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1 20: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立
研究生(外文):LIN,LI
論文名稱:海上貨物運送適航性法律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Legal Study of Seaworthiness relating to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指導教授:張新平張新平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許美玲饒瑞正
口試日期:2016-11-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鹿特丹規則適航性義務全程適航性
外文關鍵詞:Seaworthi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航海一途,自古即被畏為險途,海上風險之不確定性與冒險性,促成海運事業之豐厚利潤。時至今日,海上運送之風險,雖因航海技術之發達大幅下降,惟不可否認者為,海上運送人存在著相當之風險性,而為對抗此種風險,船舶適航性扮演著不可或缺之角色。又因我國乃大陸法系之立法模式,而海牙/威斯比規則則屬英美法體系,於繼受以及適用上不免產生疑義,復以2008年底鹿特丹規則之通過,將長久以來之適航性義務做了大幅變更,適逢我國海商法展開全面修正之際,本論文遂就海牙/威斯比規則與鹿特丹規則適航性之相關規定進行探究,並提出建議事項,期能供我國海商法修正時之參考。

本論文第壹章為緒論,主要涉及研究動機、研究範圍,以及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第貳章,論及適航性於國際公約之發展沿革,並就各國際公約之內容加以分析;其後於第參章,則就我國海商法之立法與修法沿革加以討論並比較差異,並將適航性適用上之傳統爭議加以整理並討論;第肆章,則為本論文主要探討之爭議問題,並就司法實務判決以及鹿特丹規則等國際公約規定之比較,提出本文見解;第伍章,乃是比較法之分析討論,主要就英國法以及最新通過之鹿特丹規則之比較分析;第陸章為結論,除將前面各章之重點再次簡扼說明外,並就我國海商法提出修法建議,提出修正條文草案,以供各界參考。

第壹章、緒論 1
第壹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貳節、研究範圍 1
第參節、研究方法 2
第肆節、研究架構 2
第貳章、適航性之概念 3
第壹節、廣義之船舶適航性 3
第貳節、適航性之意義 6
第參節、適航性規範之沿革 6
壹、十九世紀之前 6
貳、哈特法 7
參、海牙規則 8
肆、威斯比規則 8
伍、漢堡規則 9
陸、鹿特丹規則 10
第肆節、適航性義務之內容 10
壹、海牙規則制定前 10
貳、海牙/威斯比規則制定後 11
一、海牙規則 11
二、海牙/威斯比規則 13
參、漢堡規則 13
肆、鹿特丹規則 14
第參章、海商法適航性之立法與變革 17
第壹節、海商法適航性之立法與修正 17
壹、民國18年立法 17
貳、民國51年修正 17
參、民國88年修正 18
第貳節、海商法適航性規定及宜注意之重點 19
壹、條文釋義 19
貳、適航性宜注意之重點 19
一、適航性義務之主體 19
二、航程主義與航段主義之抉擇 21
三、適航性義務之性質 21
四、適航性義務之範圍 22
五、發航後突失航行能力 24
六、適航性之判斷 25
七、適航性之舉證責任 25
第肆章、海商法適航性之爭議問題 29
壹、前言 29
貳、問題分述 29
一、適航性之義務期間 29
二、欠缺適航性損害賠償之請求權基礎 35
三、適航性認定標準 44
第伍章、適航性比較法之探討 49
第壹節、英國法之適航性 49
壹、英國法背景與內容 49
一、背景與定義 49
二、適航性之內容 50
三、適航性義務之演變 59
貳、英國法之舉證責任 60
一、適航性舉證責任之順序 60
二、舉證責任之程度 60
參、小結 62
第貳節、鹿特丹規則之適航性 62
壹、全程適航性義務期間 62
貳、航程主義或航段主義之抉擇以及適航性之舉證責任 63
一、航程主義與航段主義之爭 64
二、舉證責任之規定 64
三、本論文意見 65
第參節、鹿特丹規則與英國法之比較 69
壹、議題探討 69
一、適航性義務期間之擴張 69
二、貨方就適航性因果之舉證程度 70
三、運送人謹慎注意義務之舉證 70
第肆節、結語 72
第陸章、結論 73
第壹節、適航性之規定、重點及爭議 73
壹、海牙/威斯比規則之適航性 73
貳、鹿特丹規則之適航性 74
參、海商法之適航性 74
肆、海商法適航性宜注意之重點 74
一、 適航性義務之主體 74
二、 航程主義與航段主義 75
三、 適航性義務之性質 75
四、 適航性義務之範圍 75
五、 突失航行能力 75
六、 適航性之判斷 75
七、 適航性之舉證責任 75
伍、海商法適航性之爭議問題 76
一、適航性之義務期間 76
二、欠缺適航性損害賠償之請求權基礎 76
三、適航性認定標準 76
第貳節、修法建議 76
壹、建議條文架構 77
貳、建議修正之條文 77
一、新增遲到之定義 77
二、適航性條文之修正 77
參考文獻 81


表目錄

海商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78


圖目錄
圖一:海牙規則體系之英國法舉證責任流程圖 66
圖二:鹿特丹規則之舉證責任流程圖 67
圖三:我國海商法之舉證責任流程圖 68


壹、書籍
一、中文書籍(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 司玉琢,海商法,北京:法律,2007年修定二版
2. 何佐治,最新海商法釋義
3. 沈木珠,海商法比較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4. 邱展發,海運事故處理,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5. 邱展發,海運提單實務,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2009年9月初版
6. 李學燈,證據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社,1998年出版二刷
7. 林群弼,海商法論,三民書局出版,2005年9月修訂二版
8. 柯澤東,海商法-新世紀幾何觀海商法學,元照出版社二版,2010年
9. 施智謀,海商法,三民書局,1999年6月修訂版
10. 姜世明,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法官協會雜誌第六卷第一期,2004年
11. 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學林文化事業出版,2004年修訂二版
12.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大中國圖書出版,1995年版
13. 黃裕凱,最高法院海商法裁判整編暨評析(2009~2014),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出版
14. 張新平,海商法,五南圖書出版,2012年4版4刷
15. 楊仁壽,最新海商法論,2010年第四版
16. 鄭玉波、黃宗樂,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99年第15版
17. 劉宗榮,新海商法,三民書局,2007年初版
18. 賴來焜,最新海商法論,2008年初版
19. 蔡墩銘,刑事訴訟法論,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年第5版
20.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1995年版
二、中文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 葉耀群,海事貨損索賠舉證責任分配之研究-以貨物照管義務、適航性義務與法定免責事由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 楊代華,論船舶堪航能力舉證責任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三、西文書籍(按作者姓名字母排列)
1. Carver’s Carriage by Sea(13ed.,London Steven & Sons 1982)
2. Carver on Bill of Lading(1ed.Sweet & Maxwell 2001)
3. Carver on Bill of Lading(3ed.Sweet & Maxwell 2011)
4. Ahmad Hussam Kassem, The Legal Aspect of Seaworthiness:Current Law and Development,p14.15(Swansea University:2006)
5. Scrutton on charterparties and Bill of Lading(19ed.London Sweet & Maxwell,1984)

貳、期刊(按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 陳豐年,海上定期保險有關適航性默示擔保提款之美國法則(American Rule)簡介,法令月刊第62期第5卷
2. 許美玲,海上貨櫃運送人強制責任事由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88期,2005年12月。
3. 黃茂榮,論運送契約,植根雜誌,2012年第28:2期
4. 羅俊瑋,自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七十四號民事判決論商業照管義務暨適航性之區分,高大法學論叢第11卷第3期
5. 羅俊瑋,論海商法之偏航,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6期,2007年
6. 羅俊瑋,論航海過失免責事項之存廢,中原財經法學第29期,2012年12月
7. 饒瑞正,海上保險之適航性(上)-以英國法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16期,2001年4月
參、法院判決
一、我國法院判決(按判決年度排列)
1. 最高法院四十年度台上字第一三○六號判決
2. 最高法院四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八八七號判例
3. 最高法院七十六年度台上字地一八五八號判決
4. 最高法院七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二○五七號判決
5. 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海商上字第四號判決
6. 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一一四號判決
7. 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三五三號判決
8. 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四四號判決
9. 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台上字第一二四一號判決
10. 最高法院八十三年台上字第五八六號判決
11. 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七十七號判決
12. 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四一號判決
13. 最高法院八十五年台上字第一四○七號判決
14. 最高法院八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七號判決
15. 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上字一八三號判決
16. 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五六一號判決
17. 最高法院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一○三號判決
18. 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六二七號判決
19. 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八五九號判決
20. 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九一號判決
21. 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三九號判決
22. 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五六號判決
23. 台灣高雄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海商字第四號判決
24. 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一○○年度海商上字第六號判決
25. 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七十四號判決
26. 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三三號判決
27. 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一五號判決
28. 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六○號判決
29. 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二二四八號判決

二、英國法院判決(按字母排列)
1. The Australia Star(1940)67LI.L.Rep.110
2. Burges v. Wickham(1863)33L.J.Q.B. 17;3 B.&S.669;8L.T.47;10 Jur.(N.S.)92;11W.R.992; 1Mar.L.C.303
3. Burnard & Alger, Ltd. v. Player & Co.(1928)31Ll.L.R.281
4. Daniels v. Harris(1874)L.R. 10 C.P. 1;44 L.J.C.P. 1;31 L.T. 408;23 W.R. 86,87;2 Asp. M.L.C.413
5. Elder Dempster & Co. v. Paterson, Zonchonis & Co.[1924]A.C. 522;93 L.J.K.B. 625;131 L.T. 449;40 T.L.R. 464;68 S.J. 497;[1924]All E.R. Rep. 135;16 Asp.M.L.C. 351;29 Com.Cas. 340;reversing sun norm. Paterson,Zochonis & Co. v. Elder Dempster & Co.[1923]1 K.B. 420
6. Forshaw v. Chabert(1821) 3 Brod & B 158
7. Farrant v. Barnes(1862)11C.B.(N.S.)553;31L.J.C.P.137;8Jurr.(N.S.)868
8. Fiumana Societa di Navigation v. Bunge[1930]2 K.B. 47;99 L.J.K.B. 626;143 L.T. 287;35Com.Cas. 193;18Asp.M.L.C. 147;36Ll.L.R.171
9. Hongkong Fir Shipping Company,Ltd. v. Kawasaki Kisen Kaisha,Ltd.(1962)2Q.B.26;[1962]2 W.L.R. 474;106 S.J.35;[1962]1 All E.R. 474;[1961]2 Lloyd’s Rep.478
10. J.Spurling Ltd. v. Bradshaw[1956]1 W.L.R. 461;100 S.J. 317;[1956]2 All E.R. 121;[1956]1 Lloyd’s Rep. 392
11. Kopitoff v. Wilson(1876)1 Q.B. 377;45 L.J.Q.B. 436;34 L.T. 677;24 W.R. 706;3 Asp M.L.C.163
12. Maori King v. Hughes[1895]2 Q.B. 550
13. The Moorcock(1889)14 PD 64.
14. McFadden v. Blue Star Line[1905]1 K.B. 697;74 L.J.K.B. 423;93 L.T. 52;53 W.R. 576;10 Com.Cas. 123;10 Asp.M.L.C. 55;21 T.L.R.345
15. Moore v. Lunn(1923)39T.L.R. 526; 15 Ll.L.R. 155;affirming(1922)38 T.L.R. 649;11 Ll.L.R. 86
16. Maxine Footwear Co.Ltd. v. Canadian Merchant Marine[1959]A.C. 589;[1959] 3 W.L.R. 232;103 S.J. 561;[1959]2 All E.R. 740;[1959]2 Lloyd’s Rep.105
17. President of India v. West Coast S.S. Co.(1963)2 Lloyd’s Rep.278at p.281
18. The Quebec Marine Insurance Company v. The Commercial Bank of Canada(1870)L.R. 3 P.C. 234;39 L.J.P.C.53;22L.T.559;18 W.R. 769;7 Moo.P.C.C.(N.S.)1;3 Mar. L.C. 414
19. Stanton v. Richardson(1875)L.R.9 C.P. 390;45 L.J.C.P. 78;33 L.T. 193;24 W.R.324;3 Asp.M.L.C.23;affirming(1874)L.R. 7 C.P. 421;44 L.J.C.P. 180;27 L.T. 513;21 W.R.71;1 Asp.M.L.C.449
20. Steel v. State Line(1877)3 App.Cas. 72;37 L.T.333;3 Asp. M.L.C.516
21. Standard Oil Company of New York v. Clan Line Steamers,Limited(1924)A.C.100;93 L.J.P.C.49;130L.T.481;40T.L.R.148;29Com.Cas.75;68 S.J.234
22. The Subro Valour,[1995]1 Lloyd’s Rep. 509 at p.516
23. Tattersal v. The National SS. Co.(1884)53 L.J.Q.B. 332;12 Q.B.D. 297;50 L.T 299;32 W.R.566;5 Asp.M.L.C.206
24. The Thorsa[1916]P. 257;85 L.J.P.226;22 Com.Cas. 218;116L.T. 300;13 Asp.M.L.C.592
25. Tynedale Shipping v. Angolo-Soviet Shipping[1936]41 Com.Cas.206;154 L.T. 414;52 T.L.R. 304;[1936]1 All E.R. 389;19 Asp.M.L.C. 16;54 Ll.L.R.341
26. Union of India v. N.V. Reederij Amsterdam[1963]2 Lloyd’s Rep. 223;reversing[1962] 1 Lloyd’s Rep. 336;[1962]C.L.Y. 2844;restoring [1962] 1 Lloyd’s Rep.539
肆、網路資料
1.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2377D8219E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00FFFFFD00^045190880622^00031001001,瀏覽於民國105年2月18日
2. 黃裕凱,鹿特丹規則、漢堡規則、海牙威斯比規則與我國相關規定比較http://merchantmarine.financelaw.fju.edu.tw/data/Documents/Carriage/Rotterdam_Hamburg_Hague_ROC%20Maritime%20Law_Comparison_Abstract.pdf 瀏覽於2016年8月4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