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民國國家標準,“建築用普通磚檢驗法”,總號382 類號R2,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台北,1978。
[2]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127“建築用普通磚檢驗法”,經濟部中央標準局。
[3]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上下冊(土木404-90)”,科技圖書,2001。
[4]王國昌,“混凝土結構之非線性不連續變形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4。.[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混凝土基本材料及施工方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水字第0940030270號,中華民國94年01月24日。
[6]汪爕之,“實用土木工程施工學”,大中國圖書公司,1999。
[7]林廷駿,“普通混凝土梁在彎矩、剪力與扭矩組合載重下之承力行為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5。
[8]林維明,“混凝土的微觀與巨觀行為對結構物的強度及耐久性之影響”,台灣省水利技師公會會訊,2001。
[9]陳其雍,“混凝土塑性破壞模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0。
[10]陳明正,“腐蝕劣化混凝土橋梁承載能力之檢測與評估”,國立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5。[11]葉俊宏,“磚造歷史建築物磚牆力學特性與耐震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12]董毓利,“混凝土非線性力學基礎”,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13]陳軒弘,“含磚混凝土結構貼覆 FRP 補強之相關材料參數測定”,國立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4。[14]陳清泉、高健章、蔡益超、陳國顯,“紅磚與磚牆力學特性之試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報告73-12號,1984。
[15]黄盈勝,“非韌性鋼筋混凝土構架評估與補強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4。[16]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1997。
[17]黃錦煒,“多孔隙混凝土應用於TFT-LCD 面板輸送帶機台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18]廖譽勝,“以廢棄紅磚取代細骨材對再生混凝土性質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8。[19]劉宜珮,“磚造與加強磚造建築物之耐震診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20]薛凱元,“RC 構架內填高型磚牆面內受力行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21]J. W Dally and W.F. Riley, “Experiment Stress Analysis,” McGraw-Hill, Inc, 1989.
[22]賴豐言,“應變計式壓力感測器最佳化設計”,大葉大學碩士論文,1998。[23]Northrup, E. F., “Methods of Measuring Electrical Resistance,” McGraw-Hill, 1912.
[24]Chang-Chung Li and Chen-Yih Weng, “Reanalysis On The Wheatstone Bridge Simulation Example By Taguch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vol.8, no.1, pp. 21-26, 1991.
[25]Weng, C.C., Yen, S.I. and Jiang, M.H.,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ear Splitting Failure of Full-Scale Composite Concrete Encased Steel Beam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 128, No. 9, pp. 1186-1194, Sept, 2002.
[26]Hofbeck, J.A., Ibrahim, I.O. and Mattock, A.H., “Shear Transfer in Reinforced Concrete,” ACI Journal, Vol. 66, No. 2, pp. 119-128, Feb,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