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8:0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賴國誠
研究生(外文):
Lai,Kuo-Cheng
論文名稱:
苗栗三叉河金華生三十二股之發展與經營
論文名稱(外文):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Jin-Hua-Sheng thirty-two shares in Sancha River Area,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
羅烈師
指導教授(外文):
Lo,Lieh-Shi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金華生
、
三叉河
、
管理人制度
、
神明會
、
祭祀公業法人
外文關鍵詞:
Jinhuasheng
、
Sancha River
、
the system of registrar
、
Shenming Hui
、
legal persons for ancestor worship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608
評分:
下載:55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欲透過金華生三十二股的發展與經營,來瞭解一個祭祀組織如何從清末隘墾區,歷經日人統治及光復後國民政府來臺,仍持續維持著中元祭祀與地方關係的經營,之後又是如何受到國家土地政策的影響而面臨營運的困境。
清末道光二十三年(1843),劉金襄、劉瑞華、曾阿生等七人墾闢完成三叉河後,以金華生三字取為公號成立祭祀組織,並將土地依照三十二股均分,均分後剩餘之埔地、茶園及屋地供給佃人使用,以此收取租金來辦理中元祭祀,之後則由孫德福、李騰華等股東承購股份,作為土地投資使用。
明治三十七年,因日人頒布土地租稅政策,促成三十二股分成四鬮,每鬮各執一簿進行輪流祭祀及相互監督之工作,而管理人制度是維持中元祭祀及經營在地關係的重要因素,民國六十四年,三十二股以神明會名義辦理土地登記,期間因擴大都市計畫、地價稅及土地累進稅率問題,造成租金大幅調漲,加上股東多數非本地居民,引發長居於此的承租戶不滿,在土地認同問題上質疑股東的正統性。
近年政府頒布土地清理條例,規定神明會須登記為祭祀公業法人以促進土地利用,對於金華生三十二股這樣的祭祀團體而言,也許是一個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但有些如管理人制度等舊有之習慣將被替代而廢弛,因此成立特別法來維護這些祭祀組織是值得被討論與重視。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Jinhuasheng thirty-two shares, this study intends to figure out how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reclaim lands from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how it continue its celebration of Zhongyuan Festival and maintain its cooperation with local powers after the reign of Japanese people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ROC, and how it be put in an operational predicament with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land policy.
In 1843, during the reign of Daoguang Emperor in Qing Dynasty, Liu Jinxiang, Liu Ruihua, Zeng Asheng and other four people reclaimed the land beside Sancha River and set up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officially named as Jinhuasheng. They divided the land into thirty-three shares and let out the spare lands and tea houses to the tenants, whose rents could be used to hold the Zhongyuan Festival. Then Sun Defu, Li Tenghua and other people became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land, and utilized it for land investment.
In 1904,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mplemented land lease policy, making the thirty-two shares become four lots. Every lot had a registrar responsible of carrying out sacrifices in Zhongyuan Festival and supervising each other. This system of registrar became vital for continuing Zhongyuan Festival and cooperating with local powers. In 1975, the thirty-two shares registered their land as Shenming Hui.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ent rised dramatically due to the urbanization plan, the land value tax and the progressive land tax system. Besides, most shareholders were not local people in Sancha River area. As a result, many long-lived tenants became resentful about this and started to doubt the validity of these shareholders.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Cadastral Clean-Up Act, which required Shenming Hui to be registered as legal persons for ancestor worship so as to utilize the land. This may be a solution for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like Jinhuasheng thirty-two shares; however, some old customs, such as the system of registrar, would be replaced by the new system and become annulled. As a result, there i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discussing specialized rules to protect these alike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一、有關蒸嘗、祭祀公業之研究 4
二、有關無主孤魂祭祀之研究 6
三、有關帳簿之研究 8
四、祭祀公業相關法律政策之研究 8
第四節 研究對象、資料與方法 11
一、研究對象 11
二、研究資料 13
三、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三叉河拓墾歷史及路線 19
第一節 三叉河拓墾史 20
第二節 墾戶吳永昌所組成之金隆盛墾號 23
第三節 李騰華家族 31
第四節 劉金襄、劉瑞華、曾阿生所組成之拓墾組織 41
第五節 小結 54
第三章 金華生三十二股中元祭祀組織概況 56
第一節 金華生三十二股中元祭祀之由來 57
第二節 帳簿之成立 58
第三節 金華生三十二股股東 64
一、分鬮情形 67
二、持股分類方式 76
第四節 小結 78
第四章 金華生三十二股中元祭祀經營方式 80
第一節 財務收支情形 80
一、明治時期 81
二、大正時期 86
三、昭和時期 88
四、光復後時期民國三十五年至民國六十年 97
第二節 帳目分類 108
一、日治時期 108
二、光復後時期 114
第三節 管理人與中元祭祀之關係 118
第四節 金華生三十二股股東早期對三叉河之貢獻 134
第五節 小結 138
第五章 金華生三十二股之轉變 139
第一節 股份移轉 139
第二節 組織變革 147
第三節 遭遇之困境及未來走向 157
第四節 小結 162
第六章 結論 163
一、研究成果 163
二、研究意義 168
三、建議與展望 169
參考文獻 170
專書
三義鄉志編纂委員會,2009,《三義鄉志》。苗栗:苗栗縣三義鄉公所。
公館鄉誌編纂委員會,1994,《公館鄉誌》。苗栗:苗栗縣公館鄉公所。
不著撰人,1904,《金華生三十二股帳冊》, 私人收藏。
西湖鄉誌編纂委員會,1997,《西湖鄉誌》。苗栗:苗栗縣西湖鄉公所。
李元福、李元勳,2003,《李氏宗譜史記》。苗栗:李氏宗譜續修編纂委員會。
李宗萼,1931,《臺灣苗栗郡澗窩李氏族譜》。斐成堂。
吳學明、黃卓權,2012,《古文書的解讀與研究(上)、(下)》。新竹: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吳子光,1959,《臺灣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臺北:臺灣銀行。
坂義彥,1936,《祭祀公業的基本問題》。台北: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
姉齒松平著、程大學等編輯,1983,《祭祀公業與台灣特殊法律之研究》。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1999,《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施添福總編纂,2006,《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下)》。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施添福,2001,《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竹北:新竹縣文 化局。
施添福,1996,〈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
頁157-219,收錄於張炎憲等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社。
施添福,1987,《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
莊英章、陳運棟,1982,〈清代頭份的宗族與社會發展史〉。頁333-370,收錄於《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臺北。
莊英章,1983,〈臺灣漢人宗族組織的再檢討〉。論文發表於「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1983年3月7~10日。收錄於《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臺北。
莊英章,2004,〈闢草萊為樂土:新竹林姓宗族的拓墾與發展〉。頁47-73,收錄於《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臺北:允晨。
莊英章,2004,〈移墾社會的宗族發展與特色〉。頁24-46,收錄於《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臺北:允晨。
陳運棟總編纂,2007,《重修苗栗縣志-卷首》。苗栗:苗栗縣政府。
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志熹,1960,《台灣土地登記之研討》。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和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想》。臺北:聯經出版。
黃丙煌、謝清輝,2002,《後龍誌》。苗栗:後龍鎮公所。
廖綺貞編纂,2006,《重修苗栗縣志-地政志》。苗栗:苗栗縣政府。
銅鑼鄉誌編纂委員會,1998,《銅鑼鄉志》。苗栗:苗栗縣銅鑼鄉公所。
劉榮春,2010,《苗栗老地名》。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戴炎輝,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學位論文
王興安,1999,《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中心(1985-1935)》,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保憲,2003,《我國平均地權土地政策執行:地價調整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采螢,2011,《祭祀公業產權治理之研究-以管理人問題與反共用地悲劇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繼宗,2005,《祭祀公業定位及租稅問題之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佩如,2009,《清代竹塹內山地區的拓墾:以合興莊為主軸的探(1820-1895)》,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龍,2008,《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毓真,2011,《清代枋寮義民廟廟產之擴增與經理人制度:義民總嘗簿之解讀與分析(1835-1894)》,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儀,2010,〈從《敕封粵東義民廟祀典簿》看清代地塹地區的米價變化(1835-1893)〉,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亮,1999,《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哲晃,2010,《台灣祭祀公業土地清理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
士論文。
賴怡瑾,2011,《西湖賴家與苗栗沿山地區之拓墾》,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羅烈師,2005,《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觀察》,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期刊
吳學明,1995,〈清代一個務實拓墾家族的研究-以新竹姜朝鳳家族為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第2卷第2期,頁5-52。
李文良,2004,〈土地行政與契約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解題〉。《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頁223-237。
施添福,2005,〈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第56卷第3期,頁182-242。
莊英章、連瑞枝,1998,〈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台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以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頁79-114。
黃鼎松,2010,〈銅鑼鄉雙峰山縱走三角山〉,《苗栗文獻》,第48期,頁65。
張珣,1997,〈神、鬼與祖先譯著〉。《思與言》第35卷第3期,頁233-292。
鄭錦宏,2007,〈三叉河十六份及三叉賴屋〉,《苗栗文獻》,第39期,頁98-104。
賴世烈,2006,〈北河玉清寺沿革〉,《苗栗文獻》,第36期,頁92。
線上資料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zh-resources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http://www.th.gov.tw/
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140.112.114.21/newdarc/darc/index.html
臺灣總督府檔案
http://db1n.th.gov.tw/sotokufu/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
2.
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為中心
3.
我國平均地權土地政策執行:地價調整之探討
4.
台灣法律史上的祭祀公業
5.
祭祀公業定位及租稅問題之研究
6.
清代竹塹內山地區的拓墾:以合興庄為主軸的探討(1820-1895)
7.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8.
祭祀公業產權治理之研究-以管理人問題與反共用地悲劇為中心
9.
清代枋寮義民廟廟產之擴增與經理人制度:《義民總嘗簿》之解讀與分析(1835-1894)
10.
西湖賴家與苗栗沿山地區之拓墾
11.
從《敕封粵東義民廟祀典簿》看清代竹塹地區的米價變化(1835-1893)
1.
施添福,2005,〈清代臺灣北部內山的地域社會及其區域化:以苗栗內山的雞隆溪流域為例〉。《臺灣文獻》第56卷第3期,頁182-242。
2.
李文良,2004,〈土地行政與契約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解題〉。《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頁223-237。
3.
吳學明,1995,〈清代一個務實拓墾家族的研究-以新竹姜朝鳳家族為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第2卷第2期,頁5-52。
4.
莊英章、連瑞枝,1998,〈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台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以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頁79-114。
5.
鄭錦宏,2007,〈三叉河十六份及三叉賴屋〉,《苗栗文獻》,第39期,頁98-104。
6.
賴世烈,2006,〈北河玉清寺沿革〉,《苗栗文獻》,第36期,頁92。
1.
西湖溪下游地域社會之形成與變遷
2.
苗栗縣後龍新蓮寺之信仰擴張與地方社會變遷
3.
西湖賴家與苗栗沿山地區之拓墾
4.
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以清末苗栗後壠築堤的研究為例
5.
從隘墾區到地方社會的形成:以苗栗三叉河雙連潭為例的討論(1856-1946)
6.
模化旅運者運具選擇行為之動態性與異質性
7.
基於行動擴增實境應用的本地端快取管理技術
8.
結合資料採礦技術與類神經網路預測台灣IC設計公司之企業績效:以平衡計分卡為例
9.
從大腦認知觀點探討鏡頭變化對電影票房之影響
10.
部落格口碑訊息對義式餐廳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 以台北市居民為例
11.
探討硫化鉛奈米線與碳六十電性傳輸
12.
苗栗公館泥坡子陳立富家族在臺的拓墾與發展
13.
平埔族與花東縱谷開發史-以高寮登氏為中心
14.
圓柱形腔體內部散熱鰭片與機械震盪結合之自然對流研究
15.
探討台灣半導體產業自由現金流量與盈餘管理的關聯性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