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05:1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張之禮
研究生(外文):
Chi–Li Chang
論文名稱:
以批判性的觀點探討台灣當代建築的地域性─以遠東建築獎及地貌改造運動之公共性建築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From critical view to study the regionalism in Taiwa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using public building in “The Exhibition of Far Ea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and “Taiwan new landscape movement”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鄭晃二
指導教授(外文):
Hoang-Ell JE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
建築學系碩士班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9
中文關鍵詞:
批判的地域主義
、
地方
、
台灣建築
、
現代性
、
全球化
、
遠東建築獎
、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
外文關鍵詞:
critical regionalism
、
place
、
Taiwan architecture
、
modernity
、
globalization
、
Far Ea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
Taiwan New Landscape Movement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529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2
本研究的目的是討論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台灣當代建築所引起現代性與地域性之對話。研究的背景建構在本土意識逐漸抬頭的70年代,以及全球化趨勢來臨的21世紀。台灣建築除了本身多元的歷史文化之影響外,在尚未有足夠的辯證下,就歷經了西方二戰後建築觀念的躍進,和後現代諸多理論的影響。在經過一個世紀的建築歷史演進之後,台灣建築如何找尋自我和全球之間的定位。
本研究主要分析的對象,是以自1999開辦至今第五年的「遠東建築獎」,以及自2002-2005年來由政府所推動的「台灣地貌改造運動」為主。以批判的地域主義之觀點,來探討這兩個運動中,其獲選之建築案例所代表的背景及意義。並更進一步的探討,這些當代的建築運動,對於爾後台灣建築思維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本研究試圖提供一種批判的思維,在面對「本土」和「全球化」之間,重新思考本土的本質,和現代化的在地演變。以批判的觀點重新探討台灣的地域特色;一種「批判性的現代主義」。希冀透過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可以在台灣當代建築普遍喪失「自明性」的狀況下,提供一種新的思考地域議題之方式。重新深思本土「草根文化」,以及台灣當今人文特色,並觸發後續對於台灣本土文化、建築語彙、抽象型式等,有助於定為台灣建築特色研究之發展。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new movements in Taiwan architecture causes a debate between ''modernity'' and ''regionalism’. The background studied was built and constructed in the 1990s when local consciousness resumed gradually, and the 21st century when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arrived. Taiwan architecture, without being discussed dialectically, has experienced the quantum leap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after World War II and postmodern theories, regardless it was already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multiple dimensional cultural. After evolved for nearly one century, Taiwan architecture needs to find its posi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whole world.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is the fifth “Exhibition of Far East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and “Taiwan new landscape movement” which was highly promoted by Taiwan government in the recent years. From the view of criticizing the regionalism we study the awarded projects of these two movements – their background and their meanings. Furthermore, we study the impacts and changes that these modern movements introduced to Taiwan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thereafter.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thinking way of criticism to rethink the essence of “place” and localized modernization while in the face of “localism” and “westernization”. We also consider the connection of human body, memory, and architecture to reinvent the “place”; a “new regionalism” beyond criticism, with a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Taiwan cotemporary architectures can infuse a brand new enlightenment in regional landscape design while most of them are losing their “self-evidence”. We need to rethink the ‘grass-root’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to stimulate the successors in meditating the local culture, architecture vocabulary, and abstract model, etc. to help find the specialty and features of Taiwan architecture as a research topic.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1-1 動機緣起 1
1-1-2 台灣建築地域性的過去與歷史演進 2
1-1-3台灣當代建築對於地域性的反省 5
1-2 研究範圍界定 9
1-2-1 研究範圍 9
1-2-2 遠東建築獎 9
1-2-3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 11
1-3 研究課題 13
1-4 研究方法 14
1-5 研究流程 16
1-6 預期成果 17
第二章:文獻回顧 18
2-1 「現代建築」(MODERN ARCHITECTURE) 18
2-2 地域主義 22
2-3 批判的地域主義 25
2-4 地方的定義 28
2-5 環境中意義的解讀 31
2-5-1 人解讀環境中訊息的相關研究 32
2-6 小結 33
第三章:台灣當代建築運動的地域 36
3-1 建築運動中的地域 36
3-1-1 台灣建築中的地域政策 37
3-1-2 鄉村的地域 41
3-1-3 城市中的地域 44
3-2 建築案例的地域 48
3-3 小結 54
第四章:地域的回應與觀點 55
4-1 全球化建築是一種地域建築 55
4-2 文化性的地域建築 58
4-3 全球化中的地域特色 60
4-4 批判的現代主義 65
4-5 小結 70
第五章:台灣當代建築運動的回應與結論 72
參考文獻 76
表目錄
表 1國內傑出建築設計獎得獎名單 10
表 2論文研究進度流程表 16
表 3地方概念理論概述 30
表 4地景系暨國家門戶系列國際競圖計畫案與設計團隊 39
表 5地域和全球化關係 71
表 6台灣建築地方定義的轉變 74
圖目錄
圖1.訊息解讀過程圖(引用自楊朝順2002) 33
圖2.地方感的建立引用自呂怡儒(2001) 43
圖3.全球化建築的地域性 62
圖4.台灣建築的地域性 63
圖5.台灣建築地方定義的轉變 75
參考文獻
Amos, Rapoport
1996 《建築環境的意義/非語言的交流途徑》(The Mean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施植明譯,台北:田園城市出版社。
Tzonis, Alexander
2003 《critical regionalism》Germany:Prestel。
Brown, Barbara B.
1987 Chapter13-Territoriality in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eds. by Daniel Stokols & Irwin Altman,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Bourdieu, Pierre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Distinction》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orske, Carl E.
2002 《世紀末的維也納》黃熤文譯,台北:麥田。
Moore, W. Charles
1981 《人體,記憶與建築》葉庭芬譯,台北:尚林出版
Gibson, James J.
1986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Jeffrey, C
1998 《文化與社會》古佳艷等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Frampton Kenneth
1999 《現代建築史:一部批判性的歷史》 蔡毓芬譯,台北:地景。
Lefaivre L. and Tzonis A.
2004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London:NewFetter Lane。
Massey, Doreen
1993 《權力幾何學與進展式的地方感》(Power-geometry and a Progressive Sense of Place)1994;王志弘譯《空間社會文化身體與性別翻譯文選》91-103,私人出版
Norberg-Schulz, Christian
1995 《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1979,施植明譯,台北:田園城市。
Smith Philip
2004 《文化理論的面貌》林宗德譯,台北:偉伯文化。
Pred, Allan
1983 〈結構歷程與地方—地方感與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Structration and Place: On the Becoming of Sense of Place and Structure of Feeling)1993,許坤榮譯,收於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81-103,台北:明文
Cresswell Tim
2006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A Short Intorduction)徐台玲譯,台北:群學。
Tuan, Yi-fu
1977 〈地方的塑造〉1992,鄧景衡譯,收於季鐵男編《建築現象學導論》173-190,台北:桂冠
Umberto, Eco
1995 《詮釋與過度詮釋》王宇根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建會
2005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論述專輯》台灣:文建會
2005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圖錄專輯》台灣:文建會
王明蘅
2006 〈搭起建築水準的平台〉《台灣建築》(1):104。
王家宏
2006 〈偏差的期待〉《台灣建築》(1):106-107。
林志崧
2005 〈國際化的試金石─訪政務委員林盛豐從故宮南院談國際合作〉《建築師》(3):67。
林昌修
2005 《台灣的世界級》台北:木馬文化。
呂怡儒
2000 《台北近郊森林地方感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
吳明修
2004 〈無中生有的宜蘭精神─評宜蘭河畔舊城生活走廊〉《建築師》10(12):106。
李乾朗
1980 《臺灣近代建築 : 起源與早期之發展,1860∼1945》台北:雄獅。
1996 《台灣建築閱覽》台北:玉山。
2005 《19世紀台灣建築》台北:玉山。
段義孚
2006 《逃避主義》(Escapism)周尚意;張春梅譯,台北:立緒
徐明松
2005 〈故宮南院南部分院國際競圖的形式分析─兼談台灣現代建築的一些問題〉《建築師》(3):118-119。
畢光建
2005 〈詢問故宮南院的形式與內容〉《建築師》(3):113-115。
康旻杰
2005 〈集體無意識與文化完型─台北原生地景與通屬地景的空間辯證〉《建築師》(2):86-89。
郭炳宏
1992 《台灣現代建築地域性主義初探》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張雯怡
1999 《論宜蘭建築的地域性》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楊大毅
2004 《「在地實踐」:黃聲遠在宜蘭的建築作品意涵初探(以1994-2004為例)》 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楊朝順
2002 《探討廣告手法導入產品設計開展下物品意義傳遞過程模式》 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鄭晃二
2004 《台灣東西向:十四場文化與建築的對話》 台北:田園城市。
羅時瑋
2004 〈黃聲遠與邱文傑的建築空間形式與複雜性〉《建築師》(12):110-115。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
2.
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
3.
反全球化論述:對現代性與實證國際關係理論之反思
4.
社區營造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彰化縣田中鎭復興社區為例
5.
亞洲書寫與地方概念
6.
全球化與上海-浦東的後殖民發展
7.
記憶補償.安適其所
8.
場所理論於觀光的應用初探─以台灣石碇為例
1.
余嬪(民85)。國中生之學業成就與遊憩參與型態。測驗與輔導,137,2826-2831。
2.
余嬪(民88)。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3.
余嬪(民89)。休閒教育的實施與發展。大葉學報,9(2),1-13。
4.
吳文銘(民90)。休閒教育觀之初探。國教新知,47(3),96-103。
5.
吳忠宏、范莉雯(民92)。以九年一貫為架構之休閒教育模式與內容。戶外遊憩研究,16(1),1-23。
6.
呂建政(民83)。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21-28。
7.
呂建政(民85)。倡導休閒教育與輔導 健全青少年身心發展。測驗與輔導,137(8),2818-2821。
8.
杜正治(民84)。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學習態度之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9-37。
9.
林千惠(民81)。從社區統合觀點談重度障礙者休閒娛樂技能之教學。特教園丁,2(8)1-7。
10.
林宏熾(民88a)。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市:五南。林宏熾(民88b)。身心障礙者自我擁護與自我決策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73,1-13。
11.
林純真(民93)。我運動,所以我健康—談心智障礙者的休閒運動。國民體育季刊,140,15-22。
12.
胡文婷(民83)。淺談智能障礙兒童的休閒生活。社教資料雜誌,193,16-19。
13.
胡雅各(民81)。談智能不足者休閒活動之輔導。特教園丁,2(8),9-11。
14.
高俊雄(民85a)。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15.
高俊雄(民88)。休閒教育之理念、規劃與實現。學生輔導,60,8-19。
1.
台灣當代建築的地域性趨向
2.
台灣當代建築作品中的地域性設計手法探討─以黃聲遠建築作品為例
3.
論宜蘭建築的地域性(1981-1997)
4.
設計之規範性研究-----以地域性建築為例
5.
臺灣現代建築地域主義初探
6.
地域性住宅風貌的營造過程-以第一屆宜蘭厝為例
7.
從批判性地域主義觀點評估江文淵建築作品
8.
看見社子島-從文化地景到地域性
9.
論宜蘭縣政大樓建築的「地域性」
10.
戰後台灣建築發展─敘事性設計崛起
11.
董事會組成及投資期間對獲利能力之影響-以我國開發基金之投資事業為例
12.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營運階段績效評估制度建置
13.
地景耙梳---竹圍高灘地計畫
14.
移植現代性,建築論述與設計實踐-王大閎與中國建築現代化論戰,1950-70s
15.
地域性學校建築的象徵形式與再現:以台灣鄉村型小學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