版。
施能欽。〈出類拔萃的王友信〉上、下。《民生報》第3版。1979年3月25、26日。
施能欽。〈成功桌球隊擁有赫赫名將楊卓雄〉。《民生報》第2版。1983年12月21日。
施能欽。〈我在亞桌戰績記詳〉。《聯合報》第3版。1970年5月12日。
施能欽。〈我在亞桌戰績記詳〉。《聯合報》第8版。1970年5月11日。
施能欽。〈區運桌球賽 僑台勁旅交戰實況〉。《民生報》第2版。1981年11月2日。
施能欽。〈區運桌球賽 僑台勁旅交戰實況〉。《民生報》第2版。1981年11月2日。
施能欽。〈從中日港泰桌賽戰技看中華諸將茁壯精進〉。《民生報》第2版。1981年1月2日。
施能欽。〈透視即將訪華的日本東京都桌球隊實力〉。《民生報》第2版。1983年8月26日,
施能欽。〈透視韓國男女桌球隊實力〉。《民生報》第2版。1981年8月25日。
施能欽。〈陳寶貝曾兩次擊敗世界冠軍〉。《民生報》第3版。1979年1月2日。
施能欽。〈當年他也以小吃大〉。《民生報》第2版。1979年2月3日。
施能欽。〈談我桌壇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做法〉。《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9日。
施能欽。〈談我桌壇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做法〉。《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9日。
施能欽。〈談我桌壇今後努力的方向與做法〉。《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9日。
施能欽。〈談桌壇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做法〉。《民生報》第2版。1983年5月9日。
宮泰順。〈桌協專款未專用〉。《聯合報》第5版。1983年8月7日。
馬鈺龍。〈中華男雙、女單、女雙嘗敗績〉。《民生報》B2版。2003年2月28日。
馬鈺龍。〈紀律如山勝過戰績〉。《民生報》B5版。2004年3月12日。
馬鈺龍。〈桌協烏龍桌手扼腕〉。《民生報》B2版。2004年4月22日。
馬鈺龍。〈進軍世桌運科加油〉。《民生報》B4版。2004年3月2日。
馬鈺龍。〈奧運桌球種子排名公布〉。《民生報》。B4版2004年7月28日。
陳淵源。〈展望亞洲桌球賽〉。《中央日報》第4版。1957年1月18日。
陳麗卿。〈女子組技藝逐步在提昇〉。《民生報》第2版。1984年2月11日。
陳麗卿。〈中正杯冠軍 技不如韓〉。《民生報》第2版。1989年12月2日。
陳麗卿。〈中華2男3女 揮拍取得奧運資格〉。《民生報》第2版。1992年2月29日。
陳麗卿。〈中華桌球隊 今赴日參賽〉。《民生報》第4版。1992年2月13日。
陳麗卿。〈中華桌球隊揮拍寄望雙打能爭氣〉。《民生報》第3版。1988年6月9日。
陳麗卿。〈台省桌球裁判、教練講習展開〉。《民生報》第2版。1992年2月25日。
陳麗卿。〈平分秋色〉。《民生報》第2版。1989年12月1日。
陳麗卿。〈我桌球水準接近世界第一級〉。《民生報》第3版。1983年9月9日。
陳麗卿。〈男女各12名國手 今起捉對廝殺〉。《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3日。
陳麗卿。〈府城高手大集合〉。《民生報》第28版。1989年9月23日。
陳麗卿。〈直拍創新或可突破現況〉。《民生報》第2版。1992年11月17日。
陳麗卿。〈徐競 角逐今年奧運需獲大陸桌協同意〉。《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17日。
陳麗卿。〈徐競角逐今年奧運需獲大陸桌協同意〉。《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17日。
陳麗卿。〈徐競集訓該用哪一套〉。《民生報》第2版。1990年11月23日。
陳麗卿。〈桌協今起新制排國手順位〉。《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17日。
陳麗卿。〈桌球「先鋒軍」帶回新觀念〉。《民生報》第3版。1984年8月27日。
陳麗卿。〈桌球國家代表隊今後出賽名正言順冠以中華隊〉。《民生報》第2版。1984年1月26日。
陳麗卿。〈桌球奧運資格賽 陣前易將〉。《民生報》第2版。1992年2月19日。
陳麗卿。〈區運桌球實力分析〉。《民生報》第3版。1988年10月26日。
陳麗卿。〈國際桌總四項決議影響桌壇走向〉。《民生報》第2版。1992年5月29日。
陳麗卿。〈執行教練如何定位〉。《民生報》第2版。1988年11月24日。
陳麗卿。〈排陣優劣定勝負〉。《民生報》第3版。1984年10月31日。
陳麗卿。〈郭耀華除夕來台 與球迷相會〉。《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31日。
陳麗卿。〈蔣澎龍 待琢磨的璞玉〉。《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4日。
陳麗卿。〈韓國隊 精神可嘉〉。《民生報》第2版。1989年12月2日。
陳麗卿。〈霸王 心痛〉。《民生報》第2版。1992年1月4日。
曾清淡。〈大田桌隊打法落伍〉。《聯合報》第5版。1979年7月23日。
曾清淡。〈吳文嘉鬥志高昂〉。《聯合報》第5版。1981年1月4日。
曾清淡。〈桌球比賽年度屆次困擾〉。《聯合報》第5版。1981年1月1日。
曾清淡。〈桌球第三位三冠后〉。《聯合報》第5版。1981年1月5日。
曾清淡。〈許榮展的桌球天地〉。《民生報》第2版。1978年3月7日。
曾清淡。〈許榮展的桌球天地〉。《民生報》第2版。1978年3月8日。
曾清淡。〈許榮展的桌球天地〉。《民生報》第2版。1978年3月9日。
曾清淡。〈許榮展的桌球天地〉。《民生報》第3版。1978年3月11日。
曾清淡。〈許榮展的桌球天地〉。《民生報》第3版。1978年3月13日。
曾清淡。〈裁判長兼教練〉。《聯合報》第5版。1981年11月29日。
雲大植。〈中華男第三女第五光榮戰役〉。《民生報》第4版。1994年9月24日。
雲大植。〈中華男團銅聲歡呼〉。《民生報》第2版。1996年12月7日。
雲大植。〈冷眼旁觀兩天的中韓桌球賽〉。《民生報》第2版。1981年8月28日。
雲大植。〈扼殺選手權益 違背奧會憲章〉。《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26日。
雲大植。〈狄薔華看桌球打法太單調〉。《民生報》第11版。1985年10月30日。
雲大植。〈亞洲女桌已無絕對優勢〉。《民生報》第4版。1995年5月9日。
雲大植。〈兩岸拼桌技一個打三個〉。《民生報》第2版。1996年7月31日。
雲大植。〈桌上談兵進攻即防守〉。《民生報》第2版。1996年11月14日。
雲大植。〈與黎玉璽將軍閑話這八年〉。《民生報》第2版。1981年11月18日。
雲大植。〈觀念不通只好原地踏步〉。《民生報》第2版。1987年2月28日。
雲大植〈中華隊打出了國際水準〉。《民生報》第2版。1983年9月8日。
楊申春。〈中華健兒揚威美國際桌球賽〉。《民生報》第3版。1984年6月26日。
楊武勳。〈更進一步推展桌運〉。《聯合報》第6版。1972年11月28日。
楊武勳。〈區運球類比賽制度尚需改進〉。《聯合報》第8版。1975年10月27日。
楊權寶。〈此次征日成績平平卻吸取不少寶貴經驗〉。《民生報》第2版。1982年3月25日。
楊權寶。〈路邊攤撐住了他們〉。《民生報》第9版。1981年5月29日。
葉蕙蘭。〈港、台、大陸乒乓手桌上大會合〉。《民生報》第2版。2000年4月22日。
賈亦珍。〈一桌銅牌差強人意〉。《民生報》第2版。1998年12月27日。
賈亦珍。〈女桌「至少落後十年」〉。《聯合報》第32版。2002年12月28日。
賈亦珍。〈亞運教練懸而未決〉。《聯合報》第31版。2002年8月14日。
賈亦珍。〈桌球協會應加強配合〉。《民生報》第4版。1994年10月19日。
賈亦珍。〈桌球取經轉進歐洲〉。《聯合報》第22版。1996年2月5日。
賈亦珍。〈桌球國手集訓請假左右為難〉。《聯合報》第17版。1994年1月2日。
賈亦珍。〈執著苦練所以出頭〉。《聯合報》第30版。2002年10月9日。
賈亦珍。〈崔秀里缺陣中華桌球隊破局〉。《聯合報》第31版。2003年2月20日。
賈亦珍。〈理事長派掌桌協桌壇有轉機〉。《聯合報》第17版。1993年10月28日。
賈亦珍。〈陳靜銀牌照不亮女桌〉。《聯合報》第26版。1996年12月2日。
賈亦珍。〈廣島亞運中華隊實力分析〉。《聯合報》第24版。1994年9月21日。
鄭清煌。〈第2批奧運名單 桌球落榜〉。《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17日。
鄭清煌。〈奧運參賽標準縮緊〉。《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5日。
鄭清煌。〈奧運參賽標準縮緊〉。《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5日。
蕭蕭。〈小論台港桌球賽〉。《中央日報》第4版。1954年4月19日。
蘇嘉祥。〈放寬彼岸體育人來訪 我體育實力提升有望〉。《民生報》第2版。1992年3月4日。

八、其他
施能欽輯。《台灣省運動會桌球賽紀錄總冊》。1961年。
施能欽輯。《全國中正盃桌球錦標賽秩序紀錄總冊》。1976年。
施能欽輯。《台灣區個人桌球錦標賽紀錄總冊(1-22屆)》。1981年。
施能欽輯。《主席盃桌球錦標賽紀錄總冊(2-8屆)》。1981年。
施能欽輯。《亞洲盃桌球錦標賽暨其他紀錄總冊(6、8-10屆)》。1981年。
施能欽輯。《亞洲運動會桌球錦標賽(3-5屆)》。1981年。
施能欽輯。《台灣省運動會桌球賽資料台灣區運動會桌球資料. 35年至62年(1至28屆)、63年至72年(1至10屆)》。1983年。
施能欽。《世界桌球錦標賽經緯》。
賴天任編。〈台東縣桌球運動發展協會會務工作〉。《台東縣桌球運動發展協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會議資料》。台東。台東縣桌球運動發展協會。2005。頁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蘇金德。〈台灣區運動會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59。
2. 羅開明。〈近三十年來我國體育政策的演進〉。《教育資料集刊》第10輯。1985年10月。頁5-9。
3. 謝淑娟。〈商業氣息帶動桌球運動的風氣〉。《政大體育》第9期。1996年3月。頁147-154。
4. 謝淑娟。〈中國大陸桌球論壇〉。《政大體育研究》第12期。2000年3月。頁73-82。
5. 謝春玫、沈良宜、吳瓊茵。〈桌球運動的建築與規劃〉。《文化體育》第11期。1992年6月。頁76-80。
6. 薛雲道、李加耀。〈台灣區運動會之變遷與影響初探〉。《中華體育》第12卷第2期。1998年9月。頁36。
7. 蔡禎雄。〈我國體育行政組織發展史〉。《國民體育季刊》。第21卷第1期。1992年。頁21
8. 蔡特龍。〈台灣省運動會史〉。《國民體育季刊》第17卷第4期。1988年12月。頁77。
9. 蔡長啟。〈現代化體育館的構築〉。《國民體育季刊》第9卷第4期。1980年12月。頁12。
10. 趙喚民。〈左營運動訓練中心三日觀〉。《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79。
11. 廖學勇。〈桌球奇才-鄧亞萍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6卷2期。1996年。頁15-36。
12. 賈亦珍。〈遺憾桌球奧運夢〉。《體育與運動》第118期。2000年11月。頁22-29。
13. 賈亦珍。〈佳音慿傳的千禧桌球〉。《體育與運動》第115期。2000年5月。頁32-39。
14. 賈亦珍。〈2金2銀1銅,你沒想到吧!驚喜連連的亞洲桌球錦標賽〉。《體育與運動》第116期。2000年7月。頁36-45。
15. 萬維堯。〈亞運前夕話亞運〉。《體育與運動》第69期。1990年10月。頁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